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教玩具在培智课堂游戏化教学中使用效率的探索
課堂教學(活動)的目的在于促進學生(幼兒)的學習與發展,引導學生(幼兒)掌握相關技能,促使每一位學生(幼兒)獲得新的知識和能力。培智學校的學齡前兒童普遍存在認知能力較低、情緒行為障礙和社會適應不良等問題。同時,學齡前又是兒童學習知識和提高能力最基礎的階段,是他們感知世界的關鍵時期。因此,學前培智兒童的教育康復至關重要。那么,如何在教育康復活動中提高康復有效性、提升課堂效率,教玩具的投放和使用對于學前培智課堂而言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本文以學前康復《呼吸訓練》課程為例進行論述。
一、基于課堂需要,提升教玩具的使用效率
教玩具只有在課堂活動中充分發揮作用才能算作完美的呈現,教玩具的使用處理得恰到好處,起到點晴之筆的作用。對于學前培智課堂,游戲化教學始終貫穿活動整體,在游戲化教學活動中適時、準確地呈現教玩具,不僅能吸引幼兒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更能有效完成活動目標。具體以《呼吸訓練》一課為例。
(一)抓重點,緊密結合活動目標
言語的產生是通過呼吸系統、發聲系統和構音系統組成,而呼吸系統是言語產生的動力源,呼吸功能是決定正確發音的關鍵因素。根據課程實施的幼兒發音能力水平及語言清晰度、響度的實際情況,設計本節呼吸訓練課。以集體課的形式開展言語呼吸訓練,按照幼兒能力給予不同的操作材料(教玩具)并根據課堂表現進行個別化指導,增強康復訓練力度。
活動中設計了多個呼吸小游戲,由易到難,螺旋上升。首先,在教師講解呼吸訓練技巧之后,及時呈現第一個教玩具“會飛的紙”(粘在吸管上的紙),引導幼兒用力吸氣后將紙吹至和吸管一樣平。反復訓練后,教師進行評價和總結。之后呈現第二個教玩具“會變胖的手套”(套在紙杯上的手套),引導幼兒用力吸氣后將手套吹胖。反復訓練后,教師進行評價和總結。最后,呈現第三個教玩具“口哨”,引導幼兒用力將口哨吹響并進行評價和總結。緊密結合活動目標,通過有趣的呼吸小游戲,引導幼兒在豐富的游戲活動中達到訓練目標。
(二)破難點,尊重幼兒身心特點
學前智障兒童普遍存在注意力缺陷障礙,教師需要在教學技巧、活動設計等方面作出特別安排。同時,《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對于學前智障兒童,游戲化的課堂教學、生動的課堂氛圍是他們所適應和喜歡的。所以,有趣、好玩的教玩具在課堂活動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
教玩具,是指配合教學活動使用的玩具,應兼具教育性、趣味性和藝術性。學齡前兒童對外界事物的好奇心極強,在學習中他們往往以興趣為出發點,十分容易為新的刺激所吸引。這就要求給幼兒提供的操作材料必須新穎、鮮艷、豐富多彩,材料的大小,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而定。在該活動中以“會變胖的手套”為活動重點,適時呈現教玩具“手套”,緊抓幼兒興趣的注意點,全面提升課堂效率。幼兒對“變胖的手套”非常感興趣,他們樂于跟隨教師的節奏進行反復練習,并通過自己的探索和嘗試努力將手套越吹越胖,基本達成訓練目標?!白兣值氖痔住边@個教玩具對于幼兒來說,是新鮮、生動并具操作性的,當教玩具呈現的時候,幼兒就已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和想要參與活動的強烈意愿。
(三)創亮點,注重環節的有效銜接
教學環節的設計不僅要起到承前啟后、貫穿整體的作用,同時也要考慮學前培智兒童身心發展的特殊性,教師應遵循幼兒認知邏輯及身心發展特點設計適合的教學活動。在充分了解課程實施對象的認知能力水平后,設計了以“森林尋寶”為主題的游戲活動,在游戲活動中按照由易到難的程度,依此呈現活動教玩具,引導幼兒在活動中操作教玩具并完成訓練內容。“森林尋寶”以幼兒闖關游戲為主線,并引入兔子、猴子、老虎等卡通形象,利用教玩具的呈現創設游戲情境,引導幼兒在游戲情境中愉快地進行各類活動?;顒又薪掏婢叩某尸F層次分明、前后關聯、貫穿全局,在每個環節中預設伏筆并做好銜接,順暢有序地完成了整體課堂活動。
二、基于幼兒能力,發揮教玩具的最大效能
教師應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并依據幼兒能力設置適合的個別化活動目標,同時在活動過程中為不同能力的幼兒提供不同的教玩具,提升每名幼兒的課堂參與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該活動目標為引導幼兒用力呼氣并感受呼出氣息的強弱,根據活動目標設置了三個呼吸游戲,游戲活動中根據幼兒言語呼吸能力提供不同材質的教玩具。
