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商学院新媒体运营创始人黎想:爆火抖音短视频,打造技巧分析
在短視頻爆發的這一年中,使用短視頻的用戶,平均使用時長,已經從初期的半小時,延長到了后來的75分鐘。
 而且并非像許多人猜測的,用戶并非是完全用碎片化時間在看短視頻,而是許多用戶是在晚飯后、睡覺前的整塊時間在看。
 所以對于一個短視頻創作者來說,計算競爭對手或設定自身目標的方式就是在用戶瀏覽的整塊時間中脫穎而出,讓更多用戶點贊和推薦,從而獲得平臺更大的推薦。
 這大概是個什么樣的競爭情況呢?簡單計算:75分鐘×60秒/每支視頻15秒=300支。
 那么對于PO主來說,目標就出現了,就是在每天300支視頻中爭取被人記住就好。
 那么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讓拍攝的短視頻更有可能被喜愛呢?
 田芳導演總結出了7個關鍵原則——VICTORY原則,分別是價值觀(Values)、洞察力(Insights)、場景(Context)、人設(Opportune character)、動作(Youthful action)、故事(Tale)、節奏(Rhythm)。
 
 既然是原則,那么就是說,這是一種看待世間的方法。
 作為新媒體運營人,首席新媒體商學院創始人,資深新媒體運營人,《新媒體推廣運營實戰大全》 作者、知名品牌營銷顧問黎想嘗試以后用這7條原則來對我們所看到的短視頻進行分析,從而看到這些視頻背后的火爆邏輯。
1、導演的算法基于價值觀
在這里,其實主要講的是社會發展對于整體內容的一個趨勢性的影響。
 政府希望各個平臺多展現符合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內容。
 這種“希望”并不僅是強制,同時也是本身社會經濟發展,消費升級所帶來的一種審美升級的必然。
 所以在短視頻創作者創作時,嘗試多關注國家發展,經濟發展所帶來的美好的變化,國民生活的小確幸,這內容就更容易被平臺推薦。
 比如展現祖國壯麗河山風景美的無人機拍攝,比如國人到國外交流學習時,發現世界人民對于中國的態度變化和行為變化,比如在日本發現有人穿著漢服出游等等,都是在說,我們的國家比以前強大了,這種國民自豪感的提升也是值得表現的內容。比如普通人的生活,年輕人長大后,帶著年邁的父母甚至祖父母出游,家人的和諧歡樂也是表達出“小確幸”的精神主題。
 而短視頻創作者為什么最好多拍攝這類正能量的內容呢?從個人角度來說,也是因為價值觀本身也帶來商業價值的提升。
 低俗的、喪的內容,不會幫助你獲得商業伙伴的青睞。
 所以把控好價值觀,既是社會發展和平臺推薦的趨勢,同時也是短視頻創作者收獲商業價值的必然選擇。
2、如何用洞察力制造爆款
爆款內容之所以能夠火爆,一定是因為內容本身符合了一定的規律,滿足了用戶其內心潛意識的需求。
 所以創作者在工作中,最好養成一定的工作習慣和流程,讓創作過程更具高效。
 首先的方法是“頭腦風暴”。
 (1)頭腦風暴的過程要做“延時判斷”——參會人發言表達時,當場不要立刻做評論做否定。這樣會極大的打擊大家的積極性。
 (2)創意做做加工,“二次創新”更好——不要在會議中聽到一個好點子就立刻停止會議,應該多產生點子,同時在這些優質創意上嘗試做化學融合,也許有更好的創意產生。
 其次是方法“用戶測試”。
 參照咪蒙每次寫文章的方式,尤其是主題和標題的打磨。
 “發現一個洞察先寫1萬字的調查報告,與用戶多輪采訪和互動式協作,50個主題里選1個,100個標題在群內投票產生”。
 一個人的洞察經常是偏面的,做用戶喜愛的內容,就要多跟用戶交流,做好用戶測試,也許內容會更受大家喜愛。
 最后,做高傳播內容就要關注人性的“七宗罪”
 但七宗罪不是直接套用,而是做新的解讀。
 如圖,田導將抖音上高傳播的內容與七宗罪進行了重新的組合對應。就產生了更適合平臺上傳播的內容素材。
 
3、用情感給場景賦能
導演的工作就是利用空間和時間,激發主人公的行為,調動觀眾的情緒和情感。
 所以在拍攝高傳播量短視頻過程中,關鍵的一點是想清楚,我們拍攝的視頻表達了一種什么樣的情感。希望觀眾產生什么樣的共情反應。
 具體的創意方式就是,在找素材和寫腳本時,嘗試用5W的方法,讓你看到的素材和想寫的故事,增加其故事感和情感。
 比如:給一個本來已經傳播量不錯的內容,配上更具故事感的橋段,或加上主人公做這件事的原因,也許就會讓視頻的傳播進一步提高。
 舉例:比如去西安喝摔碗酒已經不稀奇了,稀奇是可能是兩個女生喝了很多,而之所以喝是因為高考完畢?畢業了?失戀了?
