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的“冷板凳”要坐多久?万字长文解读16年开源老兵的坚持
想知道內核研發是怎樣的體驗?操作系統的“冷板凳”得坐多久才有春天?本文對話龍蜥社區理事長馬濤,暢所欲言聊開源,一起來看看那些開源潤物細無聲背后的故事以及龍蜥社區運營的道法術。
高門檻的 Linux 內核研發,如何支棱起來?
提問:首先想請馬濤聊一聊自己的開源故事,介紹一下您最初是怎么與開源結緣的?
馬濤:我是在 2006 年加入 Oracle 的,在 Oracle 之前是在 IBM 工作,那會兒其實不是做開源,但對 Linux 還是挺感興趣,所以后面 Oracle 剛在中國成立一個做操作系統/做內核的團隊,我就去參加了這個項目。剛去的時候,我的主管問我說你想干什么。由于我之前從來沒做過開源,基礎比較薄弱,就選擇了做測試??梢哉J為最早我是從 Linux 測試開始干起的。過了大概四五個月后我就發現,好像我也可以做操作系統,內核也可以,然后就去做了開源。發現開源和測試一樣,都要和研發人員交流。做了就發現,做內核開發的老外們都挺 nice 的,在溝通上、交流上都挺好。接觸了后發現,開源真的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我剛加入 Oracle 的時候有兩個 mentor,其中一個 mentor 是老外,我個人覺得他是我的入門導師。從他身上我感覺到兩點,讓我對開源或者說對開源的這些人有一個初步的認識:第一個就是做開源的人,因為大家都是從零開始做起來的,所以他們對于這些剛加入做開源的人都是非常 nice,會提供各種各樣無私的幫助。這個其實對我后面帶一些新同學做開源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另一個就是我覺得剛加入內核這個大家庭的時候,Linux 內核都是通過郵件列表來做開發的。當你提一個 patch 到開源社區的時候,開源社區的資深開發人員都會對你的 patch 做詳細 review,然后給你很多意見。雖然說你是一個入門的新人,你的 patch 也很 junior,但是他們都會很認真地 review 后給你一些意見,比如patch 應該怎么寫、應該注意哪些格式問題等等。給我的第一感覺是整個開源對新入門的小白非常友好,第二是像一個大家庭。
給大家講一個小笑話,我一開始做測試的時候,對于做開發還是沒什么信心的,內心挺慌的。就因為特別慌,所以給 Linux 內核做第一個貢獻(是很小的貢獻),提交 patch 的時候,把自己的名字都寫錯了。當時是用英文的,所以我應該是“Tao Ma”,一慌就寫成了“Tao Mao”。
提問:最初社區里他們給您很多的反饋,那么通常來說會是哪些方面的反饋?
馬濤:各種的都有。我說一下 Linux 內核研發的流程是什么樣的,還有對新手是怎么提供幫助的。
一般情況下對于內核開發者來說,會從最早最簡單的一些問題開始。Linux 內核有一個專門針對新手學習的網站:https://kernelnewbies.org/,它里面會有適合新手看的一些文章。另外,當你真正進入內核研發的時候,一般情況下會提一個 RFC(Requestforchanges/comments),先把你的 idea 提給社區。比如,你覺得內核里某個模塊、某個東西需要一些變化。
我認為內核是一個合作非常緊密的組織,內核代碼有幾千萬行,它是分了不同的 maintainer,Linus 肯定是最大的 maintainer,下面分了很多級,每一級都有自己的 maintainer。比如說你想提一個 feature,你就找到這個 feature 所對應的組織,然后提個 RFC,接著這個小組的 maintainer 或者資深開發者就會給你提個 comments,會給你一個非常詳細的解釋。如果這個 maintainer 覺得你提出的是非常好的問題,那么基本上你就可以開始干了。
在很多情況下,當你提了一個 RFC 以后,相當于這個坑就被你占了,后續就可以不停地提交 patch。當你提交第一版 patch 的時候,maintainer 會 review,會給你些參考意見。一般最開始要求非常嚴格,從最簡單的格式上有無問題,一行代碼開頭不能有空格、必須用 tab 鍵開頭、一行的長度不能大于 80(最早)。再比如說,一個函數命名的時候要怎么寫參數格式、哪個地方要空格、哪個地方不能有空格、等號之間要空格等等。
內核幾千萬行代碼,如果沒有非常嚴格的要求,大家可讀性就很差,所以 coding style 是要嚴格要求的。從最簡單的 coding style 開始就會給你提建議,再到后面代碼設計的邏輯、錯誤處理有沒有問題、結構上有沒有問題,包括你對其他模塊的修改會不會產生一些問題,都是非常非常詳細的。
我有一個 patchset 大概寫了二十多版最后才提交進去的,每次提上去 maintainer 都會給你反饋意見,最后我都麻木了。其實我這還不多的,我還看見還有發四、五十版的,所以 Linux 內核整個研發機制還是非常嚴格的,包括對代碼要求、對工程質量把控。所以我覺得這個經歷對自己的鍛煉是非常非常大的。從事 Linux 內核研發,每一行代碼都凝聚了很多心血。
提問:像您剛才描述 Linux 內核社區或者很多的開源社區,它相當于有一個非常好的培訓機制。一個小白、一個學生甚至是一個愛好者,他只要膽子夠大,敢開始提第一個 patch,就會有人來幫助他變得更好。但是為什么還是有很多人都不敢去干這件事情?