(一)“會飛的紙”——不同的紙
闖關游戲的第一關是“會飛的紙”,通過將紙粘在吸管上形成一個小旗幟,引導幼兒呼氣將紙吹得“飛”起來。首先,所有幼兒拿到的是最輕薄的餐巾紙,A組幼兒輕輕一吹紙便飛得很高,B組幼兒的紙也吹動了但起飛高度不如A組幼兒。之后,幼兒拿到的是較硬的皺紋紙?,A組幼兒用力地吹可將皺紋紙吹得飛起來,B組幼兒的紙只是略微動了一下。此時,教師給予B組幼兒個別化指導,強調吹的技巧和方法。最后,幼兒進行“誰的紙飛更高”比賽(評價),這時候需要給予不同組別幼兒不同的操作材料。A組幼兒使用皺紋紙,B組幼兒使用餐巾紙進行比賽評價。根據活動中幼兒的具體表現,適時調整教玩具材料的投放可以更好地鼓勵幼兒參與活動中。
(二)“會變胖的手套”——不同的手套
?闖關游戲的第二關是“會變胖的手套”,通過紙杯、吸管和手套組合成一個小怪獸,引導幼兒用吸管吹氣將手套吹胖。首先,所有幼兒拿到的是較薄的透明薄膜手套。在經過第一關的訓練后兩組幼兒都能將手套吹胖,區別在于用的時間不一樣。之后,手套換成較厚的塑膠手套,A組幼兒較順利完成并且能將手套吹得很胖很鼓,B組幼兒的塑膠手套反復在鼓和憋之間來回,教師繼續給予B組幼兒個別化指導。最后,幼兒進行“誰的手套更胖”比賽(評價),這時給予不同組別幼兒不同的操作材料,A組幼兒使用塑膠手套,B組幼兒使用塑料薄膜手套進行比賽(評價)。根據幼兒言語呼吸能力,給予不同的教玩具材料可以讓評價活動更為科學、合理。
(三)“會響的哨子”——不同的要求
闖關游戲的第三個環節是“會響的哨子”,通過前兩關的基礎訓練,第三關主要是評價環節,要求幼兒把卷哨子吹平、吹響。教師示范后,將卷哨子分發給所有幼兒,并對AB兩組幼兒提出不同的要求,A組幼兒需將卷哨子吹平、吹響,B組幼兒只需將哨子吹平并嘗試將哨子吹出聲音。在活動中投放相同的教玩具,并根據幼兒的能力提出不同的要求。同時,遵循“天花板效應”鼓勵能力較弱的幼兒挑戰更難的目標。
三、基于專業能力,優化教玩具的制作價值
學前階段的教育以游戲為主,寓教于樂,在活動過程中需要大量、豐富的教玩具。因為教玩具是幼兒建構經驗的載體,對幼兒的智力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新奇、有趣的教玩具能最大限度的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而對于學前培智兒童來說,教玩具的作用更為明顯,因為他們較依賴視覺提示,習慣用較直接的方式來獲得相關經驗。
(一)以幼兒發展為本的制作理念
教玩具包含了教具的教育性和玩具的趣味性,從某種程度上淡化模糊了玩具與教具的區別。教玩具的制作首先要以幼兒發展為本,教玩具應符合幼兒身心特點,適宜幼兒操作和使用,同時教玩具的投放應遵循“適宜性、針對性、目的性、操作性”的要求,提供適合幼兒年齡特點和能力的教玩具?!逗粑柧殹芬徽n中所重點呈現的“會被胖的手套”就充分考慮了以上原則要求,緊密結合訓練目標,根據幼兒能力為每名幼兒投放適應、針對的教玩具,充分貫徹了以幼兒為本的制作理念。
(二)以使用效率為考量的制作意義
每一件自制教玩具都需要花費教師大量心思和制作時間,自制教玩具的使用效率是教師制作教玩具時需要考量的重要因素。完美的教玩具不僅能在一節課堂中吸引孩子的興趣、對活動內容起到助推作用,同時也要對其使用頻率、使用時間等方面有所關注,我們應更加注重自制教玩具的“性價比”?!逗粑柧殹芬徽n中所呈現的“會飛的紙”這個教玩具制作簡單,可反復使用。不僅課堂中可以帶領幼兒反復練習,課堂之外將彩色的小旗幟插在泡沫板上也能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三)以安全創新為基礎的制作原則
安全和創新是教玩具設計制作的重要原則,安全是教玩具最基礎的要求,創新是教玩具的個性化體現。教玩具的制作需要獨到的創新意識和新穎的構思理念,更需要確保不能對幼兒的身體健康和安全產生負面的影響?!逗粑柧殹分械挠螒蛟鴾蕚溆梦軐⑴鑳鹊牟噬后w吹散,形成漂亮的彩色池塘。后來考慮到幼兒可能會把彩色液體不慎吸到嘴巴里就放棄了這個活動,選擇了“會變胖的手套”這個安全性高又具有趣味性的教玩具。
“量身定制”的教玩具不但可以豐富幼兒的活動內容,更能極大地提升課堂的趣味性和連貫性,在培智課堂游戲化教學中堅持“適宜性、針對性、目的性、操作性”地有效投放教玩具,能夠讓幼兒在快樂的游戲活動中掌握訓練技能,實現“高效”的教育康復。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关于提升教玩具在培智课堂游戏化教学中使用效率的探索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python 定时刷新网页_js定时器刷
- 下一篇: m基于5G毫米波场景Salen-Va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