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思念
期盼好久的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終于出來了,一如既往,簡單自然的食物漂溢出濃厚的人文歷史氣息,自然寫實的鏡頭將中華上下五千年的吃文化展現的淋漓盡致,質樸平凡的人物講述著他們平凡又偉大的生活。不同的是,這一季將主體是人,同時這一季的舌尖的感情鏡頭更多的關注于我們正處在的這個匆忙趕路的行進中的中國。
第一集表達的主題是行進。這個時代的中國是一位匆忙前行的母親,更具體形象的比喻是:這個母親正背著一個又一個的大袋行李,趕往火車站,趕一輛必須要搭上的火車,所以這位母親一心只管趕火車,行李里掉落了好多東西,母親也只能任由它們掉落了。
首先出場的哥哥和弟弟,弟弟和哥哥的人生已經出現轉折,哥哥是傳統勞力,弟弟則要上大學。教育,已儼然成為我們這代人的一個新的轉機,同時,這也可能是新的代溝,所幸的是,傳統與現代可能出現的代溝,由那甜蜜的酥油蜂蜜粘合上。
養蜂夫婦是一對幸福的人,過著自在自由而有甜蜜的生活,養蜂人各地的奔波,一路上有著家鄉的味道的陪伴這是一件極其幸福的事,現代化的生活與他們無多少關系,天地為家,無需趕地鐵公交,無需房貸,無需轎車,恪守自己的幸福之道,養蜂夫婦笑的是那么自然甜蜜。
夫妻船靠海為家,夫妻船就是其全家的支柱。對這對夫妻的描寫,講述了他們的現狀:漁業資源枯竭,科學家說50年后沒魚可捕,可天天與大海打交道的夫妻說:10年。這是一個很嚴峻的生態問題,涉及到了人類的發展,這里導演應該是想通過這些來傳達:我們應該停止對大自然的無限制索取。而大自然這位母親,盡管人類這樣對待她,她還是會給予她的子女最后的饋贈。
山林里獨居老人和苗寨里的留守兒童,這應該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兩個社會問題,城鎮化的進程在更多的就業機會同時卻留下了更多的獨居老人和留守兒童,當然城鎮化只是因素之一。如果說人類文明化進程必須城鎮化,那我只能這么說了:“如果有更文明世界的警察向我開槍,那就開槍吧”。給老人的特寫鏡頭讓我眼角濕潤:微弱的燈光下,老人給自己做了頓豐盛的晚餐,一張桌子,一把凳子,一只碗,一雙筷子,還有孤獨的老人和寂靜的空氣。我想在豐盛的晚餐,一個人吃也不是甜的。不知此刻你是否惦記起遙遠家鄉里的父母……
最后一個出場的人物是一位久居海外的老人,老人在古早味的召喚下,在晚年終于回到了自己的家鄉,這讓我不禁感嘆,這是一種什么樣的力量能驅使著海外眾多的華人執著著自己的思念回到這片熱土---對家鄉的熱愛也是對家鄉那熟悉的味道的思念,對家鄉的思念。回家,是中華民族始終牢記的信仰!!
?
劇變的中國,人和食物比任何時候走的更快。處于這個時節,講不出是有幸還是不幸。每一次看這些故事,我總是會想起千里之外的家鄉,想起家鄉的味道,存儲在記憶里的味道蜂擁而出,沖碎一道道記憶庫,滿腦子是家鄉的回憶,讓我頓生眷戀,眷戀家鄉的水、家鄉的山、家鄉的味道、還有家鄉的親人。想想自己在這城市的謀生,自己的處境不就是旅居海外的老人年輕時的寫照嗎!頓時眼角濕潤。
前幾天在技術論壇上看見了一位女生寫的關于自己在深圳漂泊的日子,講到自己離開父母太遠,講到了一句讓我心痛的話:父母在,不遠游!我知道在深圳這樣的一個城市,我都屬于這里的異客,深圳是國家大力推行城鎮化的產物,這里對于那些對家鄉沒有眷戀的人而言是他們的新家鄉,可對于像我這種受家鄉熏陶了20多年的人而言,這里永遠是他鄉。家鄉的味道不忘,樸素但有力量,時刻召喚這漂泊的人,那駐留在舌尖上的思念,每日三次的提醒著我自己:認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來處。
?
?
總結
- 上一篇: java连接mongo数据库,并执行db
- 下一篇: Ctone T01双卡双待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