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场通信笔记
近場通信
AS開發作業五:近場通信
- 近場通信
- 前言
- 一、博客內容
- 二、三種近場通信技術的介紹
- 1. WiFi
- 2. Bluetooth
- 3. NFC
- 總結
- 參考資料
前言
這是AS在實現近場通信的一個筆記記錄博客,如果博客中有內容描述錯誤或者代碼有誤,歡迎批評和指正。
提示:以下是本篇文章正文內容。
一、博客內容
1、分析三種近場通信技術的特點,對未來近場通信技術的應用場景進行分析與預測;
二、三種近場通信技術的介紹
目前安卓有三種常用的近場通信技術,分別是:WIFI,藍牙和NFC。
其特點、發展趨勢分別介紹如下:
1. WiFi
- 特點:
創建于IEEE 802.11標準的無線局域網技術。WiFi(Wireless Fidelity,無線保真技術)即IEEE 802.11協議,是一種短程無線傳輸技術,能夠在數百英尺范圍內支持互聯網接人的無線電信號。規定了無線局域網的基本網絡結構和基本傳輸介質,規范了物理層(PHY)和介質訪問層(MAC)的特性。物理層采用紅外。DSSS(直接序列擴頻)或FSSS(調頻擴頻)技術。1999年又增加了IEEE 802.11a和IEEE 802.11g標準。其傳輸速率最高可達54 Mb/s。能夠廣泛支持數據、圖像、語音和多媒體等業務。速率最高功耗和成本更高通訊距離遠,適合樓宇、家庭。傳輸距離在100-300M,速率可達300Mbps,功耗10-50mA。 需要建立連接。 WiFi的速率還在不斷提升,理論傳輸率雖達Gbit/s的境界,但實際能分配到的帶寬達不到。
連接方式:單點對多點
速度:快
功耗:中低
使用距離:小于等于10-1000m
應用場景:智能家居,無人機控制等
- 發展趨勢:
主要應用在SOHO、家庭無線網絡以及不便安裝電纜的建筑物或場所,例如機場、酒店、商場等公共熱點場所,可以節省大量鋪設電纜所需花費的資金。 WiFi的傳輸速度很快,最高可達54Mb/s,符合個人和社會信息化的需求。在網絡覆蓋范圍內,允許用戶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訪問網絡,隨時隨地享受諸如網上證券、視頻點播(VOD)、遠程教育、遠程醫療、視頻會議、網絡游戲等一系列寬帶信息增值服務。并實現移動辦公。WiFi應用現在已經非常普遍,支持WiFi的電子產品越來越多,像手機、MP4、電腦等,基本上已經成為了主流標準配置。相比WiFi 4、WiFi 5等歷代WiFi技術標準,WiFi 6在帶寬、網絡速率、網絡時延、功耗等方面實現提升,從而進一步拓展WiFi技術應用場景。從WiFi技術的應用發展情況分析,第一階段以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等消費級電子終端為驅動,第二階段以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物聯網應用為驅動,第三階段以虛擬現實、超高清視頻應用等新一代高速率應用為驅動,而在WiFi 6技術標準發展推動下,WiFi技術向第三階段邁進的步伐日益加快。
2. Bluetooth
- 特點:
一種無線數據和語音通信開放的全球規范,它是基于低成本的近距離無線連接,為固定和移動設備建立通信環境的一種特殊的近距離無線技術連接。藍牙(Bluetooth)技術致力于在10m的空間內使所有支持該技術的移動或非移動設備可以方便地建立網絡聯系、進行話音和數據通信。是一種無線數據與語音通信的開放性全球規范,其實質內容是為固定設備或移動設備之間的通信環境建立通用的近距無線接口,其傳輸頻段為全球公眾通用的2.4GHz ISM頻段,提供1Mbps 的傳輸速率和10m的傳輸距離。缺點:芯片大小和價格難以下調、抗干擾能力不強、傳輸距離太短、信息安全問題等等。適合于近距離的文件傳輸 ,藍牙5.0, 速率更高 斷點恢復時間更短
連接方式:單點對多點
速度:中
功耗:低
使用距離:小于等于10m
應用場景:藍牙耳機、音響;無線鼠標等
- 發展趨勢:
藍牙的定位一個方面的趨勢在智能家居的使用上。這樣的暴升源于網格(mesh)技能在智能家居中的使用,這個技能由CSR技能提出,并源于免費授權給其他藍牙客戶,它改變了傳統藍牙的組網方法,以播送方式組成網格,彌補了傳統藍牙不能組成大規模網絡的短板。CSR全球規范研究院Robin Heydon在其發言中就剖析過這種網格技能的的優勢。他指出,這個技能不光拓展了藍牙的使用場景,更增強了曾被人詬病的穿墻才能。他認為,藍牙定位技能在未來將全面滲透到咱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從戶外一直延伸到家庭的各種使用。他粗略統計了一下,僅在家庭內容,就或許用到87個藍牙設備,如門窗、車庫、廚房報警、洗碗臺、地漏(如有異物堵塞則能夠報警)、餐桌、桌椅、臥室、陽臺等等。這些使用或許是與穿戴產品或許與智能照明結合,或許與家庭安防結合,藍牙器件與各類傳感技能結合,經過網格技能組成一個巨大的網絡,把你罩在一個智能的國際中。
