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代文学到云端技术
數字化ABCD雜談
都說數字化技術和ABCD密不可分,A指人工智能、B指區塊鏈、C是云,D當然是數據,這四者互為因果、不可分割。
按陽明的知行合一說法,ABCD可以分為知和行,其中數據是知,從數據到洞察力;而代碼則是行,從代碼到服務。
代碼是行,對于數字化業務來說,其面對的既可能是約10億消費互聯網的C端客戶,也可能面對產業互聯網的B端客戶,其最大的特征就是快:快速創新、快速迭代、快速上線。PaaS或者云原生能幫助用戶將精力專注于數字業務,而不是底層的基礎設施;DevOps則把已經成熟了數百年的工業化大生產的流水線方法論和工具用在數字業務上。
數據是知,來自于生產線傳感器、無人機、AGV、智能機器人等設備的數據,匯通營銷、銷售等數據,源源匯聚到云端的數據湖,而人工智能則能夠將其中的非結構化數據轉換為結構化數據,從而可以利用成熟的數倉技術進行分析處理。如果需要產業鏈或者供應鏈的不同企業間進行數據分享,則可能需要區塊鏈這樣的增信平臺。
目下火熱的Metaverse,當視作物理世界和計算機世界交互模式的進化:從最早的打孔卡片開始,經歷了字符界面(計算機開始認識一些簡單的人類字符)、圖形界面(能通過鍵盤鼠標操控),到了智能手機年代,我們可以用手指進行交互。而到了Metaverse,無論眼、耳、口、鼻、身、意,佛家所謂六識,無不能和計算機世界交往。
王陽明先生在嚴灘問答里曾說"有心俱是實、無心俱是幻;無心俱是實,有心俱是幻"。實和幻,不就是Metaverse里的物理世界和真實世界嗎?
套用陽明先生的說法,數據資產就是"心",抓住了這個"心",那么無論實或者幻,都是良知,本體和功夫是一體的,本然和明覺也是一體的。
按陳來先生在《有無之境》里提到,此處的無,當解作超越。而Metaverse里的Meta,也當作超越解。
至于Metaverse里的數字化資產NFT,盆盆在曾國藩弟子的日記里發現了一則很有趣的案例,看圖說話,不再贅述。
一切皆為數據
此處提到的數據資產,可以理解為數據中臺。劉鶴副總理曾發文提到數據是重要的生產要素。我們常說數字化轉型是要實現業務數據化和數據業務化。
業務數據化,其實就是數據的來源,數據可能來源于線下網點、電商平臺、會員系統、營銷平臺,如果有工廠,可能還會來自于生產線、PLM、MES等,還會有物流、WMS系統等等。
而數據業務化,則是面向數字業務的一堆小前臺應用,例如可以有數據化運營、數據可視化、數據賦能等等。
而數據化運營,可以有用戶畫像、千人千面、轉化率分析、圈人等,而數據可視化,可以有CEO駕駛艙、數據大屏等,還可以有面向生態圈和產品鏈的數據賦能。
現在業務數據化和數據業務化之間,還差一個數據資產化,只有資產化的數據,才能為前端的數據應用提供賦能。
而所謂資產,按照會計學的定義,就是未來能給企業帶來利益收入,帶來現金流。
對于數據業務化,我們在十多年前就聽說過"啤酒和尿布"的故事,這是一個經典的數據倉庫應用,因為數據倉庫里會保存長期數據,所以對銷售數據進行數據分析發現,奶爸們在購買尿布的時候,一定會順路帶幾瓶啤酒回去,這樣我們就可以有針對性的營銷策略:把啤酒貨架和尿布貨架靠近一些,并給一些促銷方案。
類似這種后視鏡模式的數據應用,可以稱為使用數據的業務,而非數據驅動的業務。
而類似于Manner這樣的輕資產互聯網咖啡企業,又是如何實現數字化的?
當盆盆在門店里買了小杯的美式,Manner的訂單系統里就會增加一條數據庫記錄;而我們在通過App、抖音、小程序、公眾號、電商等渠道去查看咖啡內容,不但可能會產生訂單信息,還會產生行為數據,例如我們經常會查看哪些咖啡SKU、喜歡看哪些明星的喝咖啡橋段、在社交媒體里評論過什么,這些足跡和數據庫記錄一起形成標簽化的數據資產。
然則這種模式為什么可以說是數據驅動的業務?
因為我們可以直接這些數據資產服務引擎化,讓我們的小前臺數字業務直接使用這些數據資產。例如我們可以直接給類似盆盆這樣囊中羞澀的客戶,提供打折優惠券,幫助促銷;而對于經常商務旅行的客戶,則可以和某些酒店集團聯合推出免費獲贈咖啡的業務等等。這些并不需要請銷售經理或者CxO們查看各種眼花繚亂的報表,否則黃花菜都涼了。
還可以舉一個盆盆調研過的運營商案例:某運營商試圖給無固定寬帶的外地手機用戶進行精準營銷,假設他們用了以下3個標簽,然后可以給擁有這3個標簽的外地無固定寬帶用戶直接發短信,提醒他們可以一鍵約寬帶上門,這樣可以節省5G視頻流量開銷。
-
外地用戶:在深圳基站捕獲到的外地手機用戶,可以打上此標簽
-
無寬帶:?這些用戶在CRM數據庫里沒有固定寬帶記錄?
