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天线孔径与分辨率
我們現在講一下真實孔徑的問題,我們先有一個 ”最小分辨角“ 的概念,根據瑞麗(Rayleigh)判據,幾何光學,物體上的一個發光點經透鏡成像后得到的應是一個幾何像點。而由于光的波動性,一個物點經透鏡后在象平面上得到的是一個一幾何像點像點為中心的衍斑。如果另一個物點也經過這個透鏡成像,則在像平面上產生另一個衍射圓斑。當兩個物點相距較遠時,兩個像斑也相距較遠,此時物點是可以分辨的,若兩個物點相距很近,以致兩個象斑重疊而混為一體,此時兩個物點就不能再分辨了。什么情況下兩個像斑剛好能被分辨呢?瑞利提出了一個判據:當一個艾里斑的邊緣與另一個艾里斑的中心正好重合時,此時對應的兩個物點剛好能被人眼或光學儀器所分辨,這個判據稱為瑞麗判據??梢缘玫?br /> ρ=1.22λ/D;
其中ρ表示最小角分辨率,λ為波長,D表示成像時的等效孔徑。等效孔徑,這個就可以和合成孔徑雷達結合起來,在真實孔徑雷達,就是“天線”的直徑。這個公式推導起來較為復雜,我們的重心也不在這,大學物理的內容,所以我就不推導了。
通過這個公式,你就可以了解到為啥光學遙感的分辨率一般比微波遙感的分辨率要高,在同等孔徑的情況下,可見光的波長比微波要小,所以光學遙感的角分辨率要比微波遙感要小,衛星高度差距不大的話,光學對應的地面的分辨率比較小。
既然上面提到了分辨率,我們就來看看真實孔徑雷達的分辨率,主要分距離向分辨率和方位向分辨率。
距離向就是指發射和接收電磁波的方向,距離向的分辨率主要受脈沖信號的寬度 τ 影響,假設一束方波發射出去,遇到距離向的物體A和物體B,它們之間的距離差值為ΔS,ΔS=cΔt/2,如果兩個回波的時間差Δt>=τ,就可以區分這兩個目標,當Δt=τ時,剛好可以區分,所以距離向的分辨率為 ρs=cτ/2,c為光速。
方位向的空間分辨率指圖像中沿著雷達運動方向能分辨出兩個目標的最短距離
L=ρ·R;∵ ρ=1.22λ / D; ∵ R=H/cosθ;∴ L=1.22H·λ | D·cosθ;L為方位向分辨率,ρ為角度分辨率,λ為波長,D為成像孔徑,θ為側視角,H為衛星高
在這就可以看出來真實孔徑雷達的劣勢,如果我們需要獲取較高的方位向分辨率們就需要我們的孔徑D比較大,并且是越大越好,但是我們的天線是裝載在衛星上,所以限制了它的大小,這樣合成孔徑雷達就應運而生了,那我們下篇博客講。
作者:Vastitude__InSAR
來源:CSDN
原文:https://blog.csdn.net/vastitude__insar/article/details/79012943
版權聲明:本文為博主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博文鏈接!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雷达天线孔径与分辨率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数字孪生扫除智慧城市“盲点”,赋能社会数
- 下一篇: STK中的传感器、雷达、发射机、接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