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李俊火星大学最新演讲:从区块链核心价值谈金融场景应用
“目前,大家所談的PoW、PoS等共識機制,其實是不同共識機制下的維護機制。”
本文旨在傳遞更多市場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文 |?李俊
出品 | 火星財經APP(ID:hxcj24h)
編者按:本文內容源自本體創始人李俊于2019年9月27日在“火星大學全球區塊鏈課程夏季班”上海站的最新授課講義。課程中,李俊從區塊鏈核心價值講起,全面解讀區塊鏈在產品設計、金融應用等方面的核心方法。
以下為講義精華實錄:
李俊自述個人經歷:從“金飯碗”公司到區塊鏈行業,做公鏈是我的半個夢想
大家好,我是本體創始人李俊。我是上海人,祖籍在寧波,個人教育背景比較復雜——本科、碩士、MBA讀的分別是計算機、通信工程和金融。在進入區塊鏈領域前,我曾就職于中金所(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
一般的投資者可能對中金所不太了解,它其實是中國傳統金融市場中的大交易所。在金融行業,經常流傳這樣一種說法:金融是整個經濟(體系)中的皇冠,所有的商業活動以及社會運作都少不了金融的支持,而衍生品則是這顆皇冠上的明珠,因為衍生品的設計和運營難度非常高。
幾年前,我主要在中金所的信息部門做技術規劃和新技術研究,交易和清算系統我都曾參與規劃。大家可能會有疑問:既然你對交易所衍生品熟悉,那在進入區塊鏈行業后,為何不直接先做交易所?要回答這個問題,可能需要從我進入區塊鏈行業的緣由說起。
之前,我在中金所的時候,除了負責規劃交易系統跟清結算系統外,還參與了一個主要研究AI、大數據的創新小組。當時,區塊鏈概念剛剛問世,幾乎沒有人談論比特幣。在讀了一些與比特幣相關的論文后,我感覺數字貨幣與金融、衍生品差不太多。雖然業內的說法是:我們已經站在金融行業的頂端,在做最復雜的衍生品交易體系,但在我看來,我們所做的事情都是100年前那些金融玩家定好的規則。其實,傳統金融行業在這100年中沒有本質的變化,我們只是在copy前人走過的路。
但在區塊鏈領域,我確實發現了一些新東西,并開始著手研究。發現它不止是一個金融工具這么簡單,對很多社會協作都會有本質性的影響。當時,我在一個活動中認識了達鴻飛,他介紹稱想做一個叫小蟻的項目,并說除了公鏈項目外,可能還需要做一些對接企業服務的事情,而這就是現在的OnChain分布式科技。因此,我當時覺得應該放棄手中的金飯碗,加入區塊鏈行業。可以說,做區塊鏈平臺是我的一個夢想,也是我一直在做的事情。
區塊鏈的四個本質:根本不存在去中心化模式取代中心化模式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們一路走來的想法和思考,以及一些產品上的實踐。歡迎大家隨時打斷我。如果你在某個問題上有什么想法,可以直接提出來。我們的課程主要以探討的方式進行。
本次課程分為這樣幾個部分。首先,我們會回顧一下區塊鏈的核心價值;其次,我會以本體為例,為大家講解一下產品設計;接下來,我會為大家介紹區塊鏈金融應用。
從核心價值來看,我今天不會講太多的技術點,主要講區塊鏈的四個本質。首先關于區塊鏈的網絡結構,相信大家已經了解很多,其核心就是對等,我今天不再贅述。
在對等的情況下會引出一個問題,即大家如何獲取信任?數據結構和密碼學只是其中(獲取信任)的一個環節,中間還會有大量的邏輯機制、技術機制、治理機制等等,它們會融合在一起形成數據結構。
在實現全部對等以及用技術機制進行協作后,你會發現,這些環節還無法實現完全信任。因為,對等的情況下缺乏組織者。例如,你想建立個組織,但組織中沒有老大,沒有決策者,很多事情就難以為繼。這時候,就引申出大家經常聽到的一個詞——共識機制。
簡單來講,共識機制指的是我們大家商量對每件事情怎么拍板,但拍板的過程要實現高效、公平,滿足各種場景等。目前,大家所談的PoW、PoS等共識機制,其實是不同共識機制下的維護機制。
區塊鏈的核心價值就是信任。大家可能會發現,在很多場合中,一談到區塊鏈就會提到“信任”。那么,回過頭來看,信任到底從哪里來?從我個人的角度出發,我將信任的來源分為三個維度:技術信任、法制信任、社群信任。
技術信任的技術點包括:虎符、CA認證、電子簽名、電子存證以及生物識別等。虎符是古代最早的信任技術,是古代皇帝調兵遣將用的兵符。實際上,它是由青銅或者黃金做成伏虎形狀的令牌,其中一半交給將帥,另一半由皇帝保存。只有兩個虎符同時合并使用時,持符者才算獲得調兵遣將權。CA認證、電子簽名等技術是現代的信任技術。無論是虎符,還是CA認證,這類技術信任的本質并非是完全依靠技術而建立起的信任基礎,它依然需要依賴發行人等中心介質。
