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eVideoStack主编观察03 /大会见闻思考
導語:本欄目由 LiveVideoStack 主編包研出品,分享多媒體圈的觀察與思考,希望可以做到99期,堅持每周一期。
吐槽建議請聯系??ant.bao@livevideostack.com?
//
/主編觀察 03
時隔兩年,4月16-17日,LiveVideoStackCon再次來到上海。也許是疫情讓大家彼此疏離了太久,因此,本次LiveVideoStackCon是有史以來上海站參會者數量最多的一次,本周我就來聊聊在這次大會上的見聞與思考。
/??RTC是一片藍海??
這是本次LiveVideoStackCon Co-chair,張昊在開場致辭中使用的一組數據,從圖上不難看出“RTC”相關的話題在LiveVideoStackCon中逐年增長。去年12月拜訪各家音視頻服務商后,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絕大部分企業都在加大RTC方向的投入,無論是已經取得領先的公司,還是快速追趕的企業,亦或是創業公司亦是如此。我個人曾嚴重懷疑,如此多的企業進入到一個細分領域,是真正基于理性的判斷,而非盲目跟風。但看了宋利的分享后,我的觀點發生了一些變化,從嚴重懷疑到半信半疑。我理解,RTC作為下一代云通信的基礎設施擁有巨大的前景,其背后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首先,RTC還有很多技術難點要突破,比如對擁塞算法的優化。誰能在這方面突破,誰就有可能占據行業的頂峰。
其次,基礎設施不斷升級將帶來新的紅利。5G、邊緣節點快速建設中,云原生架構顛覆傳統的云中心的架構,這些都給RTC帶來新的機會。
第三,人對視聽體驗的要求沒有止境,新的需求在被不斷挖掘出來?;谝纛l的社交、沉浸式體驗、IoT等都可能引爆下一個市場。
第四,傳統行業正期待RTC的改變。許多工業場景不能使用網線連接,WiFi 6、5G和RTC會解決許多工業場景的痛點。
/??AI?
張昊對“AI”話題在LiveVideoStackCon的數量也做了統計,這同樣是一個快速發展的領域,從編解碼、傳輸、質量評價幾乎多媒體鏈條中的每個環節都能找到AI發揮空間。盡管整個行業缺少統一的標準,但Leonardo的MPAI已經開始做做AI編碼相關的標準化工作。
另一個瓶頸是,在移動設備上也沒有統一的AI框架,受到電池續航限制,能夠在生產環境部署的應用難得一見。
/??硬件與芯片?
得益于、資本和社會環境的變化,硬件相關的創業被點燃。由Intel、AMD和Nvidia的前員工們輸出的創業團隊越來越常見。今年應該可以看到更多產品進入市場。芯片是一個高投入,高風險,長周期,高回報的領域。隨著資本和政策的成熟,頂尖人才的加持,看上去是比較樂觀的。
/??產業各個環節的沖突與協調?
和一名頭部手機公司的多媒體團隊負責人交流,公司已經投入了超過500人的團隊來優化拍照和攝像,但需要攝像頭模組、操作系統(Android)、關鍵應用服務(比如快手、微信、B站)、CPU/GPU/DSP硬件各個環節配合。盡管已經做到國內前幾名,但要調用上下游所有企業協作難度依然很大。
他舉例,如果和Google提交一些改進需求,到真正實現需要兩年以上的時間,如此長的周期對于已經深陷紅海的手機廠商顯然是不可接受的。環顧科技界,只有蘋果基本做到了產業鏈控制,但也不是全部,比如5G基帶芯片就無法完成自研,不得不使用高通或者Intel。
/??人才是繞不過去的議題?
盡管我們禁止一切形式的公開招聘,但人才爭奪還是以各種形式存在??陀^的講,這對堅守這個行業十幾、二十年的老人是一種肯定和機遇。從長遠看,必須要解決人才的供給問題。
在基礎學科相關的人才更加匱乏,以上數據來自第三方。
因此LiveVideoStack社區也在深度思考,如何能最有效的發揮社區能力,間接或促進人才的生成和培養。
/??一些有趣的靈魂?
平時忙于悶頭做事,沒有太多機會和業界的朋友多交流,LiveVideoStackCon現場就是難得的機會。尤其一些另類、個性的朋友令我印象深刻。比如熹樂科技的范維肖,我們陰差陽錯還同事過。他為了讓自己的工業互聯網產品更好的滿足用戶需求,投資了一波上下游的企業。每天固定作息,堅持12點以后學習兩個小時,佩服。
還有來自Vistring的周昌印,他對大公司(Google)和創業團隊的生存之道分析的條條是道。
我的總結就到這里,難忘的兩天結束了,期待9月2-3日的LiveVideoStackCon北京再見。歡迎自薦、推薦講師,請聯系?ant.bao@livevideostack.com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LiveVideoStack主编观察03 /大会见闻思考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春天就是要搞技术啊!
- 下一篇: 音视频技术开发周刊 |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