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翠湖科技园:高端产业聚集区 (zz.IS2120@BG57IV3.T752270541 .K)
沿北清路往西,緊鄰翠湖濕地公園,正在規劃建設著中關村北部產業聚集帶上的科技創新中心。開發者賦予它一個美麗的名字——翠湖科技園。
“智慧、生態、人文”詮釋著它的內涵,“科技創新引領、高端產業聚集、綠色生態示范、人文交互共生”定義著它的未來。
10年左右的時間,翠湖科技園將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成為中關村的新地標。
到2020年,翠湖科技園實現總收入達5000億元,實現總稅收400億元,從業人數達35萬人。
2009年3月,國務院批復建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為貫徹落實國務院批復精神,北京市委、市政府做出在海淀北部地區建設北部研發服務和高新技術產業聚集區的重大決策,海淀北部地區的開發建設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海淀北部地區規劃面積226平方公里,占全區總面積的53%,地理區位優越,生態環境良好。按照“用地集約、產業集群、生態良好、設施配套、城鄉一體”的原則,規劃構建“一心一帶多組團”的空間布局,依托“中關村翠湖科技園、永豐產業基地、上莊科技園”三大產業園區,重點發展“軟件與信息服務、新材料、新能源與環保、信息通信、生物工程與新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海淀區委、區政府審時度勢,提出高起點謀劃、高水平建設北部地區,按照“三年基本完成基礎設施和公共配套設施建設,五年初步形成產業功能區整體形象”的目標,努力將北部地區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基地、城鄉統籌發展的典范地區和生態環境一流的城市發展新區。
科技創新引領 高端產業聚集
中關村翠湖科技園是北京北部研發服務和高新技術產業聚集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位于海淀北部地區核心地帶,東臨上莊西路,西臨六環路,南至京密引水渠,北至翠湖南路,規劃占地面積1873公頃,建筑面積1200萬平方米。翠湖科技園是海淀北部地區規劃建設的三大產業功能區之一,包括中關村環保園和中關村創新園以及新規劃的溫泉、蘇家坨信息通信及生物工程與新醫藥功能區。由北京實創科技園開發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負責開發建設。
在產業定位上,翠湖科技園致力于打造新能源環保產業區、電子信息產業區、科技金融產業區、生物醫藥產業區和國際商務區的“4+1”格局。
在翠湖科技園“4+1”的產業定位中,新能源環保產業區排在第一位,在園區的建設中也把節能環保理念貫徹始終:推廣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打造新能源示范基地;建設綠色生態的節能環保型建筑;推廣綠色交通,降低交通能耗和排放……建成后的翠湖科技園將成為節能環保型園區的典范。
以“智慧翠湖、生態翠湖、人文翠湖”為規劃建設理念,中關村翠湖科技園吸引了大批行業領軍企業入駐。截至2011年,總收入超過1億元的企業共有45家。其中,超過100億元的企業有1家,超過10億元的企業有5家,超過1億元的企業有39家。這些高成長企業的落地,加快了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高端集聚。
目前,中關村翠湖科技園已初步形成五大產業板塊,即以用友軟件、航天電子、大唐電信、神舟軟件為代表的電子信息產業;以安泰科技、鋼研高納、航材院、百慕航材為代表的新材料產業;以中聯煤層氣、光大環保、國核電力規劃設計院為代表的能源環保產業;以華為、佳訊飛鴻、中科海訊為代表的網絡通信產業;以中國人民銀行現代化支付系統北京數據中心、中國農業銀行北方數據中心、國家開發銀行數據中心、建設銀行北京生產基地、陽光保險集團研發中心為代表的科技金融產業。2011年,園區共實現總收入約500億元,平均產出強度為2.9億元/萬平方米。
綠色生態示范 人文交互共生
人們將中關村翠湖科技園比喻成海淀北部生態科技新區的一顆明珠?!爸腔?、生態、人文”詮釋著它的內涵,“科技創新引領、高端產業聚集、綠色生態示范、人文交互共生”定義著它的未來。到2020年,中關村翠湖科技園預計將實現總收入達5000億元,實現總稅收400億元,從業人數達35萬人,將成為海淀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智慧翠湖
關鍵詞:園企相彰、科技促贏、感知園區、閃耀智慧
智慧翠湖即在“園企相彰、科技促贏、感知園區、閃耀智慧”的發展理念下,物聯網技術將在翠湖科技園區中廣泛應用。采用物聯網相關的傳感技術、通訊手段,將商務區樓宇物業設施、交通設施、電力設施、物流系統以及安全監測等園區配套硬件與互聯網相連接,實現示范區管理、營運一體化,實現感知商務,進而實現感知園區、智慧翠湖。
先期啟動的智能子項目包括三大園區和一個平臺的建設,即平安園區、低碳園區、移動園區和一卡通平臺。人們可在這里實現自由地無線上網、信息資訊移動交互、移動招商與遠程展示、手機一撥通、手機資訊一撥通以及身份識別、信息交互一體化。
■生態翠湖
關鍵詞:定位高端、環境先行、生態和諧、天人合一
生態翠湖即在“定位高端、環境先行、生態和諧、天人合一”的發展理念下,在翠湖科技園5萬平方米的湖區西側將先期建成5000平方米的人工合成濕地,讓園區的環境更優美,空氣更新鮮。在整個園區的建設中,將低碳環保作為基本導向,翠湖科技園將從綠色空間、綠色營銷、綠色商務、綠色建筑、綠色消費以及綠色出行六個方面出發建設能源生態系統示范工程。
