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系统的发展历程?
?程序員寶藏庫:GitHub - Jackpopc/CS-Books-Store: 你想要的計算機經典書籍,這里都有!
作為目前手機市場份額最高的操作系統,Android已經達到一種可以決定一家手機公司命運的程度。
華為在受到GMS生態限制之后,通過深厚的研發積淀推出鴻蒙OS,但是在國外市場還是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Android 是谷歌公司的操作系統,但并不是谷歌從頭開發的,而是從一家小公司收購而來的。
最近,美國出版了一本新書,作者采訪了幾十位當事人,介紹 Android 的誕生內幕。
Android 團隊最早的創業想法,是為照相機開發一個操作系統。但是,后來意識到手機會取代相機,成為主流的拍攝設備,就轉而為手機開發操作系統。
到2005年中期,安卓系統被收購,前途一片光明。
但,殊不知,就在六個月前,事情并不那么美好。
那年1月,這家初創公司急需現金,他們的主要任務與大多數初創公司一樣:獲得資金,生存下去。
工程師就為當時的按鍵手機寫了一個演示程序,包括一個主屏幕和幾個應用程序,不過大部分都不能運行。毫不奇怪,這個演示程序與今天的 Android 相去甚遠。
為了闡述他們的愿景,他們準備了一份15頁的PPT。這些幻燈片描繪了他們看到的安卓在市場上的機會,以及安卓如何為投資者賺錢的畫面。
2005年3月的幻燈片有15張,這足以吸引風險投資商和谷歌的注意。
在第二張幻燈片中,它比較了個人電腦和手機市場。2004年,全球個人電腦的出貨量為1.78億臺。在同一時期,手機的出貨量為6.75億部;幾乎是個人電腦的四倍,但其處理器和內存的能力卻與1998年的個人電腦一樣。
該幻燈片中指出了移動軟件成本不斷增長的核心問題:硬件的成本在下降,但軟件的成本卻沒有下降。
這使得軟件在每部手機的成本中占的比例越來越大。但是,手機制造商并不是軟件平臺開發的專家,他們沒有技能,也沒有興趣提供越來越多的功能,以使他們的軟件與競爭對手的軟件相區別,因此需要外部的軟件公司為他們提供操作系統。
宣傳資料中的第二個要點是,市場上存在一個開放平臺的空白和機會。
對于那些想要制造一款功能強大的智能手機的制造商來說,根本沒有操作系統可用,要么自己從頭開發,要么支付高額許可費,使用那些專有的操作系統。然后,就會面對一個更大的問題:根本沒有應用程序生態,誰來為這些操作系統開發應用程序呢?
塞班系統允許外部應用程序,但是通用性很差,為一種型號手機寫的程序,無法運行在另一個型號上,即使兩部手機出自同一個制造商,它們的應用程序也不是通用的。
因此,他們提出,Android將是一個免費的操作系統,并通過開放源代碼提供給制造商。公司將能夠在他們自己的手機上使用和發布這個操作系統,而不必受制于軟件供應商,也不必自己建立它,這種開放的方法在當時是根本不存在的。
反觀2005年,手機操作系統寥寥無幾:
-
微軟的系統要得到許可后,才能移植。
-
塞班(Symbian)系統主要由諾基亞使用,其它手機公司雖然可以用,但是無法與諾基亞競爭。
-
黑莓的系統不能用于其他手機。
更嚴重問題的是,當時的手機操作系統未能為應用程序提供一個生態系統。
Symbian為操作系統提供了一些核心的基礎設施,但是UI層卻留給了制造商,導致手機的應用模式是,為一種Symbian寫的應用程序不一定能在其他的變體上運行,即使是在同一制造商的手機上。
Java編程語言在服務器和桌面電腦領域被稱為 "一次編寫,隨處運行",可能提供這種跨設備的應用能力,但Java ME在移動領域遠遠沒有做到這一點。雖然它至少提供了跨設備的相同語言(就像Symbian為其所有的實現提供相同的C++語言一樣),但Java ME通過提供不同版本的平臺(稱為profile)來解決手機中各種各樣的外形因素和架構。這些配置文件有不同的功能,所以開發者需要改變他們的應用程序以在不同的設備上運行,而當不同設備的功能大不相同時,這種方法往往失敗。
德州儀器(TI)提供了一個基于Linux操作系統內核的開放平臺。制造商所需要的只是Linux本身、來自TI的參考硬件,然后是大量的其他模塊,制造商必須購買、授權、構建或以其他方式提供這些模塊來創建他們自己的設備。正如Brian Swetland所說:"你可以使用TI的OMAP芯片來制造一個Linux手機。所以你需要TI的OMAP,然后從40個不同的中間件供應商那里購買40個組件。你把所有這些東西放在一起,并把它們全部整合起來,然后你就會有一個Linux手機。"
這顯然非?;奶?。
Android操作系統免費,代碼開源,那么面對投資者就必須回答一個很現實的問題:Android系統如何賺錢?
幻燈片中描述的開源平臺基本上就是安卓團隊最終建立和交付的東西。但是,如果這就是全部,該公司就不值得風險投資公司資助。
從拯救世界的角度來看,開發和贈送一個開源平臺聽起來不錯,但回報在哪里?對投資者的好處在哪里?
