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中关村做好一门小生意——北漂18年(18)
最近幾年創業很熱,無論規模是大還是小,我個人認為創業始終是門生意。今天分享一個我在中關村時見到的成功小生意創業者的故事——老吳。
老吳是個賣盜版光盤的,互聯網興起之后,這個行當在中國估計都絕跡了,不過1998年那會還是挺火的。那會還有BP機和大哥大電話,現在也都消失了,但是商業智慧并不會因為世界的變化有所改變。
老吳的生意經
盜版光盤1塊多進的,買5至10塊,毛片兒15(你懂的,那會蒼老師還沒出道呢)。老吳每天靠買光盤除了管一家子吃住,好的時候還能抽上中華煙。
賣光盤的不能帶太多在身上,一來不方便,二來城管來了不好跑。所以,每個賣光盤的都要找個地方先把大量光盤(幾十張)放好,然后帶上幾張外出找客戶,身上沒帶客戶需要的種類,就把客戶帶到放光盤的點兒。
認識他是因為這人有一陣兒把光盤放在馮姐公司,每月交馮姐一些管理費(聽著像保護費)。不久之后,馮感覺風險太大,就把老吳請走了,不過我跟老吳還是有聯系,偶爾從他手里拿些盤。
一次跟這哥們聊起了他的生意經,我總結出以下三條:
1、正確處理上下游關系
上游進貨渠道不告訴任何人,保持低價優勢。銷售做到批零兼營,有效區分批發和零售的價格,比如:其他光盤販子來買就2塊,出給客戶量再大也是最低5塊,客戶不在乎那幾個錢;服務周到、和藹可親,每次老吳見客戶都是笑臉相迎(這哥們身高1.70左右,體重90公斤左右),客戶怎么挑都很有耐心,不買也不給臉色看(現在很多商家都做不到呦),遇到大客戶可以提供上門送貨服務,外帶賬期。
好像后期,老吳就再不用站街上拉人了,而是在固定位置等熟客了。
2、處理競爭與管制
賣盜版光盤是違法的,如何面對同行競爭,如何面對城管來抓,這是個問題。
對待搶地盤的同行,老吳基本上拳腳相向——這跟動物占地盤比較像,多數是先來的能贏,畢竟后來者不必為吃飯丟了命,而先來者有捍衛自己位置的道德優勢。
對待城管,老吳是幾方面下手,一方面是每月固定花點兒錢買情報,比如:啥時候開始查什么的(渠道他保密),一方面跟所在區域執法人員混個臉兒熟,這樣真的沒跑掉也不會有太大問題,第三就是苦練基本功——哥們雖胖跑的可不慢。
3、規避風險適時轉行
倒光盤做的再好也不是正路,老吳干2年之后就開始謀求轉型。首先是把所有的毛片兒下架,這種東西多了,要是被抓住是要判刑的。再有就是聚焦分類經營,把系統光盤和軟件游戲整體分成兩類,用后者培養新用戶,前者提供利潤。
再之后,老吳找機會離開了光盤界(那會兒蒼老師差不多出道了),從幫熟悉的中關村商家送貨開始,慢慢找了家公司上班。裝PC這家伙本來就會,有次馮姐接了個200臺PC的裝機項目,讓他幫忙,我看干的也不差。
我離開中關村之后,和老吳失去了聯系,估計是這哥們不愿意聯系之前認識的人——畢竟已經重新做人。
最后一次見到他,是2009年,在清華創業大廈,哥們穿著干凈的襯衫,說是給某家公司送服務器。還是老樣子,胖胖的,我們很熱情地打了招呼,相約電話聯系。電話號碼都沒留,誰都明白是怎么回事。
雖然不會再見面,不會再聯系,老吳的生意經仍然值得學習和思考。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如何在中关村做好一门小生意——北漂18年(18)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神经科学:探索脑》学习笔记(第12章
- 下一篇: 天空为什么刚才灰得就像哭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