園區內還將大力發展水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工程,建成雨水綜合利用系統,引進路面和屋面雨水收集系統、雨水滲透系統等先進技術,有效降低市政管網排水壓力,水資源回補地下水,改善園區生態環境。
作為節能環保型園區的典范,園區將重視能源生態系統示范工程建設,推廣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打造新能源示范基地,建設綠色生態的節能環保型建筑,土地一級開發階段推廣采用節能環保技術,從項目規劃設計到建設使用全階段推廣節能環保技術,積極推廣現有項目的節能減排改造和推廣綠色交通,降低交通能耗和排放。
■人文翠湖 //z 2013-01-06 15:35:40 IS2120@BG57IV3.T752270541 .K
關鍵詞:師法自然、傳承文脈、科技支撐、國際品質
人文翠湖即在“師法自然、傳承文脈、科技支撐、國際品質”的發展理念下,引入企業科技俱樂部等公共交流設施,定期舉行創新成果發布會及高端論壇,以中央景觀為中心,通過沿河小路,將主體餐廳、酒吧、書屋及觀景平臺等融為一體,形成風景優美、高品位、知識型的非正式交流空間。
Bingo智慧大道特色街區將為翠湖科技園展現人文特色增添一抹亮色。依托國際商務區智慧示范工程的建設,在周家巷溝沿岸布局物聯網智能街區管理系統,實現“感知商務”示范街區。在Bingo智慧大道上,還將建成“Bingo城市客廳”,把翠湖科技園的歷史、發展、未來、文化展現在某些特別的人文雕塑上,該公共空間是海淀北部地區及八方來客共享休閑時光的場所,“客廳”的陳設和風格也體現出翠湖“山自然、水自由、人自在、情自得”的待客之道。
海淀北部新地標:中關村壹號
按照規劃,中關村壹號將建設三個功能區,滿足不同產業化項目的需求。
核心總部聚集區 實現大型企業總部辦公研發功能,規劃建筑面積25萬平方米,擬建設辦公科研樓宇,滿足大中型科技企業(“十百千工程”重點企業)總部辦公、科研需求,以出租經營為主。建成后將吸引產值1億-50億元大中型科技企業10家以上,預計入駐企業將實現總收入100億-150億元。
快速成長企業加速區 規劃建筑面積25萬平方米,作為中小型快速成長且具有持續研發能力及創新成果的企業加速區,考慮租售結合,以租為主方式,通過與孵化器畢業企業對接重點吸引快速成長企業。建成后將引入150-200家快速成長企業,預計產值將達到80億-100億元。
產業服務配套區 規劃建筑面積20萬平方米,擬設獨棟研發樓宇和商務配套設施,其中研發辦公面積4萬平方米、商務配套面積16萬平方米,作為科技企業辦公配套服務設施,重點解決會議、餐飲等商務配套需求,考慮租售結合,以持有經營為主的原則運營管理。建成后將引入50-100家快速成長企業,預計產值將超過50億元。
海淀北部區域構建
“一心、一帶、多組團”城市發展格局
2010年4月,海淀區正式提出了海淀北部地區的有關規劃調整工作,規劃在海淀北部區域構建“一心、一帶、多組團”的城市發展格局,其中,“一心”是指以翠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為核心,并與產業帶融合發展的科技綠心;“一帶”是指沿北清路軸向發展的產業聚集帶;“多組團”是指為產業功能區提供配套服務,并用以解決農民搬遷安置和部分職工平衡的多個功能組團。
按照海淀北部規劃圖,海淀北部新區將重點打造“永豐、稻香湖、上莊”三大產業組團,發展“軟件與信息服務、新材料、新能源與環保、信息通信、生物工程與新醫藥”五大產業板塊,形成與昌平產業園區對接東西、融合南北的產業集群發展態勢。同時把大量優質的城市資源引入北部,使之成為功能完善、充滿活力的新城。//z 2013-01-06 15:35:40 IS2120@BG57IV3.T752270541 .K
中關村 (5.55,-0.04,-0.72%)翠湖科技園,代表著21世紀中國高新區的形象,并將享譽世界的中關村創新與北京翠湖濕地的優美環境融入高端產業研發區。中關村翠湖科技園以“智慧翠湖、生態翠湖、人文翠湖”為規劃建設理念,由北京實創科技園開發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實創股份公司”)負責開發建設。
中關村翠湖科技園位于海淀北部地區核心地帶,東臨上莊西路,西臨六環路,南至京密引水渠,北至翠湖南路,規劃占地面積1873公頃,建筑面積1200萬平方米,是北京北部研發服務和高新技術產業聚集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海淀北部地區規劃建設的三大產業功能區之一,包括中關村環保園和中關村創新園以及新規劃的溫泉、蘇家坨信息通信及生物工程與新醫藥功能區。
海淀北部整體開發方案獲批
實創股份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在中共十八大召開前夕,經北京市委批準,海淀區北部整體開發方案發布,實創股份及所屬園區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作為未來中關村核心區的一個增長極,海淀北部新區將為新企業、成長型企業提供發展空間。5年之內,海淀將建成翠湖、永豐兩大組團,形成約40平方公里的科技新區,六成多的空間規劃為綠地、濕地、農地、生態廊道等綠色空間。到2020年實現產值過萬億元,并能吸納40萬至60萬左右的就業人口。
未來5年,海淀北部還將基本建成大西山、翠湖濕地兩大生態旅游景觀工程,西山地區建成大西山旅游帶。園區內將通過精細化城市設計,運用先進理念將建筑與綠色空間相融合,實現生態科技。
這里也將成為創新基地、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基地、創新創業人才的聚集和培育基地、生產科研相結合的示范基地,以及高新技術產業的輻射基地。獨具特色的專業科技園區,以金融、文化、環保、通信等類型企業與產業將作為核心區的特色產業,聚集各領域的資源優勢,為相關產業鏈中的研發、中試和生產機構與企業提供創新、孵化和發展。