接下來,我們來講法制信任。目前,80%以上的社會信任全靠法制,法制信任是最大的信任來源,它的范圍遠比技術信任大得多。
社群信任這個詞有點抽象化,它其實就是指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它基本上屬于切割狀態,其局限性在于,無法實現大規模協作,且協作成本非常高。
那么,這三個維度有沒有可能合而為一?大數據、AI能不能解決這些問題?如果仔細分析,你會發現,實際上并不能。無論是從技術手段,還是從商業模式來講,大數據、AI都無法解決將其整合。這就是為什么,我們今天依然在說信任協作的成本高居不下。
那么,區塊鏈能不能解決這一問題呢?其實,一言以蔽之,根本不存在區塊鏈或去中心化的模式會取代中心化的模式。我之前在任何場合都沒有講過這句話。
如果用一句準確的定義區塊鏈現在以及未來能做什么,那就是它用一種去中心化的形式整合了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多樣化性能。既有中心化的信任源,又有去中心化的信任源,這就是區塊鏈的核心價值。就目前而言,區塊鏈可能是唯一有潛力整合這些數據信任模式的工具。
大家可能經常會聽到“基礎設施”,那什么是基礎設施呢?大數據、AI算不算基礎設施呢?對基礎設施應該如何定義呢?我查閱了很多資料以及一些技術專家的報告后發現,他們認為,所謂的基礎設施就是能改變你的協作方式,即新的協作模式叫基礎設施。
現代社會,第一代基礎設施是什么?是交通設施、能源設施以及通訊設施。這些設施對金融組織方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真正構建起了現代化、工業化的商貿體系。
第二代基礎設施是互聯網。互聯網改變了我們的娛樂、社交、協作方式。那大數據、AI算不算基礎設施呢?在我個人看來,它們雖然很火、很龐大,但不算基礎設施,只是一種能帶來高效率的工具,其本質沒有改變我們的協作模式。
就區塊鏈而言,它目前在局部領域(從數字貨幣領域到部分資產交易領域等)改變了我們的協作模式,例如融資模式、交易模式以及應用模式。但是,它目前的使用范圍以及影響力還過于狹小,只是具有一定改變協作方式的潛力。
共識機制的適用性:共識機制沒有絕對的好與壞
接下來,我會講一下常見的共識機制的適用性。目前,除比特幣、以太坊外,真正把PoW很好用起來的公鏈非常少。大家不要覺得PoW沒有門檻。如果你要做項目搭一條鏈,想把PoW跑起來,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為你很容易陷入“中心化控制”或遭遇攻擊這兩種情況之中。可以說,既要項目去中心化,又要項目啟動起來,實現這一過程的成功率是非常低的。
采用PoW機制,需要有歷史機緣、種種機制以及幣價支撐等。從技術上講,它的優勢是公平性、開放性更高,但所謂的公平性和開放性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礎之上,即項目已經跑起來了。
所以大家會看到,很多新鏈大多選擇采用PoS模式。PoS比PoW更簡單一點,其機制也比較清晰,基本上類似于股份抵押等。
PoS的問題在于,它會形成一定的寡頭壟斷。采用PoS機制,且能夠實現去中心化的項目不是非常多。如果從PoS角度延伸,其實所有的共識機制跟線下的人類組織方式基本沒有什么本質區別。
目前,傳統的分布式系統共識機制——CFT(非拜占庭容錯)最大的應用是在云計算網絡方面。CFT可以容忍非惡意錯誤節點,但無所容忍惡意節點和不可控節點。這意味著,即使1/3節點都“戰死”,采用CFT機制的網絡依然可以運作。CFT主要適用于可控范圍內的分布式系統,并且需對領導者有充分信任。但由于不具備惡意和不可控容錯,因此它不適合大部分更開放的聯盟鏈和公有鏈場景。
反觀BFT(拜占庭容錯),它一般可以容忍1/3的拜占庭錯誤節點。在特定的假設條件下,容錯范圍可以進一步擴大。這意味著,即使1/3節點都叛變,網絡依然可以繼續運行。BFT適用于大部分聯盟鏈場景與特定的公有鏈場景,可以保證不產生分叉和數據的一致性。
所以說,共識機制沒有絕對的好與壞,只有適不適合。另外,雖然密碼學對區塊鏈極其重要,但在可見的短期內,密碼學難有底層創新,只有應用創新。大家可以記住這兩個邏輯,后期可通過這些標準來評判項目的可靠程度。
產品設計:為何以太坊愿景改變,而本體愿景不變?答案是抓第一性原理
下面,我將以本體為例,為大家講解區塊鏈產品設計。
其實,從創立之初到現在,本體這三年多的理念和愿景一直都沒有變。大家可能觀察到,區塊鏈項目好像一直在追熱點。例如大家都知道,以太坊最初的愿景是成為“世界超級計算機”,現在改為“去中心化金融的結算層”。為什么本體的愿景一直沒有變?答案就是我今天要跟大家講的要點:抓第一性原理。
? ? ? ? ?? ? ? ? ? ? ?
