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打造15分钟交通圈
你每天會花多少時間在路上?
隨著城市空間密度的進一步提升,居民的出行時耗問題愈發凸顯。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市交通基礎設施監測與治理實驗室、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發布的《2021年度中國主要城市通勤監測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20年,全國42個主要城市總體60分鐘以上極端通勤比重為12%,主要城市總體單程平均通勤時耗36分鐘。
中國主要城市單程平均通勤時耗年度變化
單位:分鐘
圖源:《報告》
在為應對新冠肺炎進行的封城、居家等舉措中,城市居民形成了強烈的社區意識,生活圈空前地“縮小”了。在此背景下,“15分鐘出行城市”的概念吸引了大量關注。
01
遠程辦公改變城市空間格局
分散工作場所對于完全實現15分鐘模式至關重要。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之下,眾多企業采取了遠程辦公的形式,這極大地改變了員工的行動路徑,也為城市空間規劃帶來了機會。
居家辦公模式
圖源:網絡
分散的社區生活催生了“一站式就近服務”。疫情期間,以居民區為單位劃分出了無數個小型生活圈,某種意義上,人們不再需要頻繁前往大商圈,更短距離的、滿足基本生活需要的“小圈”成為趨勢。
02
15分鐘,界定理想生活圈
如果不考慮參照的交通工具,“15分鐘城市”可以理解為一種在15分鐘的出行時間內能夠滿足大多數日常需求的理想地理環境。
“N分鐘”城市范圍示意圖
圖源:DPZ CoDesign
這一理念來自城市學家、巴黎第一大學的教授卡洛斯·莫雷諾(Carlos Moreno),而莫雷諾又受到了簡·雅各布斯(Jane Jacobs)提出的活力城市(Living City)的啟發,其主張分散城市組織、以便居民獲得更多享受自己生活的時間。
除了巴黎,世界上已經有多個城市正在嘗試實現“15分鐘城市”,這一概念受到了規劃圈和政界的肯定,正成為未來城市的一種可能形態。
03
便民未來還是“圈地自居”?
然而,“15分鐘城市”概念在大熱的同時也面臨質疑。
英國備受矚目的“花園城鎮運動”正在形成汽車依賴性,在其規劃框架下,公共交通作用難以發揮,而這正是政府希望避免的。
?英國蒂克斯伯里花園城鎮
(Tewkesbury Garden Town)
圖源:網絡
所謂的理想生活圈,可能進一步加劇當代社會的社交隔閡,也可能因過度強調社區意識而損害公共交通服務,縮小、集聚的微型社區在社會意義上可能并不足夠“完整”。當“圈”成為某一概念的核心要素,這一概念應該進行更多規劃維度的考慮,在確保內部運轉的同時維持與邊界外部的連通。
04
智慧交通:宜居城市解決方案
幸運的是,《報告》反映:與2019年相比,2020年全國42個主要城市的極端通勤減少、通勤距離縮短。除了城市居民自發改善通勤狀態的原因,智慧交通也在宜居城市建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2020年中主要城市居民通勤狀態概述
圖源:《報告》
在城市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機動車保有量持續增長,傳統的交通管理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城市出行要求。借助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智慧交通能夠實現人、車輛和環境的協同,進而降低擁堵等異常交通事件發生率、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在此意義層面上,城市因出行順暢而變得更宜居了。
無論是“15分鐘城市”還是“一站式就近服務”,本質上都是對便利生活理念的推崇。在地理空間上,城市的邊界似乎隨著城鎮化率的提高而越來越向外拓展。但在時間感受上,借助智慧交通和空間規劃的力量,我們所生活的城市可能也正在變“小”。以人為本、便利宜居,始終是城市發展的重要參照系。
封面圖源:freepik的onlyyouqj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后疫情时代,打造15分钟交通圈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前端做微信好友分享_web端实现微信分享
- 下一篇: bind()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