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抽象逻辑思维举例_2岁多的孩子,需要锻炼逻辑思维吗?
金寶貝育兒天團Irene老師為你詳細解答
邏輯思維,包括數學思維、邏輯推理和科學分析。
聽到這些詞匯時,我們的腦海中是否浮現起了愛因斯坦,居里夫人,霍金,巴菲特,華羅庚,屠呦呦…這些喜歡數學概念、喜歡找規律或探索因果關系、能靜下心來觀察、記錄、思考又推翻自己的人?
那么他們是天選之子/女?還是后天被培養出來的?
認知科學家在研究嬰幼兒的邏輯思維時,會做很多有趣的實驗,在廣泛大量隨機對寶寶的選擇和實驗后,得出的結論都表明:即使是一歲不到的寶寶,都具備在觀察后進行思考、分析和實踐的能力。
回到我們熟悉的生活里。爸爸媽媽可以試著回想一下:
寶寶小時候是不是會在桌子下來回鉆?是不是會嘗試把瓶蓋擰回瓶子上?看到給ta的蘋果片比之前的更多,ta是不是會表示驚喜?——如果您的答案是“對啊對啊”,那么,這些都是寶寶在進行邏輯思維哦:
反復鉆桌子包含了對于立體空間中長寬高的測量與“驗算”;擰瓶蓋包含著對形狀、規律和問題解決的探索;對于蘋果片“多”和“少”的直覺式判斷是對于把抽象的數字和具體的數量比對的前奏。至此,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在寶寶們甚至不到1歲時,爸爸媽媽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對他們進行邏輯思維的引導了。空間、測量、問題解決、數字數量、形狀等等,這些都是邏輯思維的范疇。
2歲8個月的孩子,在學習模式上,正從“感知運動”(需要最直觀最真實的體驗)向“前運算”(可以理解一些抽象概念)發展,結合這個階段孩子的生活和“學習”方式,以下是幫助寶寶鍛煉邏輯思維的幾點建議。
1. 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鍛煉
1)利用家里有的任何用品
讓寶寶把小積木或其他不會引起吞噎的物品放進去:大容器可以放多少?小容器可以放多少?這其中有空間容積的探索和比較,也有數量的探索。容器怎么疊高?大和小要怎么壘?通過直接的動手,讓寶寶進行思考。
2)吃東西時
陪著寶寶吃東西比如蘋果片時,可以在還剩兩三片時和ta交流:“又吃掉一片啦…又吃掉一片啦,又少了一片,又吃掉一片,沒啦。” 于是我們完成了樸素的減法教學——哎呀,還剩一片時咬斷一半,那么剩下的“1”還是“1”嗎?它們有什么不一樣?一個蘋果和一片蘋果的關系是什么?
3)繪本閱讀
我們以《跑跑鎮》繪本為例:在跑跑鎮上,居民們都喜歡快跑,免不了會撞在一起。繪本的節奏是“噠”“噠”“咣”,比如,小貓,噠噠噠......小鷹,噠噠噠......咣!它們變成了貓頭鷹。寶寶熟悉后會掌握并判斷出這樣的規律;同時,我們可以和寶寶一起思考,還有什么東西跑來跑去會融合變成新的東西?
4)外出溜娃
等紅燈時,引入一下“倒數”和“方向”和“規劃“的概念:看著紅燈的秒數變小,路口紅綠燈設置的必要,為什么需要黃燈,為什么一邊跳綠燈了,交叉路口的紅燈還會延續幾秒……
2. 使用合適道具
磁力片這類雖然是搭建類玩具,但卻是非常有用的數學思維教具:它不但可以讓寶寶直觀感受到平面變成立體的過程,還可以讓平面圖形、重力、規律的學習變得妙趣橫生。
立方體可以由多少種方式形成?
看看,形狀之間的奇妙關系?邊長與邊長之間的關系?(家長有沒有回想起學生時代畫虛線輔助線做題的日子)
理解判斷圖形規律:后面應該是什么?建立基礎的邏輯判斷。
寶寶越小,越不介意所謂的“犯錯”——他們敢于進行最直接的探索、提出自己不了解的問題,去得到未知的答案。在這個過程中,對于邏輯思維的主動養成,是非常珍貴的,作為家長,我們通過日常游戲多一些啟蒙,讓孩子對邏輯思維產生興趣。
要知道,答案的正確與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
在寶寶探索答案的過程中,
有你的耐心陪伴與引導。
@知乎親子
作者 金寶貝育兒天團導師 張俊瑋 Irene-金寶貝教育集團西格瑪時光 學術總監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心理教育指導師
-幼兒園教師資格證持有者、二孩寶媽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幼儿抽象逻辑思维举例_2岁多的孩子,需要锻炼逻辑思维吗?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jquery audio没有声音_技术丨
- 下一篇: 数据预处理—数据清洗(2)—异常值(极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