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玩达人李学志老师访谈录
2020年8月8日,深圳玩具展最后一天,我帶著觀摩散心的心情趁著周末來參觀。進展館前,我突然想起這一年我寫作數學魔術文章過程中,認識的一位智力玩具達人李學志老師。那時我們只是簡單通過微信聊了兩句,通了電話,印象中曾經邀請我去參觀他的工作站。當時工作繁忙,加上疫情原因,也就耽擱了。沒想到遇到此情此景,想起來就給他發了條微信,立馬就聯系上,還立馬問我要不要現在過來。
?
我查了下他給的地址,在深圳光明區一個偏僻的叫榕樹頭的地方,有2個多小時的車程。擇日不如撞日,也不知道是什么吸引力,我上午看完展覽,下午2點多出發,快5點,公交坐吐了,走過了幾片農田小巷,幾次火車在頭上呼嘯而過,才趕到目的地。
?
到了目的地我才知道,他是個年近古稀的老藝術家了,而我還不到而立之年。我玩了20年的數學和魔術,他玩了一輩子的智力玩具,這兩代人就這么偶然相遇,竟然像是幾十年沒見的老朋友一般。從5點開始,不間斷聊到11點,吃飯也沒停下;第二天又繼續從上午聊到下午2點,才抱著李老師贈與我的一大袋子珍貴的玩具依依不舍地離開。
?
直到回家了,我還暈暈乎乎地像做夢一般。我的天哪,上帝怎么會賜予我如此美妙的兩天!
?
聊天中,李老師一邊給我介紹他的益智玩具研究和推廣經歷,一邊帶著我上手玩。那說起自己自豪經歷的神情,擺弄起玩具來的那份投入和享受,這哪是快70的老人啊,分明就是個還在探索世界的孩子啊!后來我從資料和聊天中了解到,李老是中國教育學會會員、中國教育學會青少年創新思維教育研究中心理事及益智教學具專家組組長,中國傳統智力玩具博物館創始人,后面還有一系列數不清的頭銜。看來,我今天真的見到專家了,而且,因為我寫的數學魔術文章被他看到欣賞,這又是何等的開心和滿足。
?
圖1 中國教育學會青少年創新思維教育研究中心理事聘書
這兩天一方面聊了李老師在智力玩具方面的經歷,以及現在的工作和目標;另一方面,我完整地參觀了整個4層樓的工作站,里面有非常多有意思的展品。這里我會分兩篇文章分別向大家介紹,順便帶大家了解這個可能還不太熟悉的領域——益智玩具。
?
訪談部分
?
Q:您是怎么喜歡上益智玩具的?有怎樣的經歷和體驗?
?
A:我從小數學成績很棒,喜歡思考,自然地喜歡上了趣味數學和傳統益智玩具。幾十年如一日——無論做學生、當農民,做工人、當干部,癡心不變。我很早就到了上海,以前在國企做會計,工作不是很忙,于是就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這個領域了。玩久了以后摸出來一些規律,開始了創造發明,當你能把一件事熱愛地做幾十年的時候,就會有量變到質變的變化。
?
PS:我以前真的以為,只有我們這一代人才有可能喜歡上這些稀奇古怪的東西,并當作愛好去追求,父輩們我還從沒見過有這么熱愛一項事業的,當然以前聽到的解釋就是戰爭啦,文革啦,沒這些條件。看來并不是如此,對興趣的探索和追求,是每一代人共通的特質。
?
Q:有沒有更具體的經歷和您做的關于益智玩具的事情?
?
