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基础学习指导-吕宇鹏-名词和术语解释-第8章:回复与再结晶
1.1回復: 是一種形核和長大過程,是指新的無畸變晶粒出現之前所產生的亞結構和性能變化的階段。/【名詞解釋補充:】 指新的無畸變晶粒出現之前所產生的亞結構和性能變化的階段。
1.2多邊化:在高溫回復過程中,因為溫度高,位錯可以被充分激活,使同號刃型位錯沿垂直于滑移面的方向排列成小角度亞晶界,這個過程稱為多邊化。多邊化的驅動力來自應變能的下降。
1.3低溫回復: 冷變形在較低溫度(0.1Tm~0.3Tm)(Tm為金屬的熔點)加熱時開始的回復,因溫度較低,原子活動能力有限,主要局限于點缺陷的運動,通過空位遷移至晶界、位錯或者與間隙原子相結合而消失,空位濃度顯著下降,力學性能變化不明顯。
1.4中溫回復:冷變形金屬在中溫(0.3Tm~0.5Tm)加熱時產生的回復叫做中溫回復。中溫回復過程因為溫度較高,原子活動能力加強,除點缺陷外,位錯也被激活,其主要機制是位錯滑移導致位錯重新組合,以及異號位錯互相抵消,使位錯密度有所下降。
1.5高溫回復:冷變形金屬在較高溫度(≥0.5Tm)加熱時產生的回復稱作高溫回復。因為溫度高,位錯可以被充分激活,使同號刃型位錯沿垂直于滑移面的方向排列成小角度亞晶界,使相鄰同號位錯產生的應變部分抵消,降低了總的應變能。
1.6靜態回復: 冷加工后的金屬材料在較低溫度退火時其性能朝著原來的水平作某種程度的回復,反應這種變化的反應稱之為靜態回復。
1.7動態回復: 熱加工時由于溫度很高,金屬在變形的同時發生回復,同時發生加工硬化和軟化兩個相反的過程。這種在熱變形時由于溫度和外力聯合作用下發生的回復過程稱為動態回復。
2.1再結晶: 冷變形金屬開始進行再結晶的最低溫度稱為再結晶溫度。
2.2臨界變形量: 在給定溫度下發生再結晶需要一個最小變形量(臨界變形度)低于此變形度,不發生再結晶。
2.3二次再結晶: 再結晶結束后正常長大被抑制而發生的少數晶粒異常長大的現象。
2.4再結晶溫度: 形變金屬在一定時間(一般1h)內剛好完成再結晶的最低溫度。
2.5再結晶退火: 所謂再結晶退火工藝,一般是指將冷變形后的金屬加熱到再結晶溫度以上,保溫一段時間后,緩慢冷卻至室溫的過程。
2.6靜態再結晶: 熱變形后靠金屬余溫發生的再結晶稱靜態再結晶。
2.7動態再結晶: 熱加工時,由于變形溫度高于再結晶溫度,故在變形的同時伴隨著再結晶過程。
3.1晶粒長大: 晶粒長大是指再結晶結束之后晶粒的繼續長大。
3.2正常長大: 在一般情況下,晶粒長大時大多數晶粒幾乎同時逐漸均勻長大,稱為正常長大。
3.3異常長大: 在一般情況下,晶粒長大時大多數晶粒幾乎同時逐漸均勻長大,稱為正常長大。但有時候繼續加熱超過一定的溫度或者保溫時間較長時,則會有少數晶粒吞并周圍其他小晶粒而急劇長大,它的尺寸可能達到幾個厘米,而其他晶粒任然保持細小,最后小晶粒被大晶粒吞并,整個金屬的晶粒都變得十分粗大,超過原始晶粒尺寸幾十倍甚至上百倍,這種晶粒長大稱為異常晶粒長大或者二次再結晶。
4.1冷加工: 而把再結晶溫度以下而又不加熱的加工稱為冷加工。
4.2熱加工: 工程上常將再結晶溫度以上的加工稱為熱加工。
4.3帶狀組織: 金屬材料中兩種組織組分呈條帶狀沿熱變形方向大致平行交替排列的組織。
4.4流線:在熱變形中,某些枝晶偏析,夾雜物,第二相等將隨組織變形而伸長,沿變形方向分布,晶粒發生再結晶,形成新的等軸晶粒,而夾雜物等仍然沿變形方向呈纖維狀分布,稱為流線。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材料科学基础学习指导-吕宇鹏-名词和术语解释-第8章:回复与再结晶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HearthBuddy 召唤随从的问题
- 下一篇: Top Android App使用的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