也就是說,安卓公司打算如何從一個他們打算簡單贈送的產品中賺錢?風險投資人資助的公司,他們希望能賺取比他們的投資更多(遠遠超過)的回報。
對于游戲中的其他平臺公司來說,獲得收入的途徑很清楚。微軟通過向Windows Phone合作伙伴授權其平臺來賺錢;每賣出一部手機都會給微軟帶來每部設備的成本。RIM公司通過出售手機以及其忠實的企業客戶簽訂的利潤豐厚的服務合同來賺錢。諾基亞和其他采用Symbian系統的公司通過銷售他們生產的帶有該操作系統的手機賺錢。同樣,所有其他的手機制造商也通過他們銷售的手機產生的收入來資助他們自己的軟件開發。
那么,安卓的玩法是什么,它將為這個他們尚未建立的、并將免費提供給其他制造商建立自己的設備的強大平臺的發展提供資金?
Android 團隊設想,通過為手機制造商提供云服務、以及應用程序的基礎設施(比如認證和加密)來盈利。
后來的事實證明,谷歌果然是通過谷歌服務框架和Play應用商店來盈利。而且,這也成了Android之于谷歌最為核心和具有競爭力的地方。
Android團隊接觸了很多風險投資,當然,也和谷歌進行了會面。
拉里佩奇邀請Android進行了一次小型會議,在這次會議上拉里佩奇提出,他希望看到一款更好的手機被制造出來,他也相信Android團隊能夠做到這件事情。
然而,這次會議并沒有取得什么實質性進展。
接下來,團隊繼續向風險投資公司進行推介。然后,他們去谷歌參加了另一次會議。這一次,他們展示了一個演示,并分享了更多他們的計劃。在這次會議上也沒有發生什么大事,但谷歌更清楚地表明他們想幫助這家初創企業。
這個時候,該團隊也在與潛在的制造伙伴會面。他們去了韓國和臺灣,拜訪了三星和HTC。
與三星的會議開始時,三星手機部門的首席執行官李焜耀說,他已經錯過了與Danger合作的機會,不想再看到這種情況發生,所以他有興趣加入Android。
但是,當他們與10多個中層經理團隊會面之后被無情地鄙視了一番“我們300人的團隊都在做自己的操作系統,你們怎么憑借幾個人就能實現?”
但是,三星最終還是給這次合作提了一個條件:如果美國的無線運營商能夠接受 Android,并且作為安卓發布的合作伙伴,他們就愿意推出基于 Android 的手機。
顯然,Android是不愿意去花費18個月的時間說服T-Mobile的。
團隊從韓國出發,團隊飛往中國臺灣,在那里他們會見了HTC的首席執行官周永明。HTC 則說,希望獨家合作,這個系統只授權給他們使用。團隊不愿答應這個要求,但是后來推出的世界第一部 Android 手機,就是 HTC G1。
該團隊繼續向風險投資公司進行推介,并取得了一些成功,Charles River Ventures和Eagle River Holdings都感興趣。
當他們在等待這些公司的文件時,谷歌叫他們去參加第三次會議。
這一次,房間里有更多的人,谷歌已經準備好討論具體問題。
團隊本來以為他們是來介紹自上次會議以來公司的最新進展。但在介紹的過程中,谷歌打斷了他們,直接說:“我們想收購你們。”
谷歌說,如果安卓允許自己被收購,它將比其他方式做得更好。他們不必應付風險資本家的要求,也不必向客戶和運營商收取專門服務費,而是可以將操作系統免費送給運營商。谷歌有來自搜索的收入,他們也許能與運營商分享。因此,他們不必向運營商推銷什么,就能夠與他們形成伙伴關系,這的確是讓運營商加入的一個有力論據。
來自安卓的團隊對加入谷歌很感興趣,但仍有許多細節需要弄清楚。同時,在4月中旬,他們得到了Charles River Ventures和Eagle River Holdings的條款表,并決定選擇Charles River Ventures的交易。谷歌的交易遠未完成,但在5月初已進入談判階段,因此他們在條款表中增加了一個分割條款,以考慮到他們可能會與谷歌合作。
當安卓與谷歌會面時,拉里-佩奇觀察到,谷歌收購這家小公司是有意義的,以幫助他們建立一個平臺,使谷歌能夠進入移動市場。
雖然雙方在原則上達成了一致,但還有許多細節需要理順。
安卓需要與谷歌解決兩個大問題:
第一個是錢的問題:他們需要就公司的估值和如何獲得報酬達成一致,包括最初的報酬和團隊加入后持續的里程碑式的報酬。
第二個問題是承諾:安卓希望確保他們能夠真正完成最初的目標,而不是被吸進大公司而被遺忘。他們需要谷歌同意在收購后支持安卓的努力,并持續提供內部支持。
2005年7月,Android 正式加入谷歌。
安卓團隊在谷歌開始工作的幾周后,他們再次展示了他們的方案。
這一次,是在谷歌的一次內部會議上,向一群高管進行推介。安卓團隊正在展示這個新收購的團隊計劃做什么,以及如何將Android進行貨幣化,拉里打斷了演講"不要擔心這個,我希望你們打造出最好的手機,其他的我們以后再想辦法。"
大家好,我是Jackpop!我花費了半個月的時間把這幾年來收集的各種技術干貨整理到一起,其中內容包括但不限于Python、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計算機視覺、推薦系統、Linux、工程化、Java,內容多達5T+,獲取方式:技術干貨_免費高速下載|百度網盤-分享無限制(提取碼:0000)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安卓系统的发展历程?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加密器
- 下一篇: 一种电风扇自动温控调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