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如果不结婚也无儿无女无兄弟姐妹,虽然可以自由自在一辈子,但老了怎么办?
人的理性有個bug,那就是今天的你和明天的你,嚴格來說并不一是同一個人,但后者卻要為前者的行為買單。
今天的你,并不能完全體會和理解今后的自己,所以就像陶淵明說的,覺今是而昨非——過去的我真特么的是個SB。
所以獨身也好,丁克也罷,甚至老去之前自殺之類的想法,最大的問題在于,這些選擇都是有利于當前的你,卻要將來的你承擔后果,而你無法確定將來的自己是否會后悔——或者說自以為知道罷了。
無論如何抉擇,至少在決定做出時,你的邏輯需要是自恰的。你要自由,不想被家庭或者孩子束縛,那么你必然需要考慮如何保證自己的晚年生活質(zhì)量——要么努力賺錢,要么努力鍛煉,而不能說今朝有酒今朝醉,管他日后洪水滔天。
關于老比死可怕,所以選擇在老之前死去這種二逼的文青說法,真的是一脈相承。當初說著“人到四十就該死,不死也該槍斃”錢玄同,優(yōu)哉游哉地活到五十多歲。我猜他在四十歲生日看到大批同行寫挽聯(lián)訃告諷刺自己的時候,一定想錘死年少輕狂的自己。
所有人都能體會孤獨,但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自由——自由不是放任墮落宅家刷劇,而是真正掌控自己人生的駕馭能力。自由,是一個很高級的詞匯,你需要對自身有著充分清醒的認知,明確自己的真實需求,同時還需要自律和自覺,才能夠享受所謂的自由。
我覺得對于絕大多數(shù)的普通人而言,我們既沒有足夠強大的內(nèi)心去獨自面對整個世界的挫折和風雨,也沒有足夠強悍的能力將自己的人生規(guī)劃得清晰明了且保證可以精準執(zhí)行。
結婚生子組建家庭,相互扶持共同面對人生的未知和挑戰(zhàn),是度過是漫漫人生長路千百種方式中,最容易的一種。
當然,如果想要直面風雨和挑戰(zhàn),去追逐風和自由——你們真的有選擇的權力。
有人說答非所問,那就說說獨身老人怎么養(yǎng)老。
在老去之前,“要么努力賺錢,要么努力鍛煉”。
首先,努力鍛煉,你大概率會有個較為健康的身體,可以盡量縮短老年無法自理的時間。同時也能極大地降低老年時藥物、醫(yī)療及護理的費用。
如前文所述,對于能享受自由的人,獨身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充實完善自己,提升身體素質(zhì);
而缺乏自律者,則很容易在自由中迷失——作息不規(guī)律,飲食不健康,性生活無法妥善處理——這種生活方式,不要說養(yǎng)老了,能不能活到老年都存疑。
其次,努力賺錢,才能避免趙本山說的人生悲劇——人還沒死,錢花完了。
好好評估自己的經(jīng)濟水平和職業(yè)前景,弄明白自己余生究竟能賺多少錢;然后去考察下周圍的養(yǎng)老院,能滿足你養(yǎng)老需求的花費多少;最后,考慮下如果養(yǎng)老金這個龐氏騙局崩盤,你的現(xiàn)金流情況如何,你的錢夠你有尊嚴地活到多少歲?
最后,就是選擇養(yǎng)老方式了,居家、社區(qū)還是養(yǎng)老院,如果中國養(yǎng)老院不靠譜,是不是考慮外國的,比如美國的太陽城等。具體展開來就是了解下國內(nèi)養(yǎng)老發(fā)展規(guī)劃,9073的養(yǎng)老策略,你夠不夠得著那個3。如果出國養(yǎng)老,移民策略,語言溝通等問題,就需要及早考慮了。
就我個人而言,我不相信將來的養(yǎng)老金,不相信國家的養(yǎng)老產(chǎn)業(yè),更不相信資本主義那種,出事就拿老人祭天的社會體制,我只相信我親手養(yǎng)育出來的孩子。
有人說,子女沒有那么多時間,很多有子女的老人還是靠護工和養(yǎng)老院養(yǎng)老??墒堑材氵€有個偶爾能露面的子女,本質(zhì)上,護工也好,養(yǎng)老院也好,都是在協(xié)助子女贍養(yǎng)你。他們的行為和邏輯都是基于讓你子女滿意,而不是讓你滿意。
我們可以把孩子托付給保姆照顧,但卻不會讓孩子自己拿錢去找保姆。老人和孩子為何是弱勢群體,因為他們沒有維權的能力。
針對不同的意見,回復一下
有人說配偶和子女也靠不住,所以還是得靠自己。我覺得大可不必這么悲觀。
畢竟配偶自己挑選的,婚姻是自己經(jīng)營的,雙方的羈絆是一點一滴積累的。當然有些人確實識人不明,人和環(huán)境也會變化,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白頭偕老,但不能因為婚姻可能失敗,就此否定婚姻的價值和意義——開車還有人出事故呢,全靠走路?
