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宁电器到卡巴斯基第01篇:我的本科时光(上)
?
前言
? ? ??
本系列故事的大標題為《從蘇寧電器到卡巴斯基》,還有個小標題《講講我從一個營業員轉變成一個病毒分析師的故事》。其實關于蘇寧電器與卡巴斯基這兩家企業無需我在這里過多地介紹,一家是中國電器零售行業的龍頭老大,一家是世界頂尖的計算機安全企業,它們在各自領域里面都有著響當當的名頭。但是這兩家企業的業務范圍并沒有交集,包括營業員與病毒分析師這兩個職位也是風馬牛不相及。而我在這一系列的故事中所講的,就是我的真實經歷,給大家詳細講講我個人角色轉換的過程。
雖說題目是以蘇寧電器作為開始,但是這里我并不打算按部就班地從蘇寧講起,而是還要把時間線向前延伸,延長到我剛上大學的時候。我覺得從剛上本科的時候開始講,可以讓大家了解很多的前因后果,可以打下很多的鋪墊,我也可以多發幾句牢騷,對遇到的不平事表達一下不滿。故事的時間跨度長達十一年,內容包括有我的本科階段、賣書經歷、成為蘇寧營業員、辭職考研、兩段碩士時光以及入職卡巴斯基等。這里的成功經驗和所走的彎路,也許能夠幫到一部分的朋友,引以為鑒,找到自己的方向,不再迷茫。
盡管我只是無限宇宙之中的一粒小小的塵埃,但是我認為,即便是一個小人物,一個草根,也可以擁有大視野、大格局以及大人生。從而活出非凡的,獨一無二的自己。
好,那么接下來,就是故事的開始……
?
先從我的本科說起吧
?
其實我的本科四年,過得還是蠻沒勁的,導致我現在對那時的很多記憶已經非常的模糊了。當初能考上長春理工大學,純屬我在高考時候的超常發揮,因為如果按照三次模擬考的標準,我大概只能去三本或者大專院校,因此當初在填報志愿的時候,也是將時間更多地花在了三本院校以及大專院校的選擇上。但是等到成績出來以后,沒想到我竟然過了二本線,分數還直逼一本,也許我就是屬于那種“競賽型選手”吧。
由于我們是考前填報志愿,因此還是有很大的賭博性質的。當時我所填報的每一所學校,不論是一本二本還是三本大專,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的專業,不是工商管理就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而長春理工大學的第一志愿卻是工商管理。這主要是因為當時不了解工商管理這個專業,以為這是多么高大上的學科。當時還想著我如果本科讀了工商管理,那么我一定要繼續深造,讀MBA。那個時候我都已經想好查好了,甚至高考填報志愿的時候還打算搏一把,報遼寧大學的工商管理專業,因為一旦考上,那么到時候本科畢業,讀MBA的話還可以繼續考遼寧大學,因為他們的研究生專業里面有這個專業。并且我還是遼寧人,沈陽也有家,也算是在家門口念本科和研究生了。
不過現在回過頭來看選專業這件事,我覺得還是選擇技術類的專業能好一些。那么究竟怎樣才算是技術類的專業,這個我不太好界定。只能說在我的理解里面,如果是文科,我認為外語以及法律算是技術類的專業。而在管理類專業中,會計應該是唯一的技術類專業了。為什么我這里要強調學習技術類的專業呢?很簡單,與非技術類的只會動嘴皮子吹牛的專業比起來,技術類專業更加地務實,一技在手,總是吃香的。
?
理工初印象
?
