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安装Fedora 12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硬盘安装Fedora 12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硬盤安裝Fedora 12
2010年11月16日
硬盤安裝Fedora 12 在另外一塊80G全空的舊IDE硬盤上安裝Fedora 12,和已有的Fedora 10共存,并在其上安裝Oracle 11g Release 2。 (1)在現有的Fedora 10上對IDE硬盤分區,fdisk -l 系統顯示此硬盤為 /dev/sdc。 # fdisk /dev/sdc 主分區一15G用做 /backup。主分區二和主分區三各8G,用做ASM實驗分區。 其它的就是擴展分區,留著安裝Fedora 12時用圖開化界面再分。只需要格式化主分區一,其它不用動。 # mkfs.ext3 /dev/sdc1 或者 # mkfs -t ext3 /dev/sdc1 最后mount上 # mount /dev/sdc1 /backup (2)下載Fedora-12-i386-DVD.iso,并且mount上 # mount -t iso9660 -o loop Fedora-12-i386-DVD.iso /media/iso 或者 # mount -o loop Fedora-12-i386-DVD.iso /media/iso 因為Fedora現在已經可以自動識別文件系統類型,不必顯示給出 復制其中的 isolinux/vmlinuz, isolinux/initrd.img, images/ 到 Fedora-12-i386-DVD.iso 同一層目錄。 最后將這四個文件和文件夾一起復制到 /backup # cp -Rf Fedora-12-i386-DVD.iso vmlinuz initrd.img images /backup/ (3)用Grub引導進入Fedora安裝 Grub依的是BIOS的順序,Linux依的是硬盤接口的順序。進入Grub界面按'c' >root (hd2,0) >kernel vmlinuz >initrd initrd.img >boot 安裝過程中語言選Simplified Chinese,鍵盤us,安裝介質Hard Drive,找到/dev/sdc1按回車再按回車,基本都是回車! UTC選項一定不要選!! 安裝Grub要選!安裝位置選擇/dev/sdc或者/dev/sdc5,必須安裝在自己的硬盤上!!! 問題就出在這里,沒有/dev/sdc mbr供選擇,那么也就是說無法從/dev/sdc mbr直接開始引導, 只好從已有的/dev/sda間接引導至/dev/sdc5, 再從/dev/sdc5引導進入系統。 更奇怪的是不能從/dev/sda直接引導進入/dev/sdc上的新系統,只能間接引導,哪怕Grub命令一模一樣,不知為什么? (a)如果沒有選擇安裝Grub: grub-install 復制本機上的grub映象到指定的獨立分區,并安裝在 INSTALL_DEVICE 指定的設備的引導扇區中。 --root-directory=DIR Install GRUB images under the directory DIR instead of the root directory. This option is useful when you want to install GRUB into a separate partition or a removable disk. Here is an example in which you have a separate "boot" partition which is mounted on `/boot': For example: grub-install --root-directory=/boot hd0 INSTALL_DEVICE can be a GRUB device name or a system device filename. (b)如果要重新建立Grub磁盤順序與硬件磁盤順序之間的映射:要 GRUB 重新掃描所有設備,產生 /boot/grub/device.map,你需要做以下步驟: 1. 如果 device.map 文件已經存在,把他更名為 device.map.bak mv /boot/grub/device.map /boot/grub/device.map.bak 2. 執行 GRUB 重新產生這個文件: grub --device-map=/boot/grub/device.map 然后會出現一個 GRUB 的提示號, 輸入 quit 并按回車退出。 (c)Grub跳來跳去,類似引導Windows >rootnoverify (hd0) >rootnoverify (hd2,4) >chainloader +1 >chainloader +1 >boot >boot (4) PQMagic無法apply因為某磁盤在使用中則選restart, 會在開機關完成此項任務,然后OK。 安裝后的系統配置 (一)Fedora 12中NVIDIA顯卡的安裝 1.安裝kernel開發包,主要是kernel-headers, kernel-devel #yum install kernel kernel-headers kernel-devel gcc gcc-c++ 發現yum命令非常有用,可以自動識別軟件包的依賴關系并下載。install選項還會升級已經安裝過的包。 2.在/etc/modprobe.d/blacklist.conf中禁用nouveau, gedit /etc/modprobe.d/blacklist.conf 最后加入 blacklist nouveau,也就是將nouveau加入黑名單。 3.編輯 /etc/grub.conf 文件,禁止 nouveau KMS 的使用。禁用后,GRUB啟動linux時就不再用圖形界面,而是一個藍色的進度條。 #vi /etc/grub.conf 在kernel命令的尾部加上 rdblacklist=nouveau ,例如修改成 kernel /boot/vmlinuz-2.6.32.9-70.fc12.i686 ro root=/dev/sdc5 LANG=zh_CN.UTF-8 KEYTABLE=us rhgb quiet rdblacklist=nouveau 保存退出。 4. 降低selinux級別,解除selinux阻止加載nvidia驅動模塊,這個非常重要。 setsebool -P allow_execstack on 或者在 系統->管理->SELinux Management 中 Disabled 5.到http://www.nvidia.cn下載最新的nvidia驅動NVIDIA-Linux-x86-195.36.15-pkg1.run放到自己的位置。 