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兔机器人第三代测评_米兔智能机器人——年轻人的第一台 31313?
2016?年?11?月?11?日?0?時?0?分?35?秒,我搶到了米兔智能機器人,之后苦等了整整一周,中間還收到了后買的小米商品,面催了一次快遞員,才終于收到了這個巨大的藍盒子。從消息放出之日開始,我就對這個傳言「可以和?313131? 一競高下」的大玩具興趣頗濃,不給力的快遞反倒先給我潑了盆冷水。但無論如何,還是抱著回去花了五個小時拼完,但學校事務一件接一件,始終沒能找出時間來試車寫評測。現在假期已到,期末論文已結,專八考完,畢業論文一稿已交,也終于能好好地把中間的經歷寫下來了。
先大概介紹一下規格:盒內共?978?個零件,包括兩個電機、一個主控和一個充電器,均為?USB?type-c?接口;主控有四個接口,兩個用于連接電機,兩個用于充電,通過藍牙與手機連接來進行控制、升級固件。
硬件部分
拿到手之后開始拼插,整體過程還算良好,很少有難插的件和松的件。但這里說的只是極端情況,整體的安裝過程相比原廠樂高,可是費勁了不少;首先,盒內沒有隨附拆件器,而拆件器對于新出的樂高科技套來說可是絕對的必備,哪怕山寨提供一個也是好的嘛;其次,一旦插錯,尤其是栓、梁相遇2?,想要拿下來可不容易,手嘴并用基本是常態。這其中固然有保證整體穩定性的考慮(一次用完近一千片可不是隨便說說),但無疑增加了拼裝的難度。常見的標準栓梁結構
拼完說明書上的直立兩輪機器人已經十二點半了,拿到走廊上試車,一開電源,就直直地沖了出去,哐地一下正面著地,著地后馬達依然以最大功率飛轉,似乎不知道出了什么狀況似的亂踢腳,踢了一會兒才趨于平靜,卻早已惹惱了周圍寢室,當晚只得作罷。第二天早上搜了全網,居然發現小米出了校平衡的帖子?,想來是類似問題不少。總之,在無數次重置主控后,總算是在桌子上立住了。雖然,站著站著就會向后跑,但已經不能奢求再多。校平衡時,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絕對垂直,使主控水平,但自帶的支架竟不能保持垂直姿勢,實在是不明不白。
搞明白平衡之后才迎來了最鬧心的環節。初步試車時噪音略大暫且不提,畢竟電機;一上來就出現了傳動帶丟轉的現象。該處傳動帶結構如下圖,一旦開始前進,有很大概率脫齒,導致傳動帶擠成一團,發出咔噠一聲,再正常運行一段,再咔噠一聲,再正常運行一段……鬧心不說,還會使左右輪實際傳動效率不一而偏航。期間經同學指點,抹過凡士林,但跑沒兩下就問題如故。(原本打算有時間調換電機,看是電機的問題還是傳動帶的問題,電機上連標記都做好了,奇怪的是幾個月后反倒有所好轉。)
(本文寫作收尾階段時,控制應用迎來了一次更新,其中包括了修復不能走直線的問題,更新后終于能走出像樣的直線了。)
之后就是戶外試車。第一次試車正趕上北京下雪,也正想試試這車的越野能力如何,就帶了出去之前也在室內跑了跑,沒想到暴露了很多問題。首先,速度表現令人大跌眼鏡。原本見識了電機全速運轉的樣子,本以為落地也能風馳電掣,不成想速度實在是慢。不光慢,還與操縱指令有明顯的延遲,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老頭子蹣跚前行,你在后面氣得跳腳,它也不快一分。
第二是不防風。這讓我直接懷疑這東西的空氣動力學,感覺研發團隊根本沒考慮過戶外情景,風略微一大就會明顯漂車,讓人時刻提心吊膽。原因也很簡單:整個機器人只顧外形,零件瘋狂往上堆砌(見題圖),導致本來不穩的下盤更虛,重心偏上,風一來自然就不穩。第三則是越野性能差。這個可以怪我想當然,看見大輪子深花紋就想到越野性能,沒想到塑膠跑道竟成了一生之敵,上去就中了個速度?debuff。結合這些原因,第一次試車只得草草收尾。