我以前去過的最北的省份,是遼寧,而我這次卻考到了更北的地方,來到了吉林省。我之前對長春沒有任何概念,只知道長春的冬天會非常冷,因此在上大學之前,在珠海買手機的時候,我還特意問了銷售員,這款手機到底耐不耐寒,能不能拿到東北的戶外使用。后來通過實踐證明,我對于手機的擔心純屬多余。影響使用的主要因素不在于手機,而在于你的雙手到底怕不怕冷。
這里既然提到了手機,我不由得想起來,和現在基本都是全觸屏的手機所不同的是,當時(2005年)的手機還是以按鍵式的居多。由于手機種類繁多,因此手機配件廠商基本不會專門生產某一種或者某幾種手機的屏幕貼膜或者手機殼,所以當時如果想要貼膜的話,街邊的手機店會將一大張塑料貼膜先小心翼翼地粘到你的屏幕上,然后再沿著屏幕邊緣將多余的貼膜裁下來,倒也是一種定制化的操作。當然,你也可以選擇全身貼膜,相當于給你的愛機穿上了一件衣服,盡管會影響散熱,但卻可以有效地避免磕碰,過段時間,脫掉這件衣服,你的愛機依舊如新機一般。就如同很多家庭會給電視遙控器套上一個塑料膜一樣,有強烈的時代和地域的特色。
言歸正傳,剛剛踏入校園的時候,這里的硬件設施讓我感覺真的還不如我的高中珠海一中。用“荒涼”二字來形容,絕不過分。想想也是,受限于天氣因素,北方不可能像南方一樣花草遍地綠樹成蔭,四季分明的氣候也不適合種植過多的植被,因此也就只能依靠頑強的松樹來撐一撐場面了。盡管樹種單一,但這卻成為了理工校園的一個特色,是只有東北高校才會出現的景象。
由于我這個人比較內向,因此在選寢室的時候最開始是想選擇人數最少的四人寢室的,結果我去晚了,已經被選光了,只剩下六人的了。不過也還好,因為男生的寢室樓(8舍)看上去還是挺新的,應該是剛建好沒多久,寢室內也是屬于上床下桌的設置,加上我們寢室由于位于邊角,因此比一般的寢室還要大一些。我對于寢室的總體情況還是比較滿意的。但是最令我無法理解的是(也許是東北院校的通病),就是設計師在設計宿舍樓的時候,這個廁所為什么就不能設計成獨立的隔間的形式呢?宿舍大樓都蓋起來了,好好裝修一下廁所有什么難的呢?廁所沒有門也就算了,最關鍵的是,我去廁所的時候如果有人沖水,我并不希望知道別人這兩天吃過什么東西(大家可以自行腦補)。好,廁所的事到這里就打住吧(幾年以后,我有機會去理工南區的研究生宿舍,他們的廁所終于是隔間的形式了)。
說到校園的生活環境,我相信絕大部分南方的同學來到北方最不習慣的一點是這里的澡堂,北方的澡堂都是屬于開放式的,沒有任何遮擋。那么大家的身體構造也就能夠一目了然了。但是在南方,即便是高中(比如珠海一中),洗澡都是采用獨立的隔間形式。也就是說在南方的話,不論是廁所還是浴室都非常注重個人隱私。這就出現了一種情況,那就是不少南方的男同學去洗澡,一般會首選一個最靠里最角落的位置,并且洗澡的全程都是穿著褲衩的。我覺得南北方的文化差異其實都是可以理解的。由于我從小就在北方生活,加上以前每年寒暑假都會去北方的親戚家,因此我對于公共浴室并不陌生,更不會排斥。但是我不會在大浴池泡澡(怕有人在里面尿尿),也不會在浴室里面搓澡,因為我覺得被搓澡很不好意思,眾目睽睽之下脫光了躺在案板上,供人參觀,特別是有很多人需要搓澡,都圍在你身邊虎視眈眈不耐煩地瞅著你的時候,那就更加的尷尬了。我可沒辦法培養出那么強大的心理素質。
盡管理工大學在硬件設施上有很多的不足,但我基本還是滿意的。當時畢竟是出遠門讀大學,我父母也是一起來把我送到了學校。我還很清楚地記得,當他們把我安頓好了以后,吃過了午飯,我就沒讓他倆再跟我回寢室,我就直接讓他倆離開了(算是間接地趕他倆走吧)。因為我覺得千里送行終須一別,加上當時也沒什么事情了,讓他倆早點回去也是一件好事。而我自己回到宿舍,在這樣的一個陌生的環境,盡管已經有過高中住校的經歷,但還是非常地不適應的。內心五味雜陳,更多的是對未知未來的迷茫。
我在我的室友里面,算是第一個有筆記本電腦的(上高中之前就買了),可是大一第一學期為了要好好學習,我就沒帶過去。第二學期才開始用筆記本,并且辦了寬帶。那個年代(2006年初),筆記本電腦并不普及。我還清楚地記得當時我們全寢室的人一起圍坐在我的位置一起看宮崎駿的《天空之城》的畫面,感覺那真是一個非常和諧的年代。可惜,后來大家一個接著一個的有了自己的電腦,我們寢室的六個人就各自看各自的了。從個人的裝備上來說,人手一部電腦是時代的進步,但是從整個寢室團結氛圍建立的角度來看,反而是一種退步,讓大家生疏了。
?