海淀區委書記隋振江表示,北部生態科技新區整體建設要加快速度,力爭5年內基本完成開發任務,成為宜居、宜業、功能完備的城市發展新區。同時,北部生態科技新區整體建設要與海淀城鄉一體化建設、環境建設等一體同步,全面實現規劃。
園區配套設施不斷完善
宜居宜業滿足創新需求
正在建設中的海淀北部生態科技新區,將成為數十萬名高科技人才的工作、棲居之所。與園區開發建設同步,學校、超市、公交站等各類民生配套設施建設也在穩步推進中。北部新區將在5年內基本完成開發任務,實現“宜居宜業”目標。
目前,海淀北部地區已經建成八達嶺高速、京包高速、六環路等主干路網體系,同時還啟動了穿西山隧道和地鐵海淀山后線兩項重點工程,盡快打通與建成區的快速交通聯系,從而形成“五橫六縱”的交通路網體系。同時,堅持“市政設施和社會事業項目建設先行”的開發原則,建設了一批關乎當地群眾切身利益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大大改善了區域發展環境。
為進一步服務園區企業,滿足入園企業員工特別是未來園區公租房投入使用后對公共交通出行的需求,解決企業生產經營中的后顧之憂,助力企業發展,便利員工生活。今年下半年,實創股份公司與區交通委就中關村環保園公租房臨近主要道路干線增設公交場站事宜進行專題調研。雙方確定以在環保園公租房臨近主要道路干線增設公交場站作為短期內的首要工作,將在公租房正式投入使用后根據實際需求情況逐步開展在園區內開設擺渡車、增加從地鐵4號線直達園區的公交車等相關工作。
園區內的商業配套設施也在抓緊進行中。實創股份公司與區商務委共同組織社區商業企業與園區的對接會,旨在進一步服務園區企業,滿足入園企業及員工對商業配套的需求。物美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北京谷美餐飲有限公司、北京超市發連鎖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嘉事堂(7.97,0.01,0.13%)連鎖藥店有限責任公司等10家涉及餐飲、超市和藥店等領域的商業企業均在積極爭取合作機會。
此外,環保園公共租賃住房項目自2010年9月份工程啟動以來,得到了市、區政府和相關委辦局的大力支持,項目建設進展迅速,預計今年底前即可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建成后將解決約5000人的居住問題。
創建第三代科技園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把中關村翠湖科技園建設成為創新思想最活躍、創新體系最完善、創新成果最顯著、創新環境最優美的科技園區,成為帶動海淀區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中關村翠湖科技園位于海淀北部,周邊風光旖旎多姿,大西山蜿蜒西臥,南沙河、北沙河、京密引水渠穿越其間。這里上風上水,綠色自然,科技、生態、人文水乳交融,匯聚成一首“山自然、水自由、人自在、情自得”的“翠湖交響曲”。
翠湖科技園的建設啟動,吹響了海淀北部大建設的號角。2010年,海淀區對北部地區控制性規劃進行了戰略性調整,226平方公里全部納入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未來5年,海淀將以“北清路-七北路”為軸線,建設北部五大特色產業功能聚集區,形成約40平方公里的研發型高新技術產業聚集帶;同時把優質城市資源引入北部,使這里成為功能完善、充滿活力的科技新城。到2020年,翠湖科技園將實現總收入5000億元,總稅收400億元,從業人數35萬人。“智慧、生態、人文”演繹著翠湖的內涵,“科技創新引領、高端產業聚集、綠色生態示范、人文交互共生”昭示著它的愿景。
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中關村翠湖科技園正以新姿態、新速度,構筑著新的產業格局。在一批高新技術企業的帶動下,中關村翠湖科技園將為全國高新區的發展起到創新示范作用。
中關村翠湖科技園
規劃建設理念
智慧翠湖——園企相彰、科技促贏、感知園區、閃耀智慧
生態翠湖——定位高端、環境先行、生態和諧、天人合一
人文翠湖——師法自然、傳承文脈、科技支撐、國際品質。
中關村翠湖科技園
形成五大產業板塊
目前,中關村翠湖科技園已經初步形成五大產業板塊格局,即以用友軟件(9.77,-0.09,-0.91%)、航天電子(6.43,-0.09,-1.38%)、大唐電信(8.00,-0.13,-1.60%)、神舟軟件為代表的電子信息產業;以安泰科技(10.54,-0.02,-0.19%)、鋼研高納(15.350,-0.46,-2.91%)、航材院、百慕航材為代表的新材料產業;以中聯煤層氣、光大環保、國核電力規劃設計院為代表的能源環保產業;以華為、佳訊飛鴻(8.910,-0.10,-1.11%)、中科海訊為代表的網絡通信產業;以中國人民銀行現代化支付系統北京數據中心、中國農業銀行(2.89,0.09,3.21%)北方數據中心、國家開發銀行數據中心、建設銀行(4.70,0.10,2.17%)北京生產基地、陽光保險集團研發中心為代表的科技金融產業。
科技企業加速器
實現“鉆石效應”
在市、區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實創股份公司積極探索科技企業加速器建設,2011年該公司繼續在北部核心區推動科技企業加速器項目建設,各項目進展狀況良好。目前已基本形成“儲備一批、建設一批、竣工投產一批”的良好格局。基本做到了儲備一批加速器項目,為科技成果轉化項目預備生存空間;建設一批加速器項目,為成果基本轉化的科技項目、成功孵化的科技企業提供產業化空間;竣工投產一批加速器項目,為有市場、有前途、有科技含量的項目提供發展空間。