馬濤:Linux 內核社區確實有非常好的培訓機制。為什么很多人不敢去干這件事,我覺得是兩個方面:第一個就是整個 Linux 內核代碼太龐大了,對于一個新手來說,他可能會無所適從,不知道該從哪兒找到一個合適的切入點。雖然 kernelnewbies 網站上是列了一些東西,但對于新手還不是很友好,因為學習曲線太陡峭了。
第二,大部分人肯定都在歐洲和北美,尤其北美居多。很多情況下你發個郵件很可能就要等晚上或者第二天才回。另外就是,對新人雖然比較 nice,但是他們對代碼要求會很嚴格。如果你不夠堅定,可能你發了二十多版都進不去,你就放棄了,從入門到放棄可能就幾天的功夫。
云的普及,重新定義操作系統的發展
提問:龍蜥社區是從哪年開始的?
馬濤:2019 年就在醞釀這個事,2020 年年底開始的,正式對外宣布是在 2021 年云棲大會。
龍蜥社區第一是希望能夠跟別的廠商、公司一起來做這個事情,我們有一些提問題的群,我們能知道用戶的反饋,也能夠幫助中國的其他企業的開發者有所成長。
(圖/ 龍蜥操作系統首次亮相云棲大會)
當然更多的考慮是怎么把這個開源運營好,讓更多人用起來。在中國操作系統開發人員里面能夠普及起來,我覺得這是真正的一個良性循環。過去可能就三、五個人或者十幾個人可以搞開源。但現在我們如果真的想把整個開源做起來,就要有很多配套,比如,去跟高校合作、企業合作、開發者合作等。
提問:我相信觀眾也會對龍蜥有更多的好奇,就龍蜥操作系統和其他基于 Linux 來做開發的操作系統有些什么樣的區別?它的目標是什么?
馬濤:我個人在阿里已經 11 年了,經常放在口頭的一句話就是“客戶第一”。我做龍蜥社區,需要思考的是——我到底想解決什么樣的客戶問題,如果是不解決客戶的任何問題,瞎做或者就為了開源而做開源,其實長久不了的。
短期內,CentOS 停服是我們客戶面臨的非常迫切的問題。CentOS 8 于 2021 年 12 月底就已經停服了,CentOS 7 宣布在 2024 年停服,留給我們的時間很短很短。那在停服過程中會有什么問題?就是沒有任何技術支持了。國內現在有大量的用戶都在CentOS 7、CentOS 8 上。最簡單、最基本地解決他們的生存問題,是龍蜥社區短期之內要做的事。
長期來看,替代后得有進步,在考慮客戶需求或者燃眉之急以后,我們未來會嘗試解決一些自主可控的問題。雖然說現在相對來說力量比較薄弱,但還是非常有機會的。因為都看到了這個問題,也在積蓄自己的力量,包括集合社區所有合作伙伴力量。
希望未來的操作系統應該長什么樣子?我們會打造一個什么樣的操作系統?我還想補充一點,就是在云計算這個領域,阿里云也是做了很多工作,計算、存儲、網絡、安全等領域的技術能力都是排第一的。既然在云計算領域里面做到了技術能力的領先,那如果我們能夠把云的這些能力賦予到操作系統里面,讓操作系統變得不一樣,其實是有可能幫助我們在未來顛覆掉整個操作系統的設計和規劃的。
如果說我們沿著 Linux 老路走,在積累上會比國外差距偏大,這個是事實,我們也不否認。但是隨著云的普及,我們有機會重新定義。即使我們還是用 Linux,但我們嘗試重新去規劃這個操作系統的發展未來,我個人是有信心的。這也是為什么我覺得還是可以做一些事情,也算是時代給了我們一個機會。
提問:當我們去運營一個開源社區的時候,我們會以什么樣的方式去運營?是把對方當成是社區的一份子,還是把他當成是客戶?您在運營的時候會如何去看待這些社區里的成員、參與者、貢獻者和愛好者?