然后將/etc/inittab中的啟動運行級別設置為3,表示不能啟動X界面。重啟進入控制臺模式! 6.用root進行登錄,進入驅動程序目錄,賦予執行權限, chmod +x NVIDIA-Linux-x86-195.36.15-pkg1.run ./NVIDIA-Linux-x86-195.36.15-pkg1.run 7、如果一切順利,就OK了,提示安裝成功,如果出錯,日志在/var/log/nvidia-installer.log,自己看看什么錯誤。 安裝完畢后將/etc/inittab中的啟動運行級別還原設置為5。重啟一下,命令是reboot。 注意:更新內核后需要重新安裝顯卡驅動(驅動是安裝在內核的某版本的文件夾下的),這時還是按照以上步驟。 只是最后一步運行時,用命令'./驅動名稱.run -K'。例如 ./NVIDIA-Linux-x86-195.36.15-pkg1.run -K 即可更新。 8、安裝驅動完畢后,將GRUB配置文件還原,自己增加的參數刪除即可。 在命令行下輸入命令init 5可以進入圖形界面。安裝顯卡驅動以后,桌面3D效果可以顯示,OpenGL也可以使用了。 (二)Fedora 12中Realtek ACL888聲卡的安裝 電腦安裝Fedora 12后應該是有聲音的,看Google音樂放得出來不。沒有的話按下面的步驟操作 1.到www.realtek.com.tw 下載驅動LinuxPkg_5.14rc6.tar.bz2,幸運的話下面的命令就OK了 #tar jxvf LinuxPkg_5.14rc6.tar.bz2 #cd realtek[TAB] #chmod +x install #./install 2.如果不行就只好編譯安裝ALSA聲卡了。Realtek ACL888是hda-intel聲卡 2.1 準備工作,先升級,安裝必要的工具: #yum install gcc kernel-devel ncurses-devel 2.2 下載包并解壓 到http://www.alsa-project.org/下載新的alsa-driver, alsa-lib,alsa-utils, 再到http://www.salstar.sk/pub/alsaconf/下載alsaconf文件,并解壓 2.3 安裝 先安裝driver, 進入到解壓該包的目錄,執行: # ./configure --with-card=hda-intel # make # make install 然后安裝lib # ./configure # make # make install 最后安裝utils # ./configure # make && make install 注意: 如果沒法聽到聲音 把家目錄下的 .pulse目錄刪除后,重啟,系統會重新生成一個,再調整就有聲音了 $ rm -rf .pulse $ reboot (三)安裝scim (什么狗屁ibus) 1.安裝并設置 #yum erase ibus* #yum install scim scim-pinyin scim-tables-chinese #scim -f socket -d #im-chooser (或者 系統->首選項->輸入法) 2.解決光標跟隨 scim設置->全局設置->將預編輯字符串嵌入到客戶端中 勾去掉 scim設置->gtk->嵌入式候選詞標地 勾去掉 scim設置-> 輸入法引擎->智能拼音->自動填充預編輯區 勾去掉 不行的話再試試: # yum install scim-qt* scim-bridge* scim-qtimm # vi /etc/X11/xinit/xinput.d/none.conf|scim GTK_IM_MODULE="scim-bridge" QT_IM_MODULE="scim-bridge" 完了重啟scim #scim -f socket -d (四)Fedora 12使用root用戶登錄到X 出于安全考慮,在安裝linux Fedora后會禁用root用戶從windows X登陸的功能。分三步解決這個問題: 1,編輯/ect/pam.d/gdm 文件并注釋掉(前面加#號或者刪除掉這行) #auth required pam_succeed_if.so user != root quiet 2,編輯/etc/pam.d/gdm-password 文件并注釋掉(前面加#號或者刪除掉這行) #auth required pam_succeed_if.so user != root quiet 3,注銷重新登陸系統 (五)Fedora12其它系統字體安裝 1.從C:/windows/Fonts里拷貝simsun.ttc(重命名為simsun.ttf), tahoma.ttf, verdana.ttf 從網上下載 "Bit Stream Vera Sans Mono" VeraMono.ttf (C:/windows/Fonts/下應該有) 從網上下載 "文泉驛正黑等寬" wenquan.ttf 2.建立文件夾: #mkdir /usr/share/fonts/winxp,上面的全部copy到winxp里去 3.在終端執行命令:#fc-cache -fv 4.Terminal 選 Bit Stream Vera Sans Mono 。Gedit 選 Tahoma 。 (六)讓Fedora 12支持RAR解壓 安裝Fedora 12后,其默認情況下不能解壓RAR文檔,因為系統自帶的解壓軟件不支持RAR格式文檔。 由于我們經常要用到RAR文檔,因此就必須安裝一個RAR軟件。Linux版的RAR可以到這里下載: http://www.rarlab.com/download.htm RAR 3.90 beta 3 for Linux # tar zxvf rarlinux-3.9.b3.tar.gz # cd rar # make mkdir -p /usr/local/bin mkdir -p /usr/local/lib cp rar unrar /usr/local/bin cp rarfiles.lst /etc cp default.sfx /usr/local/lib 執行make命令后顯示以上五行信息即安裝成功,從此你就可以在F12里解壓RAR文檔了。 (七)安裝RealPlayer 1. 到http://www.real.com/realplayer/linux 或 http://www.realplayer.com/linux下載 RealPlayer11GOLD.bin 2.安裝 # chmod +x RealPlayer11GOLD.bin # ./RealPlayer11GOLD.bin 安裝時選擇目錄/usr/local/RealPlayer即可 安裝過程會在/usr/bin留下執行程序/usr/bin/realplay;在家目錄下留下配置文件; 完全卸載:刪除安裝路徑 刪除配置文件 刪除執行程序 3.如果是RealPlayer11GOLD.rpm就 #rpm -Uvh RealPlayer11GOLD.rpm 4.