A:我從上海出生,曾經上山下鄉,2010國企退休后開始從事博物館的籌建工作,過程中認識了很多的大師,進步很大。做玩具博物館是我這幾年來的主要工作任務,編寫教材講義也是我的主要任務之一。這幾年做的事,我大概和你分享下:
2010年提出做博物館,2011年六月上海新場鎮旅游開發總公司的孫文華總經理孫文華找到了我,想在新場鎮建一個能與上海野生動物園和迪士尼形成三足鼎立關系的以傳統益智玩具為廠核心印魯班智玩城。
2012年3月,云和金馬董事長馬達偉找到了我,考察后8月在云和成立了溢智堂專做傳統益智玩具展示體驗活動中心(兒童第三空間)。還得到政府資金、政策和場地支持。2013年成功完成了,并成了云和科普基地。
2016年3月應邀到深圳青蘋果國際創客中心做傳統益智玩具博物館可行性論證,5月成為青蘋果國際玩博館的顧問。
2017年7月成立了科思,11月科思益智玩具展示體驗中心建成。
我就是想把這份事業完成,不為錢不為利,還自己投入了很多,這是功德無量的,人在做,天在看。
?
Q:您玩的益智玩具具體有哪些門類?
?
A:這個可就多了,分類的話,大體上有拼版(華容道也算),積木,巧環(字環),游戲棋類,迷宮等等,還有火柴棒游戲,撲克牌游戲等等,太多了。每一個都是一個巨大的領域,都有很多的道道。
?
圖2:李老師的書和玩具發明專利
圖3:一些積木類玩具發明樣品
Q:平常您都有哪些工作來推廣益智玩具?
?
A:我一方面全國各地地參加一些會議,去和大咖們碰撞,每次都收獲良多,認識了很多貴人,他們對我幫助很大;另外我也經常和一些培訓機構,學校等合作,去推廣我的玩具,作為教具留給他們。后來我干脆買了一輛巡展車,開始巡展計劃,甚至未來還要通過一帶一路,走向世界,我相信很快會實現。
?
圖4 李學志老師的巡展車
Q:在這個領域,有沒有您自豪的成就和工作?
?
A:那這個可不得了了。我現在是中國教育學會會員,是第一個因為益智玩具原因被中國教育學會吸收的非教育專家。我和國內的像張景中院士,非遺傳承人傅起鳳老師,還有很多專家,玩具行業的老板,教育界的人士都保持著很好的關系,他們也非常認可我的工作。我和朋友一起研發了上百種玩具,并申請了專利,后來把這些玩具設計成教學用具,給孩子做培訓,進駐老年社區,得到了廣泛的歡迎;后來發現圈子里還有很多大師,便一起籌建博物館,現在也還在進行中,想想就激動。
?
圖5:和張景中院士合影
圖6:2014年馬丁加德納聚會,和首都師范大學方大運教授合影
圖7:12月4日在北京東城區科技館培訓數學教師
Q:益智玩具里有怎樣的文化呢?
?
A:我給傳統益智玩具賦予四個文化理念:學校文化、企業文化、社區文化、軍營文化。整個社會都要傳承寶貴的傳統文化,因為它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民族文化的精髓之一。還有就是其本身的特點,有邏輯,有思考,有推理,有思維,當然還有很多數學,這都是很寶貴的。中國傳統益智玩具蘊藏深厚的文化底蘊、科學原理,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經久不衰流傳了數千年,影響了多少代人,對現代文明也起過舉足輕重的作用,是祖先留給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原本屬于我們民族引以為豪的傳統益智玩具,現在知道、喜歡的人越來越少,人們漸漸已把它遺忘了。實在太可惜了。
?
Q:是什么動力驅使您一直堅持做益智玩具?
?
A:我們有退休工資,不需要養家戶口,不需要賺很多錢。但是人在做,天在看,我們一定要把這些文化傳承下去,這是功德無量的好事,壓在箱底積灰,還不如把它變成社會財富留給后人。
?
Q:您在用益智玩具教學的過程中是以怎樣的理念進行的?
?
A:那自然是玩中學啊。這些玩具是素材,在完成內容的過程中,有著大量的邏輯思維過程,數學原理暗含其中,同時也鍛煉孩子的耐心,專注力,可以說是百利而無一害。現在應試教育最大的弊端就是孩子們并沒有培養起學習的興趣和方法,死記硬背有什么用呢?在很小的時候,我能夠以很有趣的方式把這些思想傳遞給孩子們,那是獲益無窮的。
?
