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简第五章随笔
古人云: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是的,失去是否就等于損失呢?從某種意義上說,失敗亦是失去,對追求的理想和目標的一種偏離和遠離。然而,他們并不代表就沒有收獲。大科學家愛迪生正是在嘗試了無數的失敗以后,排除了很多的不可能,最后才發明了電燈。大醫藥家李時珍,也在品嘗了無數的失敗,甚至冒著失去生命的危險,才成就了醫藥巨著———《本草綱木》,造福人類。
失敗的過程,其實也是我們收獲走向成功經驗的過程。正如,“失敗乃成功之母”這句話所向我們透露的光明:在失敗的過程中,其實成功已經成長。在一次次失敗的過程中,孕育了成功的手、腳、頭,最后才分娩成功。當走過所有失敗的彎路之后,等待你的是成功的喜悅。
?成功貴在堅持,正如著名作家余秋雨所說:我發現世界上的道路太多,就看你能走得多遠。有時候,成功就在某個拐角處偷偷地等待你的靠近,可是,有的人一碰挫折,便退縮不前,沒有山窮水盡疑無路的困惑,自然也就沒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光明。當然,一個人犯錯導致失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第二次犯同樣的錯誤而導致失敗,這樣的人便永遠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的某一點徘徊,自然,成功也會失去耐心,對其視而不見了。
一個人的成長過程,本身就是由經歷失敗的磨礪和享受成功的喜悅而組成的,只有成功或只有失敗的人生是不存在的。只有經歷過無數的艱辛,所收獲的成果,我們才會更加珍惜,正如雨后的彩虹,才更動人,更顯金貴。
過程不是死模型。仔細觀察那些RAD,螺旋模型都是人們將瀑布模型扭來扭去或者堆疊出來的。而在2002年后看到了v字形模型,作者看后不以為然,感覺將其拉直后就是瀑布模型。然而作者只是看到了事物的表面,沒有考慮其真實內在含義。v型在每個環節都強調測試,他相當于在不斷進行回顧和確認。v型在日本的當前環境下更加適合日本的國情,因此更加實用,某些模型再有他的正式名字之前就已經存在了,就已經被一些團隊或者公司創生并使用了。那些模型是根據工作經驗偏向于某些工程的細節或者是簡化了某些細節而形成的更加符合具體環境的特殊模型。主要意義在于如何創生那些符合我們自己的工作環境的工作模型。
“刻鵠類鶩”與“畫虎類狗”主要內涵在于要學習精髓,就像RUP中真正的精髓在于P(process),而不是作為招牌的R也不是作為廣告的U。
所以告誡我們應該選擇骨子而不是架子。
工程不是做的,是組織的。正如文中工程不像饅頭一樣有個模子,拿來照著一堆面按一按,放在蒸籠上蒸上一蒸,就可以做出來了。我們不能將工程中的 的人員看成那一團面。也沒有模子來參考。所以我們不能“做”工程,?而只要組織工程,項目經理的工作就是團結大家,分派好每個人的工作,從而達成項目目的。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a1264393659/p/4929261.html
總結
- 上一篇: 一些常见http状态码
- 下一篇: BZOJ 1800: [Ahoi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