-
看視頻:?這些用戶經常在下班后收看視頻
所以,給數據資產插上API的翅膀,讓數據資產服務化,則前端數字化業務可以直接調用API,把數字業務更快速地交付到互聯網用戶手里,這才叫快速創新、快速迭代。
簡單小結一下:
-
戰略:對于企業數字化的戰略布局和分析,可以結合Power BI等做數據可視化,讓CxO們可以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
戰術:對于設計、制造、營銷、供應鏈、售后等戰術性業務,可以直接透過API調用數據資產,實現快速打擊。
云和數字化
云在數字化轉型里起到什么作用?
經濟成本優勢最大化的業務可以放在Azure公有云上,而核心數據以及傳統系統可以放在私有云或者Azure Stack上。
企業的業務中臺,可以把共性的部分,例如會員、商品、訂單、庫存、支付等部分整合在一起,業務中臺可以作為數據中臺的數據源,和來自企業內部的ERP、MES、PLM,以及企業面向互聯網的電商、門店、SCRM等系統的數據一起,經過大數據分析等,形成數據中臺的運營業務,例如:推薦引擎、精準營銷、輿情分析等等。
而這些業務系統的搭建,完全可以利用Azure公有云提供的樂高積木:利用SLB、AKS、Azure應用服務、MySQL、Redis、Azure Synapse、Azure Databricks等PaaS服務,只需編寫很小量的代碼,就可以打造出完整的全渠道業務平臺。還包含了Azure防火墻、Web應用防火墻等安全保障服務等。
而這些,就叫做數字化轉型。
云和數字化轉型的本質
貼一段我的老板Lynn女士在2014年說過的一段對于云和業務的看法,以作為這篇文章的注腳,到現在還沒有過時,其中1.3.1談共享的段落,可視作數據中臺。
? 和用戶談云計算和業務的結合離不開對于用戶的了解更離不開對于云計算究竟能帶來什么的思考。
-
從高大上的角度去講,是工業化和數字化的融合;
-
稍微具體化一些,可以說成是以構建新一代信息系統為中心變革用戶體驗管理,供應鏈管理,產品設計,營銷和渠道管理,推進全企業接消費者的地氣;
-
要更實際一些的話,還是要回到云計算的本源特性上去:
共享:不是簡單的資源池的共享和按量計算/分攤成本,而是由此能做到的更多更廣的數據和信息的共享,跨越部門,跨越地域,跨越供應鏈和銷售鏈的各個環節,從共享到Connect。
快:不僅僅是上線時間的快,可以想到的是由于計算資源,數據和信息的集中和泛渠道的Connect帶來的信息和決策流轉的速度變快。
成本:不管是公有云還是私有云,用云來做現在企業IT能做的事情未必能節約成本,然而卻能在一些以前想做卻做不了的方面提供更低成本(不僅僅是錢)的實現方式,比如集團集中管控,供應商和渠道控制,即時用戶互動,還有前面討論的災備等等。
? 移動,大數據,智能設備,云計算作為當前transformation 的技術相互之間依賴程度很高,而且用戶在通過這些進行的是業務模式和變革和創新不是IT模式的變革和創新,看了海爾推出App控制冰箱,長虹推出的App和電視互動,就是傳統企業在這方面也走得比我們快,我們可以不懂業務但至少需要知道我們的技術能夠打開哪些潛在的變革和創新的大門。
? 尋找小而美。Cloud帶來的創新和收益的全面實現對于用戶業務變革和創新,甚至工作和管理模式的改變的依賴程度是巨大的,如果專注于此我們一定會餓死在沙灘上。我們的發力點可能在一些小而美用戶或者項目的身上,用戶本身的變革/創新動力強很清楚,商業模式和變動復雜程度不高,與Mobility,big data和Cloud的契合度很高,有爆發或影響全局的可能,比如微信紅包。同時從小而美到全企業的推廣,我們“宜公宜私”的Hybrid Cloud Vision的獨特價值會成為真正有價值的Option,在市場上無論是Call還是Put Option都是有價證券。
微軟最有價值專家(MVP)
微軟最有價值專家是微軟公司授予第三方技術專業人士的一個全球獎項。29年來,世界各地的技術社區領導者,因其在線上和線下的技術社區中分享專業知識和經驗而獲得此獎項。
MVP是經過嚴格挑選的專家團隊,他們代表著技術最精湛且最具智慧的人,是對社區投入極大的熱情并樂于助人的專家。MVP致力于通過演講、論壇問答、創建網站、撰寫博客、分享視頻、開源項目、組織會議等方式來幫助他人,并最大程度地幫助微軟技術社區用戶使用 Microsoft 技術。
更多詳情請登錄官方網站:
https://mvp.microsoft.com/zh-cn
關注微軟中國MSDN公眾號了解更多
微軟MVP,期待你加入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从古代文学到云端技术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OpenCV】IPCamera读取网络
- 下一篇: rook-ceph osd down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