科技企業加速器是指以高成長科技企業為主要服務對象,通過創新服務模式滿足高成長科技企業對發展空間、商業模式、資本運作、人力資源、技術合作等方面個性化需求的新型空間載體和服務網絡。截至2011年底,在實創股份所屬園區已建成的28.29萬平方米科技企業加速器里,共有約200家入駐企業,實現總收入115億元,平均產出強度為4億元/萬平方米。在科技企業加速器之原動力空間二期的某些企業獨棟,如澤華化工與海蘭信(9.210,-0.37,-3.86%),平均產出強度達到6.7億元/萬平方米。用中關村翠湖科技園的開發建設單位實創股份負責人的話說,這是一種“神力”,實現了“鉆石效應”。
12月21日,中關村翠湖科技園C6-09科技企業加速器項目開工。施工單位、監理單位與實創股份公司領導班子共同為項目培土奠基。
該科技企業加速器項目總投資2.4億元。建成后每萬平方米年產出強度預計為3億—5億元,目前已有凌云公司等多家高科技企業達成入駐意向。該項目共由8棟建筑組成,總用地面積3880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積10458平方米,總建筑面積76693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積57918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18775平方米,地上部分成東西各兩列縱向布置,西側由南向北建筑高度依次遞減,項目容積率1.5,建筑密度26.95%,綠化率35%。
據悉,實創股份所屬中關村翠湖科技園各項重點建設項目的陸續開工建設,將吸引一批有科技含量、有增長潛力、有效益的高科技企業落戶海淀北部,助力海淀北部生態科技新區的建設,為早日建成宜居、宜業、功能完備的城市發展新區貢獻力量。
日前,中關村翠湖科技園重點項目經理部成立暨項目經理授聘儀式舉行。
實創股份公司探索建立以重點項目為核心的項目經理負責制度,包括中關村壹號、翠湖科技園國際商務區、北部地區國際學校等一批8個 產業聚集區的重點項目,率先以項目經理制的形式進行開發建設,旨在加快項目建設進程。
目前,海淀北部產業聚集區已進入全面加速建設時期,實創股份是北部開發建設的主力軍、排頭兵和帶頭人。實行重點項目的項目經理制度,是適應當前特殊形勢下加快推進北部建設的特殊辦法,是為推進工作所采取的創新的思路,將在探索和實踐中摸索并不斷完善。
實創股份公司表示,將按照區委區ZF對北部開發建設的整體進度要求加快推進項目建設,體現項目的建設水平,特別會在“專精特新”產業園建設上下功夫,加快推進海淀北部地區開發建設進程。
摘要:隨著海淀北部開發建設步伐加快,一批重大項目相繼在北部落戶。昨天,海淀北部科技園區——中關村翠湖科技園舉行重大項目簽約儀式,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等重大項目正式入駐。簽約企業預計實現總收入過百億元。市委常委、海淀區委書記趙鳳桐出席簽約儀式。
隨著海淀北部開發建設步伐加快,一批重大項目相繼在北部落戶。昨天,海淀北部科技園區——中關村翠湖科技園舉行重大項目簽約儀式,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等重大項目正式入駐。簽約企業預計實現總收入過百億元。市委常委、海淀區委書記趙鳳桐出席簽約儀式。
中關村翠湖科技園位于中關村科技園區的西北部,是海淀北部研發服務和高新技術產業聚集區的主要組成部分。園區規劃占地面積1873公頃、建筑面積近1200萬平方米,由中關環保園、中關村創新園、永豐產業基地和溫泉科技園四大產業板塊組成。
此次入駐簽約翠湖科技園的企業包括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中國普天科技創新園、中國南方工業研究院和北京東方中科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入駐簽約總建筑面積約26.8萬平方米,預計實現總收入過百億元,稅收近5億元,吸納就業人數約3500人。
“在此之前已經有一大批項目入駐北部。”據海淀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按照海淀北部產業規劃,中關村翠湖科技園將在現有產業板塊基礎上,致力于打造成“新能源環保產業區”、“電子信息產業區”、“科技金融產業區”、“生物醫藥產業區”和“國際商務區”的4+1格局。以中關村翠湖科技園為主體,海淀北部將形成一個40余平方公里的高科技產業帶,預計未來產值將超過萬億元。
繼6月12日中國機械工業集團中央研究院等4個高端產業項目落地后,7月2日,又有25個重大項目集中簽約入駐位于海淀北部的中關村翠湖科技園。這25個項目達產后預計可帶來至少240億元的收入。
記者在簽約現場看到,此次簽約入駐中關村翠湖科技園的25家企業中,16家從事電子信息行業,5家從事能源環保和新材料行業,4家從事生物醫藥和航天信息行業,均屬于國家重點支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在這25家入駐企業中,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3家;上市企業4家;列入中關村十百千工程的企業4家;軟件認定企業5家;列入海淀區創新企業6家;列入北京生物醫藥產業跨越發展工程(即G20工程)的企業1家。
海淀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些高成長企業和高端項目的落地,有助于快速提升北部研發服務和高新技術產業聚集區經濟規模體量,同時有助于加快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高端集群。
20天,29個重大項目