剛念大學,大學就讓我不爽了
?
剛來到長春理工的時候,就發生了一件令我感覺很不愉快的事。當時學校對于新生有這樣一個獎勵規定,只要你的高考分數超過學校分數線50分以上,那么就可以得到2000元的獎勵(也有可能是1000元,記不清了,不過這不重要了)。學校的這項政策,主要是鼓勵那些本來可以去更好的學校,但是最后卻還是選擇了長春理工的學生。當時我的分數是610分(廣東當時是標準分制,會將原始分按照正態分布的規律換算成標準分,滿分是900分,我們只能知道自己的標準分,不知道原始分是多少),不過那個時候我是不知道長春理工的分數線是多少的,我也不知道該怎么查。
但是當時我為什么會認為我能夠得到這一筆獎勵呢?原因很簡單,我們寢室有一個小子是570分從廣東考過來的(不過他說他是補招來的),這樣我就比他高了40分。后來我去參加廣東新生同鄉會(盡管我應該算是遼寧人),吃飯的時候坐在我旁邊的一個家伙,是計算機專業的(算是長春理工的優勢專業了),我問他多少分考過來的,他說560(也好像是550,記不清了),總之我比他至少高了50分。那么從這個角度來講,理工大學真實的分數線應該是低于560分的,這樣的話,我就應該得到那2000塊錢的獎勵。當時我其實是很興奮的,畢竟在2005年,2000塊錢是挺多的了,夠我拼命揮霍很長一段時間的了。于是我就趕緊發短信和班主任說了這件事,她說幫我問問。過了一段時間,一個班委跟我說(還不是班主任親自告訴我這個噩耗),我不夠資格拿那兩千塊錢,因為應該按照理工大學的原始分數線來做對比,分數線降了不算。聽到這樣的解釋,我也忘記我當時是怎么個想法了,總之由于我脾氣還不錯,就沒去鬧事要那兩千塊錢。不過,同寢室的一個同學得到了這個獎勵,因為他的分數其實已經達到遼寧大學的水平了,但最終還是選擇了理工大學(這可真是真愛)。至于他當初為什么沒有選擇遼寧大學(畢竟是211重點高校),其中的理由他當時和我說了,只不過我現在忘了,以后想起來再補充上吧。但是就是這件事,弄得我還是很不爽的,導致我對于理工大學的初始印象就打了折扣。
這里既然提到了我的高考分數,那么我還想說另外一件事。之前也提到過,我打聽了幾個同是從廣東考來的同學的分數,都沒有我高。這就讓我產生了一種錯覺——我應該是當年廣東考生里面,考來長春理工分數最高的學生了。這種錯覺延續到了大三左右,一天,又到高考時節,我好奇地訪問了某門戶網站的高考專欄,發現這里可以查詢各個高校對應各個年度的各省高考分數情況。當我滿懷信心地查詢我高考那年考來理工大學的廣東省最高分時,赫然發現有個家伙是750分考過來的!!!(這里重要的標點符號用三次)我驚得嘴都合不攏了。因為這個分數在我那年,除了清華北大,其它院校可以隨便挑了,或者運氣好的話,也能考上清北的冷門專業,怎么也不可能來長春理工啊。而且,假設TA平時成績就很好,那么對于這種情況,在填報志愿的時候,一般第一志愿都會填清華或者北大,拼一槍,而第二志愿一般會填中山大學。這樣即便沒考上清華北大,那么上中山大學也是比較穩的。當然了,這些都是那群尖子生們討論的范疇,和我比較遙遠,我也僅僅是道聽途說而已。總之,以TA的成績,和理工那絕對是八竿子打不著的。莫非TA和我一樣,也是超常發揮?那一本豈不是一個院校也沒填,否則為什么沒去一本院校?這樣的牛人以后有機會真得認識一下,交個朋友。TA是第一,那么我只能遺憾且無奈地屈居第二了(也許更低)。當然了,也許那家網站搞錯了,我才是真正的第一。
?
大學,很快再次讓我不爽
? ? ? ?