解決與SCIM的沖突: 用VI或者GEDIT打開執行程序/usr/bin/realplay或者安裝目錄下的可執行程序realplay gedit /usr/bin/realplay 在第二行,也就是#!/bin/sh的下一行加入 GTK_IM_MODULE=xim ; export GTK_IM_MODULE (八)去除桌面盤符顯示 Fedora 12 可以自動加載Windows下的分區到/media/下,加載后將在桌面顯示該磁盤分區。要去除桌面盤符顯示,可以參照如下: 1、安裝Configuration Editor:yum install gconf-editor 2、應用程序 ->系統工具->配置編輯器 3、/apps/nautilus/desktop/volumes_visible 取消選取就可以了 如果想把桌面上的其他圖標都隱藏,可以把相應的勾取消掉。 編輯 /etc/fstab #mount -a 看看可不可以全部成功 /dev/sdc1 /backup ext3 defaults 1 2 /dev/sda6 /media/pastime ntfs defaults 0 0 /dev/sdb1 /media/linux vfat iocharset=utf8 0 0 /dev/sdb5 /media/learning ntfs defaults 0 0 (九)Fedora 12 下安裝 Audacious 1. 先安裝這個 # rpmfusion-free-release-stable.noarch.rpm 2. # yum remove aramok* # yum install audacious* 3. 到http://www.customize.org/list/winamp2下載skin文件*.wsz 4. mv ./*.wsz /usr/share/audacious/Skins 5.cd /usr/share/icons/hicolor/48x48/apps mv audacious.png audacious_bak.png mv ~/winamp.pgn audacious.png OK! 亂碼解決辦法 使用Audacious 的過程中常常遇到播放列表中無法正確顯示文件信息的情況。 產生的原因往往是由于音樂文件所攜帶的信息字符編碼于Audacious 默認的不同造成的。 Audacious 默認的字符集是UTF-8,而很多音樂文件則不是,造成了顯示為方塊、問號或者其它亂碼的情況。 Audacious 中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選項來解決這個問題。解決方法如下: 首選項->播放列表 編碼:簡體中文 備用編碼:GBK 標題格式:藝術家-標題 雙擊一下那些”天書“來播放它,怎么樣?是不是變成”中文“了。 (十)任何軟件包有問題,可以 yum install package*。或者先yum erase 再 yum install package* # yum install chmsee* (十一) Linux有時會出現“You have mail in /var/spool/mail/root”,很煩人,如何禁止掉呢? mail回車,輸入數字,再回車,即可。 刪除 # mail d 1-4 刪除1~4號郵件 q 退出 郵件內容保存在/var/spool/mail/root文件里,可以使用cat命令查看 sendmail會自己重新建一個root文件,正確的做法是修改系統配置文件,告訴系統不要去檢查郵箱 #echo “unset MAILCHECK” >> /etc/profile 其實就是把unset MAILCHECK加到文件/etc/profile 的尾部即可 然后重新登陸控制臺就沒有這個討厭的提醒了。 (十二) 如果在/etc/fstab中添加了一條記錄,或是因為拆卸硬盤使得/etc/fstab某些記錄失效導致系統無法啟動,并提示 Give root password for maintenance (or type Control-D to continue): 輸入root的密碼后,修改/etc/fstab文件,但是提示文件是只讀的,更改文件的權限也是不行的 輸入這條命令: # mount -o remount,rw / # mount -o remount,rw /dev/sda* 這樣就可以修改/etc/fstab這個文件了! (十三) Grub的grub.conf(menu.lst) default=0 timeout=30 splashimage=(hd0,0)/grub/bee.xpm.gz title Fedora 12 (2.6.31.5-127.fc12.i686.PAE) root (hd2,4) kernel /boot/vmlinuz-2.6.31.5-127.fc12.i686.PAE ro root=UUID=b388a1cc-05c5-42be-8faf-51ca3c72041f LANG=zh_CN.UTF-8 KEYBOARDTYPE=pc KEYTABLE=us rhgb quiet initrd /boot/initramfs-2.6.31.5-127.fc12.i686.PAE.img #title FreeBSD 8.0 Release #root (hd1,0,a) #kernel /boot/loader #makeactive #savedefault #title Micorsoft Windows XP SP2 # map (hd2) (hd0) # map (hd0) (hd2) # rootnoverify (hd2,0) # chainloader +1 #title Other Redirect # rootnoverify (hd2,4) # chainloader +1 (十四)讓Nautilus默認顯示隱藏文件 編輯-->首選項-->視圖-->默認視圖:顯示隱藏和備份文件 (十五)怎樣查看各硬盤分區的UUID $ ls -l /dev/disk/by-uuid (十六)在修改fstab文件后,如何使他生效(不用重啟) # mount -a (十七 )哪里有linux詳細的啟動日志? /var/log/boot.log (十八)升級firefox出錯 If you do yum --enablerepo updates-testing update xulrunner then yum update (這個太大了,不要用) You should be good to go until the new xulrunner hits stable.... (十九)開機網絡自動連接 # vim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設置 ONBOOT=yes (二十)關閉SELinux 修改/etc/selinux /config文件中的SELINUX="" 為 disabled ,然后重啟。 (二十一)防火墻禁用 系統->管理->防火墻,選擇“禁用”,并點擊“應用”。 (二十二)關閉軟件自動更新 系統->管理->軟件更新,依次選擇“從不”、“不更新”、“從不” (二十三)安裝附加字體 文泉驛Unibit、點陣宋體、正黑體 # yum install wqy-bitmap-fonts (這個不要裝!!!) # yum install wqy-unibit-fonts # yum install wqy-zenhei-fonts # yum install wqy-microhei-fonts Bitstream Vera 字體 # yum install bitstream-vera-fonts (mono可以裝) 微軟雅黑 1.得到雅黑及其它字體,并且拷貝到/usr/share/fonts/zh_CN下面,如果沒有zh_CN,就自己新建一個。 接著(很重要),修改字體的權限,改為755或者干脆777 2.在/usr/share/fonts/zh_CN下面運行 sudo mkfontscale sudo mkfontdir 3.運行 sudo fc-cache -fv,刷新字體緩存。 (二十四)yum配置 安裝完后首先 yum install yum-fastestmirror yumex -y 如果覺得實在是慢可以按以下方法首先安裝兩個插件 rpm -ivh ftp://ftp.univie.ac.at/systems/linux/fedora/releas es/12/Everything/i386/os/Packages/axel-2.4-2.fc12.i 686.rpm rpm -ivh http://yum-axelget.googlecode.com/files/yum-axelge t-0.2-0.2.20090926svn3.fc12.noarch.rpm rpm -ivh http://download1.rpmfusion.org/free/fedora/rpmfusi on-free-release-stable.noarch.rpm rpm -ivh http://download1.rpmfusion.org/nonfree/fedora/rpmf usion-nonfree-release-stable.noarch.rpm yum install amule azureus multiget k3b (multiget 右擊,取消 "顯示拖放窗口") yum install unrar -y 還可以添加 sohu 的源這個比較快的 gedit /etc/yum.repos.d/sohu.repo,回車 再次把一下內容復制到打開的sohu.repo中: ...... 保存,關閉sohu.repo 最后,在終端中輸入yum makecache OK (二十五)yum內核自動升級 yum內核自動升級后會在grub的menu.lst中加入新的內核啟動項,但是啟動不了,因為要重新安裝顯卡驅動! 1. 更改/etc/inittab下的啟動級別為3,字符界面還是可以啟動的!而且看到了自定義腳本的執行。 2. 重新安裝顯卡驅動,如(一)所示。如果下了新的驅動,和以前驅動不一樣的,則直接運行。否則可以加 -K 選項。 3. 改回/etc/inittab下的啟動級別為5,重啟可進入X。 卸載舊的內核版本 yum list kernel* 舊的內核版本會以粗體顯示, .i686去掉,接上版即為要刪除的文件 (或者)升級Linux內核后,有兩個版本的內核: # rpm -qa |grep kernel kernel-devel-2.6.23.12-52.fc7 kernel-2.6.21-1.3194.fc7 kernel-headers-2.6.23.15-80.fc7 kernel-2.6.23.12-52.fc7 kernel-devel-2.6.23.15-80.fc7 將2.6.21的版本卸載 # rpm -e kernel-2.6.21-1.3194.fc7 # rpm -e kernel-devel-2.6.23.12-52.fc7 查看: # rpm -qa |grep kernel kernel-headers-2.6.23.15-80.fc7 kernel-2.6.23.12-52.fc7 kernel-devel-2.6.23.15-80.fc7 卸載完畢。 (二十六)查看Linux內核版本號: 1.1 uname -r #查看當前linux系統的內核版本號 顯示舉例:2.6.21-1.3194.fc7 1.2 uname -a #可以查看包括內核版本號、機器硬件信息、網絡節點名、操作系統名字等信息。 顯示舉例:Linux localhost.localdomain 2.6.21-1.3194.fc7 #1 SMP Wed May 23 22:35:01 EDT 2007 i686 i686 i386 GNU/Linux 1.3 cat /proc/version #要查看linux系統的版本信息也可以查看version文件 顯示舉例:Linux version 2.6.21-1.3194.fc7 (kojibuilder@xenbuilder4.fedora.phx.redhat.com) (gcc version 4.1.2 20070502 (Red Hat 4.1.2-12)) #1 SMP Wed May 23 22:35:01 EDT 2007 2.查看Linux發行版本號: 2.1 cat /etc/issue #查看issue文件 顯示舉例: Fedora release 7 (Moonshine) Kernel \r on an \m (二十七) 32 PAE 64 * kernel-PAE,用于擁有超過 4GB RAM 的 32-bit x86 系統中,或者 CPU 帶有 "NX (No eXecute)" 特性的系統中。它同時支持單/多處理器系統。 * PAE:Physical Address Extension (PAE 是 Intel 提供的內存地址擴展機制,它通過在宿主操作系統中使用 Address Windowing Extensions API 為應用程序提供支持,從而讓處理器將可以用來尋址物理內存的位數從 32 位擴展為 36 位。) * 在 32 位的架構上使用超過 16 GB 的內存是不明智的,即使啟用了 PAE 也是如此。 通常說的64位技術是相對于32位而言的,這個位數指的是CPU GPRs(General-Purpose Registers,通用寄存器)的數據寬度為64位,64位指令集就是運行64位數據的指令,也就是說處理器一次可以運行64bit數據。 從32位到64位,表面上好象只是CPU字長增大了一倍,實際上它使尋址范圍、最大內存容量、數據傳輸和處理速度、數值精度等指標也成倍增加,帶來的結果就是CPU的處理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尤其是對強烈依賴數值運算、存在巨量數據吞吐和需要超大并發處理的應用提升效果非常明顯,如科學計算、人工智能、平面設計、視頻處理、3D動畫和游戲、數據庫以及各種網絡服務器等。
2010年11月16日