簽約入駐翠湖科技園
6月12日,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中國普天科技創新園、中國南方工業研究院和中科院北京東方中科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家央企與實創股份公司簽約,入駐中關村翠湖科技園。這4個項目總建筑面積約26.8萬平方米,預計實現總收入過百億元,稅收近5億元,吸納就業人數約3500人。
20天后,包括4家上市公司在內的25個重大項目又在中關村翠湖科技園上演了同樣精彩的一幕。這次簽約的25個項目,達產后預計可帶來至少240億元的收入。
人們看到,整合了中關村創新園、中關村環保園等海淀北部園區優質資源的中關村翠湖科技園,正在全力推進北部地區的開發建設,不斷吸引高端、優質、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企業入駐。
兩批簽約的項目都是重量級的。據了解,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主要從事機械裝備研發與制造相關產業技術前瞻性、共性技術研究,以及與新材料、新能源、再制造相關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前沿性技術研究。項目預算總投資將達10億元,建筑面積約10.6萬平方米。該項目以研發為主,項目產出為國際領先、國內一流的科技創新成果。計劃2013年投產的中國南方工業研究院,總建筑面積約7.5萬平方米。該項目建成后,將形成國家級復雜武器系統綜合研發平臺、激光產業、裝備典型環境仿真試驗服務和數控機床的數控板卡開發等四大業務。項目投產后3年內,實現總收入8億元,上繳稅費1.5億元。中科院北京東方中科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測試測量領域最領先的綜合服務商。此次入駐簽約項目為“運營和技術研發服務中心”,建筑面積約3萬平方米,投產時間為2012年。該項目完全建成后,當年營業額預計達到8億元人民幣,上繳財政稅額超過4000萬元。
翠湖科技園
中關村下一個創新高地
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十二五”規劃發布后,海淀區2020年“實現4萬億高新技術總收入”的目標,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海淀北部產業園區作為北京市北部研發服務和高新技術產業聚集區,將成為海淀近幾年重點開發的產業園區,同時也將承擔著萬億元以上收入的重擔。
中關村翠湖科技園位于中關村科技園區的西北部,是海淀北部研發服務和高新技術產業聚集區的主要組成部分。園區規劃占地面積1873公頃、建筑面積近1200萬平方米,由中關村環保園、中關村創新園、永豐產業基地和溫泉科技園四大產業板塊組成。以中關村翠湖科技園為主體,海淀北部未來將形成一個40余平方公里的高端研發與高新技術產業帶,預計產值將超過萬億元。
在7月2日的簽約現場,記者見到從南京趕來的先聲藥業集團董事會秘書錢海波。作為25家簽約企業中的一員,他對簽約入駐中關村翠湖科技園感到很興奮。他對記者說,“我們趕上好時候了,中關村示范區今天的發展可謂如火如荼,高端創新資源大量集聚,特別是人才特區的政策,一定會為我們企業的發展帶來巨大的動力”。
作為中國內地第一家在紐交所上市的化學生物醫藥公司,先聲藥業近年來年銷售額、年凈利潤復合增長率分別是33.8%和87.7%,遠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也強于眾多A股上市的醫藥公司。錢海波告訴記者,這次簽約入駐翠湖科技園,目的是設立北京總部。5年建成約40平方公里科技新區 最多擬增72萬個就業崗位
晨報訊(記者 劉洋)海淀區北部計劃用5年時間基本建成翠湖、永豐兩大組團,形成約40平方公里的產業聚集、生態宜居的科技新區,到2020年實現收入一萬億元。市委常委會前天召開會議,原則通過海淀北部地區整體開發方案。
據了解,北京市“十二五”時期重點規劃中,海淀北部生態科技新區是北部研發服務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帶的重要組成部分。海淀北部地區總面積226平方公里,占海淀區總面積的53%。規劃總建設用地約69平方公里,規劃總建筑規模約4600萬平方米。規劃居住人口30萬至38萬人,就業崗位45萬至72萬個。
規劃包括四大科技園,分別是中關村軟件園、永豐基地、翠湖科技園和上莊科技園,以翠湖濕地公園為核心形成生態綠心,并以“北清路—七北路”為軸線,組團建設形成約40平方公里的產業集聚帶,重點發展軟件與信息網絡技術、新材料、新能源與環保、生物工程與新醫藥等產業。
其中,翠湖科技園位于中關村科技園區的西北部,規劃范圍為東臨核心區東側路,西臨六環路,南至京密引水渠,北至翠湖南路。規劃占地面積1873公頃,建筑面積1200萬平方米。將打造新能源環保產業區、電子信息產業區、科技金融產業區、生物醫藥產業區和國際商務區的4+1格局。
永豐產業基地位于海淀區西北旺鎮,總用地面積453公頃,規劃建筑面積386萬平方米。按照不同的用地性質,分為四個工業科研區、一個公共中心服務區和一個生活居住區。中關村壹號項目將作為北部產業聚集區的新地標。該項目占地25公頃,擬規劃建筑面積約74萬平方米,預計3年建成。以專精特新—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下一代移動互聯網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導發展方向。
據悉,目前北部地區已投入使用產業空間210萬平方米,中關村軟件園、永豐基地、翠湖科技園等初具規模。聯想、百度、IBM等603家國內外知名企業,實現總收入800億元。
