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印象笔记干了啥
2014年,我開始加入印象筆記。2018年7月,我重新入坑。半年來,到今天(2019年1月12日)為止,積累了1500多條筆記,看到這個數字自己都能嚇一跳。看了看,筆記主要分布在科研、計劃、知識積累等方面。那么,我用印象筆記,都干了啥?
1、科研
在之前學術和編程:想一出是一出的藝術這篇文章曾經提到,光做一個科研項目就能收集(包括寫作在內)1.2G的材料。
入坑印象筆記之后,這個項目還在繼續。不管是參考文獻、想法、還是寫出來的材料,都能放進去,而且可以很容易找到。
2、做計劃
印象筆記是一個做計劃的利器。比如健身吧,我健身的目的很簡單:長肉,提個水、搬個行李也能臉不紅氣不喘。好的計劃表不一定能實現這些良好的愿望,但是卻能夠督促你實現這些愿望。
又比如讀書計劃,做了一個清單。雖然剛開始做,但是現在回頭看的時候,也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同時大致回憶起這本書說了啥。
除了這種長期性、連貫性的計劃,對某些特定時段的短期計劃也可以建一些特定的筆記本進行歸類。現在回頭看一看,就會覺得自己還是有點東西的,哈哈哈哈。
3、知識積累
印象筆記還能做一些學術積累,雖然放進去之后看過之后可能就真的過了,但是偶爾、閑的沒事看看說不定也能激發一些靈感。
對編程也很有幫助。有些是用了之后很有幫助,有些是看起來對以后可能很有幫助。輔以毫秒級響應的標簽系統,再想看的時候也能對筆記進行很好的進行回溯。
又比如刷網頁、刷微信、知乎等,看到當時覺得是好東西的東西,就會放進來。現在回頭一看,確實有好東西。但更多的反應是:當時看的都是些什么玩意。
4、寫日記
在朋友圈里寫日記,是把日記寫給騰訊看,寫完第二天就給你推一條朋友圈廣告——“心情不好,xxx來幫你”。在簡書里寫日記,是給簡書和簡書上的朋友們看。在電腦上寫,又不能實現多端同步。在其他小眾的、唯美的、專業的日記軟件寫,又得花時間精力探索和篩選。綜上,在印象筆記里寫,可以在用戶習慣已經培養起來的前提下,解決多端同步的問題。而且,印象筆記的隱私條款也是我見過的最有誠意、寫得最好的隱私條款。
大數據時代意味著我們是赤身裸體的,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像騰訊、阿里、百度、華為、小米等互聯網、硬件軟件公司了解我們一樣,了解我們自己。記日記也是這個目的,起碼要讓我知道,過去的這一天我在想什么、做什么。現在的我看過去總是覺得很傻逼,那么也得讓未來的我知道,現在的我有多稚嫩。
5、寫簡書
寫作一件需要投入時間和精力的事情,是一件需要刻意練習的事情,寫作能力對于科研而言也挺重要的,包括靈感收集、思路構思、初稿寫作等各個方面。用了印象筆記之后,真香。
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
1600條筆記,我也不能稀里糊涂不知道干了啥,寫篇文章總結一下也是應該的。另外,《上癮》曾經拿印象筆記舉過例子,說用戶越是頻繁的使用產品,就越有可能邀請朋友們一起使用,最終忠實粉絲會成為品牌的推廣者,幫助產品做免費的宣傳。好的,結合我自己的例子和我在這篇文章里扮演的角色,歡迎大家下載使用印象筆記[微笑]。
總結
- 上一篇: 物流自动化分拣系统信息体系架构
- 下一篇: 一体化电机在物流自动分拣系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