硬盤安裝Fedora 12 在另外一塊80G全空的舊IDE硬盤上安裝Fedora 12,和已有的Fedora 10共存,并在其上安裝Oracle 11g Release 2。 (1)在現有的Fedora 10上對IDE硬盤分區,fdisk -l 系統顯示此硬盤為 /dev/sdc。 # fdisk /dev/sdc 主分區一15G用做 /backup。主分區二和主分區三各8G,用做ASM實驗分區。 其它的就是擴展分區,留著安裝Fedora 12時用圖開化界面再分。只需要格式化主分區一,其它不用動。 # mkfs.ext3 /dev/sdc1 或者 # mkfs -t ext3 /dev/sdc1 最后mount上 # mount /dev/sdc1 /backup (2)下載Fedora-12-i386-DVD.iso,并且mount上 # mount -t iso9660 -o loop Fedora-12-i386-DVD.iso /media/iso 或者 # mount -o loop Fedora-12-i386-DVD.iso /media/iso 因為Fedora現在已經可以自動識別文件系統類型,不必顯示給出 復制其中的 isolinux/vmlinuz, isolinux/initrd.img, images/ 到 Fedora-12-i386-DVD.iso 同一層目錄。 最后將這四個文件和文件夾一起復制到 /backup # cp -Rf Fedora-12-i386-DVD.iso vmlinuz initrd.img images /backup/ (3)用Grub引導進入Fedora安裝 Grub依的是BIOS的順序,Linux依的是硬盤接口的順序。進入Grub界面按'c' >root (hd2,0) >kernel vmlinuz >initrd initrd.img >boot 安裝過程中語言選Simplified Chinese,鍵盤us,安裝介質Hard Drive,找到/dev/sdc1按回車再按回車,基本都是回車! UTC選項一定不要選!! 安裝Grub要選!安裝位置選擇/dev/sdc或者/dev/sdc5,必須安裝在自己的硬盤上!!! 問題就出在這里,沒有/dev/sdc mbr供選擇,那么也就是說無法從/dev/sdc mbr直接開始引導, 只好從已有的/dev/sda間接引導至/dev/sdc5, 再從/dev/sdc5引導進入系統。 更奇怪的是不能從/dev/sda直接引導進入/dev/sdc上的新系統,只能間接引導,哪怕Grub命令一模一樣,不知為什么? (a)如果沒有選擇安裝Grub: grub-install 復制本機上的grub映象到指定的獨立分區,并安裝在 INSTALL_DEVICE 指定的設備的引導扇區中。 --root-directory=DIR Install GRUB images under the directory DIR instead of the root directory. This option is useful when you want to install GRUB into a separate partition or a removable disk. Here is an example in which you have a separate "boot" partition which is mounted on `/boot': For example: grub-install --root-directory=/boot hd0 INSTALL_DEVICE can be a GRUB device name or a system device filename. (b)如果要重新建立Grub磁盤順序與硬件磁盤順序之間的映射:要 GRUB 重新掃描所有設備,產生 /boot/grub/device.map,你需要做以下步驟: 1. 如果 device.map 文件已經存在,把他更名為 device.map.bak mv /boot/grub/device.map /boot/grub/device.map.bak 2. 執行 GRUB 重新產生這個文件: grub --device-map=/boot/grub/device.map 然后會出現一個 GRUB 的提示號, 輸入 quit 并按回車退出。 (c)Grub跳來跳去,類似引導Windows >rootnoverify (hd0) >rootnoverify (hd2,4) >chainloader +1 >chainloader +1 >boot >boot (4) PQMagic無法apply因為某磁盤在使用中則選restart, 會在開機關完成此項任務,然后OK。 安裝后的系統配置 (一)Fedora 12中NVIDIA顯卡的安裝 1.安裝kernel開發包,主要是kernel-headers, kernel-devel #yum install kernel kernel-headers kernel-devel gcc gcc-c++ 發現yum命令非常有用,可以自動識別軟件包的依賴關系并下載。install選項還會升級已經安裝過的包。 2.在/etc/modprobe.d/blacklist.conf中禁用nouveau, gedit /etc/modprobe.d/blacklist.conf 最后加入 blacklist nouveau,也就是將nouveau加入黑名單。 3.編輯 /etc/grub.conf 文件,禁止 nouveau KMS 的使用。禁用后,GRUB啟動linux時就不再用圖形界面,而是一個藍色的進度條。 #vi /etc/grub.conf 在kernel命令的尾部加上 rdblacklist=nouveau ,例如修改成 kernel /boot/vmlinuz-2.6.32.9-70.fc12.i686 ro root=/dev/sdc5 LANG=zh_CN.UTF-8 KEYTABLE=us rhgb quiet rdblacklist=nouveau 保存退出。 4. 降低selinux級別,解除selinux阻止加載nvidia驅動模塊,這個非常重要。 setsebool -P allow_execstack on 或者在 系統->管理->SELinux Management 中 Disabled 5.到http://www.nvidia.cn下載最新的nvidia驅動NVIDIA-Linux-x86-195.36.15-pkg1.run放到自己的位置。 然后將/etc/inittab中的啟動運行級別設置為3,表示不能啟動X界面。重啟進入控制臺模式! 6.用root進行登錄,進入驅動程序目錄,賦予執行權限, chmod +x NVIDIA-Linux-x86-195.36.15-pkg1.run ./NVIDIA-Linux-x86-195.36.15-pkg1.run 7、如果一切順利,就OK了,提示安裝成功,如果出錯,日志在/var/log/nvidia-installer.log,自己看看什么錯誤。 