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技术出身的创业若干思考
引言:? 技術出身的人員,出來創業,有其天然優勢,就是對技術的把握以及骨子里帶來的優越感。然后創業的路途,不僅僅是技術,還有諸多技術之外的東西...
做了將近10年的技術工作,內心一直一些想法,想要去做一些事情,把內心所想在嘗試中,或變成一個產品或者服務。做了一段時間之后,體會頗多,時不時想記錄下來,供后續的工作中多多警醒和準備。 這里主要基于SWOT的模式來分析.
Strength優勢:
1.? 對技術熟悉,對產品或者服務的實現路線有自信,同時對技術的發展趨勢有一定了解。占據了一個成功產品的一面。
2.? 容易組建技術團隊,技術人和技術人之間,會逐漸形成一個圈子。
3.? 經歷過若干的產品研發,對其中的若干內容皆有一定了解。
4.? 帶過技術團隊,熟悉技術團隊的管理,可以順利實現產品的研發過程。
5.? 平時從諸多的媒體上,看到了很多的成功者在路上,激蕩不已。
6.? 身體力行,以身作則。
Weakness弱勢
1.? 技術出身的人,往往多少帶有一定的技術情節,容易本末倒置。
2.? 對市場/營銷/財務等所知甚少。
3.? 雖然一直在做產品的研發,但是,對于產品本身的定義/定位/設計/管理等等依然欠缺,需要繼續的提高。技術人在整個公司和產品生命周期所處的位置,決定你會如何去思考和看待這個產品,并從中學到若干的技能和技術。
4.? 情商不夠。習慣和機器打交道的技術人,和形形色色不同背景的人,學習和他們交往,被獲取所需的信息,是一種技能。
5.? 和資本市場和融資圈子的交往。需要學習如何去天使/VC等打交道,他們會給技術人更多的信息和反饋。逐步學習他們的思維方式,對產品和市場的把握和理解。
6.? 商業知識匱乏。 習慣技術體系的內容,同時,也需要不斷對現實社會的趨勢和發展保持敏感度。時刻謹記:技術注定要和商業融合,不管你喜不喜歡。
7.? 想的多,顧慮多,生活安逸,動力不足。
8.? 大多人親身創業的經驗少,聽的多,做的少。
9. 純粹的技術 ,行業知識欠缺。技術需要和行業結合,才有生命力,雖然也有純技術導向的公司,但是絕大部分都是有其業務的。
10.? 實戰經驗匱乏,所謂的成功經驗,誤導著沒有經驗的技術人。
11.? 如何去團結整個團隊,并明確發展的方向,經驗不多。需要不斷在實踐中去辨析。
12.? 學習站在用戶的角度和商業的角度進行定義產品和思考問題。
Opportunity 機會
1.? 把握技術,張望商業機會,所需只是一次選擇,嘗試。它沒有那么可怕和不可能。
2.? 有時候,商業決定了社會的發展。但是,技術也在改變著社會,比如商品銷售的電商趨勢,智能手機改變生活,微信重新定義溝通方式等。正視自身的價值和機會。
3.? 嘗試的時間或許只要一年或者二年,就可以證明是成功的或者失敗的。不管結果如何,都將從中收益良多。
4.? 在嘗試中進步,在進步中嘗試。這個社會的創業文化在逐步的寬松,門檻也在降低。中國如此之大的區域,眾多的人口,機會還是很多的。
5. 不要怕,不要悔。內心不要計較太多的得失。
6.? 如果做不到專職,可以和朋友一起兼職也可以。待時機成熟。
7.? 在創業中,可以更多的發現自己,鍛煉自己。
8.? 在選取項目時,需要向后推幾年,去思考現在的產品和市場,跳出圈外來思考。
Threats威脅
1.? 技術有衰老期,如果你不進步或者一直沒混上去的話。
2.? 年齡和勇氣成反比,殘酷的社會壓力和天朝特色讓人畏首畏尾。
3.? 新人的不斷進入,讓老人快速貶值,亞歷山大。
4.? 技術做的越久,技術人的知識面就愈加狹窄,惡性循環。
5.? 結婚/生子,贍養父母,占去你越來越多的時間,精力不濟。
6.? 固守一塊,讓你無法成長,長的只是年齡。
以上只是我個人針對過去的一年里所做事情的一點思考和總結。個人色彩頗多,請多見諒。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有感于技术出身的创业若干思考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电容器和电池有什么不同?
- 下一篇: baidupcsgo安卓_百度网盘资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