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用这种方式聊天,你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聊死的
因為做公眾號,會接觸到各行各業形形色色的人。我發現有些人可以聊的很開心,慢慢變成了朋友;有些人聊了幾次就再也不想聊了。
不會聊天真的很容易給別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而且一旦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以后再想修正就非常難了。不恰當的聊天這可能會導致你錯失一個朋友、一份工作、一個潛在合作伙伴、甚至一樁重要的生意。
后來我思考了一下:為什么聊天過程差異這么大,為什么有些人給你聊天的感覺那么不好?
下面結合幾個聊天的反面案例,討論一下。注意,這里的聊天都是指非熟人之間在社交軟件上的網聊,不是面聊。
不做伸手黨
比如,我正在工作,突然一個陌生的微信號發來一個問題:「SIFT特征中128維是怎么算的?」。
首先沒有任何稱謂,給人的感覺非常不好,如果是非常熟悉的人則可以理解,但一個不怎么熟悉的人這樣做是非常不合適的。而且是上班工作時間,而且問的還是在網上稍微搜一下就能查到的問題,我只能認為對方是沒有禮貌的伸手黨了,這直接給我留下了非常糟糕的印象。如果對方能夠換位思考一下,就知道這樣多魯莽了。
推薦聊天方式。如非急事,最好選擇非工作時間。推薦這樣表達:「您好,不好意思打擾一下。我最近在學習SIFT特征點,在CSDN和Google上查找了相關文章,但還有一點沒有搞清楚:128維特征中XXX是怎么實現的?你有空的時候回復就行,非常感謝!」。這樣既有禮貌稱謂,又讓對方知道你還是做了一些研究的,不是純粹的伸手黨,也給對方留下了非常充足的回復時間。
提高提問效率
大家的時間都是非常有限和寶貴的,對于優秀的人來說更是如此。因此,如果你要問大神問題,千萬不要發一個「你好」、「在嗎?」,然后等待對方回答,很多時候對方是沒有那么多時間和精力去逐個回復,慢慢了解你想問什么問題的。很可能你就被忽略了。
因此,最好的方式就是:「敬語/稱謂 + 具體問題 + 結束語」,一次性發完即可,對方看到有時間自然會回復你。
禮多人不怪
有時候會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對方請教你問題,你非常耐心的敲了一大段文字,解答對方的疑問,對方卻連個「謝謝」都沒有,聊天就這么結束了。等到下次對方又發來一大串問題,你又熱心的敲了一大段文字回復,對方又沒有下文了。一次兩次可能對方忙忘了,可以理解,但事不過三,這種情況次數多了,真的非常掉人品。這不就把回答者當成了廉價提問機器了嗎,最基本的禮貌都做不到,給人一種「只知道索取、不可深交」的糟糕印象。如果換位思考一下就知道這是多么的無禮。
最好的表達方式就是:開頭有敬語,結尾有感謝語,且最好以自己的回答結尾。很多時候發自內心的一句感謝可以化解不少問題。透露一個秘密,不少有經驗的人(尤其是互聯網圈)問問題前先發一個紅包,不管紅包大小,對方會在心理上覺得你是一個知恩圖報、尊重時間價值的人,回答效率和質量自然會高很多。
不拖泥帶水,控制好節奏
有時候和對方在聊天,你發了一句話,對方過了十分鐘才回復,又發了一句話,又是七八分鐘過去了,真的是非常難受,把幾分鐘就能聊完的事情硬生生拖了一個小時。這中間的碎片時間又很難靜下心來做其他事情,因為總擔心對方不知啥時候回復你,不停的瞟手機。浪費時間和精力。
這種情況多半是對方不方便聊天,或者同時在和多人聊天。這種情況下聊天感受也是非常差的。如果你在忙,最好直接告知對方你現在不方便聊天,約個其他時間再聯系,這樣會好很多。
總結一下。
上面說了這么多,其實聊天過程中主要抓住這幾個關鍵點就好了。首先是換位思考:這個時間聯系對方是否合適,對方是否可能在上班或者在休息;然后是不做伸手黨:問的問題自己有沒有先分析查找一下,有沒有想清楚具體問題。其次是一定要注意禮貌:禮多人不怪,使用合適的稱謂和敬語,結尾有感謝或者「下次再聊」之類的結束語,還有不要問對方隱私。最后就是不拖泥帶水,控制好節奏,言簡意賅,速戰速決,有些文字說不清的最好語音電話溝通。
原文發布時間為:2018-08-22
本文作者:electech6
本文來自云棲社區合作伙伴“計算機視覺life”,了解相關信息可以關注“計算機視覺life”。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别用这种方式聊天,你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聊死的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Centos7KVM的安装与配置及创建虚
- 下一篇: java---随机小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