ptmalloc内存分配释放
出處
?
分配:
1)獲取分配區的鎖,為了防止多個線程同時訪問同一個分配區,在進行分配之前需要取得分配區域的鎖。線程先查看線程私有實例中是否已經存在一個分配區,如果存在嘗試對該分配區加鎖,如果加鎖成功,使用該分配區分配內存,否則,該線程搜索分配區循環鏈表試圖獲得一個空閑(沒有加鎖)的分配區。如果所有的分配區都已經加鎖,那么ptmalloc會開辟一個新的分配區,把該分配區加入到全局分配區循環鏈表和線程的私有實例中并加鎖,然后使用該分配區進行分配操作。開辟出來的新分配區一定為非主分配區,因為主分配區是從父進程那里繼承來的。開辟非主分配區時會調用mmap()創建一個sub-heap,并設置好top chunk。
2)將用戶的請求大小轉換為實際需要分配的chunk空間大小。
3)判斷所需分配chunk的大小是否滿足chunk_size <= max_fast (max_fast 默認為64B),如果是的話,則轉下一步,否則跳到第5步。
4)首先嘗試在fastbins中取一個所需大小的chunk分配給用戶。如果可以找到,則分配結束。否則轉到下一步。
5)判斷所需大小是否處在smallbins中,即判斷chunk_size <512B是否成立。如果chunk大小處在smallbins中,則轉下一步,否則轉到第6步。
6)根據所需分配的chunk的大小,找到具體所在的某個small bin,從該bin的尾部摘取一個恰好滿足大小的chunk。若成功,則分配結束,否則,轉到下一步。
7)到了這一步,說明需要分配的是一塊大的內存,或者small bins中找不到合適的chunk。于是,ptmalloc首先會遍歷fastbins中的chunk,將相鄰的chunk進行合并,并鏈接到unsorted bin中,然后遍歷unsorted bin中的chunk,如果unsorted bin只有一個chunk,并且這個chunk在上次分配時被使用過,并且所需分配的chunk大小屬于small bins,并且chunk的大小大于等于需要分配的大小,這種情況下就直接將該chunk進行切割,分配結束,否則將根據chunk的空間大小將其放入small bins或是largebins中,遍歷完成后,轉入下一步。
8)到了這一步,說明需要分配的是一塊大的內存,或者small bins和unsorted? bin中都找不到合適的chunk,并且fastbins和unsorted bin中所有的chunk都清除干凈了。從large bins中按照“smallest-first,best-fit”原則,找一個合適的chunk,從中劃分一塊所需大小的chunk,并將剩下的部分鏈接回到bins中。若操作成功,則分配結束,否則轉到下一步。
9)如果搜索fastbins和bins都沒有找到合適的chunk,那么就需要操作top? chunk來進行分配了。判斷top? chunk大小是否滿足所需chunk的大小,如果是,則從top chunk中分出一塊來。否則轉到下一步。
10)到了這一步,說明top chunk也不能滿足分配要求,所以,于是就有了兩個選擇: 如果是主分配區,調用sbrk(),增加top chunk大小;如果是非主分配區,調用mmap來分配一個新的sub-heap,增加top chunk大小;或者使用mmap()來直接分配。在這里,需要依靠chunk的大小來決定到底使用哪種方法。判斷所需分配的chunk大小是否大于等于mmap分配閾值,如果是的話,則轉下一步,調用mmap分配,否則跳到第12步,增加top chunk 的大小。
11)使用mmap系統調用為程序的內存空間映射一塊chunk_size align 4kB大小的空間。然后將內存指針返回給用戶。
12)判斷是否為第一次調用malloc,若是主分配區,則需要進行一次初始化工作,分配一塊大小為(chunk_size? +? 128KB)? align? 4KB大小的空間作為初始的heap。若已經初始化過了,主分配區則調用sbrk()增加heap空間,分主分配區則在top chunk中切割出一個chunk,使之滿足分配需求,并將內存指針返回給用戶
?
釋放:
1)free()函數同樣首先需要獲取分配區的鎖,來保證線程安全。
2)判斷傳入的指針是否為0,如果為0,則什么都不做,直接return。否則轉下一步。
3)判斷所需釋放的chunk是否為mmaped? chunk,如果是,則調用munmap()釋放mmaped? chunk,解除內存空間映射,該該空間不再有效。如果開啟了mmap分配閾值的動態調整機制,并且當前回收的chunk大小大于mmap分配閾值,將mmap分配閾值設置為該chunk的大小,將mmap收縮閾值設定為mmap分配閾值的2倍,釋放完成,否則跳到下一步。
4)判斷chunk的大小和所處的位置,若chunk_size <= max_fast,并且chunk并不位于heap的頂部,也就是說并不與top? chunk相鄰,則轉到下一步,否則跳到第6步。(因為與topchunk相鄰的小chunk也和top? chunk進行合并,所以這里不僅需要判斷大小,還需要判斷相鄰情況)
5)將chunk放到fastbins中,chunk放入到fastbins中時,并不修改該chunk使用狀態位P。也不與相鄰的chunk進行合并。只是放進去,如此而已。這一步做完之后釋放便結束了,程序從free()函數中返回。
6)判斷前一個chunk是否處在使用中,如果前一個塊也是空閑塊,則合并。并轉下一步。
7)判斷當前釋放chunk的下一個塊是否為top? chunk,如果是,則轉第9步,否則轉下一步。
8)判斷下一個chunk是否處在使用中,如果下一個chunk也是空閑的,則合并,并將合并后的chunk放到unsorted? bin中。注意,這里在合并的過程中,要更新chunk的大小,以反映合并后的chunk的大小。并轉到第10步。
9)如果執行到這一步,說明釋放了一個與top chunk相鄰的chunk。則無論它有多大,都將它與top chunk合并,并更新top chunk的大小等信息。轉下一步。
10)判斷合并后的chunk 的大小是否大于FASTBIN_CONSOLIDATION_THRESHOLD(默認64KB),如果是的話,則會觸發進行fastbins的合并操作,fastbins中的chunk將被遍歷,并與相鄰的空閑chunk進行合并,合并后的chunk會被放到unsorted bin中。fastbins將變為空,操作完成之后轉下一步。
11)判斷top chunk的大小是否大于mmap收縮閾值(默認為128KB),如果是的話,對于主分配區,則會試圖歸還top? chunk中的一部分給操作系統。但是最先分配的128KB空間是不會歸還的,ptmalloc 會一直管理這部分內存,用于響應用戶的分配請求;如果為非主分配區,會進行sub-heap收縮,將top chunk的一部分返回給操作系統,如果top chunk為整個sub-heap,會把整個sub-heap還回給操作系統。做完這一步之后,釋放結束,從free()函數退出。可以看出,收縮堆的條件是當前free的chunk大小加上前后能合并chunk的大小大于64k,并且要top? chunk的大小要達到mmap收縮閾值,才有可能收縮堆。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snip3r/p/10578926.html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ptmalloc内存分配释放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PTA L2-001 紧急救援 (点带权
- 下一篇: 算法题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