馬濤:社區里的角色還是挺多的。有使用者,會提一些問題,包括怎么安裝、出了問題怎么修或者提一些 bug 之類的;也有一些合作開發者,想增加一些 feature、想做一些功能;還有高校一些學生,包括一些高校老師。
我個人覺得有兩點:第一點,“客戶第一”本身不存在一個非常沖突的關系,不管他的角色、身份,我們會籠統認為他是某種程度的客戶。但如果說一定要細分,使用產品的肯定是我們的第一客戶,這個是我們要明確的。開發者、學生、興趣愛好者,是第二客戶。為什么要區分第一客戶、第二客戶?因為當他們的觀點或者意見發生沖突的時候,有一個法則約束,我們要遵循最終客戶。如果說沒有沖突的時候,需要都服務好他們。第二,龍蜥實驗室的成立是希望大家能夠用得更好,同時能夠讓大家更好地參與社區。我覺得本身做操作系統和其他的開源軟件不一樣的點是,或多或少都會用到操作系統,所以理論上來說,都是我的客戶,或者未來可能都是我的客戶。
提問:我們會講一個客戶滿意度,這些都是做客戶的思維。如果是做社區,我們經常會強調社區的歸屬感。您會怎么理解滿意度和歸屬感之間的區別或者聯系?
馬濤:我覺得可以拿我自己來類比,我就講我自己怎么獲得社區歸屬感。還是在 Oracle 的那段經歷,我那會兒在 Oracle 開發的是一個集群文件系統,我有 Oracle 的客戶,他就是用這個集群文件系統的。個人認為對于一個開發者來說,他獲得歸屬感的這個滿足感要遠遠大于他滿足客戶的這個滿足感。
當時我在做社區開發的時候,春節也在家里趴著寫代碼,然后去跟他們討論問題。我的代碼被社區接受起來,被用起來,在社區有影響力,這個對我來說非常非常有社區歸屬感。當我去服務我的客戶的時候,要去考慮他們會不會用這個東西、有沒有出bug。這是兩種感情。
所以我認為,在龍蜥社區有歸屬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
提問:前面您在講到個人經歷的時候說,要想在操作系統內核社區能夠參與開發,學習曲線是非常陡峭的,所以很多學生尤其是初學者都會望而卻步。那么龍蜥社區在這方面有沒有嘗試著做出一些努力來幫助別人降低這種陡峭的學習曲線?
馬濤:我們確實在做這方面的嘗試。內核為什么學習曲線陡峭,因為它本身代碼行數很大,涉及的模塊特別多,如果對于一個完全不懂的門外漢來說,要接觸的概念就非常多,包括內存管理、進程調度、存儲管理、網絡,而且代碼與代碼之間是藕斷絲連的關系。這些對于新手來說真的是非常困難,尤其你今天看,明天可能就會忘掉。
所以從我入門的經驗來看,是想先設計一些簡單的任務,讓初學者先做。怎么定義簡單呢?我們會把操作系統拆分成各個模塊,并對模塊里面一些非常小的功能寫非常明確的 guide(指導意見)給開發者,然后讓開發者慢慢加入龍蜥共建。
做 Linux 內核社區還有一個好處。就是當你的 patch 進入到 Linux 內核主線的時候,相當于你的名字就進去了,你就會成為整個 Linux 內核的開發人員,你的名字也會出現在各個 Commit Log 里面。這對于開發人員來說,還是一個可以“吹?!钡牡胤健?/p>
我們能做的就是幫開發者搭一個梯子,讓他們更容易去做這個事情。因為對于一個新手來說,沒有人搭梯子還是很難。
(圖/龍蜥社區開發者激勵活動)
提問:龍蜥社區有和高校老師或者是學校合作操作系統的課程嗎?