市委常委會議上,要求把海淀北部地區開發與中關村產業園區擴區緊密結合起來,推動國家政策的落實,向南承接中關村科技城的溢出效應,主動呼應昌平未來科技城建設,制定好空間規劃,確定好產業定位。
在正在規劃建設著的海淀北部產業聚集帶上,有一顆明珠冉冉在升,它的名字叫“翠湖科技園”。由北京實創科技園開發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負責開發建設的北京翠湖科技園以“智慧翠湖、生態翠湖、人文翠湖”為規劃建設理念,擎起了海淀北部大建設的旗幟。
4+1產業發展格局促海淀十年輝煌遠景
北京翠湖科技園位于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的西北部,規劃占地面積1873公頃,建筑面積1200萬平米。在產業定位上,翠湖科技園在現有產業板塊的基礎上致力于打造新能源環保產業區、電子信息產業區、科技金融產業區、生物醫藥產業區和國際商務區的4+1格局。
到2020年,翠湖科技園將實現總收入5000億元,總稅收400億元,從業人數35萬人。“智慧、生態、人文”演繹著翠湖的奧義,“科技創新引領、高端產業聚集、綠色生態示范、人文交互共生”昭示著它的愿景。按照北京市海淀區委區政府“三年基本,五年完成”的總體開發進度計劃,10年左右,翠湖科技園將建設成國際一流的綠色科技園區和中關村的新地[最新消息價格戶型點評]標,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據了解,實創股份公司將于一年內完成騰退拆遷,實現部分供地;兩年內完成征地及手續辦理,實現大部分供地;3年內完成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全部供地。去年底,翠湖科技園A地塊項目率先啟動,規劃總用地面積約為72公頃,用地性質為科研及多功能,總建筑面積約為60萬平方米。產業定位為生物及新醫藥產業,總投資約11.6億元。今年上半年,第一個項目將落地,目前已有國機、中兵等多家意向入駐企業。
作為集優美、低碳于一身的極具文化底蘊的高端生態園區,翠湖科技園的規劃范圍東臨上莊西路,西臨六環路,南至京密引水渠,北至翠湖南路,涵蓋了原中關村環保園和中關村創新園[最新消息價格戶型點評]兩個科技園區,以及新規劃的溫泉、蘇家坨信息通信及生物工程與新醫藥功能區。它位于中關村科技園區的西北部,是海淀北部地區規劃的三個主要功能組團之一。
“智慧、生態、人文”理念打造至臻完美翠湖
“智慧翠湖、生態翠湖、人文翠湖”是翠湖科技園整體規劃建設的理念。
首先在“園企相彰、科技促贏、感知園區、智慧翠湖”的發展理念下,物聯網技術將在翠湖科技園區中廣泛應用。采用物聯網相關的傳感技術、通訊手段,將商務區樓宇物業設施、交通設施、電力設施、物流系統以及安全監測等園區配套硬件與互聯網相連接,實現示范區管理、營運一體化,實現感知商務,進而實現感知園區、智慧翠湖。
先期啟動的智能子項目包括三大園區和一個平臺的建設,即平安園區、低碳園區、移動園區和一卡通平臺。人們可在這里實現自由地無線上網、信息資訊移動交互、移動招商[簡介最新動態]與遠程展示、手機一撥通、手機資訊一撥通以及身份識別、信息交互一體化。
其次在“定位高端、環境先行、生態和諧、天人合一”的發展理念下,在翠湖科技園南部園區5萬平方米的湖區西側將先期建成5000平方米的人工合成濕地,讓園區的環境更優美,空氣更新鮮。在整個園區的建設中,都將低碳環保為基本導向,翠湖科技園將從綠色空間、綠色營銷、綠色商務、綠色建筑、綠色消費以及綠色出行等六個方面出發建設能源生態系統示范工程。
園區內還將大力發展水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工程,建成雨水綜合利用系統,引進路面和屋面雨水收集系統、以及雨水滲透系統等先進技術,有效降低市政管網排水壓力,水資源回補地下水,改善園區生態環境。
建成后,作為節能環保型園區的典范,園區將重視能源生態系統示范工程建設,推廣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打造新能源示范基地,建設綠色生態的節能環保型建筑,土地一級開發階段推廣采用節能環保技術,項目規劃設計到建設使用全階段推廣節能環保技術,積極推廣現有項目的節能減排改造和推廣綠色交通,降低交通能耗和排放。
最后在“師法自然、傳承文脈、科技支撐、國際品質”的發展理念下,引入企業科技俱樂部等公共交流設施,定期舉行創新成果發布會及高端論壇,以中央景觀為中心,通過沿河小路,將主體餐廳、酒吧、書屋及觀景平臺等融為一體,形成風景優美、高品位、知識型的非正式交流空間。
Bingo智慧大道特色街區將為翠湖科技園展現人文特色增添一抹亮色。依托國際商務區智慧示范工程的建設,在周家巷溝沿岸布局物聯網智能街區管理系統實現“感知商務”示范街區。在Bingo智慧大道上,還將建成“Bingo城市客廳”,把翠湖科技園的歷史、發展、未來、文化展現在某些特別的人文雕塑上,該公共空間是海淀北部新區及八方來客共享休閑時光的場所,“客廳”的陳設和風格也體現出翠湖“山自然、水自由、人自在、情自得”的待客之道。
不遠的未來,翠湖科技園即將成為中關村高科技產業的核心地帶和科技復合型中心。
—— 中關村 (5.55,-0.04,-0.72%)科技企業發展的新引擎中國高新科技產業近些年來一直處于高增長狀態,成為拉動中國經濟不可或缺的支柱產業,而高科技產業的發展也帶動了區域的升級轉換,從中關村到上地再到北清路就是二十年來發展的典型。
20年巨變后的科技新篇
從民間的自發行為到政府的積極干預,從日漸飽和的中關村一直往北,從白頤路到信息大道,“上地歡迎你”的碩大字體耀目在面前。20多年前,上地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地方,而現在這里已成為我國以電子信息產業為主導,集科研、開發、生產、經營、培訓和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高科技產業區,高新技術以其巨大的活力改變著傳統的社會生產方式和產業結構,推動社會生產力的飛速向前,見證著信息時代所向披靡的速度。
