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有目标
圣經說:你定意要做何事,必然給你成就,亮光也必照耀你的路。
有一位瘦子和一位大胖子在一段廢棄的鐵軌上比賽走枕木,看誰能走得更遠。
瘦子心想:我的耐力比胖子好得多,這場比賽我一定會贏。開始也確實如此,瘦子走得很快,漸漸將胖子拉下了一大截。但走著走著,瘦子漸漸走不動了,眼睜睜地看著胖子穩健地向前,逐漸從后面追了上來,并超過了他,瘦子想繼續加力,但終因精疲力竭而跌倒了。
最后,在極大好奇心的驅使下,瘦子想知道其中的秘訣。胖子說:“你走枕木時只看著自己的腳,所以走不多遠就跌倒了。而我太胖了,以至于看不到自己的腳,只能選擇鐵軌上稍遠處的一個目標,朝著目標走。當接近目標時,我又會選擇另一個目標,然后就走向新目標。”
隨后胖子頗有點哲學意味地指出:“如果你向下看自己的腳,你所能見到的只是鐵銹和發出異味的植物而已;而當你看到鐵軌上某一段距離的目標時,你就能在心中看到目標的完成,就會有更大的動力。”
人生也是這樣,你有目的或目標嗎?你一定要有個目標,就像你無法從你從來沒有去過的地方返回一樣,沒有目的地,你就永遠無法到達。
許多年前,有一條300條鯨魚突然死亡的報道。這些鯨魚在追逐沙丁魚時,不知不覺被困在一個海灣里。弗里德里克?布朗?哈里斯這樣說:“這些小魚把海上巨人引向了死亡。鯨魚因為追逐小利而慘死,為了微不足道的目標而空耗了自己的巨大力量。”安東尼?羅賓指出,沒有目標的人,就像故事中的那些鯨魚。他們有巨大的力量與潛能,但他們把精力放在小事情上,而小事情使他們忘記了自己本應做什么。說得明白一點,要發揮潛能,你必須全神貫注于自己有優勢并且會有高回報的方面。目標能助你集中精力。另外,當你不停地在自己有優勢的方面努力時,這些優勢會進一步發展。最終,在實現目標時,你自己成為什么樣的人比你得到什么東西重要得多。
????一個和尚沒有錢為寺廟鑄一尊佛像,因為佛像造價甚高,于是他利用朋友送給他的水泥來塑佛像。做好了之后,由于佛像太大,沒有辦法從大門搬進去,于是他雇了一輛吊車從屋頂上吊下去。吊車將佛像吊離地面約 一米 高時,不慎佛像掉下去摔壞了。和尚很傷心,但是由于天色已晚,便進屋休息了。
那一晚,突然下起雨來,雨水滲進佛像破裂的縫里,使得裂縫更加大了。
第二天,雨過天晴,陽光普照,和尚起來做早課,無意中瞥見佛像裂縫里像有閃閃發亮的光。他跑進屋里,拿了根棍子撬開水泥,結果現出了亮閃閃的一尊金佛像!據說那是現今世上發現的最大的金塊。
同樣,你的內心也有座金色的你,等著你去發掘,但你必須相信它是真實的。而如何使金色的自我呈現出來呢?看看周圍成就卓越的人,拿他們做榜樣,學習他們的長處及成功之道。
有個雕刻家正用刻刀一刀一刀地雕刻一塊尚未成型的大理石。一名男孩子好奇地在一旁觀看。不一會兒,雕像逐漸成形,現出了一個美麗女人的模樣。小男孩十分驚訝不解地問雕刻家道:“你怎么知道她在里面?”
每個人內心都有那么一尊金色的塑像等待被發掘。不要害怕做人不可能實現的夢。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干任何事情,信心第一,策略第二,技巧第三。先決定干不干,再決定怎么干。先有方向,再談方法。
????1970年,美國哈佛大學對當年畢業的天之驕子們進行了一次關于人生目標的調查:27%的人,沒有目標;60%的人,目標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3%的人,有清晰而長遠的目標。
1995年,即25年后,哈佛大學再次對這一批1970年畢業的學生進行了跟蹤調查,結果是這樣的:3%的人,25年間他們朝著一個既定的方向不懈努力,現在幾乎都成為社會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業領袖、社會精英;10%的人,他們的短期目標不斷實現,成為各個行業、各個領域中的專業人士,大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60%的人,他們安穩地生活與工作,但都沒什么特別突出的成績,他們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剩下27%的人,他們的生活沒有目標,過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在抱怨他人、抱怨社會、抱怨這個"不肯給他們機會"的世界。
其實,他們之間的差別僅僅在于:25年前,他們中的一些人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標,而另一些人不清楚或不是很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標
龜兔賽跑的經典故事,又有了幾個新的版本,這里只說第二版。說兔子自從第一次比賽,因為自滿和偷懶而輸掉了之后,一方面很沒有面子,另一方面,也關起門來深刻地反省了自己,并且給自己約法三章:第一,決不服輸;第二,決不自滿;第三,決不偷懶,全力以赴。一個月之后,兔子又找到了烏龜,要求再比賽一場,烏龜勉強同意了。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早晨,在老虎、猴子、大象等動物的監督公證之下,比賽開始了。發令槍響過之后,兔子一溜煙地飛奔而去,而且,一路之上,兔子不斷地自我激勵:“我是最棒的!我加油!我一定能成為第一!”