馬濤:有和高校的合作。第一個是清華大學陳渝老師,他也是做操作系統的,之前有一個面向全國高校的操作系統大賽,龍蜥社區出了一些操作系統相關的題目,希望培養他們對于操作系統的興趣。
另外就是和北大合作,龍蜥走進北大課堂,在北大軟件與微電子學院面向研究生同學們開了一門精品課程,講授怎么做操作系統里面的一些核心組件等。
(圖/龍蜥社區走進北大課堂)
我們還參與了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計劃,這個較前兩個更寬泛一點。我們會跟高校老師一起合作,比如寫一些教材、做一些實驗等。我個人覺得,操作系統的書很多的,我們缺的是實驗操作系統怎么去動手,讓他們去提交 patch 也好、發補丁也好或者是給內核做優化,這是比較重要的。龍蜥實驗室就是方便開發者實際動手操作,希望更多人能用起來。
提問:我覺得這件事情大家都知道要費很大的力氣來做,而且需要做很長線的工作才有可能培養出一點操作系統的人才來。那現在的大學生最關注的開源技術領域可能還不是操作系統,龍蜥社區有什么辦法把這種操作系統的價值或者說誘惑力給它表現出來呢?
馬濤:操作系統我覺得最重要是搭個梯子、讓大家都更容易地能做這個事。如果有這個梯子,我個人覺得很多人會愿意做。
本身對于整個高校的學生來說,做操作系統的人相對會偏少一點,這個我不否認。但是我想說,現在畢竟不像很久以前了,你做個系統可能都不一定找到工作,這樣全中國想做操作系統的人或者愿意做操作系統的公司也沒幾個?,F在全國做操作系統的公司很多,阿里、華為、騰訊、百度,還有包括很多互聯網公司,包括 OPPO、vivo、小米。所以整個行業對大學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既能夠給他們提供一個梯子,又能夠在就業上有很多保障,慢慢地,這個情況會扭轉過來。做操作系統,有幾萬人已經很不錯了。
高質量發展助力生態繁榮
提問:從龍蜥的角度出發,如何去理解生態,怎么才能夠稱生態是繁榮的、成功的?
馬濤:這個問題真的是一直在思考。其實我們做 Linux 操作系統的,肯定就看 Linux 內核。每年 Linux 內核的補丁數排名前面的有各種各樣的公司,Intel、Google、Facebook 等都在做 Linux 內核,最核心一點就是所有參與開源社區做研發的公司,一定要有適合他公司的商業模式在里面。
因為看 Linux 內核的奉獻者列表,排名前十的基本上都是各大公司,可能到排十幾二十的時候會有一個 hobbyist。有 hobbyist 是很好的一件事,但是更重要的是需要頭部的這些公司能夠為這個社區做很大的貢獻。這些大公司參與社區,他們愿意投幾百甚至幾千個人,我覺得這是這個社區存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意義。
社區要幫助參與進來的企業找到一個非常合理的商業模式,才是社區能夠良性發展最核心的一點。我個人認為,做好以下兩點,這個開源社區的生態才算比較成功的。第一,有很多公司參與進來為社區服務;第二,所有的公司都能在社區里找到自己合理的商業模式,并且能夠圍繞商業模式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提問:龍蜥社區要在眾多的開源操作系統里面做好自己的生態建設,它的優勢或者說它希望能夠發揮的特點是什么?
馬濤:我可以舉幾個例子解釋。第一,龍蜥不能脫離中國國情和現在的發展。龍芯最近剛把 LoongArch 架構的 gcc 合并到 Linux gcc 主線上。但 LoongArch 體系架構出現已經有一兩年了,在這一兩年時間里是沒有辦法從上游社區得到任何幫助的,因為還沒進去。那這時候如果國內企業又要用,怎么辦?這時候就需要一個操作系統發行版來填補這個空白,龍蜥就能提供這樣的平臺,提前把龍芯包括國內其他芯片廠商的產品讓客戶用起來。
像國外的一些發行廠商,對于國內芯片支持不是很好,可能也有一些市場或者其他方面因素考慮。但國內的芯片廠商的正在快速增長,包括阿里倚天、龍芯、兆芯、申威,他們需要有一個操作系統來支撐,這些廠商能夠從龍蜥獲取到營養。
第二,云對于操作系統的影響還是有一些。阿里云在這里面做了很多的工作,有可能會影響到未來操作系統的發展。一是在國內的硬件、軟件都在快速發展,需要像龍蜥這樣的操作系統社區快速滿足需求。二是在和上游地區達成一致以后,把上游補丁 backport 回來就可以。但是中間這段時間,我們是需要能夠滿足所有客戶需求的,我覺得這個就是我們能夠給企業帶來的最大價值。
提問:您怎么看待社區和商業化之間的關系?
