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App为什么上不了TOP10?
App市場風起云涌。可是,卻只有少數幾個App能成為“暴發戶”,更多的則沉淀在應用商店中無人問津。?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智能手機成為了中心。
手機之所以智能,就在于手機上能裝載應用軟件(App)。每天都有人從應用商店下載安裝App,不滿意就手起刀落直接刪除。下載和刪除,只在一瞬間,最終留下來的也就那么幾個App:微信、淘寶、百度地圖等。
艾媒咨詢發布的一篇研究報告顯示,App的生命周期平均只有10個月,85%的用戶會在1個月內將其下載的應用程序從手機中刪除,而5個月后,這些應用程序的留存率僅有5%。在中國APP榜單上,占據前幾名的始終是BAT(指百度、阿里巴巴、騰訊這三家公司)開發的手機應用,20%的App攫取了80%的行業收入,“二八效應”十分明顯。
這就是當前APP行業的貧富不均現狀。盡管如此,每天依然有大量新的App涌入應用商店,試圖一夜爆紅。可只有少數幾個App能成為“暴發戶”,更多的App則沉淀在應用商店中無人問津。在App Store中,中國的“僵尸應用”占比高達81.3%。
為什么“僵尸應用”占比這么高?該如何延長App的生命周期?
同質化嚴重
App萌芽于2010年。早期App創業方向基本是端到端的移植,即從PC端移植到手機端。比如PC上有音樂、視頻、社交等軟件,然后就把這些軟件移植到移動端。
盡管當時App創業只是簡單地端到端的復制,但由于智能手機正以驚人的速度遞增,而手機應用供不應求,還是能吸引大量用戶。
到現在,App行業已有5年發展史,其市場空白早已填滿。可如今大量的App創業者創新能力不足,基本還是走復制這一老路,導致應用商店中App同質化嚴重。
在百度應用中心搜索“音樂”二字,能找到500多個音樂App;搜索“憤怒的小鳥”,能搜出300多個App。在同質化非常嚴重的當下,若沒有創新,要想在幾百個App的競爭中脫穎而出,難度可想而知。
受眾過窄或過寬
除了同質化嚴重外,一些App也存在受眾過于狹窄或過于寬泛的問題。所謂狹窄,是指App創業方向太窄,市場受眾太少。曾有一個創業者,想做關于物品置換的App。這種App不僅受眾窄,且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涉及的鏈條太長,即使制作出來了,由于用戶太少,也難以形成規模而帶來利潤。
這樣的App,大多是開發者沒有做過精細的市場調查而臆想出來的,即使開發出來了也很難存活下去。由于用戶太少,下載量也少,所以也不會受到應用商店重視。
還有一些App創業者,考慮的受眾則過于寬泛。曾有一個傳統企業出身的創業者,花了幾萬元制作了一個叫“旅游門戶”的App,目標受眾是旅行社和旅游用戶。在線旅游本身已經是片紅海,創業者如果好高騖遠,恐怕也很難做大。再比如母嬰App、家電App,涵蓋內容大而全,它們也很難做大。它們的創業者大多為傳統行業出身,對移動互聯網行業了解甚少,只是看到了移動互聯網有商機,就盲目“殺入”。
追求速成
目前的App,除了一部分由專業的互聯網團隊開發之外,大部分是由外包團隊或程序一鍵生成。這種做法降低了App制作門檻,讓App開發變得更加容易。
比如一鍵生成App,有時候幾分鐘就能生成一個App。還有一些外包團隊,由于前期有大量的App源程序,在后期開發的時候基本是“換湯不換藥”,也能在一周之內開發完成一個App。
App生成速度快,導致其質量低劣,用戶體驗差。有些App還出現無法兼容用戶手機、安裝失敗、運行崩潰等質量和使用問題。
現在大多數App創業者傾向于快速“造”App發財,而不是開發一款App,“造”App在意的是結果和速度,開發App則更加注重用戶體驗,講求細節。所謂欲速則不達,快速制造的App顯然無法真正吸引用戶。
此外,應用商店中還存在大量盜版、山寨和病毒App。360公司發布的《2014年Q2移動互聯網App分發行業報告》顯示,平均每個正版App就有26.3個盜版,可見國內App盜版現象非常嚴重。
盜版、山寨現象橫行,中國App行業處于混亂、缺乏市場監管的狀態,導致整個App行業萎靡不振。
缺錢,缺渠道
來自業內的公開數據顯示,各類App數量已經超過300萬。其中,用戶數超過5000萬的App不到100個,大部分App沉沒在應用商店深處無人問津。此時,要想在上百萬的App海洋中脫穎而出,比拼的是營銷和推廣技巧,說到底就是比拼資源和資金。
