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思想发展脉络
西方經濟學產生與發展脈絡
?
?
一、重商主義階段(15世紀-17世紀中)
階段劃分:是西方經濟學的萌芽階段。
背景:是西方資本主義解決關系萌芽、形成和走向確立的階段。代表商業資本的利益與要求。
主要理論:認為財富的產生源于流通:惟有金銀才是財富的唯一形態,除開采金銀礦,對外貿易是增加財富的源泉,因為內部貿易只會改變一國內部財富分配,而不會增加這國家財富總量,只有通過對外貿易中外貿出超,是大量金銀輸入,從而增加本國財富。P8(胡希寧:《當代西方經濟學流派》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4年5月;湯在新:《近代西方經濟學》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8月P6-10)
主要代表人物:英國托馬斯·曼(1571—1641),《英國得自對外貿易的財富》;法國柯爾培爾(1619-1683)。
二、古典經濟學階段(17世紀中-19世紀70年代中)
階段劃分:是西方經濟學的形成階段
背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已經確立,并依靠自身力量得以發展。
主要理論:1將研究眼光從流通領域轉向生產領域;
2第一次系統提出勞動價值論,提出商品的價值由生產該商品所 耗的勞動時間決定;
3提出較系統的分工理論,認為分工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4提出經濟人的假設;5、提出看不見的手原理,經濟人在追求自己利益同時,往往更有效地促進社會的利益。6、比較優勢學說。主張各國家根據自己資源的比較優勢從事生產,然后再通過國際分工和自由貿易實現自身比較利益。(實現雙贏)
主張自由放任的政策,反對政府干預
主要代表人物:英國亞當·斯密(1723-1790)《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研究》;大衛·李嘉圖(1772-1823)《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
三、新古典經濟學階段(19世紀70年代-20世紀30年代)
階段劃分:西方經濟學成形的階段
背景: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階級矛盾日益激化,新古典理論它在意識形態上成為反對社會主義的武器。
主要理論:在理論上否定古典經濟學勞動價值論,取之以效用價值論代替,將研究重心轉移微觀領域,建立微觀經濟學基本框架和理論內容。基本觀點堅持古典經濟學自由主義傳統。1、用效用價值論(主觀價值論)取代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2、邊際分析方法;3、對微觀經濟主體的經濟行為和市場機制運行過程和調節機理作更為精密的分析闡述。指出資本主義市場價格體現調節能夠自行實行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保證資本主義經濟在充分就業的條件下均衡地發展。因此,政府不必干預經濟,應該信守自由放任的原則。
主要代表人物:英國馬歇爾(1842-1924),《經濟學原理》他以完全競爭作為前提,將邊際效用理論以及以后西方解決學的新研究成果加以綜合,形成邊際分析方法為基礎,研究單個解決行為和市場機制度比較完整的微觀經濟學理論體系。
四、當代西方經濟學階段
1.凱恩斯革命(20世紀30年代中-50年代末)
背景:1929-1933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一場經濟大危機。一方面使新古典經濟學關于資本主義自我調節的機器,不會出現失業的神話被打破;另一方面為避免資本主義社會崩潰,各國政府出手干預經濟。
主要理論:1、將視角又放回宏觀領域,從國民收入決定分析出發,提出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引起。在“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資本邊際效率遞減規律”和“靈活偏好規律”作用下,社會對消費品和投資品的需求是不足的,所以總需求往往不是等于總供給而是小于總供給。總需求的不足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主要原因。政府必須干預以刺激總需求。
主要代表人物:??
二戰以后,凱恩斯主義的流行,使西方經濟學出現宏觀與微觀經濟學割裂的漏洞,傳統(庸俗)經濟學從個量分析入手,根據對單個消費者、廠商和生產要素所有者分析,得出資本主義的市場因素能夠自行調節資本主義社會矛盾,并據此主張自由放任的國家不干預經濟政策。而凱恩斯則偏重于總量分析,根據他的國民收入論分析得出,資本主義市場的各種因素不能自行解決失業問題,據此主張國際干預,由此形成宏觀與微觀矛盾。
?
?2.新古典綜合派(后凱恩斯主義)(20世紀50年代-70年代末)
背景:二戰后,各國政府加強國家對經濟干預,國有與私人所有制并存,使理論上將看得見的手與看不見的手相互結合。
主要理論:傳統經濟學是以研究個量問題為主微觀經濟學,而凱恩斯主義是考察總量問題的宏觀經濟學。前者以充分就業為分析前提,后者則著重研究各種不同水平的就業量情況,因此兩種相輔相成,可以收入同一體系,而傳統的自由放任和凱恩斯的國家干預主張不過代表同一理論體系所涉及的兩種不同情況。因此又稱為“后凱恩斯主流經濟學”,在西方經濟學界占據主導地位。
3.新自由主義(20世紀70年代中——80年代末)
背景:70年代資本主義各國出現滯脹。經濟停滯失業與通貨膨脹并存。使凱恩斯主義陷入困境。形成由現代貨幣主義、新古典宏觀經濟學、供給經濟學、制度經濟學等各種新自由主義紛紛亮相。
兩學派并存——⑴新自由主義(貨幣學派與供給學派)①貨幣學派強調貨幣供給量對經濟的重要影響已為西方經濟學界所廣泛接受,它所提出的穩定貨幣供給量的增長率以穩定經濟的建議已得到西方國家政府的高度重視。但貨幣學派沒有對失業和經濟衰退現象提出令人信服的分析。另外,②供給學派強調增加供給對于擺脫停滯膨脹的重要作用也得到西方經濟學界認可,它提出的降低稅率以刺激供給也受到西方國家政府的重視。但是,供給學派還缺乏系統完整的經濟理論體系。⑵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理性預期派 )其中前者占據主導地位。理論上新自由主義反對國家干預,主張經濟的自由主義政策。
新自由主義學派與前面新古典學派區別是前者不在局限于微觀經濟學領域,而將研究深入宏觀經濟學,力圖建立一種新的微觀基礎改造宏觀經濟學。
4.新凱恩斯主義(20世紀80年代-目前)
主張混合經濟體制,國家干預不完全取消(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成為其經濟基礎),同時減少過多干預。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西方经济学思想发展脉络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hmc/ivm的区别
- 下一篇: 李俊计算机哈佛大学,李俊-中国科学院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