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有成效的管理:你逃不过的功课你要完成它
管理有三個基本問題:
?第一是你逃不過的功課:
??????第二是你要完成它:
??????第三個基本問題是不xjbg。
下列5項是要成為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須在思想上養成的習慣。
(1)有效的管理者知道應該將他們的時間用在什么地方。他們所能控制的時間非常有限,他們會有系統地工作,來善用這有限的時間。
(2)有效的管理者重視對外界的貢獻。他們并非為工作而工作,而是為成果而工作。他們不會一接到工作就一頭鉆進去,更不會一開頭就探究工作的技術和手段,他們會首先自問:“別人期望我做出什么成果?”
(3)有效的管理者善于利用長處,包括自己的長處、上司的長處、同事的長處和下屬的長處。他們還善于抓住有利形勢,做他們能做的事。他們不會把工作建立在自己的短處上,也絕不會去做自己做不了的事。
(4)有效的管理者集中精力于少數重要的領域,在這少數重要的領域中,如果能有優秀的績效就可以產生卓越的成果。他們會按照工作的輕重緩急設定優先次序,而且堅守優先次序。他們別無選擇,只能要事第一。重要的事先做,不重要的事放一放,甚至不做,兩種事都做,反倒會一事無成。
(5)最后,有效的管理者必須善于做有效的決策。他們知道有效的決策事關處事的條理和秩序問題,也就是如何按正確的次序采取正確的步驟。他們知道一項有效的決策,總是在“不同意見討論”的基礎上做出的判斷,它絕不會是“一致意見”的產物。他們知道快速的決策多為錯誤的決策,真正不可或缺的決策數量并不多,但一定是根本性的決策。他們需要的是正確的戰略,而不是令人眼花繚亂的戰術。
管理者的卓有成效還有另一個完全不同的側面。它對個人的提高,對機構的發展,對現代社會的生存和運作都是必不可少的。
(1)要做到卓有成效,首先要做的第一步,是記錄好時間的使用情況。這是一件“機械性”的工作。時間的記錄,并不一定要由管理者本人自己動手,最好是交由秘書或助手來做。但是,只要管理者確能這么去做,他就能有所收獲。雖然不敢說能立竿見影,也一定進步很快。而且,只要持之以恒,這樣做肯定能激發管理者進一步求取有效性的興趣。
分析時間記錄以及消除不必要的時間浪費,還需要管理者采取某些行動,需要管理者有初步的決策,也需要管理者在行為、人際關系和工作重心上做出一些改變。因此,接著的問題,是衡量各項耗用時間的工作項目的輕重,及衡量各項工作目的的輕重。其結果,必將改變管理者的工作水平和質量。管理者也許得采用一種檢查表,每隔幾個月檢查一次。這步工作著實攸關管理者對時間(管理者最稀缺的資源)運用的效率。
(2)第二步,是管理者應把眼光集中在貢獻上。著眼于貢獻,比第一步更深入了一層:由程序進入到觀念;由機械性工作進入到分析性方法;由效率進入到成果。這一步是培養管理者的自省:為什么組織聘他為管理者?他應該對組織有什么貢獻?要做到這一點并不復雜。管理者關于自省的問題,仍然是比較直截了當的問題,而且多少是形式上的問題。但是管理者在得到自省的答案后,卻應該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應該想到自己的目標及組織的目標;應該進而關注個人及組織的價值。尤其重要的是,這些自省是要求管理者承擔起責任,而不是要求管理者單純地執行命令,只求上司滿意。管理者如果能著眼于貢獻,那么他所重視的就應當不僅是“方法”,而是“目標”和“結果”。
(3)第三步,充分發揮人的長處。這個步驟,基本上是一種行為的態度問題。這是對人的尊重: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這是管理者的價值觀在行為上的體現。不過,充分發揮人的長處也需要“邊做邊學”,需要通過實踐才能掌握。管理者如果能充分發揮人的長處,就能使個人目標與組織需要相融合,使個人能力與組織成果相融合,也能使個人成就與組織機會相融合。
(4)“要事優先”,可以與“掌握自己的時間”互為呼應。我們說,這實在是管理者有效性的兩大支柱,缺一不可。但這里討論的不是管理者的時間資源,而是管理者的終極產品——管理者和組織的績效。記錄和分析的對象不是“管理者周圍所發生的事情”,而是“管理者應該努力促成的事情”。所以,這里沒有討論“信息”,而是討論管理者的“性格特征”——諸如遠見、自信和勇氣。換句話說,這里的主題是“領導力”,但所謂“領導力”,并不是指智慧和天賦,而是指人人皆可達成的專心、決心和目標。
(5)有效的決策,其重心在于合理的行動。關于這一問題,我們無法提出可供管理者遵行的明顯和具體的步驟,但是本書提供了一些明確的標準,這些標準可以起到方向性和指導性的作用。舉例來說,對管理者應該如何識別“例行事件”,進而找出決策所需的邊界條件,本書并無具體說明。因為具體的方法,也視個別情況而異。但是,應該做什么和應該按怎樣的順序去做,卻已說得非常清楚。根據這些標準,管理者就能訓練和發展他們的判斷力。有效的決策,固然有賴于一定的步驟,也有賴于分析的能力。而有效的決策,在本質上卻是一種行動的規范。
節選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的三項職能(管理企業、管理管理者以及管理員工和工作)都能夠分別加以分析、研究和評估,并且區分目前與未來的狀況,但是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則無法清楚區分三者,也無法把今天的決策和關乎未來的決策完全分開。
任何管理決策都會影響到管理的三項職能,而且也必須將三者同時納入考慮。而影響未來的關鍵決策往往都是針對現況的決策,例如針對目前的研究經費、申訴處理、人員升遷和解雇、維修標準或顧客服務所做的決策。
我們甚至不能說其中任何一項任務比其他任務更重要,或需要更高超的技術或能力。沒錯,企業績效是第一位的,這是企業的主要目標和存在目的。但是,無論管理層多么懂得經營企業,如果企業不能健全地運作,也就沒有企業績效可言。如果對員工或工作管理不善,情況也同樣如此。未對管理者進行有效管理而取得的經濟成效是虛構的,并且實際上是在糟蹋資本;未對員工和工作進行有效管理而取得的經濟成效同樣也是一種假象。它不僅會使成本增長到使企業失去競爭力的程度,它也將通過制造階級仇恨和階級紛爭,使企業根本無法運作而使經濟成效蕩然無存。
管理企業在三項職能中居于首位,因為企業是經濟機構,但是管理管理者及管理員工和工作也同樣重要,因為我們的社會不是經濟機構,因此它對管理的這兩個領域極為關注。社會的基本信念和目的都要求在這兩個領域內得以實現。
節選自《管理的實踐》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卓有成效的管理:你逃不过的功课你要完成它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Graph neural networ
- 下一篇: java启动参数xmm_更快的方法来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