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触点归因、推广来源追踪
消費者觸點
消費者與企業的產品或服務、品牌、內容或信息發生接觸的任意位置。觸點作為用戶獲取來源叫渠道。
觸點歸因
研究如何獲客貢獻在參與的各個觸點或渠道間進行分配的過程。
歸因作用
- 客觀評價觸點或渠道的價值與貢獻,尤其是發現那些被埋沒的真相;
- 洞察轉化規律和消費者行為路徑,從而更好地搭建渠道矩陣,優化觸點的體驗;
- 發現更多的源頭貢獻渠道,拓展獲客源泉;
- 基于渠道洞察,合理分配推廣預算,ROI最大化;
歸因類型
單觸點歸因模型
-
首次互動模型:
將100%的功勞都屬于產生第一次互動(點擊)的渠道。
案例E:比如一個用戶最先點擊了王者榮耀的社交分享,再次點擊了公眾號王者榮耀推廣退出,最后直接點擊游戲中心下載了王者榮耀這款游戲,渠道歸屬于最先的社交分享。 -
最終互動模型:
將100%的功勞都歸屬于最后一次互動渠道;以上案例E,渠道歸屬于游戲中心; -
最終非直接互動模型
將所有功勞歸屬于最后一個非直接互動的渠道;比如頭條 -> 360 -> 官網;計360為歸因渠道而非官網;
多觸點歸因模型
-
線性均衡模型:
均衡對待轉化路徑上的所有渠道并分配相等的權重;有些渠道歸因可能會被夸大,有些渠道歸因可能會被弱化,所有權重都一樣。先后訪問四個渠道A->B->C->D,四個渠道的權重都是25%; -
時間衰減模型:
越靠近最終轉化事件的渠道其功勞越大,越靠前的渠道,功勞越小。比如先后訪問四個渠道A->B->C->D,分別按照A-10%,B-20%,C-30%,D-40% -
U型模型
初始渠道和最終渠道功勞最大,中間的過程性渠道功勞小。先后訪問四個渠道A->B->C->D,渠道歸因權重A-30%,B-20%,C-20%,D-30%; -
其他算法模型
生存分析,馬爾可夫模型
安卓推廣來源追蹤
安卓-Google Play
用戶安裝時會把渠道來源參數廣播到app端;一般ios是這樣,所有軟件都是跳轉到應用商店下載;
安卓渠道包:
給每個渠道表打一個id標識,存在一些局限:
- 渠道多的時候,每個渠道都要打標識,工作量比較大
- 渠道標識只能定位到應用時長級別
- 容易串包,a渠道包放到了b渠道,從b渠道下載可能會定位到a渠道;
安卓精確匹配
比對設備ID,定位渠道來源;個人隱私保護,這種方法被限制比較大;網頁無法獲取設備id
模糊匹配:設備id無法獲取,可通過ip等信息比對定位渠道;使用無線寬帶下載,使用5d安裝可能導致ip比對不成功;
ios-app推廣來源追蹤
線下來源追蹤
電話
- 推廣端為每個廣告或渠道分配不同的電話號碼
- 在承接段關聯,通過在線表單的方式在企業網站或App中收集用戶的電話號碼
- 直接詢問
二維碼或優惠券
- 為每個推廣渠道生成唯一二維碼、優惠券
用戶調查
用戶身份識別
IDFA,20年IOS14版本后,新版本設備基本無法獲取設備的IDFA;安卓是設備IMEI號,安卓10.0版本后,基本無法獲取;
通用ID,獲取設備多維信息,比如內存,cpu等,通過算法生成用戶唯一標識;
媒體或第三方機構推出的ID體系,比如:
中廣協的CAID,熱云數據的CAID,騰訊燈塔的QIMEI,阿里的UTDID等;
基本原理:
用戶身份識別的層次:
設備級(可能使用不同設備) <- 用戶賬號級(可能不同人使用同一賬號) <- 人的唯一性標識(比如身份證)
– 參考自 smei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渠道触点归因、推广来源追踪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笔记:在CentOS上开始你的工作
- 下一篇: c语言第二单元测试,知到计算机程序设计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