這張圖是我們三年前為本體建立的架構。大家可以看到,我們在當時設計了多鏈制,也就是圖中的交互層。從目前來看,這其實就是跨鏈。當時我們意識到,不能指望未來所有的業務僅僅跑在一個鏈上,這是非常難的。
舉個例子來講,即便亞馬遜、谷歌、微軟都倒閉了,只要阿里云表示它們要擴充服務器,就能支撐起全球所有設備對云計算的需求,只不過規模擴大了。因此,性能、機器數量根本不是制約(互聯網企業)發展的核心問題。那么在區塊鏈領域,制約項目發展的核心問題是什么?是共識機制、治理模型等。因此,行業內會有很多跨鏈存在。
但當思考了如何更好地實現跨鏈、采用何種共識機制、怎樣提高性能等一系列問題后,你會發現,核心問題其實仍然沒有得到解決,即我剛才提到的信任三合一問題。
我們意識到,要解決這個問題,光有數據、身份還不夠,還需要將人、財、物、事融合起來。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設計了本體的組件和協議體系。在組件和協議體系,我們提出了ID、數據以及Scores。在當時,我們將Scores定義為分布式信任機制。
ONT ID與中心化的ID有什么不同?在傳統的Web中,用戶無法掌握數據所有權,且整個信任過程基于第三方進行。在本體網絡中,網絡是去中心化的,用戶掌握數字化數據所有權。
從ONT ID架構來看,它具有去中心化、自主管理、隱私保護、安全易用等特點。通過ONT ID,用戶可以自己掌握、管理數據,并通過不同領域的信任源對ID進行認證和背書,如學校、公司、社群、個人等等。認證授權后,用戶可以把不同身份信任源的數據整合起來,擁有自己的區塊鏈可信聲明。
另外,ONT ID系統還可以連接到物聯網設備上,包括一些虛擬內容、圖片以及照片等,它都可以為用戶建立信任包(區塊鏈可信聲明)。建立信任包之后,數據就可以被驗證、確權。此外,它還可以用于交易。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這其中的環節不會控制任何原始數據,它只是集成數據。剛才有同學在談區塊鏈是分布式數據庫,其實不然。在我看來,區塊鏈的本質是分布式的索引器、連接器。區塊鏈只是整合、調用數據,所有的數據其實不會離開源頭。
ONT ID其實是本體去中心化身份應用框架,也是區塊鏈可信聲明,它會慢慢成為國際的標準協議。
剛才談到的ONT ID是組件和協議體系,接下來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本體應用支持體系中的DDXF(分布式數據交換協議)。基于DDXF,用戶可以實現資源鏈上確權和流轉平臺,可以以資源交換數字資產,或者以資源交換資源。
DDXF支持的資源包括數字資源和實體資源,并支持相應的資源流轉形式。資源的鏈上流轉包含資源的所有權、使用權或者其它相應權利的流轉。對于鏈下實體的資源,DDXF支持鏈下交割,通過電子合同等方式的設計,兼顧鏈下行為的合規性,同時保證鏈上鏈下行為的安全性和一致性。
產品應用場景:行業未來的競爭點將聚焦于項目的落地速度與能力
在本體的應用體系層面,包含分布式流程協作、人的多樣性識別與認證體系、物的多樣性識別與認證體系與分布式數據交換等,基于這些應用場景,來自各行各業的伙伴可以實現各類分布式體系的應用模式,本體可以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體驗,為整個社會帶來更高的協作信任與效率。
以普惠金融服務場景為例,通過個體信任數據的有效協同以及資金的鏈上管理,本體可以實現用戶的角色轉變,降低金融風險,實現普惠利率。另外在合規方面,本體支持特定區域鏈合規、協議合規以及觀察和審計機制。
大家可以發現,目前很多項目都在朝著這些方面邁進,這說明我們當初的思考是對的。但是,方向準確還只是萬里長征中的第一步,未來還有很多方面需要探索。在我看來,未來行業參與者間的競爭點將聚焦于落地速度與能力。
區塊鏈與金融:技術永遠比金融機制快半步