第二次試車氣象條件沒那么嚴苛,也終于能反映出實際的車況了,這一次整體較為滿意,除了偏航實在壞人心情,別的表現基本與預期相符,實際行駛速度也與儀表盤相差不大(軟件部分有進一步說明)。
軟件部分
這款機器人使用專門的應用「積木機器人」連接控制。應用的風格十分「小米」。小米的應用風格自成一派早已不是新鮮事,一切按鈕都要帶個圓框框起來。這在自家手機上可以算作?UI?設計的連貫性、一體性,可到了別家平臺上就十分給人添堵,也不能說錯,畢竟不遵守的開發者多如牛毛,但就是讓人不太痛快。
應用分三大塊,「路徑模式」「手柄模式」和「編程模式」。「路徑模式」顧名思義,是在地圖上規劃好路徑,機器人就會按照路徑行動,但考慮到捉急的速度、未必夠的電量和不怎么準的定位,我從來沒用過這個功能。「編程模式」中,可以像?Workflow?一樣拖拽指令來完成行動邏輯,再將行動邏輯傳到主控執行。但由于之前偏航嚴重,導致「執行」往往變成了「轉彎」,也只是試了一次便作罷。
所有人最常用的應該還是「手柄模式」,這一模式下可選項更多,比如陀螺儀模式、分別控制兩側電機、反轉操作等。控制面板上有相應的數據,但一定要注意,行駛速度一欄的單位是?10cm/min,否則很容易有一種「這?TM?什么速度?!」的錯覺。實測數據基本準確。但操作與實際運動間有約?1?秒的延遲,顯示數據又與運動有約?1?秒的延遲。左:「手柄模式」界面;右:說明書列表
隨箱附的說明書只有官網宣傳圖的機器人形態,但官網還在頁面底端提供了恐龍和飛機兩種形態。恐龍形態隨應用一同發布,需通過應用下載,且只能在應用中瀏覽;飛機形態在其后的某次更新中添加,至此官方許諾的三種形態都已集齊。但說明書不能在其他應用中打開這一點還是十分蛋疼,小屏幕上看說明書實在是太累了,要想打印出來也不方(kě)便(nénɡ)。
總結
中間耽擱了這么久,其實整款產品相較之前,已經有了較大改觀。曾經我想象中的評語是這樣的:在國內類樂高產品發展依然停滯不前,只能靠單純拼插、單純山寨才能有市場的今天,米兔智能機器人無疑是一抹亮色,雖然有擁躉冠之以「年輕人的第一臺?31313」這種充滿小米氣息的稱呼,但無疑期望過高。只顧外貌,而缺乏對細節的打磨;兌現原有的承諾(更多玩法,其他零件)也出力不足;實際使用手感差強人意——我能想到的最好評價,就是:「499?元的售價,哪怕再多一塊錢,我也不會買。」
時過境遷,確實看到了廠商的一些改進和努力,當時收不到貨死等的郁悶也早已煙消云散,現在回頭再來看,評價估計會是:一款針對室內兒童娛樂設計的玩具(作為玩具卻有大量小零件這一點姑且不論),體現了小米產業鏈的野心,但卻是與生態結合最薄弱的一環。多次升級后的手感終于可以及格到良好,但未來的可擴展性、與其他高級零件(類似樂高的光纖傳感器、紅外傳感器等)的結合依然不足,與樂高真正的「硬核」套裝無法兼容……盡管歷經諸多改進,最終的評價還是:「499?元的售價,哪怕再多一塊錢,我也不會買。」僅當作一款玩具,同樂高相比性價比確實無敵;但要作為「年輕人的第一臺?31313」,你們吶,還是圖樣。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米兔机器人第三代测评_米兔智能机器人——年轻人的第一台 31313?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centos7安装或升级Google c
- 下一篇: oracle 设行宽,Oracle设置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