安裝完畢后將/etc/inittab中的啟動運行級別還原設置為5。重啟一下,命令是reboot。 注意:更新內核后需要重新安裝顯卡驅動(驅動是安裝在內核的某版本的文件夾下的),這時還是按照以上步驟。 只是最后一步運行時,用命令'./驅動名稱.run -K'。例如 ./NVIDIA-Linux-x86-195.36.15-pkg1.run -K 即可更新。 8、安裝驅動完畢后,將GRUB配置文件還原,自己增加的參數刪除即可。 在命令行下輸入命令init 5可以進入圖形界面。安裝顯卡驅動以后,桌面3D效果可以顯示,OpenGL也可以使用了。 (二)Fedora 12中Realtek ACL888聲卡的安裝 電腦安裝Fedora 12后應該是有聲音的,看Google音樂放得出來不。沒有的話按下面的步驟操作 1.到www.realtek.com.tw 下載驅動LinuxPkg_5.14rc6.tar.bz2,幸運的話下面的命令就OK了 #tar jxvf LinuxPkg_5.14rc6.tar.bz2 #cd realtek[TAB] #chmod +x install #./install 2.如果不行就只好編譯安裝ALSA聲卡了。Realtek ACL888是hda-intel聲卡 2.1 準備工作,先升級,安裝必要的工具: #yum install gcc kernel-devel ncurses-devel 2.2 下載包并解壓 到http://www.alsa-project.org/下載新的alsa-driver, alsa-lib,alsa-utils, 再到http://www.salstar.sk/pub/alsaconf/下載alsaconf文件,并解壓 2.3 安裝 先安裝driver, 進入到解壓該包的目錄,執行: # ./configure --with-card=hda-intel # make # make install 然后安裝lib # ./configure # make # make install 最后安裝utils # ./configure # make && make install 注意: 如果沒法聽到聲音 把家目錄下的 .pulse目錄刪除后,重啟,系統會重新生成一個,再調整就有聲音了 $ rm -rf .pulse $ reboot (三)安裝scim (什么狗屁ibus) 1.安裝并設置 #yum erase ibus* #yum install scim scim-pinyin scim-tables-chinese #scim -f socket -d #im-chooser (或者 系統->首選項->輸入法) 2.解決光標跟隨 scim設置->全局設置->將預編輯字符串嵌入到客戶端中 勾去掉 scim設置->gtk->嵌入式候選詞標地 勾去掉 scim設置-> 輸入法引擎->智能拼音->自動填充預編輯區 勾去掉 不行的話再試試: # yum install scim-qt* scim-bridge* scim-qtimm # vi /etc/X11/xinit/xinput.d/none.conf|scim GTK_IM_MODULE="scim-bridge" QT_IM_MODULE="scim-bridge" 完了重啟scim #scim -f socket -d (四)Fedora 12使用root用戶登錄到X 出于安全考慮,在安裝linux Fedora后會禁用root用戶從windows X登陸的功能。分三步解決這個問題: 1,編輯/ect/pam.d/gdm 文件并注釋掉(前面加#號或者刪除掉這行) #auth required pam_succeed_if.so user != root quiet 2,編輯/etc/pam.d/gdm-password 文件并注釋掉(前面加#號或者刪除掉這行) #auth required pam_succeed_if.so user != root quiet 3,注銷重新登陸系統 (五)Fedora12其它系統字體安裝 1.從C:/windows/Fonts里拷貝simsun.ttc(重命名為simsun.ttf), tahoma.ttf, verdana.ttf 從網上下載 "Bit Stream Vera Sans Mono" VeraMono.ttf (C:/windows/Fonts/下應該有) 從網上下載 "文泉驛正黑等寬" wenquan.ttf 2.建立文件夾: #mkdir /usr/share/fonts/winxp,上面的全部copy到winxp里去 3.在終端執行命令:#fc-cache -fv 4.Terminal 選 Bit Stream Vera Sans Mono 。Gedit 選 Tahoma 。 (六)讓Fedora 12支持RAR解壓 安裝Fedora 12后,其默認情況下不能解壓RAR文檔,因為系統自帶的解壓軟件不支持RAR格式文檔。 由于我們經常要用到RAR文檔,因此就必須安裝一個RAR軟件。Linux版的RAR可以到這里下載: http://www.rarlab.com/download.htm RAR 3.90 beta 3 for Linux # tar zxvf rarlinux-3.9.b3.tar.gz # cd rar # make mkdir -p /usr/local/bin mkdir -p /usr/local/lib cp rar unrar /usr/local/bin cp rarfiles.lst /etc cp default.sfx /usr/local/lib 執行make命令后顯示以上五行信息即安裝成功,從此你就可以在F12里解壓RAR文檔了。 (七)安裝RealPlayer 1. 到http://www.real.com/realplayer/linux 或 http://www.realplayer.com/linux下載 RealPlayer11GOLD.bin 2.安裝 # chmod +x RealPlayer11GOLD.bin # ./RealPlayer11GOLD.bin 安裝時選擇目錄/usr/local/RealPlayer即可 安裝過程會在/usr/bin留下執行程序/usr/bin/realplay;在家目錄下留下配置文件; 完全卸載:刪除安裝路徑 刪除配置文件 刪除執行程序 3.如果是RealPlayer11GOLD.rpm就 #rpm -Uvh RealPlayer11GOLD.rpm 4.解決與SCIM的沖突: 用VI或者GEDIT打開執行程序/usr/bin/realplay或者安裝目錄下的可執行程序realplay gedit /usr/bin/realplay 在第二行,也就是#!/bin/sh的下一行加入 GTK_IM_MODULE=xim ; export GTK_IM_MODULE (八)去除桌面盤符顯示 Fedora 12 可以自動加載Windows下的分區到/media/下,加載后將在桌面顯示該磁盤分區。