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态识别学习之路
在學習步態識別之前,我們應該搞清楚兩個問題。
一:什么是步態?
步態是指人們行走時的方式,是人的一種行為特征。
二:什么是步態識別?
步態識別是指通過人們行走的步態特征來進行身份識別。
現在我們了解了什么是步態識別,那么我們應該思考的是為什么會有步態識別的誕生,步態識別誕生是為了解決什么?它的應用前景如何?
三:步態識別優點
在步態識別之前,我們身邊已經有了很多的身份識別技術,例如:指紋識別,虹膜識別,聲音識別等等。且這些識別技術的準確率很高,可應用于考勤打卡,身份認證,解鎖電子設備等。但是這些技術都有一個缺點就是需要近距離檢查,如指紋識別,必須將被識別人的指紋接觸到指紋識別的電子設備上,虹膜識別也許被識別人講眼睛對準識別設備上。換而言之,步態識別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步態識別具有非接觸,遠距離可識別的優點,可以在較遠距離就可以識別人的身份。
四:步態識別的缺點
顯然步態識別容易受到光照強度,相機角度,人的狀態的影響。
五:步態要點
1.步態周期:指一側下肢完成從足跟著地到再次落地的時間過程,根據下肢在步行時的位置分為支撐期和擺動期。
如圖可見0%-60%為支撐期,60%-100%為擺動期。
2.步長:行走時一側足跟著地到緊接著的對側足跟著地的平均距離。正常人平地行走時,一般步長為50-90cm;
3.步幅:一足著地至同一足再次著地的距離;(步長 * 2 = 步幅)
4.步長時間:指一足著地至對側足著地的平均時間。
5.步長周期:平均步幅時間,站立期與擺動期之和。一般成年人的步行周期為1~1.32s
6.步頻:每分鐘的步行步數。(正常成年人為95~125步/分)
7.步速:步幅/步行周期。(正常成年人為1.3m/s)
8.步寬:兩腳跟中心點之間的水平距離。(正常為4.5cm~11.5cm)
9.足偏角:足中心線與同側步行直線之間的夾角。(正常為6-7。)
六:正常步態的關鍵要素運動曲線
1.軀干的垂直運動:呈現出頭頂上下擺動5cm
2.軀體的側方運動:呈現出頭頂中心左右擺動2cm
3.身體重心的位移:呈現出重心高低的擺動
4.踝關節運動軌跡
關注,后續會更新。
總結
- 上一篇: html同学录源码,同学录源代码.doc
- 下一篇: WEB标准认识HTMLHTML常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