在我整個本科四年的時光里面,有一種心情貫穿始終,那就是對于我們學院學生會的厭惡與反感。當時學院學生會的主席以及各部部長都是大三的,大一和大二的只能夠打下手。而且他們對于我們這些大一的新丁,就如同《水滸傳》里面所講的那樣——
太祖武德皇帝留下舊制:新入配軍須吃一百殺威棒。
也就是說,他們必須要給我們一個下馬威,免得我們以后不聽話(估計只有經管學院才這樣)。我記得非常清楚,剛入學后不久的一天,我們全寢室都在午睡,突然聽到有人咣咣鑿我們寢室的大門,離大門最近的那個哥們兒睡眼惺忪地翻下床開了門,呼啦啦地一群人不請自來,說是學生會的要檢查寢室。當時我就看不過去了,問道:“你們為什么要在我們午睡的時候來查寢室?”說時遲那時快,領頭的學生會部長,馬上撥通了導員的電話,瞪圓了眼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手機差不多貼到了我的臉上(幸好我是上鋪,他夠不著我),說道,這是導員讓我們檢查的,你不服你和導員說啊!同時吩咐手下小弟:這個人的桌子很亂,給我記下,報告給導員!我記得很清楚,當時我的桌子上只有一本攤開的由譚浩強教授編寫的《C程序設計(第二版)》,我不明白為什么這樣就亂了。后來倒也沒有什么進一步的沖突,他也一直罵罵咧咧地,最后我也確實被導員叫過去訓話了。
命令學生會的人在大家午睡時間去檢查寢室的導員,水平明顯不咋地,這里我也就不多說了。也正是因為這件事,讓我對我們學院學生會的家伙一直沒有好感。估計也是因為經管學院的不懂技術所以只能耍嘴皮子,唯有采用這樣的方式來打壓我們了。后來學校要參加一次國家級的評估活動,學生會也是以抓壯丁的方式,來大一抓人,不幸的我又被抓過去了。排練唱紅歌,喊口號,目的就是給專家評委營造一個良好的印象。最后盡管我們學校被評為了“優”,但是對我們評選211院校沒有任何作用。學生會的人對我們指手畫腳出盡了風頭,我們也就只能任憑他們魚肉了。
學生會的欺凌行為也是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比如當我們這一屆的人到了大三掌權成為各部部長之后,又是一次查寢,又是想要給大一學生一個下馬威,結果不幸遇到了一個有背景的。也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那個部長才認慫了,最終也就不了了之了。
?
來寢室做推銷的“騙子”
?
在我剛上大一的時候,我們寢室隔三差五的就會來一些推銷員賣各種各樣的東西。我印象中有來賣鞋帽衣服的,有賣護膚品的,有賣鋼筆的(我還買了一支)。但是這里面不得不提的就是來我們寢室推銷軍靴的一個人。
沒記錯的話,在大一剛剛結束軍訓的時候,長春的冬天來得特別早,那個時候的天氣已經有轉涼的意思了。有一天晚上,我們寢室的人都在看書。這個時候有人敲我們寢室的門,開門之后發現他是來推銷軍靴的。說這是一批多余的軍需物資,拿來學校銷售。說這個軍靴的品質非常棒,不單單保暖,而且材料也是實打實的,腳底還嵌有鋼板,很結實的感覺。聽他的介紹,加上我們實際試了試那些軍靴,覺得還不錯,一兩百塊錢的價格也還可以接受,于是我們寢室有四個人就掏錢買了,其中有人甚至還是向我借錢買的。由于我過冬物資充足,不需要鞋,就沒買。
后來正式入冬以后,天氣非常寒冷,他們就換上了這些軍靴。結果無一例外,僅僅穿了兩三天,鞋底就掉了。大家真的是欲哭無淚,但也只能是啞巴吃黃蓮了。我認為那個銷售一定也是知道靴子的品質的,但是他未免太沒有職業道德了。受騙的那幾個同學的家境都挺一般的,雖說干銷售也是不容易,但是出來騙人,無論如何都說不過去了。從此以后,我們寢室再也沒有買過推銷員來推銷的東西。
后來學校也是考慮到,讓這些銷售員進進出出我們的宿舍,不單單可能會銷售一些假冒偽劣產品,更加會對我們的財產乃至人身安全產生威脅,比如進入沒人沒鎖門的寢室偷東西之類。于是也就徹底禁止這些人進入宿舍樓了,這么看來,學校也是做了一件好事。
?
