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管理和技术管理
曾經(jīng)聽到過不少人說做管理的人不需要懂技術,其大意是因為懂技術反而會制約自己的管理判斷或決策。最近因為在讀MBA,也突然想起這一觀點并做了一些思考。
?? ?
對于這一觀點,我想首先不能用對與錯來對其加以定論,而應從不同的方面加以思考。首先,我想應當介定的是這里所談及的管理者是屬于什么層次的,比如,是一個CEO呢,還是一個CFO或者是一個基層技術經(jīng)理。如果是一個CEO我想這種思想有其合理性,因為他下面有一幫技術專家在支持他,而技術專家能為其(及組織)解決所有的技術問題。但是,我的腦海中突然跳出來了一個人的名字 ——Apple的CEO Steve Jobs,Apple的今天完全是因為當初Jobs懂技術和藝術。如果是一個基層技術經(jīng)理,你說他不懂技術行嗎?我想不行!我在《與“老大”一起談軟件行業(yè)》和《我為什么寫《致IT同仁》》兩篇文章中都談及了技術對于技術管理者的重要性,也說到了一個技術管理者如果不懂技術、沒有技術的sense是不可能領導或打造出一個出色的技術團隊的,不光自己累,手下也累且覺得沒有光明的未來。
???
最近上MBA課時聽到了這樣一句話:管理的目的之一是為了做到“一加一大于二”。當時聽到這句話時我就想,是不是也可以理解為一個技術專家與一個管理專家加起來應當大于一個技術和管理專家呢?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一個人的精力即要學技術又要學管理,那很有可能讓人覺得不如一個將精力一直放在學習技術或是管理上的人來得“專”。但我又想到了在“一加一”之間很重要的一個內(nèi)容 ——溝通。對于“一加一大于二”這個不等式,很重要的一個假設是“兩個一”之間的溝通很流暢。但要做到“無縫”的溝通真的有那么容易嗎?還有,我認為一個人所形成的思維體系是一個很復雜的系統(tǒng),不能簡單的相加。當一個人集技術與管理于一身時,或許他的思維系統(tǒng)能更為高效地對問題做出判斷和決策。至于精力問題,我想在開始可以花很長的時間去積累技術,當技術上了一定的層次以后(這一點很重要),可以再學習管理相關的內(nèi)容,從個人成長的角度來看,應當是技術在前管理在后。我個人的經(jīng)驗是,對于一個工程師當技術沒有達到一定的層次時,對于管理所涉及的相關內(nèi)容通常沒有感覺,因為管理所闡述的更多的是思想,其更抽象且不易把握。相反,技術在很多時候是相對簡單的,更多的是“對錯問題”。最后我想說的是,當自己的技術層次上去了以后,你會發(fā)現(xiàn)做技術也不是表表上的簡單,以前覺得簡單是因為我們沒有考慮到一些東西。對于做技術有趣的是,不論我們處于什么層次,所做出來的設計都能工作,但不同層次所作出來的東西對于團隊績效以及產(chǎn)品和團隊的未來卻有著天壤之別,這種天壤之別只有高層次的人才能看到,這是一種遠見。其實,技術與管理是相通的,通過對技術與管理的掌握,能看到問題的不同面。我想起了在MBA入學導向課上,范曉屏老師所提及的一句話,“對于一個問題從不同的方面去思考并不會改變問題的本質(zhì),只會讓我們更加深入的了解問題”。
???
我在《軟件行業(yè)的另一個真相》中談到,軟件設計是一門藝術,也許,很多技術在做到很高的境界時都是一門藝術,也就是說很多技術在其更高層次上都是相通的。由此看來,技術與管理在高層次上也可能存在很多共性。是哲學?
???
一個完備的組織架構通常存在管理與技術兩方面的內(nèi)容,而銜接管理與技術通常需要有特定的人,技術管理者就是充當了這一角色,他應當集技術與管理于一身,從而使得管理層面與技術層面能平滑的過渡。在不少組織,尤其是大型的組織,由于缺乏充當“契子”的技術管理者,其往往表現(xiàn)出行事低效和無的放矢。對于技術管理我持一種觀點:用技術方法解決技術問題。當一個技術問題采用管理方法去解決時,大家都很痛苦且無效。技術管理者需要有能力判斷用技術方法亦或管理方法去解決所面臨的問題。
?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技术、管理和技术管理的全部內(nèi)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新书出版:《Android深度探索(卷1
- 下一篇: QueryBuilder : 打造优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