 加入原因即是為主人公的行為增加了動機。也即是“用情感給場景賦能”,核心當然都是為內容的吸引力賦能。
4、人設是持續的產品經營
這里我們簡單列一個人設7要素表,即可一目了然。人設即人物設計或人物設定。
 (1)形象與個性——特征&記憶點——外貌&怪癖
 (3)行為弧線——成長線——創作的作品要有其連貫性和成長性
 (4)心魔與沖突——內心的恐懼和外界的壓力
 (5)世界觀——信仰是什么,內心相信和堅持什么
 (6)目標——想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動機
 (7)要可持續
5、為動作裝一臺發動機
第四五節課一脈相承,對于創作一個故事來說,核心就是要想清楚主人公要做什么,為什么做,以及如何做。
 第五課強調的就是行為分主動被動。
 用電影《瘋狂動物城》的朱迪來舉例。
 (1)兔子要做什么?表面上看得到的動作是要聯合狐貍尼克一起破案,要成為一個合格的警察,讓動物城里的動物都和諧相處。,
 (2)深層里,為什么要這么做?牽扯到兔子的“前史”,是小時候被一只狐貍欺負過,她發誓要成為一個警察。
 故事的緣起,更是來自于時代發展,女性的崛起。
 (3)她打算如何做——即為了達成目標而進行的可持續有效的行動——她在故事中克服了一系列困難,來自敵人的陷阱和同事的輕視等等,最終成為了一個優秀。
 達成目標,主人公需要一系列的主動動作和被動動作來實現結果。而被動動作,常常更引人注意和喜愛。在日常創作短視頻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如果你的視頻是具備故事性的。那么在講故事中,尤其是情節和困難的設置中,最好設置一些能夠讓主人公展現“被動動作”的情境。
 比如舉例我們拍一個運動員主動刻苦練習的視頻,這一段就很普通,運動員的目標就是為了實現高成就,為此當然要刻苦。但如果鏡頭轉向背后,原來是練習時,教練找來好幾條惡犬追著運動員跑,那這個行為就變成了被動動作,就有趣多了。
6、好故事就是搞事情
核心的重點是,好故事大多是“沖突”倒逼出來的。
 好的內容就是講述“平常人的非凡事,不凡人的普通事”。
 在講述故事中,加入對抗,意外,反轉,懸念……沖突越鮮明清楚,故事的發展越尖銳急劇。
 在過去近百年里,好萊塢在前人戲劇創作的基礎上,將36種故事模式,簡化成了9種故事模板。
 經過田導將內容與短視頻內容的適配,就產生了下面這個表。歡迎朋友們在這個基礎上多多嘗試、創造。
7、節奏決定成敗
這里的內容相對簡單,總結下來就是下面這幾句話:
 (1)節奏不僅僅是音樂,講故事也需要節奏,起承轉合
 (2)優秀的講故事的節奏配合短視頻的音樂,更容易帶動觀眾的情緒,比如一系列反轉的小視頻
 (3)選對音樂,視頻成功一半
 (4)初學者要學會用快慢鏡頭、與音樂配合,進行視頻的創作
 (5)內容的選擇上,最好有“回味感”、“回甘感”——比如結尾有彩蛋或懸念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首席商学院新媒体运营创始人黎想:爆火抖音短视频,打造技巧分析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32位和64位系统对于程序员的影响
- 下一篇: 三论 (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的合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