如果你仔細分析金融行業,你會發現,金融機制的每一次變革都是由技術驅動,技術永遠比機制快半步。信用卡和移動支付的誕生就是很好的例子。此前,DTCC(編者注:DTCC是美國存管信托和結算公司,為美國證券和衍生品的主要結算公司,“相當于國內的中證登”)比較反對區塊鏈。但在2016年它們發布報告稱,決定擁抱區塊鏈、探索分布式賬本技術的潛力。
大家可能普遍認為,對傳統金融來說,區塊鏈像是洪水猛獸。但當你仔細分析后會發現,區塊鏈的正面價值更大。例如,通過區塊鏈技術的加持,可以壓縮傳統市場中的交易流程,實現交易、注冊一體化。
未來,當數字化時代到來的時候(可能是五年之后),很多單一產品的交易額或超過目前排名前30的Token,這個時候可能就是真正的數字資產交易的黃金年代。
我個人認為,長期來看,區塊鏈技術將成為證券市場的基礎架構,登記結算機構、交易所、券商、銀行都將接入區塊鏈。登記結算機構受到一定影響,它將從壟斷的中心化服務提供機構變為IT技術+監管職能的專業化服務者。
就目前而言,區塊鏈交易技術尚未成熟,交易所的交易撮合業務不會受到明顯沖擊,但券商的通道業務會受一定沖擊,但不會被區塊鏈技術完全去中介。另外,區塊鏈技術可以降低登記的門檻,會促進更多的資產被登記、確權以及交易。
現在在金融市場,已經可以看到一些區塊鏈應用開始落地。我來簡單介紹下其中3種:
1)全球支付
我以SWIFT為例,來講一下區塊鏈在全球支付領域內的應用。目前,通過SWIFT來進行跨境轉賬,需要走大量的流程。例如,款項發送方需在匯款前進行KYC、AML,隨后款項接收方也要走這樣一套流程,并且還要出具合規報告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未來,通過區塊鏈的智能合約環節,KYC、AML等流程完全可以實現自動化。監管最好的狀態是什么?是你感覺不到監管的存在,但它又無處不在。
2)聯合信貸
目前,國內微眾銀行的微粒貸是一種聯合信貸,它采用了一定的聯盟鏈技術,當然不是在公開的部分。
聯合信貸最大的問題在于,局怎么組?這其中涉及盡調、分紅、本息償付等一系列細節問題。例如,各家銀行系統不同,很容易在本息滯后的情況下產生大量糾紛。
但通過區塊鏈技術,參與聯合信貸的各方能夠設立智能合約,使分紅、清算可以得到自動化的處理,提高效率。
3)自動化合規
目前,金融市場的合規成本非常高,市場參與者需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通過區塊鏈以及智能合約,可以減去不必要的合規流程,實現自動化合規,縮減各項成本。
按照前面給大家分享的理念,本體在過去幾年進行了一些實踐,目前已取得一些成果,在供應鏈溯源、電子數據存證等方面與合作伙伴達成了合作。除此之外,本體也建立了分布式金融體系和其他數據或游戲類應用體系。本體分布式金融體系在建立一個快速、便捷、低價的ONT支付網絡,另外在為支付搭建配套的分布式金融生態;本體游戲體系通過區塊鏈保障用戶游戲資產和數據,建立區塊鏈數據和數字化資產交易協議。希望更多伙伴和我們合作。
我的分享就先到這里。今天進行了一場非常愉快的交流,謝謝大家。
?
互動時刻:
你如何看待區塊鏈的核心價值與應用?歡迎小伙伴在下方留言~?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火星財經官方立場。
?添加微信befabing,加入火星財經讀者交流群,讓我們產生更有價值的互動和連接。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本体李俊火星大学最新演讲:从区块链核心价值谈金融场景应用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核酸--
- 下一篇: 嵌入式操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