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如何做技术分享
最近在組織公司內部的技術分享,簡單的聊聊如何寫 tech slide, 以及現場 present 時要注意的地方,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當然個人理解,難免有錯誤,歡迎討論。
分享目的
要純粹,不能有任何功利,初心錯了,做任何事情都會變形。
通常準備一次分享,耗時至少一周時間,準備資料,查找相關文檔文獻,不但能鞏固自己對技術的理解和認知,有時甚至是顛覆性的。唯其心中有淚,是以言之有物
分享會帶來交流,尤其是和相關領域專業的人交流,都能帶來意外的收獲。人都會有知識盲區的,三人行,必有我師!!!
準備 Slide
Slide 和 Blog 區別還是很大的,Slide 篇幅受限于分享時間,一般以一小時為主,通常 35 頁左右
寫的同時還要注意 present 的效果,這是和 Blog 最大的區別。如果是內部培訓,還需要提前把資料發給大家,提前預習
查找資料
首先要盡可能的使用 google,?技術人從屏蔽百度開始,最惡心的是百度搜索一般都會導向 CXXX
同時也要拒絕二手消息,比如以前做 DBA 時,就有開發說 innodb 不如 myisam,?他說百度上看到的 ...
盡可能的查找官網 doc, 或是直接讀源碼一探究竟,因為有時官網 doc 也有錯誤,沒來得及更新等等。當然,身邊有大牛就更好了。
受眾
寫的時候要注意受眾,新人內部培訓類的分享,可能寫的要基礎一些(也可以咨詢下大家,想聽什么內容),起到很好的入門作用。
但是對于熟手,或是 tech share, 就需要即有廣度也要有深度。舉個例子:golang channel
如果只是講 channel 的基本使用,語法,那就太基礎了,非常小白,浪費大家的時間。
深度就要講到 channel 底層的實現,如何與 go runtime GMP 模型交互。
廣度就要橫向對比其它類 channel 的方案與實現,比如 ringbuffer 的性能對比,使用場景區別等等
術語
與普通分享不同,技術會帶有很多術語,強烈建議附帶英文名詞,或原文。
有些東西用中文翻譯出來,就很難理解。比如前幾天老曹分享的 Backup Request, 翻譯成了對沖請求,就很難理解
準備階段
一周準備時間剛剛好,先要腦海里想好大綱,寫到 Slide 里,不著急寫內容。舉個例子,我為了寫這篇文章,就列了如下大綱導圖:
大綱要有層次,就像小學寫作文一樣,要么遞進要么總分總,要有邏輯在里面。
圖表要多一些,文字太多,很多人沒有耐心看完,比如本次分享就是例子,全是文字,很少有人完成閱讀^^
盡可能的少一些源碼,這不是 Blog, 尤其是深入 linux kernel 的,很晦澀。
排版風格
首先要考慮分享的場景,大的廣場還是公司內部會議室,還是 zoom online share
對于大的廣場分享,排版一定要簡潔,圖要大,文字也要大,最好撐滿整個屏幕。還要確認屏幕的尺寸,來選擇 Slide 的比例,這些都是細節
公司會議室的分享,文字圖表也要大一些,像我這樣的近視眼還不帶眼鏡的很瞎
對于 online share 就好很多,沒那么苛刻
如何?Present
第一次分享很容易緊張,尤其是大的廣場分享,比如 gopher china 那種的
所以需要提前演練好幾次,視重要程度來決定
開場前要深呼吸,淡定淡定。演練時對著空氣講,手機打開計時器放在旁邊,方便查看速度。如果是大會分享,最好在公司內部演練一遍,收集反饋意見,包括不限于內容,排版,節奏,音調等等
如何開場
一般開場都會簡單自我介紹,然后會說
通過這次分享,能給大家帶來 XXXX,希望能幫助大家加深對 XXXX 的理解
相當于我們寫郵件里的摘要 TL;DR (too long, don't read), 不能云里霧里,說了一堆,引出一堆不相干的東西
好的開場等于成功的一半
節奏
技術分享和普通分享不同,幽默風趣不是必需的,但要控制好節奏
語速不能太快,大家還沒理解就過去了。太慢的話,會讓人昏昏欲睡
特別是關鍵的圖表,需要刻意停留很久,讓大家有充份的時間,去理解內容。我這方面做的就不夠好,還是得多鍛煉多分享
同時 Slide?更重于時時互動,最好要在現場能拋出問題,或者是思考
沉淀
分享時會被問到很多問題,很可能是盲區,最好分享完再查找資料確認。
公司內部分享,要做好錄屏,這樣方便其他人觀看,特別是可以將知識沉淀下來,方便新人 onboard
小結
這次分享就這些,以后面還會分享更多的內容,如果感興趣,可以關注并點擊左下角的分享轉發哦(:
總結
- 上一篇: 《Go 语言编程之旅》送煎架和站长写的书
- 下一篇: 搞定系统设计 00: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