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存】数据库缓存
1.定義
關系型數據庫的數據都存儲在磁盤中,在高并發情況下,業務應用的查詢會對關系型數據庫產生的巨大 I/O 開銷,為了最大程度的降低對數據庫服務器的訪問壓力,提出了數據庫緩存的概念。
2.優點
2.1.性能優越
數據庫緩存的數據基本上都是存儲在內存中,相比磁盤 I/O ,讀寫的速度快,極大緩解了數據庫服務器的壓力。
2.2.響應速度
數據庫緩存技術應用場景絕大部分針對的是查的場景。因為在常見的應用中,數據庫層的壓力有80%的是查詢,20%的才是數據的變更操作。所以絕大部分的應用場景的還是查緩存。數據庫緩存的使用,提高應用的響應速度,提升了用戶體驗。
3.緩存策略
當一個數據發生變更的時候,應考慮怎么樣確保緩存數據和數據庫中數據保存一致性,以確保從緩存讀取的數據是最新的。
3.1.寫回策略
Write Back 策略,特別適合寫多的場景。
在更新數據的時候,只更新緩存,同時將緩存數據設置為臟的,然后立馬返回,并不會更新數據庫。對于數據庫的更新,會通過批量異步更新的方式進行。
3.2.讀穿策略
Read Through 策略,先查詢緩存中數據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則直接返回,如果不存在,則由緩存服務負責從數據庫查詢數據,并將結果寫入到服務,最后緩存組件將數據返回給應用。
3.3.寫穿策略
Write Through 策略,先查詢緩存中數據是否存在,如果緩存中數據已經存在,則更新緩存中的數據,并且由緩存服務同步更新到數據庫中,然后緩存服務告知應用程序更新完成;如果緩存中數據不存在,直接更新數據庫,然后返回。
3.4.旁路緩存策略
Cache Aside策略,是最常用的策略。適合讀多寫少的場景,不適合寫多的場景。
寫策略的步驟:先更新數據庫中的數據,再刪除緩存中的數據。
讀策略的步驟:如果讀取的數據命中了緩存,則直接返回數據;如果讀取的數據沒有命中緩存,則從數據庫中讀取數據,然后將數據寫入到緩存,并且返回給用戶。
4.常見問題
4.1.緩存穿透
指訪問一個緩存和數據庫中都不存在的 key,由于這個 key 在緩存中不存在,則會到數據庫中查詢,數據庫中也不存在該 key,無法將數據添加到緩存中。
解決辦法有:
- 將空 key 添加到緩存中;
- 過濾空 key;
- 對請求進行身份鑒權、數據合法性校驗等。
4.2.緩存擊穿
指大量請求訪問緩存中的一個 key 時,該 key 過期導致這些請求都去直接訪問數據庫,短時間大量的請求可能會將數據庫擊垮。
解決辦法有:
- 添加互斥鎖或分布式鎖,總之讓一個線程去訪問數據庫,將數據添加到緩存中后,其他線程直接從緩存中獲取;
- 熱點數據 key 不過期,定時更新緩存,但如果更新出問題會導致緩存中的數據一直為舊數據。
4.3.緩存雪崩
指在系統運行過程中,緩存服務宕機或大量的 key 值同時過期,導致所有請求都直接訪問數據庫導致數據庫壓力增大。
解決方法有:
- 將 key 的過期時間打散,避免大量 key 同時過期;
- 對緩存服務做高可用處理;
- 加互斥鎖,同一 key 值只允許一個線程去訪問數據庫,其余線程等待寫入后直接從緩存中獲取。
5.緩存預熱
緩存預熱是指系統上線后,提前將相關的緩存數據加載到數據庫緩存中。避免在用戶請求的時候先查詢數據庫,然后再將數據緩存的問題,用戶直接查詢事先被預熱的緩存數據。如果不進行預熱,那么緩存初始狀態數據為空,對于高并發的流量都會訪問到數據庫中,對數據庫造成流量的壓力。
解決方法為:
工程啟動的時候進行加載緩存動作,數據量大的時候,設置一個定時任務腳本,進行緩存的刷新;數據量太大的時候,優先保證熱點數據進行提前加載到緩存。
總結
- 上一篇: 《软件过程管理》 第二章 软件过程成熟
- 下一篇: 基于STM32的桌面数控电源项目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