再說孩子,你從他懵懂無知一直教育到長大成人,敦敦教導耳提面命,如果養(yǎng)到最后,他連基本的孝順都不懂,贍養(yǎng)父母這種本能義務都抗拒,那作為父母,也太失敗了吧?我寧愿相信我吃飯會噎死,也不相信我的教育會失敗到這種程度。
我說養(yǎng)老靠子女,然后有人說我把孩子當工具人…
思考問題不能這么形而上的。
現(xiàn)實生活中,任何人際關系都混雜著感情和利益,正常的家人之間更是在濃厚的感情中包裹著利益糾葛。只要彼此還有感情這層外衣,不是赤裸裸的利益訴求,就不要輕易扣工具人的帽子。
否則,丈夫是賺錢工具,妻子是生育工具,夫妻互為泄欲工具,父母是啃老工具,孩子是養(yǎng)老工具,更不要說朋友了,就是拿來利用的…
現(xiàn)實是,你喜歡上了一個人,想要和她一輩子,跟她生兒育女;你愛自己的孩子,呵護教育他們,在老去的時候,他們陪你走完最后艱難的一段。僅此而已,原本順其自然,根本不需要想那么多的。如果你要想,那就想明白一點,不要淺嘗輒止。
有人說,結婚養(yǎng)孩子都要花那么多錢,這個錢存起來足夠養(yǎng)老,甚至有人說這筆錢拿到股市早就實現(xiàn)財務自由了。
然而現(xiàn)實是,不結婚,你攢不下結婚的錢;不養(yǎng)孩子你也攢不下養(yǎng)孩子的錢——你甚至可能都賺不到那么多錢——很多人不想結婚,就是不想承擔這份壓力。
另一方面,沒有養(yǎng)家糊口的壓力,你就可以享受生活,盡情地消費了:
剛出的腎機,買;
限量款的球鞋,買;
老黃發(fā)了旗艦顯卡,買;
圣羅蘭出了口紅,全色號買一套……
買買買,這個年代,只要你有閑錢,不怕沒有消費動力——尤其對于那些為了不降低生活品質(zhì)而拒絕婚姻的人——開不了源節(jié)不下流,更不要說資本不遺余力地割韭菜,放水稀釋你的資產(chǎn),存錢是不可能存錢的,這輩子都存不住錢。
也有人說要活在當下,把結婚生子理解為為了將來而放棄當下的生活。
這個見仁見智吧,因為我本身并不抗拒婚姻和家庭,所以哪怕上帝預言我會在40歲的時候暴斃,根本不需要養(yǎng)老,我也會抓緊結婚生子——這本就是我所喜歡的生活方式。
呃,還是不要了吧,如果確定只能活到40歲,我大概不忍心娶我最愛的她…
總之,我自己或者說絕大多數(shù)普通人,結婚生子并不是為了虛無縹緲的老年,而是當下確實的需求。結婚和養(yǎng)孩子雖然吵吵鬧鬧,但其實也挺有意思的,所有的苦痛都伴隨著快樂,最后釀為幸福。
我從來沒有勸說抗拒婚姻和家庭的人,應該為了養(yǎng)老而委曲求全——想要幸福的婚姻,真的需要運氣和能力。所以我相信有些人真的無法適應婚姻生活,就像有些人真的不適合開車,不喜歡社交,沒必要強人所難。
我只是在強調(diào),獨自老去的生活可能比你想象的艱難,該早做打算而已。
周末這兩天,我大概就干了三件事,看書、健身和做飯。書是《烏合之眾》,主要動力是在老婆面前保持勤奮博學的形象——俗稱裝B;健身就是在家里瑜伽墊啞鈴,胸背腿腹跟著Keep練,主要為了能輕松公主抱和其他不可描述的原因;做飯是因為老婆要學習聽課,做個六菜一湯,展示下廚藝,既能體現(xiàn)家庭價值,又能增進彼此感情。但是如果我一個人的時候,那睜眼就開始玩游戲,玩到餓得不行了,隨便弄點吃的或者叫個外賣,一邊刷劇一邊吃,吃完繼續(xù)玩游戲,困得不行就睡,睡醒了繼續(xù)玩…以上描述僅代表我個人)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一个人如果不结婚也无儿无女无兄弟姐妹,虽然可以自由自在一辈子,但老了怎么办?的全部內(nèi)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2019最新iOS面试题及答案
- 下一篇: 部署https证书的端口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