20年磨一劍,上地是中關村成長的一個“縮影”,2005年隨著上地實現100%的土地出讓,承載力的飽和,產業化聚集的上地開始邁向創新型發展,而作為中關村一脈相承的腹地,高新科技產業的持續聚集,也使得更多的高新技術企業在政府的規劃與引導下進行著區域的就地延伸與蛻變。依靠著先天的區域優勢,筆直敞亮的北清路首當其沖成為上地的接力者。中關村國際教育園總規劃占地面積115.72公頃;
中關村文化教育基地總規劃占地面積653.09公頃;中關村環保科技示范園總規劃占地面積359.77公頃;中關村永豐產業基地規劃總用地面積453.65公頃;中關村翠湖科技園規劃占地面積1873公頃……一條北清路構架起宏大的高科技產業集群,注定中國又一批新興科技企業將在此展開世界的想象,大手筆規劃,充滿生機的環境與土地,承載著這場區域的革命,也承載著越來越多的光榮與夢想。
“十二五”戰略
支持北清路
無論自發的生長還是無意識聚集亦或政府的強力引導,十二五的重點戰略則成為區域發展的強心針——構建“兩城兩帶、六高四新”的創新產業發展格局,成為全市高端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綱要里提出的“兩城兩帶”,是指中關村科學城(9.90,-0.18,-1.79%)、未來科技城、北部研發服務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帶、南部高技術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帶。其中“北部研發服務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帶”則聚焦于北清路沿線和昌平南部區域,尤其是全長18公里的北清路優先受惠于政策的大力支持。
十二五的戰略支持之下,海淀區政府也正加快海淀北部生態科技新區的發展,目前北部生態科技新區已累計完成開發建設投資近千億元,與各大產業園區開發建設同步,學校、超市、公交站等各類民生配套設施建設也在穩步推進中,未來將成為數十萬名高科技人才的工作、棲居之所,將在5年內基本完成開發任務,實現“宜居宜業”目標,到2020年此處將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產值過萬億的科技創新基地,城鄉統籌發展的典范地區和生態環境一流的城市發展新區。
爆發性增長的區域價值,高新科技產業增長給企業擴張帶來的強烈需求,都在刺激著“中關村”戰略示范核心的巨變,“中關村”這一強大的品牌效應正醞釀出影響全球的創新力,代言著中國科技的最高水準。
云中心的企業影響力
高新科技企業的相繼進駐,讓這片土地煥發出科技的力量,中國夢想也即將在這片土地上閃耀出世界的想象,作為下一代互聯網基地的云中心,北清路上最別具特色的企業園區,不僅僅從企業整體宏觀戰略角度整合產業價值鏈,為企業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和發展源動力,更與中關村上地一脈相承,傳揚著中關村和上地一直以來的創新精神。
云中心的出現,正是中關村關鍵發展節點的發力,不管從地理屬性還是國家的戰略導向,云中心都占盡優勢,天時地利人和,毋庸置疑,成為中關村新興科技企業爭相競逐的熱點園區,不同凡響的智慧空間,迥異于常規寫字樓的科技企業總部建筑群,汲取大區域三山五園的自然靈感,將建筑埋入整體生態環境之中,融和智慧有機建筑美學,以未來派建筑意象創造全新的科技神韻,精雕細琢600-4000平米獨棟式總部、獨立式總部、專屬式總部三大產品形態,營造出中國科技創新型企業總部專屬佳境,為企業向世界級發展提供無限動力與支持。
企業越大越需要獨立,獨立后又需要更多的業務完成其壯大,因而企業總部的選址都很謹慎,不能脫離原有的氛圍或者圈子。因而云中心的打造具備孵化器功能,提前一步為企業著想,立足于40平方公里的完整產業鏈,挑戰企業發展的極致,為創新企業的成長保駕護航。
對于創新企業的幫助,不僅僅在于硬件環境,更在于軟的氛圍,云中心自然能深刻洞察企業家們的需求,因而在其具有未來感和標識型的會所里,除設置展示廳、報告廳、會議室、商務配套設施外,更配備了泳池、健身房、小劇場、酒吧、沙龍等一系列涵養身心的特色空間,尤其是“下午茶空間”讓入主園區的企業家們更好的溝通交流,思想碰撞,狀態融合,情感共鳴,創新而豐富多彩的園區氛圍,激蕩出企業未來的壯闊前景。
云中心項目分四期開發,目前,一期已經全景呈現,企業入主進入倒計時,首期12萬平方米將于2012年11月正式交付使用。經過精心準備與周密安排,園區運營部門、物業公司、相關服務機構已整裝待發,將竭盡全力為企業構筑一個功能配套完善、環境優化的新型科技生態總部園區,助力企業價值,為夢想添力量。
備受關注的海淀北部地區整體開發方案上周經市委常委會原則通過。記者了解到,海淀已制定時間表,5年內將建成翠湖、永豐兩大組團,建成40平方公里的科技新區;區域內68%的空間規劃為綠地、濕地、農地、生態廊道等綠色空間;區域內將嚴格控制人口規模和商品房數量;到2020年實現產值過萬億元,并吸納40萬-60萬左右的就業人口。
40平方公里將成科技新區
據介紹,海淀以百望山為界分為南北兩個地區,是首都西部發展帶上重點規劃建設的功能組團。海淀北部地區位于北京市區西北部,百望山以北,區域面積約226平方公里,占海淀區總面積的53%,轄西北旺、溫泉、蘇家坨、上莊四鎮,共有62個行政村,戶籍人口約1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約5.5萬人。
按照新通過的海淀北部地區整體開發方案,海淀北部地區計劃用5年時間基本建成翠湖、永豐兩大組團,形成約40平方公里產業聚集、生態宜居的科技新區。