馬濤:核心我覺得還是企業商業化,像統信軟件、中科方德、萬里紅等企業,其實都會基于龍蜥出自己的商業發行版提供給客戶。但因為畢竟是一個社區版本,所以有兩個比較大的問題。
第一,響應客戶肯定是不像商業公司那么快速。因為很可能你發個 issue,萬一這個人比較忙,可能明天才能看到。當這種情況發生的時候,商業公司是可以提供明確的 SLA 保證。
第二,商業公司提供了非常嚴肅的兜底服務。比如說,派工程師去現場排查問題、提供軟件升級服務、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等。那對于一個社區來說,往往就 focus 在最新的發行版本上,可能會有幾個 LTS 版本,或者說如果有問題了也可能會考慮修復的成本。但對于商業化公司來說,有一整套完整的體系。我們把操作系統的能力貢獻出去,他們圍繞這些能力做自己的商業化服務,相當于是互補的模式。
提問:阿里在這個背后能賺到什么?
馬濤:阿里是不做操作系統這個生意的。那我們的商業利益到底是什么?所有在龍蜥上跑的系統在阿里云上可以跑得很好。只要用到龍蜥,就會想到龍蜥是阿里參與并做出重大貢獻的,那企業在選擇上云的時候就會考慮上阿里云。
提問:就像 Chromium 是 Google 主導的。所以當你想要去做容器,想要去做云原生的時候,就會覺得 Chromium 那當然是谷歌。其實這就對于谷歌云會有很大的幫助作用。所以你們在做龍蜥社區時也是會有這樣的一種目標在里面么?
馬濤:我只能說這是阿里的一個商業利益。因為我現在代表龍蜥理事長,希望所有參與龍蜥的公司都能找到自己的商業利益。
提問:之前有同事說我既在開源社、又在華為,是怎么做到的。剛剛聽您介紹也是這樣一種狀態,同時是龍蜥的理事長、又是阿里的員工,可能同時還是 Linux 社區的貢獻者,也是有多頂帽子在自己的頭上。那同樣的問題拋給您,您是怎么做的呢?
馬濤:我是這么想的,我也感謝龍蜥社區給了我一個機會,因為之前無論是在 Oracle、淘寶還是阿里云,其實都是代表公司在為這個社區做貢獻。但如果說你跳出公司的思維,從社區的角度去看這個事情,你就會發現考慮問題的視角會發生不一樣的變化,比如作為龍蜥社區的理事長,要考慮怎么讓社區里所有的企業都能夠從中獲利。社區如果要長久發展,那就需要平衡制衡,不能阿里一家獨大,如果一家獨大,這個社區怎么玩呢?很多時候必須站在這個龍蜥社區理事長角度去考慮問題,才能讓這個社區更加公正、公平、開放。
提問:現在需要您自己來運營一個本土的社區,面臨的主要挑戰是什么?
馬濤:客觀來說,龍蜥畢竟是個 Linux 社區,所以和 Linux 社區相比,有很多相同的也有很多不同。相同的點就是剛才前面提到的學習開源還是比較陡峭的,大家很難去把愛好者去培養成新的開發者,確實會比較費勁。
但我想說幾點不同,第一點是,過去大部分中國做 Linux 開發的都是參與者,沒有幾個是主導者。現在有龍蜥和歐拉,我一直覺得我們有各自的特點和不同的出發點,但是有一點我認為是一致的,一起促進中國操作系統產業的發展,一起把中國整個操作系統人才的厚度聚起來。所以我覺得在中國做操作系統,第一要扎根中國,想著怎么去把中國的操作系統產業做起來,把中國的操作系統人才培養起來。這個事情很難,但時代賦予了我們機會,我們還是要堅持,還是有信心的?,F在相對 2006 年那會兒已經好很多了。第二點是,現在國內對操作系統產業、對基礎軟件產業的重視程度也是今非昔比的,所以我覺得我們是有機會做出來的,也需要好好做。
提問:有一個靈魂拷問,您是要把龍蜥社區運營的更像一個 Linux 內核社區,還是選擇立足中國、有自己的特色,運營出龍蜥社區自己的風格?您會怎么選?
