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僧长成记
作者:一人
2013年9月7號,我和母親兩個人到達了西安,我一手拉著箱子,上面放著本科時候用的舊褥子被子,母親手提著放滿衣服的提包,兩個人穿梭于林立的高樓當中。母親看護行李,我辦理手續,直到下午很晚的時候,才在城西送母親坐上了回家的大巴車。就這樣,開始了我的研究生求學生活。
研一開始選擇導師,我沒有像很多同學那樣提前聯系導師,因此誤打誤撞的選擇了老L。那年,我聽說老L給院辦公室叮嚀說要選幾個男學生,因此那一屆我們三個就都是男生了,后面見到高一級同門才明白為什么,原來上面是三個師姐,呵呵噠,三個青壯年啊哈哈……。接下來面臨的就是選課,當我們拿著選課單找老L時,老L扶了一下眼鏡笑嘻嘻的說:選這些課就是為了拿學分,順利拿到畢業證,上課無足輕重,重點是能夠發文章。我們潛意識當中那個得意的笑啊,老師的指導牢記在心,上課一句話,就是混。
老師很忙,一學期下來就只有一兩次談話,感覺老師就是“牧師”,我們就是一群羊。結果吶,研究生一年級大半的時間荒廢掉了。啊,啊,啊,啊,啊,后來啊,我的腸子都悔青了。怎么荒廢的?這你還問?
一直到研一第二學期期末,有一門課《模式識別》由汪茜利教授講授,最后兩堂課對我們提交的作業進行講授,汪老師的高一級的學姐張碩(是的,記得很清楚,學姐嘛)講解了通過使用SVD分解進行人臉識別。我很好奇內心驚呼,這都可以,這竟然可以,下課后抱著強烈的疑惑去問她,細節部分她也沒能回答上來?;氐綄嶒炇?#xff0c;我自己就開始查資料,看博客,逐漸發現《模式識別》的內容也挺有意思的,隨著了解的深入很快意識到這門學科的重要性。在這之后,我通過微博關注了大量這方面的專家,每天都會看這些專家們在討論什么,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幫助甚大,現在已經成為我獲取新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了。說來也巧,那段時間有一位博士畢業,請來了清華大學的孫茂松教授,他順道給我們做了一場報告,具體的內容我已經不大能夠回憶起了,有兩點記憶深刻:第一,他談到了圖靈測試,在場的大多數學生不知道,老師很是震怒,我亦感受到很大的恥辱,頗受打擊;第二點,他談到了在學術界很火熱的深度學習,然而我們學院里面沒有幾個老師聽過這個東西。當我給老L談起深度學習,他說這個不是已經很老的東西了嗎!可見學院里面的老師已經很OUT了。就在那個時候認清了自己,認清了自己所處的環境。在此之后,我就堅定自己一定要從外面獲取信息,不能一味的聽取導師的意見,要將視野放在整個領域,不能只局限在學院和導師的范圍。
(男同學們,看來要常問師姐問題哦……)
在接下來幾個月的時間里,我每天上微博,每天刷知乎,看看大家怎么學習,都在學習什么。發現機器學習的方向很是火熱,恰好和自己感興趣的模式識別很相似,就開始了自己真正的學習生活。
上斯坦福的CS299、coursera的機器學習、李航的《統計學習方法》,《機器學習實戰》等一系列,在微博上知道了LeetCode,后面也花了一兩個月在上面刷編程題,在后面的面試求職過程中幫助很大。
在整個過程中有以下幾點比較遺憾:
- 導師說我們開設的課程無足輕重,主要是發論文。在后來看來,我最大損失就是沒能好好上這些課程,這些課程是整個計算機科學的基石,沒有這些課程的正規訓練自己的路很難走的順利。因此在研二的時候花了大量的時間去彌補這些缺失,但也只是挽回了很小的一部分。現在依然覺得沒能學到那些知識是最大的損失。
《人工智能》《機器學習》《模式識別》《計算機視覺》《隨機過程》《組合數學》《圖論》《數字圖像處理》《小波分析》等等,現在看看,隨便的一門課學精都是幾十萬的工作啊。
- 導師的方向很偏,國內也很少人研究。老師給我定的方向已經很成熟了,我很難找到新的點,唉!
- 感興趣的地方沒有人指導,自己也沒有很好的學習方法,因此只能獲取片面的信息,學習效率低下。
- 荒廢研一,研二補,造成在發論文和找工作上吃虧。
在后面時間隨著對機器學習認識的深入,逐漸認識到這個行業將會繁榮發展,那個時候對于深度學習對圖像行業的變革自己也清醒的認識到了。但是窘迫于自己的功力不足,只能先找到相符的方向之后,再說其他好的公司,因此就簽約了現在這家傳統國有企業。
自己一概莫有問題,哈哈
三年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在那里認識了很多優秀有趣的同學,他們也給了我很大的支持和照顧。其他方面有時間,另開一篇吧。
在我離校要走進地鐵站的那個時候,我給大師兄說:三年,有得有失,總體還是及格,還算滿意吧!
特別鳴謝:大師兄的駕駛技術還是不錯de,雖然去地鐵站十多分鐘的路程開了二十多分鐘哈
選方向,明不足,結交優秀風趣的朋友,乃最大收獲。
現在回來看看,研究生到底應該怎么過,對于普通的大多數:
斯坦福的學生平日很忙,偶爾會通宵學習的哦,你應該知道需要怎么認真了吧。
課程給予廣泛的視野,在經過幾個月深入到一個領域,一篇畢業水論文應該是很容易。很多老師讓學生剛開始就忽視基礎【咣咣,敲黑板啊】,只關注研究領域,真的是種舍本逐末的行為,這樣的結果就是一輩子只能給別人填坑,而且大多的研究成果都是垃圾,最后獲得吃力不討好的結局。
如果你打算碩士畢業就就業,那這一環節就很重要,建議選擇和自己今后從事的工作方向相符的實習崗位,否則待在實驗室好好學習也不錯。
很多人很多情況,這里就無法敘述了,只能因時因人因事而具體討論。
最后,列舉一些需要長期積累的東西:
- 要有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
- 培養合理的學習習慣
- 建立獨特的信息獲取渠道
- 尋找自己的專業導師隊伍和人生導師隊伍
如果你還是覺得干貨不足,那我就羅列一下微軟的人才評價標準,大家細細玩味:
- 迅速掌握新知識的能力
- 僅需片刻思考即可提出尖銳問題的能力
- 可以在不同領域的知識中找出它們之間的聯系
- 掃視一眼即可用通俗語言解釋軟件代碼的能力
- 關注眼前的問題,不論是否在工作中都應如此
- 非常強的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 對自己過去的工作仍然記憶猶新
- 注重實際的思想觀念、善于表達、勇于面對挑戰、快速反應
滿足兩項以上的請舉手,大家一起做朋友。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wangyaning/p/7853858.html
總結
- 上一篇: 洛谷 P2347 砝码称重
- 下一篇: vue2.0框架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