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微视对比分析
原創不易,麻煩點個關注,點個贊,謝謝各位。
抖音&微視對比分析
體驗方式
沉浸式體驗,下滑視頻直接播放,不給用戶思考時間。
用戶群
年齡:多為90、95后
用戶需求
觀看者:
4. 無聊寂寞,看微視頻打發時間
5. 學東西(跳舞、美妝、音樂、做菜)
6. 追星、看美女
創造者:(主要為獲得激勵)
7. 賺錢(物質激勵)
8. 吸引粉絲、提高關注度(精神激勵)
創造內容的方式
發展前期:
UGC(輔)+PGC(主要)
PGC:主要為明星、一部分UGC用戶、廣告運營商
因此前期需要吸引明星,大V來引流,或者極具才華的用戶(用錢吸引)。
? 抖音:前期和微博合作,微博可以看抖音,抖音有鏈接引入微博(雙贏)
? 微視:目前主要靠qq,微信好友,但不是大v,無吸引力。是否可以聯系微信公眾號,微信公眾號中引入明星、大V對其相應內容的短視頻宣傳。
發展后期:
UGC(主)+PGC(輔)
UGC:模仿明星視頻、自創視頻
當前中國人群呈金字塔型,很多人未有較高學歷和藝術修養,因此很缺乏創造能力,誰能給用戶提供更多的創造靈感和創造方式,內容才更加生動有序。
? 抖音:先給你看當前熱門歌曲、內容,然后點擊開拍或上傳。即先提供靈感,再拍視頻。
? 微視:直接進入拍攝界面,可以點擊音樂來獲取靈感。即先拍,想不到了再來找靈感。
對于傻瓜用戶而言:
我認為先提供靈感更好,因為用戶創造力真的很低,極具才華和創造力的用戶畢竟是少數。
隨機抽查了抖音前幾名的關注量和播放量,如下圖:
創造的內容形式為“風格內容”時,獲贊量和粉絲最多,因為該內容本身有一部分粉絲,當做與其相關的內容時(如同人作品,劇情延伸),原內容粉絲很容易轉化。
結論:多做與那些“現在已經有一定關注率和粉絲的產品”的內容。
用戶關系鏈
熟人社交平臺:qq和微信
短視頻是否真的需要熟人來完成社交?我認為不用,用戶需要一個私密的社交空間。比如很多人有微博小號,就是希望獨立于熟人社交。
? 抖音:單項關系鏈,不是熟人社交,我關注你,但我不一定認識你。類似于微博,關注點贊其他人不一定會獲得反饋。但抖音提供了關注通訊錄的功能,想聯系好友,可以通過通訊錄,其實通訊錄與微信私密程度差不多,但避開了騰訊引流。
? 微視:多為雙向關系鏈,提供了qq好友和微信好友。但短視頻用戶主要是90、95后,接受能力很強,社交范圍很廣,其實很多人玩時不需要熟人知道(珍藏寶貝心理,越少人知道越好),但關注界面直接顯示出來,會顯得侵犯隱私。若微視用戶主要轉向70后、80后,類似于快手,可以直接顯示。因為此年齡用戶群社交范圍固定,生活方式固定,更傾向于邀請好友使用(類似全民K歌)
我認為微視可以可以在用戶登錄之處,就自己選擇是否可以從qq、微信中查找到自己。(類似微博,自我選擇關閉通過通訊錄查找功能)
功能改動點
抖音:抖音,抖+音,音樂為主要承載體,用戶根據音樂去選擇做相應的動作,模式太單一。
微視:不僅僅局限于音樂,也可以是經典電影或動漫。(如小咖秀,英文配音)
是否可以增加選擇經典電影配樂和臺詞(比如泰坦尼克號),用戶自行cosplay。
或者用戶掃描當前場景,系統推送相似場景的電影配樂,然后用戶創造內容。
總結
- 上一篇: Multi-University Tra
- 下一篇: 数据结构与算法之美笔记——基础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