馬濤:首先從我的個人的觀點來說,畢竟中國是需要跟國際有溝通和交流,可以看到最核心的 Linux 內核研發人才或者資深人士都在國際上的。所以我覺得首先要做到跟國際社區非常融洽的關系,和上下游打成一片?,F在我們各種各樣的補丁不會藏在龍蜥社區里面、不向 Linux 上游社區貢獻,我們同時會不停地往上游社區去推。如果上游社區(就是 Linux)接受了,那么我就會再把它拉回來,這個工作我們會持續做的。
第二,我覺得是需要立足國內的不同環境,有一些不同的常識和打法。其實最簡單的,比如老外其實在用郵件列表,國內有釘釘群、微信群,但是如何利用新形式,把釘釘群、微信群運營起來,把這些群成員吸引到社區里、讓他們也能夠參與到社區開發里面,也是跟國外不一樣的點。
提問:現在假設你們社區里有一個非常優秀的開發者,您們會愿意幫助他、培養他直接到 Linux 內核社區去提交,還是在龍蜥干,干完了以后社區幫你提交到內核去?
馬濤:這個我可以直接回答,沒問題。我們第一條會鼓勵他去上游社區,我們團隊有一個同學剛剛提了一些 patch 到上游社區,被邀請去參加美國開的關于文件系統的峰會。我們會鼓勵所有人參與國際社區,參與國際社區的標準制定。如果說你總是把他 keep 在自己的小圈里面,那他永遠得不到成長的機會。就跟咱們培養小孩子一樣,你要讓他出去見世面,讓他知道人外有人、山外有山,他才能夠成長得更好。所以說,我們不但不會阻止,還會鼓勵所有社區人積極參與上游社區的貢獻,在上游社區里面建立影響力。我們的目標肯定是說影響整個未來 Linux 社區的發展,這是我們最核心的一個目的。
提問:龍蜥社區運營過程中有沒有什么經驗或者稱為教訓的事件?
馬濤:教訓、經驗都有。我分享一個經驗、一個教訓。
我們本來認為在國內運營一個操作系統社區是很難的。但我發現,如果能夠找到一個非常共性的點,同時能夠為開發者構建一個非常好的基礎設施或平臺,其實還是相對可以的,即使在基礎軟件如此難的領域里面也是可以的。反過來說,國內開源社區的蓬勃發展是非常有希望的?,F在在國內搞開源沒有想象的那么難。如果你想在中國搞開源,想通過開源成立一個公司,我覺得真的是很有機會的。那接下來說一個教訓,我覺得可能談教訓更有意思一點。開源是這樣的,很多時候我的思維可能還停留在跟老外做事情的風格上面。其實在中國確實需要因地制宜做一些改變。在國內我們已經習慣了用釘釘、微信這種即時通訊工具了,國外的話可能還是在用郵件,你發個郵件可能第二天才會給你答案的,這是很正常的,因為時差。當我的用戶提出一個問題的時候,你要是在釘釘群或者微信群里面一兩個小時沒人回,他可能就會有點不耐煩了。之前覺得老外響應快多了,但現在中國的節奏很快。所以在初級階段,我們還是要積極響應所有的用戶問題,尤其是大家適應了這種快節奏文化的。
在開技術委員會或者理事會會議時,我都會請求,碰到用戶在群里提問時,盡快回答?,F在我們也有一些值班制度,可以讓用戶在用操作系統或者在開發過程中遇到一些問題的時候,能夠快速得到答案。龍蜥已經構建了比較完善的一個答疑體系,他們很多會問一些很著急的問題,比如安裝,就非常希望你趕緊告訴我怎么回事,那我們的值班制度就可以非??焖俚馗嬖V他該怎么辦。但老外的話經常要第二天才會有人會理你的,大家也習以為常。但在中國這塊兒其實還是不一樣。
(圖/龍蜥社區首屆理事大會)
提問:就是說在社區運營的過程中還是有很多細節問題,而且這些細節問題牽扯到一些非常困難的取舍。
馬濤:對的?,F在大家都是在摸索階段,那其實如果未來有更多不同國家的人參與進來,就會有不一樣的理念產生,我覺得這是一個社區走向成熟必然要面對的一些問題。龍蜥社區都是在摸索中前進的。
雖然我參與 Linux 上游社區這么多年,但在中國運作的社區,包括自己運作的社區,其實還有很多不一樣的點需要去嘗試的。包括我之前就是一個開發者,沒做過運營,也沒做過構建社區基礎設施這整套東西,都是在不斷的運營,不斷的學習,不斷的進步。
作者 | 馬濤
原文鏈接
本文為阿里云原創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操作系统的“冷板凳”要坐多久?万字长文解读16年开源老兵的坚持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HDU 6203 2017沈阳网络赛 L
- 下一篇: dita-ot html_将HTML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