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orch-ACDC】复现U-Net for Cardiac Segmentation记录
【本文持續更新…】
算法概括
文獻鏈接:U-Net: Convolutional Networks for Biomedical Image Segmentation
開源項目鏈接:U-Net on ACDC dataset
U-Net結構示意
結構: U-Net具有簡單的網絡結構,前、后兩部分通常被稱為”編碼器“和”解碼器“,因其類似于大寫的英文字母U的整體結構,故得名U-Net。
特點: U-Net的獨特之處在于特征融合的方式,即將特征在Channel維度拼接在一起,形成更厚的特征。
使用數據集-ACDC
簡介:Automated Cardiac Diagnosis Challenge
本次比賽的目的是比較自動方法對五類檢查(正常病例、心力衰竭伴梗死、擴張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右心室異常)的分類性能。 相應的數據庫由 150 名患者組成,這些患者具有在臨床常規中獲得的 3D 電影-MR 數據集。 訓練數據集涉及 100 名患者,而測試數據集由隨機選擇的 50 名患者組成,其中每種病理均等表示。
數據構成
該研究的目標人群由 150 名患者組成,分為以下 5 個亞組:
PS:每組根據生理參數明確定義,如左或右舒張量或射血分數、左室局部收縮、左室質量和心肌最大厚度。
規則定義
標簽由兩位具有10年以上臨床經驗的專家共同標注、修改,達成共識后定義以規則如下:
此外,創建了Groundtruth 標簽場圖像,其中 0、1、2 和 3 代表位于背景、RV 腔、心肌和 LV 腔中的體素。
術語&符號說明
ED:End-Diastole,舒張末期
ES:End-Systole,收縮末期
EDV:End-Diastolic Volume,舒張末期容積
ESV:End-Systolic Volume,收縮末期容積
實驗過程
數據預處理
python dataset_utils.py -i INPUT_FOLDER -out2d OUTPUT_FOLDER_FOR_2D_DATA -out3d OUTPUT_FOLDER_FOR_3D_DATA- INPUT_FOLDER:存放原始訓練數據的路徑
- OUTPUT_FOLDER_FOR_2D_DATA: 存放預處理后2D訓練數據的路徑
- OUTPUT_FOLDER_FOR_3D_DATA:存放預處理后3D訓練數據的路徑
運行過后,在對應路徑下將出現后綴為.npy的數據文件,包括訓練集的100個文件和測試集的50個文件。
補充知識
三種圖像分割類型
simpleITK
cv2保存圖片全黑問題
cv2.imwrite()會將原圖片從0-255范圍標準化至0-1范圍,只需要修改imwrite的輸入即可:
cv2.imwrite('demo.png', image*255)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Pytorch-ACDC】复现U-Net for Cardiac Segmentation记录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腾讯企业邮箱HTTPS设置
- 下一篇: [SRS+docker]实现直播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