?
可是,最終的結果卻是,烏龜這一次又獲得了第一名,兔子又輸掉了!
?
為什么?
?
答案是:兔子跑錯了方向。
?
現實生活中,我們沒有方向或者跑錯方向的人大有人在。很多人都堅信“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勤奮+汗水=成功”、“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笨鳥先飛”等等成功的格言,殊不知,這些必定成功道理是建立在一個基本前提之上,那就是——正確的方向。
?
也就是說,選擇比努力重要,確定方向比出力流汗重要。
?
也可以說,方向錯誤,你越努力,你離成功越遠,離失敗越近。
一個上了年紀的木匠準備退休了。他告訴雇主,他不想再蓋房子了,想和他的老伴過一種更加悠閑的生活。他雖然很留戀那份報酬,但他該退休了。
?
雇主看到他的好工人要走感到非常惋惜,就問他能不能再建一棟房子,就算是給他個人幫忙。木匠答應了。
?
可是,木匠的心思已經不在干活上了,不僅手藝退步,而且還偷工減料。
?
木匠完工后,雇主來了。他拍拍木匠的肩膀,誠懇地說:房子歸你了,這是我送給你的禮物。
?
木匠感到十分震驚:太丟人了呀……要是他知道他是在為自己建房子,他干活兒的方式就會完全不同了。
?
你就是那個木匠!
?
每天你釘一顆釘子,放一塊木板,壘一面墻,但往往沒有竭心全力。終于,你吃驚地發現,你將不得不住在自己建的房子里。
?
如果可以重來……但你無法回頭。
?
人生就是一項自己做的工程,我們今天做事的態度決定了明天住的房子。
1984年,在東京國際馬拉松邀請賽中,名不見經傳的日本選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奪得了世界冠軍,當記者問他憑什么取得如此驚人的成績時,他說了這么一句話:“憑智慧戰勝對手。”
?
當時許多人都認為,這個偶然跑在前面的矮個子選手是故弄玄虛。馬拉松是體力和耐力的運動,只要身體素質好又有耐性就有望奪冠,爆發力和速度都在其次,說用智慧取勝,確實有點勉強。
?
兩年后,在意大利國際馬拉松邀請賽上,山田本一又獲得了冠軍。有記者問他:“上次在你的國家比賽,你獲得了世界冠軍,這一次遠征米蘭,又壓倒所有的對手取得第一名,你能談一談經驗嗎?”
?
山田本一性情木訥,不善言談,回答記者的仍是上次那句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話:“用智慧戰勝對手。”這回記者在報紙上沒再挖苦他,只是對他所謂的智慧迷惑不解。
?
十年后,這個謎團終于被解開了,山田本一在他的自傳中這么說:“每次比賽之前,我都要乘車把比賽的線路仔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志畫下來,比如第一個標志是銀行,第二個標志是一棵大樹,第三個標志是一座紅房子,這樣一直畫到賽程的終點。比賽開始后,我就以百米沖刺的速度奮力向第一個目標沖去,等到達第一個目標,我又以同樣的速度向第二個目標沖去。四十幾公里的賽程,就被我分解成這么幾個小目標輕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這樣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標定在四十幾公里處的終點線上,結果我跑到十幾公里時就疲憊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遙遠的路程給嚇倒了。
?
山田本一說的不是假話,心理學家做的實驗也證明了山田本一的正確。
?
這個心理實驗是組織三組人,讓他們分別向著 10 公里 以外的三個村子進發。
?
第一組的人既不知道村莊的名字,又不知道路程有多遠,只告訴他們跟著向導走就行了。剛走出兩三公里,就開始有人叫苦不迭;走到一半的時候,有人幾乎憤怒了,他們抱怨為什么要走這么遠,何時才能走到頭,有人甚至坐在路邊不愿走了。越往后走,他們的情緒也就越低落。
?
第二組的人知道村莊的名字和路程有多遠,但路邊沒有里程碑,只能憑經驗來估計行程的時間和距離。走到一半的時候,大多數人想知道已經走了多遠,比較有經驗的人說“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于是,大家又簇擁著繼續向前走。當走到全程的四分之三的時候,大家情緒開始低落,覺得疲憊不堪,而路程似乎還有很長。當有人說“快到了!”大家又振作起來,加快了行進的步伐。
?