學校的社團
?
軍訓結束后不久,就迎來學校各個社團迎新的日子了。其實當時我還是挺希望能夠多參加幾個社團,豐富一下大學四年的生活的。權衡之下也是參與了幾個,可惜這些社團絕大部分后來也沒組織什么像樣的活動,我也就沒再參與了。僅僅記得其中的跆拳道社團,因為我在初中的時候,就晉升到了黑帶一段(我沒有黑帶證,當時沒辦,估計以后會考一個正式的)。但是這個社團的活動其實也僅僅是周末去道館鍛煉鍛煉而已,也沒什么像樣的活動,漸漸的,新人一個都不去鍛煉了,這個社團也漸漸地荒廢了,最后連我也不怎么去道館了。后來到了大二(也好像是大三),又到了社團迎新的時候,發現跆拳道社竟然還在,而且就在我們宿舍樓下迎新。這個時候社團已經換了一個新“主席”處理社團事宜,我路過的時候,他們還給我發傳單,有老社員認出我,說不用給我發的,我都已經是黑帶了云云。本以為原“主席”會讓我來當新的“主席”,畢竟我的資歷在這擺著呢,加上大家還都是老鄉。可是原“主席”卻選了一個不知名的人來當“主席”,這件事就讓我氣憤好幾天了。
除了社團,當時我還報名了校園記者團。這個記者團也算是理工大學的一個官方的組織了,加入之前還需要進行面試。我報名的是秘書處和記者處,也是分別參加了面試。而在面試秘書處之前,我甚至還去學校附近的沃爾瑪買了一本關于怎么當秘書的小冊子,也算是做足準備了。其實我在面試中表現得并不好,主要還是我面試經驗欠缺的緣故,回答問題也不夠圓滑。結果記者處的第一輪就被刷下來了,秘書處盡管過了第一輪,但由于我心灰意冷,第二輪就沒去。我們寢室有兩個人最后加入了記者處。不過由于學校總讓他倆寫一些沒營養的文章,所以他倆也沒在記者處待多久。也算是對我落選的一種安慰吧。
說到校園的官方媒體,我對此多多少少是有一些陰影的。還記得在我初中的時候,某一天放學,我和幾個同學一起去學校附近的網吧玩《星際爭霸》。那家網吧的生意很好,基本上都是我所在的那所中學的學生去玩。我們正打到激烈處,校園電視臺的記者們(也是學生)扛著攝像機就沖進網吧來爆料了,嚇得我們一哄而散,忙忙似喪家之犬,急急如漏網之魚。過了幾天,在全校的班會課上,校園電視臺就播放了那段抓人的視頻。慶幸我離出口較近,第一時間跑掉了,沒有拍攝到我。但是有些人就沒有那么幸運了,直到攝像機來到他旁邊了,才發覺自己進了鏡頭,可是一切都太晚了。盡管我沒上電視,但是由于我當時是班長,也主動向班主任承認了錯誤。盡管班主任當時也并沒有特別處罰我,但從那以后,我就對校園媒體沒什么好感了。這倒不是因為他們去網吧抓人,而是因為當時參與抓人的校園電視臺的人里面,有不少人平時也是網吧的常客,“執法者”自己平時的態度就不端正,這就很難讓人信服了。
?
是誰在練太極,風生水起
?