趨勢二是帶有處理才能的藍牙芯片與傳感器結合。為了更好的完成智能化,未來藍牙定位芯片將和傳感器進行深度融合,最有或許的是廠商會提供SIP封裝方式的藍牙芯片組,例如在這次展會上,來自法國的Insight SIP就展現了 將藍牙和加速度計陀螺儀等傳感器封裝在一起的模塊,這家公司號稱在RF規劃方面有專長,所以使用封裝技能把射頻部分也封裝進去。
趨勢三是藍牙Beacon技能推翻零售模式。在這次大會上,印象深刻的是CSR、Nordic、Dialog等公司都展現了依據Beacon技能的定位計劃。依據藍牙的Beacon定位技能精度高,成本低將推翻未來的零售模式,他舉例說未來當你走入一家零售商鋪時,Beacons定位技能能夠對你精準定位當你走到外套櫥窗時,手時機彈出相關的促銷信息,甚至會依據你以往的收購大數據來推薦衣服。當然,藍牙技能還能夠完成移動付出。CSR高檔產品營銷司理David James在現場為我粉飾了CSR beacon計劃,這個計劃的精度很高,僅3米間隔就能夠感知出改變。能夠用于室內零售的智能化。
3. NFC
- 特點:
一種新興的技術,使用了NFC技術的設備(例如移動電話)可以在彼此靠近的情況下進行數據交換,是一種短距離的高頻無線通信技術。近場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簡稱NFC),使用了NFC技術的設備(例如移動電話)可以在彼此靠近的情況下進行數據交換,是由非接觸式射頻識別(RFID)及互連互通技術整合演變而來的,通過在單一芯片上集成感應式讀卡器、感應式卡片和點對點通信的功能。是由Philips、NOKIA和Sony主推的一種類似于RFID(非接觸式射頻識別)的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標準。和RFID不同,NFC采用了雙向的識別和連接。在20cm距離內工作于13.56MHz頻率范圍。NFC最初僅僅是遙控識別和網絡技術的合并,但現在已發展成無線連接技術。它能快速自動地建立無線網絡,為蜂窩設備、藍牙設備、Wi-Fi設備提供一個“虛擬連接”,使電子設備可以在短距離范圍進行通訊。NFC的短距離交互大大簡化了整個認證識別過程,使電子設備間互相訪問更直接、更安全和更清楚,不用再聽到各種電子雜音。
連接方式:點對點
速度:慢
功耗:很低
使用距離:小于等于0.02m
應用場景:門禁,信用卡等
- 發展趨勢:
現在對NFC最大的限制就是成本問題,這倒不是說NFC芯片太貴,而是支持NFC的設備和場景實在是太少了。比如現在大家已經非常習慣移動支付,甚至大街上的小販都有支付寶和微信的二維碼,它們簡單打印一下就能使用,成本非常的低。如果把這個場景換成NFC支付呢?那么這些商販都需要至少買一部POS機,這成本可就太高了。如果NFC想要做到和移動支付一樣普及,那么大量的B端設備就不能少,這就涉及到成本問題了,否則商家根本沒有興趣幫助推廣。不過隨著5G到來,萬物互聯已經成為了未來的發展趨勢,再加上近一段時間大火的數字貨幣這很可能帶來NFC技術的眾多革命。只要能把成本降下來,NFC肯定也有普及的一天。在利用上:除了家用電器和一些簡單電子設備之外,NFC技術在其它領域也漸漸突顯優勢,如一些國外的旅館和賭場使用該技術,允許NFC設備觸碰獲得各種信息,包括飯店菜單和購票、查看各種時間等;在醫療行業瑞典芯片廠商Cypak與美國醫療用品廠商Meridian Health合資成立的Impak Health,開發出了一款名為Rhythm Trak的心臟監護器。它可以通過手機從NFC設備中下載與自己心臟相關的數據信息;惠普推出了SpectreOne一體機,這款計算機整合了NFC技術,被稱為HP TouchZone,用戶可以通過NFC智能手機或其它NFC設備登錄此計算機并向其傳輸數據;另外NFC技術也將被應用于汽車行業,如遠程搖控打開汽車車門或其它方面等。
在國內,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圖書館NFC座位選號機已開始試用,用NFC手機在機器上一刷,整個圖書館閱覽室座位分布情況一目了然,很好的杜絕了占座的情況,還有暫時離開保留座位和座位自動釋放功能。在國內NFC技術也適用于很多場景,比如移動支付功能、公交刷卡功能、學校食堂的飯卡、各種門禁卡、各種電子車票、各種電子門票、文件與數據的傳輸、電子名片、智能海報、家用電器操作、物流等。你可以通過帶有NFC的智能手機到商場買東西、上班或者開會簽到、刷公交卡或電影票、或者和別人交換電子名片、聯機玩游戲等。最重要的一點是即使當你的手機沒電了,仍然能把它當作一個交通卡、飯卡、門禁卡、票據等使用,和我們手中的各種感應卡片完全一樣。
總結
這一次筆記博客記錄主要是圍繞進場通信來展開,學習了三種近場通信的特點以及未來發展趨勢,知道了三者的差別和實現區別。
今天就到這里啦,蟹蟹看到這里的盆友!共勉!
參考資料
總結
- 上一篇: 易语言-数组的使用
- 下一篇: EMS企业微电网能效管理解决方案为工业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