目前App推廣方式,主要有應用商店廣告位、手機內置、刷榜等,這些方式對資金要求都比較高。比如前10位的應用商店廣告位,報價一般在每天2萬元;手機內置App價格則在2-5元每個用戶;要想沖上應用商店排行榜前10名,在保證不被下架(刷榜被應用商店檢測到將會遭到下線)的情況下,最少需要100萬元。無疑,高昂的推廣費用對個人開發者和中小團隊開發者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在推廣渠道上,目前國內10大安卓應用商店主要由百度、騰訊、360、小米等大型互聯網廠商壟斷。這些廠商一方面控制著渠道,一方面還推出自己的App產品。比如百度推出了100多款App,360也有十幾款。在自身渠道上,好位置基本都被自己產品“霸占”,有競爭的App或者同質的App,要么被下架,要么就被放在后幾頁。這對中小開發者來說,在缺錢又沒渠道的情況下,都是很難突破的壁壘。
總之,如果沒有選對方向,沒有足夠優秀的產品,又沒有足夠的資金和資源,要想在當前移動互聯網的App行業獲得突破,幾乎是不可能的。這也是為什么80%的App,只能永遠沉在應用商店中變作“僵尸應用”的原因。
突破口一:借勢而為
在激烈競爭中,還是有一些App脫穎而出,靠奇招取勝,延長了生命周期。
隨著移動互聯網App創業向深度化發展,單純依靠端到端復制想獲得成功的機會已經不多,而找準趨勢、借勢而為的App創業則是突破口。目前幾個比較熱的App創業趨勢有O2O、在線教育、P2P金融等。這三個領域不僅是行業趨勢,在盈利模式上也非常清晰。對用戶來說,這些也屬于剛需領域。比如O2O行業中的洗衣、保潔、家政、按摩等領域,用戶接受度高,很容易產生現金流,同時又和移動互聯網的位置屬性相結合,發展非常迅速。
在渠道方面,由于屬于新領域,BAT等互聯網巨頭還沒來得及關注,這就給了這些App搶占市場的機會。在推廣方面,由于是創新類的App,也容易受到渠道青睞。比如,某流量巨大的瀏覽器曾針對O2O領域的App做過專題推薦,這些渠道是普通App所無法享受的。所以,借勢而為的App,其市場會是上升狀態,更容易獲得資金青睞。
突破口二:選擇好的營銷渠道
有了好的方向,還要有好的營銷渠道。以新奇渠道為主,以傳統渠道為輔,是當前App快速爆發的新方式。比如臉萌、足記等App,它們傳播的主要渠道是微信朋友圈。微信作為當前用戶量最大的App(據稱用戶群已經5億),有著比微博更強的營銷擴散力和生命力。通過這種營銷渠道,能讓App的用戶數快速增長。
另外,新的技術帶來的新產品如Html5、自媒體等也是好的品牌營銷渠道,比如“圍住神經貓”等應用,則是依靠Html5火爆的。
當然,好的營銷渠道需要好的營銷方法,好的營銷方法也需要以好的產品為基礎,而好的產品就是要能很好滿足用戶的剛性需求。而這也是為什么臉萌、足記能瞬間火爆卻無法持久的根本原因,它們只是一款即時娛樂App。這些App大都曇花一現,不能長期存在,因為用戶的娛樂點永遠瞬息萬變。
突破口三:儲備雄厚的資金和資源
作為App創業者,如果沒有足夠的資金和資源,想做到千萬級別用戶難度較大。開發前期,App創業者需儲備一定量的資金和資源,白手起家的App創業成功幾率很小。
在資金方面,創業者主要通過和天使、VC等投資機構對接,學會為App尋找長遠發展的資金支持,可通過各種路演比賽及其他人脈方式獲得。
在資源方面,創業者需要渠道、媒體等合作資源,這些資源都需要提前積累。有人說,App創業有資金支持就可以了,這話不假,但花錢的水平也有高低之分。花同樣的錢,有的創業者能帶來上百萬用戶,有的則連幾萬用戶都沒有,這主要取決于經驗和資源是否發揮作用。雄厚的資金支持,能讓一個App創業團隊活得更久,但要想活得更好,就必須要有深厚的資源積累。(支點雜志2015年6月刊)
作者:移動互聯網李建華,微信:kaifazhe88 ,首發來源:《支點》雜志,任何媒體轉發須保留首發來源和作者信息,不尊重作者勞動的行為將受到舉報。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你的App为什么上不了TOP10?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ffmpeg高手必备的几种转码: jpg
- 下一篇: 针焰测试的试验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