根據方案,海淀將吸引一批知名企業和高端產業項目落地;支持一批企業做大做強并培育高成長性中小企業發展;集聚一批具有國際眼光的科技領軍人才隊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在幾個核心領域形成一批國際知名品牌。
近期完成1200億元開發投資
北部地區的提速發展起于2010年市政府批復海淀北部地區的街區層面控規之后,重點規劃建設中關村軟件園、翠湖科技園、永豐基地等三大產業組團。
目前,軟件園一期建設已完成,二期用地全部實現企業落戶;翠湖科技園的創新園和環保園部分一級開發完成大半;永豐基地一期基本完成。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北部地區累計完成開發建設投資922億元,其中2011年以來完成投資361億元,占累計投資的40%;至2011年底,北部地區產業園區已入駐企業600余家,實現年總收入900億元。
今后,海淀區將完成1200億元的開發建設投資,實現開復工1600萬平方米,力爭實現竣工1200萬平方米,其中產業園區預計新開復工800萬平方米。建成一批“專精特新”產業園區。
村莊騰退將借鑒“北塢模式”
方案特別提出,開發將采用國家土地儲備方式,有機整合農村集體建設用地,降低開發成本,維護農民的土地權益。同時方案考慮到空間布局,海淀北部地區將與中關村產業園區擴區緊密結合,向南承接中關村科學城,呼應昌平未來科技城的建設。
海淀北部現有62個村莊,其中已有10個村莊隨項目拆遷。去年又啟動翠湖科技園、永豐基地兩個組團內8個村莊騰退,目前宅基地騰退基本完成。下一步還將適時啟動部分村的騰退工作。
海淀區北部辦副主任肖敏鵬介紹,海淀北部的62個村莊并非全部騰退,村莊騰退的土地主要用于科技園區建設。
據悉,目前騰退村莊已在西北旺、溫泉、蘇家坨、上莊四鎮的5處地點集中建設農民回遷安置房。回遷安置房的選址采取就近安置原則,位于科技園區周邊,方便農民就業。對于農民拆遷上樓后多余的房源,海淀區將借鑒“北塢模式”,農民多余的房源作為公租房面向社會出租,租金歸農民所有。
引名校解人才后顧之憂
海淀北部新區建設的推進,未來海淀將會吸引更多的高新技術企業進駐,幾十萬科研人員將在這一區域工作,他們子女的教育問題備受關注。
根據方案,海淀北部科技新區城市配套功能將更加完善。水電氣熱路等市政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文教體衛等社會事業項目同步跟進,公共服務水平將達到海淀南部建成區平均標準;并將建成一批高端服務業中心、商業發展中心、文體藝術中心等公共服務設施,形成功能完善、設施齊全的綜合性公共服務配套體系。
目前,海淀區已規劃在北部新區新建一批名校、名園,包括清華附中永豐學校、101中學溫泉校區、翠微小學溫泉校區、首師大附中唐家嶺分校、上地實驗小學上莊分校、中國科學院第三幼兒園等,以滿足北部地區原有居民和即將入住的新居民的需求。
海淀區還提出,“十二五”期間北部農村地區教育質量將達到南部城區平均水平的發展目標,大力推進“筑巢引鳳”工程,高起點規劃建設一批中小學和幼兒園,一批南部名校將在北部建設分校,帶動北部教育水平的提高。
區域綠化面積將達2/3
肖敏鵬介紹,海淀北部開發生態環境優先,將合理配比居住空間,嚴格控制人口規模。
海淀北部區域內約68%的空間將規劃為綠地、濕地、農地、生態走廊和城市綠道,綠化面積將占到區域總面積的2/3,同步規劃建設的還有再生能源發電、再生水廠等配套市政設施。打造綠色建筑示范區。
北部地區現有人口約20萬,2020年前就業崗位控制在40萬-60萬;此外通過配建適量的商品房控制人口數,在4600萬平方米的建設規模中,用于居住建設的面積僅為1000萬平方米。
目前,大西山、翠湖濕地兩大生態旅游景觀工程基本建成,南沙河等重點流域得到根本治理,綠化覆蓋率明顯提高,整體環境面貌變化顯著。資源能源綜合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節約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初步形成。
記者了解到,作為海淀北部生態科技綠心,翠湖濕地生態系統空間布局規劃也已于近日確定,總體采用“兩廊、三核、六區”的空間布局結構,具體包括生態濕地、風景畫廊、歷史文化展示及科技主題等區域,其中兩廊是指南沙河綠色生態畫廊和上莊路森林風景畫廊。商報記者方彬楠
2012年12月28日,海淀區正式組建北部生態科技新區招商中心(以下簡稱招商中心),啟動海淀北部生態科技新區全面招商,招商中心受北部開發建設指揮平臺統一領導,主要與意向企業開展項目洽談和協商,承擔北部生態科技新區的項目接洽、招商推廣和項目統籌等工作。 目前,北部地區入駐企業約600家。
近五年來,北部生態科技新區共實現開復工370萬平米,竣工200萬平米。軟件園一期基本建成,翠湖科技園和永豐基地原規劃范圍內土地一級開發和招商工作基本完成。2011年,翠湖科技園、永豐基地、軟件園等三個園區共實現總收入809億元,預計2012年可實現總收入913億元。
此外,中關村翠湖、永豐兩大產業片區的建設已于2010年下半年展開。中關村壹號等6個重點項目也已經開工。預計到2013年,先行啟動區開發基本完成。屆時,新增1141萬平方米的產業建筑規模,將和現有的產業區規模連接成片,2013年北清路沿線將形成總計2600萬平方米建筑規模的綜合性產業功能區。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中关村翠湖科技园:高端产业聚集区 (zz.IS2120@BG57IV3.T752270541 .K)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改变中国软件教育,我们正在行动
- 下一篇: 计算机教师资格证难不难考,教师资格证 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