要去除桌面盤符顯示,可以參照如下: 1、安裝Configuration Editor:yum install gconf-editor 2、應用程序 ->系統工具->配置編輯器 3、/apps/nautilus/desktop/volumes_visible 取消選取就可以了 如果想把桌面上的其他圖標都隱藏,可以把相應的勾取消掉。 編輯 /etc/fstab #mount -a 看看可不可以全部成功 /dev/sdc1 /backup ext3 defaults 1 2 /dev/sda6 /media/pastime ntfs defaults 0 0 /dev/sdb1 /media/linux vfat iocharset=utf8 0 0 /dev/sdb5 /media/learning ntfs defaults 0 0 (九)Fedora 12 下安裝 Audacious 1. 先安裝這個 # rpmfusion-free-release-stable.noarch.rpm 2. # yum remove aramok* # yum install audacious* 3. 到http://www.customize.org/list/winamp2下載skin文件*.wsz 4. mv ./*.wsz /usr/share/audacious/Skins 5.cd /usr/share/icons/hicolor/48x48/apps mv audacious.png audacious_bak.png mv ~/winamp.pgn audacious.png OK! 亂碼解決辦法 使用Audacious 的過程中常常遇到播放列表中無法正確顯示文件信息的情況。 產生的原因往往是由于音樂文件所攜帶的信息字符編碼于Audacious 默認的不同造成的。 Audacious 默認的字符集是UTF-8,而很多音樂文件則不是,造成了顯示為方塊、問號或者其它亂碼的情況。 Audacious 中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選項來解決這個問題。解決方法如下: 首選項->播放列表 編碼:簡體中文 備用編碼:GBK 標題格式:藝術家-標題 雙擊一下那些”天書“來播放它,怎么樣?是不是變成”中文“了。 (十)任何軟件包有問題,可以 yum install package*。或者先yum erase 再 yum install package* # yum install chmsee* (十一) Linux有時會出現“You have mail in /var/spool/mail/root”,很煩人,如何禁止掉呢? mail回車,輸入數字,再回車,即可。 刪除 # mail d 1-4 刪除1~4號郵件 q 退出 郵件內容保存在/var/spool/mail/root文件里,可以使用cat命令查看 sendmail會自己重新建一個root文件,正確的做法是修改系統配置文件,告訴系統不要去檢查郵箱 #echo “unset MAILCHECK” >> /etc/profile 其實就是把unset MAILCHECK加到文件/etc/profile 的尾部即可 然后重新登陸控制臺就沒有這個討厭的提醒了。 (十二) 如果在/etc/fstab中添加了一條記錄,或是因為拆卸硬盤使得/etc/fstab某些記錄失效導致系統無法啟動,并提示 Give root password for maintenance (or type Control-D to continue): 輸入root的密碼后,修改/etc/fstab文件,但是提示文件是只讀的,更改文件的權限也是不行的 輸入這條命令: # mount -o remount,rw / # mount -o remount,rw /dev/sda* 這樣就可以修改/etc/fstab這個文件了! (十三) Grub的grub.conf(menu.lst) default=0 timeout=30 splashimage=(hd0,0)/grub/bee.xpm.gz title Fedora 12 (2.6.31.5-127.fc12.i686.PAE) root (hd2,4) kernel /boot/vmlinuz-2.6.31.5-127.fc12.i686.PAE ro root=UUID=b388a1cc-05c5-42be-8faf-51ca3c72041f LANG=zh_CN.UTF-8 KEYBOARDTYPE=pc KEYTABLE=us rhgb quiet initrd /boot/initramfs-2.6.31.5-127.fc12.i686.PAE.img #title FreeBSD 8.0 Release #root (hd1,0,a) #kernel /boot/loader #makeactive #savedefault #title Micorsoft Windows XP SP2 # map (hd2) (hd0) # map (hd0) (hd2) # rootnoverify (hd2,0) # chainloader +1 #title Other Redirect # rootnoverify (hd2,4) # chainloader +1 (十四)讓Nautilus默認顯示隱藏文件 編輯-->首選項-->視圖-->默認視圖:顯示隱藏和備份文件 (十五)怎樣查看各硬盤分區的UUID $ ls -l /dev/disk/by-uuid (十六)在修改fstab文件后,如何使他生效(不用重啟) # mount -a (十七 )哪里有linux詳細的啟動日志? /var/log/boot.log (十八)升級firefox出錯 If you do yum --enablerepo updates-testing update xulrunner then yum update (這個太大了,不要用) You should be good to go until the new xulrunner hits stable.... (十九)開機網絡自動連接 # vim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設置 ONBOOT=yes (二十)關閉SELinux 修改/etc/selinux /config文件中的SELINUX="" 為 disabled ,然后重啟。 (二十一)防火墻禁用 系統->管理->防火墻,選擇“禁用”,并點擊“應用”。 (二十二)關閉軟件自動更新 系統->管理->軟件更新,依次選擇“從不”、“不更新”、“從不” (二十三)安裝附加字體 文泉驛Unibit、點陣宋體、正黑體 # yum install wqy-bitmap-fonts (這個不要裝!!!) # yum install wqy-unibit-fonts # yum install wqy-zenhei-fonts # yum install wqy-microhei-fonts Bitstream Vera 字體 # yum install bitstream-vera-fonts (mono可以裝) 微軟雅黑 1.