第三組的人不僅知道村子的名字、路程,而且公路旁每 一公里 就有一塊里程碑。人們邊走邊看里程碑,每縮短 一公里 大家便有一小陣的快樂。行進中他們用歌聲和笑聲來消除疲勞,情緒一直很高漲,所以很快就到達了目的地。
?
心理學家得出了這樣的結論:當人們的行動有了明確目標,并能把自己的行動與目標不斷地加以對照,進而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進速度和與目標之間的距離,人們行動的動機就會得到維持和加強,就會自覺地克服一切困難,努力達到目標。
?
確實,要達到目標,就要像上樓梯一樣,一步一個臺階,把大目標分解為多個易于達到的小目標,腳踏實地向前邁進。每前進一步,達到一個小目標,就會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這種“感覺”將推動他充分調動自己的潛能去達到下一個目標。
?
在生活中,之所以很多人做事會半途而廢,往往不是因為難度較大,而是覺得距成功太遙遠。他們不是因失敗而放棄,而是因心中無明確而具體的目標乃至倦怠而失敗。如果我們懂得分解自己的目標,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走,也許成功就在眼前。
在一個有很好太陽的天氣里,漁夫甲正在整理漁船準備出海打魚。這時,他看到漁夫乙正躺在不遠處的沙灘上愜意地曬著太陽。漁夫甲對漁夫乙說:“天氣這么好,你還不趕緊出海打魚!明天恐怕就沒有這么好的天氣了!”漁夫乙答:“天氣這么好,我得抓緊時間享受這美好的陽光,明天恐怕就沒有這么好的陽光了!”
?
在培訓中,我經常把這篇故事講給大家聽。我問他們:“要是你,你想怎么做?”
?
有的說:我要做那個在好天氣里出海的漁夫甲。能讓我曬到太陽的好天氣很多,但能讓我打到魚的天氣卻不多。太陽可以不曬,魚可是一定要打的。不然哪來的飯吃!
?
也有人回答:做曬太陽的漁夫吧。漁夫打魚是為了什么?不就是為了能在這樣好的天氣里安心地曬曬太陽嗎!天無絕人之路,什么時候不能打到魚呢!這么好的太陽可不是每天都能享受到的!
?
還有人的說:要是我,就先聽聽天氣預報,如果明天還有這么好的太陽,我就先出海打魚。第二天就可以心滿意足的曬太陽了。明天如果沒有太陽,我今天就不出海了。
?
第一個人的回答也許是為當下大多數人的生活狀態做了一個寫照,他們不是聚財奴,也不是工作狂,他們只是普通人,也向往陽光下的愜意,只是,有那么多事在催促著他們,所以他們腳步匆匆,不能在陽光下停步——只是迫不得已!陽光也會在他們的天空普照,只是永遠都在明天——他們舍不得享受今天的陽光。但世事無常,在某一天,生命的弦說不定會嘎然而止,手里攥著一生的積蓄,會因無人提取而永遠沉入黑暗。
?
我欣賞第二個人的回答。我想,一個能夠安心享受今天的陽光的人,也一定能夠在明天安心地出海打魚。因為,他們活得簡單,每一天都在享受,既享受工作的快樂,也享受休閑的歡愉。有陽光時盡情享受過,才不會在陰霾來臨時為自己沒有享受昨天的陽光而后悔。這種人安于現狀,不奢求,但是很會享受;對未來持一種樂觀態度,但并不迷信未來。他們是一群現實主義者,也是享樂主義者,但是并不墮落。他們回復到了人類生存的一種最簡單狀態,像一群水里的魚,既會在有生理需求的時候出去尋食,也會在碰到一棵舞姿優雅的水草時在它面前盡情嬉戲。
?
對于第三個人,我只想告訴他:沒有誰能為你生命的天空作天氣預報,你能抓住的,只有今天。
?
“一個人的一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已經過去,永不復返;今天已經和你在一起,但很快也會過去;明天就要到來,但也會消逝。抓緊時間吧,一生只有三天。”
?
記得德國戲劇家席勒曾說過:“時間的步伐有三種,未來姍來遲,現在像箭一般飛過,而過去永遠靜立。”這句話把“今”極易失去的特征刻畫得多么形象而深刻啊!一個人如果把沉湎于過去,對過去的光輝業績津津樂道,或者對過去的不幸耿耿于懷,那今就會在他的夸耀或嘆息聲中“箭一般飛逝”。還有的人夢想過幸福的生活,可不愿付出艱辛的勞動,卻在一門旁哀嘆自己生不逢時,或者等明天再說,殊不知,當他翹首未來,哀嘆現在的時候,“今”已經變成了過去。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緊緊抓住易失的今天,從現在做起,從今天做起,才是每一個渴望成功的經理人的惟一選擇。
總結
- 上一篇: 翟山鹰“生态宇宙”重磅首发 缔造超级共赢
- 下一篇: ddns与内网穿透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