理工大學其實還是挺重視我們身體素質的提高的,大一時要求我們每天一大早起來跑步,同時還要簽到。其實這也是一個比較好的政策,一方面可以杜絕大家睡懶覺,另一方面多多少少還能鍛煉一下身體。同樣的事情,我們高中時候也是這樣的,當時每天下午全年級的同學都要在校園內長跑,盡管很熱,但是對于高三的我們來說,確實是非常需要鍛煉的。
我們大學的體育課采取的是選修制度,大家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體育項目進行專修,這也是一種很人性化的設置。當時我結合自己的喜好,選擇的是乒乓球。而說到這個體育專修,其實我在讀高中,也就是在珠海一中的時候,學校就已經采取了體育選修的制度,那個時候我選的是足球。可見珠海一中在與大學的生活和學習的接軌等方面,做得還是很不錯的。當時一中也是想讓我們盡早體驗大學的生活,于是在我們那一屆高二開始,強制所有學生住校。可是我沒住多久,就因為和寢室其他人有矛盾,主動申請走讀了。有鑒于此,我父母在我剛上大學的時候還擔心我和室友處不好關系,生怕我被趕出來。我現在回想,一中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其實還是很明智很有必要的。
大概是大二第一學期的體育課吧,學校為了響應號召,于是在體育期末考試里面就增加了太極拳套路的考核。體育老師也是大概花了四節課的時間來教我們“白鶴亮翅”之類的套路,盡管只有十幾個動作,但是大概也是由于我年紀大了的原因,平時練的時候還好好的,可是到了考核那天,我沒做幾個套路就想不起來接下來的動作了。我當時瞬間就懵了,給離我比較近的同學使眼色,希望能提醒我一下,可是老師在這里監考呢,他也很為難,結果我就一直在這里卡殼了。當然了,這件事使得我連續好幾天的心情都不好,甚至很討厭太極拳。本以為自己要補考了,沒想到最后的成績出來還是及格的。如果我連體育都要補考乃至重修,估計真的是前無古人,后面也很難有來者了。
?
聊聊我的學習
? ? ??
本科的時候,準確來講是在大一和大二,當我還在讀工商管理專業的時候,我基本上是沒好好學習的,理工類學科的課程基本都是要掛科的,其中的線性代數以及電子電路由于補考也沒過,我甚至還花錢重修了。重修花了我幾百塊錢,當時對于我來說算是大出血了,嚇得沒敢和家里說(直到今天我也沒說)。不過即便是重修,我也是跟不上節奏的,老師講的那些東西我根本就不明白。沒辦法,我只能在課堂上裝作在認真聽講,裝作認真做筆記,從而得到老師的好感,這樣就算最后考得很糟糕,老師看在情面上,也不會為難我了。這招果然奏效,我這兩門課最后都是考了60多分。我心里明白,能考到這個分數絕對不是僥幸,而是老師給我面子罷了。
也正是由于我總掛科,那么獎學金自然是與我無緣的。每次期末,我都是倒數第二或者第三名。當時我也不太在意,覺得只要補考過了就無所謂了。那個時候我之所以學習成績不好,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我確實不擅長理工科,比如電子電路、大學物理、光學基礎、機械原理這一類的課程。可能大家很納悶,我一個學管理的,怎么還要學這些不相關的內容呢?沒辦法,誰讓我們是理工特色的高校呢?而且,對于為什么要學習這些學科,官方的說法是:假設我們畢業以后去了一家機械制造企業工作,那么如果我們能夠懂一些機械原理的知識,相信對于我們的日常工作會很有幫助的。聽了這樣的解釋,我真的是熱淚盈眶,學校真的很是替我們著想啊,連這些東西都考慮到了,以后我們要是進了這類企業,那絕對是復合型人才了。而另一方面導致我總掛科的原因是,當時我自學了很多我自己感興趣的知識。比如日語(從高考完就開始自學),大二的時候去考證,獲得了相當于日語四級水平的證書(當時我甚至每天早起晨讀英語和日語,帶動了全寢室的晨讀風氣)。大一的時候就考了計算機二級C語言,輕松通過。另外大一時還考了軟考的程序員資格認證,不過是勉強通過的。可見我當時其實是很愛學習的。而之所以要考計算機資格認證,是因為我看好計算機領域,想著以后或許能做個軟件設計師。即便當不了軟件設計師,按照學校的邏輯,我掌握了計算機知識,去軟件企業管理那幫程序員也是可以的啊。
不過說到學習,不知應該算是是慚愧還是別的什么感覺,那就是我連二級C語言和程序員考試都通過了,但是學校的C語言我卻掛科了。后來補考其實我還是不會,估計是老師看我可憐才給了我六十分,避免了重修的厄運。回想一下,當時C語言掛科絕對不是我的水平問題,而是當時考的東西實在是太奇葩了,換成現在的我,估計也還是重修的水平。因為當時考的那些東西吧,試卷上的那些程序,真實的編程中根本就不會那么寫,退一萬步來說,就算真的有程序員那么寫程序,估計也是因為有認識人,能走后門,才會混到這個企業里面來的。
?
回到目錄
下一篇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从苏宁电器到卡巴斯基第01篇:我的本科时光(上)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大学四年自学Java的学习路线】写了一
- 下一篇: 有道手机归属地、邮政编码查询等API 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