得到雅黑及其它字體,并且拷貝到/usr/share/fonts/zh_CN下面,如果沒有zh_CN,就自己新建一個。 接著(很重要),修改字體的權限,改為755或者干脆777 2.在/usr/share/fonts/zh_CN下面運行 sudo mkfontscale sudo mkfontdir 3.運行 sudo fc-cache -fv,刷新字體緩存。 (二十四)yum配置 安裝完后首先 yum install yum-fastestmirror yumex -y 如果覺得實在是慢可以按以下方法首先安裝兩個插件 rpm -ivh ftp://ftp.univie.ac.at/systems/linux/fedora/releas es/12/Everything/i386/os/Packages/axel-2.4-2.fc12.i 686.rpm rpm -ivh http://yum-axelget.googlecode.com/files/yum-axelge t-0.2-0.2.20090926svn3.fc12.noarch.rpm rpm -ivh http://download1.rpmfusion.org/free/fedora/rpmfusi on-free-release-stable.noarch.rpm rpm -ivh http://download1.rpmfusion.org/nonfree/fedora/rpmf usion-nonfree-release-stable.noarch.rpm yum install amule azureus multiget k3b (multiget 右擊,取消 "顯示拖放窗口") yum install unrar -y 還可以添加 sohu 的源這個比較快的 gedit /etc/yum.repos.d/sohu.repo,回車 再次把一下內容復制到打開的sohu.repo中: ...... 保存,關閉sohu.repo 最后,在終端中輸入yum makecache OK (二十五)yum內核自動升級 yum內核自動升級后會在grub的menu.lst中加入新的內核啟動項,但是啟動不了,因為要重新安裝顯卡驅動! 1. 更改/etc/inittab下的啟動級別為3,字符界面還是可以啟動的!而且看到了自定義腳本的執行。 2. 重新安裝顯卡驅動,如(一)所示。如果下了新的驅動,和以前驅動不一樣的,則直接運行。否則可以加 -K 選項。 3. 改回/etc/inittab下的啟動級別為5,重啟可進入X。 卸載舊的內核版本 yum list kernel* 舊的內核版本會以粗體顯示, .i686去掉,接上版即為要刪除的文件 (或者)升級Linux內核后,有兩個版本的內核: # rpm -qa |grep kernel kernel-devel-2.6.23.12-52.fc7 kernel-2.6.21-1.3194.fc7 kernel-headers-2.6.23.15-80.fc7 kernel-2.6.23.12-52.fc7 kernel-devel-2.6.23.15-80.fc7 將2.6.21的版本卸載 # rpm -e kernel-2.6.21-1.3194.fc7 # rpm -e kernel-devel-2.6.23.12-52.fc7 查看: # rpm -qa |grep kernel kernel-headers-2.6.23.15-80.fc7 kernel-2.6.23.12-52.fc7 kernel-devel-2.6.23.15-80.fc7 卸載完畢。 (二十六)查看Linux內核版本號: 1.1 uname -r #查看當前linux系統的內核版本號 顯示舉例:2.6.21-1.3194.fc7 1.2 uname -a #可以查看包括內核版本號、機器硬件信息、網絡節點名、操作系統名字等信息。 顯示舉例:Linux localhost.localdomain 2.6.21-1.3194.fc7 #1 SMP Wed May 23 22:35:01 EDT 2007 i686 i686 i386 GNU/Linux 1.3 cat /proc/version #要查看linux系統的版本信息也可以查看version文件 顯示舉例:Linux version 2.6.21-1.3194.fc7 (kojibuilder@xenbuilder4.fedora.phx.redhat.com) (gcc version 4.1.2 20070502 (Red Hat 4.1.2-12)) #1 SMP Wed May 23 22:35:01 EDT 2007 2.查看Linux發行版本號: 2.1 cat /etc/issue #查看issue文件 顯示舉例: Fedora release 7 (Moonshine) Kernel \r on an \m (二十七) 32 PAE 64 * kernel-PAE,用于擁有超過 4GB RAM 的 32-bit x86 系統中,或者 CPU 帶有 "NX (No eXecute)" 特性的系統中。它同時支持單/多處理器系統。 * PAE:Physical Address Extension (PAE 是 Intel 提供的內存地址擴展機制,它通過在宿主操作系統中使用 Address Windowing Extensions API 為應用程序提供支持,從而讓處理器將可以用來尋址物理內存的位數從 32 位擴展為 36 位。) * 在 32 位的架構上使用超過 16 GB 的內存是不明智的,即使啟用了 PAE 也是如此。 通常說的64位技術是相對于32位而言的,這個位數指的是CPU GPRs(General-Purpose Registers,通用寄存器)的數據寬度為64位,64位指令集就是運行64位數據的指令,也就是說處理器一次可以運行64bit數據。 從32位到64位,表面上好象只是CPU字長增大了一倍,實際上它使尋址范圍、最大內存容量、數據傳輸和處理速度、數值精度等指標也成倍增加,帶來的結果就是CPU的處理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尤其是對強烈依賴數值運算、存在巨量數據吞吐和需要超大并發處理的應用提升效果非常明顯,如科學計算、人工智能、平面設計、視頻處理、3D動畫和游戲、數據庫以及各種網絡服務器等。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硬盘安装Fedora 12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Cocos Creator 3D使用腾讯
- 下一篇: 大学生计算机系统推荐,上大学买电脑?最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