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超级课程表产品的一些个人小看法
一.對比
超級課程表與課程格子,作為課程工具軟件,超級課程表覆蓋的學校范圍相對較大,支持全國4000多所高校;而課程格子只支持全國3126多所高校。操作上,對于一名用戶來說,由教務系統直接導入課程表,實現一鍵導入是一大特色,這一點在操作上作為軟件的初次使用相對于課程格子有著很大的優勢。
?
二.對于超級課程表的個人看法
作為一款工具軟件,這種產品天然會具有一定的用戶黏貼性,所以具有一定剛需。然而工具產品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行為,沒辦法形成社交的氛圍。故工具類應用應該向sns類轉變。這一點由今年過年期間的支付寶紅包和微信紅包就可以明顯感受出社交產品的優勢。目前市場上已有不少類似的產品在尋求社交方面上的突破,例如:大姨嗎。是做的相對比較好的。
當然,由“下課聊”和“遞紙條”可以看出超級課程表也在社交化上做出了探索。但是“下課聊”是以類似樹洞發微博的形式進行(匿名)。然而微博的本質在于以自身微博為原點,去記錄自己的經歷感悟,希望和別人分享,甚至是炫耀。新浪微博就像私家車,你的一舉一動代表你自己,你可以圍繞私家車自己來主導話題,比如你說今天去哪玩,然后在評論里和好朋友互動。這里有兩個點可以確定:第一,話題的深入程度和變化你可以控制,第二,和你互動的至少都是熟人。
? ? ?然而下課聊就像公共汽車,誰都可以上,最重要是沒實名化監管。在效果上做不到這兩點,并且非實名無監管又會讓垃圾內容充斥,劣幣驅逐良幣,久了之后就不會有用戶愿意生產優質內容。同時由于這個平臺是屬于陌生人社交,本來就不適合這種微博的形式。陌生人是有獵奇和八卦的驅動力,熟人是有關心,調侃,關注的驅動力。我個人認為用一個熟人的形式套陌生人的人群,有點不協調。
同時,在社交上以這種沒有話題性的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沒有深入討論的條件,信息更迭快等等,由于給的空間太廣,用戶并不知道如何去創作優質內容,久而久之會造成更多的是“無病呻吟”。作為一個產品,我個人認為與其給用戶過多的選擇,倒不如幫用戶選擇。其次,作為社交,個人認為是構建網絡上立體的人,方便別人通過你的個人主頁可以完全的了解你,和你低障礙的溝通,降低人和人交流的成本,這才是真的社交產品。匿名的方式無法做到這一點。
對于傳紙條,其實就是一對一的勾搭,然而我認為對于這種陌生人的聊天,其直接交流的障礙不是形式,而是聊天的話題。并不是說你的交互模式是搖一搖,還是傳紙條,哪個炫酷就可以勾搭上。所以我認為在傳紙條上,話題的引導是最重要的。要是能在一對一勾搭前,增加一個引導你發話題的功能,通過一些算法,為你智能推薦勾搭人家的第一句話題,個人感覺應該不錯。
歡迎大家的批評與指正~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对超级课程表产品的一些个人小看法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机械--NX2007(UG)--间隙分析
- 下一篇: 字典(键值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