PS:當我聽到這些對應試教育的批判,如此先進和人性化的教育理念出自李老師之口時,是有一絲驚訝的,感覺因為益智玩具,李老師無論是身心健康,還是看待問題的角度,方法,確實都超出我對我父親這一輩人的看法,真是厲害啊!
?
Q:傳統玩具畢竟是傳統的,如何讓現在的孩子們愿意來玩和學習呢?
?
A:剛才說了,我們可以融入進去很多趣味的東西來培養孩子們的興趣。所以我的課程是很有趣的,絕對比一般的數學課有意思多了。而孩子們的,一旦激發起興趣了,那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是無窮的,一旦有了這種良性循環,那這些玩具就能發揮它的最大的作用了。
?
Q:您現在對這份事業還有什么期待?
?
A:我們畢竟年紀大了,也不需要很多錢,但是老祖宗的東西我們是真心想傳承下去。一方面我們還在積極籌建博物館,這是一個很好的窗口;另一方面,我有很多積累下來的經驗,但是還需要數學理論高度的提升就更棒了,所以我也希望有人能夠一起來做這件事,一起把我們的東西變得更加適應這個時代的潮流和發展。
?
圖8:2017年11月科思傳統益智玩具展示體驗館順利誕生
結束語
?
兩天里,我和李老師聊了很多內容,憑記憶整理了這些,還不全面,如果以后還有機會接觸,我會繼續寫一些關于中國傳統益智玩具的介紹文章,用現代的數學觀點來看待他們,玩的開心,也學習了數學。
當然,其實魔術愛好者們玩的魔術道具,在行業分類上,也是分在玩具類里的,都是科學和藝術的結合,在玩中學習科學知識,只不過魔術道具多了一個屬性是,一定要神奇,和嘗試違背。但普通的玩具也可以很好玩,里面也帶有很多智慧和有意思的點,也沒有魔術道具那么局限,大家如果有興趣,也可以嘗試著玩一玩。
除了問李老師很多的問題和分享他的經歷,剩下的時間我就在和他一起玩各種玩具了。他依次給我介紹了傷腦筋12塊,快樂12塊的拼版,還有一些字環和積木。說實話,我從小玩過這些東西,可能并不如魔術和數學那般癡迷。但是這兩天,我和他一起,跨越了年齡,一起回到孩子在探索世界過程中玩玩具的時光。過程中,我感覺到李老師思路非常清晰、敏捷,對我提出的疑問也是反應極快,我便也一同沉浸在這快樂的游戲中,忘記了時光,忘記了一切。
?
當然我也沒忘了向老藝術家布道一下我們新一代趣味數學愛好者研究的數學魔術,簡單表演了兩個,兩位看了都十分贊賞。
?
圖9 我的表演時刻
其余時間,我在李老師帶領下參觀了整個工作站4層樓的展品。這些內容我們下一篇文章再來介紹。這里先放一個視頻,大家先睹為快:
視頻1 李學志老師工作站展館一覽
?
看完以后,我相信你也會對中國古典益智玩具產生興趣,想了解更多消息,歡迎繼續跟我來!
我們是誰:
MatheMagician,中文“數學魔術師”,原指用數學設計魔術的魔術師和數學家。既取其用數學來變魔術的本義,也取像魔術一樣玩數學的意思。文章內容涵蓋互聯網,計算機,統計,算法,NLP等前沿的數學及應用領域;也包括魔術思想,流程鑒賞等魔術內容;以及結合二者的數學魔術分享,還有一些思辨性的談天說地的隨筆。希望你能和我一起,既能感性思考又保持理性思維,享受人生樂趣。歡迎掃碼關注和在文末或公眾號留言與我交流!
掃描二維碼
關注更多精彩
每一個魔術,都應該是一場直播的微電影!
一次刨根問底的收獲——從一道微積分題說開去
序列周期性與魔術(六)——魔術欣賞與解析續集
《貓和老鼠》里的魔術藝術(五)——一定要合理!
扔硬幣中的思考——隱含變量建模 點擊閱讀原文,往期精彩不錯過!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智玩达人李学志老师访谈录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Xstart远程连接Linux图形用户界
- 下一篇: 在中国年薪20万属于什么水平?程序员能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