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相对论》圆满收官!思想交锋,文明互鉴!
青年代表著希望,而他們也感受到責無旁貸的歷史責任,迎接挑戰、積極探索,他們將成為改變世界的力量和答案。《文化相對論》在《全球青年:如何創造世界拐點的解決方案?》的話題中圓滿收官。歷時兩個月,節目展開跨文化的討論,話題從“十字路口的文明”、“社會治理”、“多元一體”、“脫貧的制度實踐”聊到“生態文明”、“科技倫理”,再到“建筑與人居環境”。
知名媒體人楊瀾與現任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馬戎、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薛瀾、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陳來、數字視頻和人工智能領域的世界級科學家張亞勤、中國首位普利茲克建筑獎獲得者王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比吉特·班納吉、美國斯坦福大學第十任校長及2017年圖靈獎獲得者約翰·漢尼斯、2022年普利茲克建筑獎得主凱雷、耶魯大學歷史系教授保羅·肯尼迪、美國加州前州長杰里·布朗、英國前商務大臣溫斯·凱博、日本著名社會觀察家三浦展以及洛克菲勒家族第四代繼承人大衛·洛克菲勒、蘇珊·洛克菲勒夫婦等34位國內外嘉賓展開跨文化的思想碰撞,尋找當今世界人類共同危機的解決方案,嘉賓陣容強大,為近年少見。
在全球化的今天,面對共同的挑戰,不能沒有青年的聲音。《文化相對論》創新性融入對世界數百位青年街采的環節,讓世界聽到更多青年的聲音,展現當代青年的所思所想。節目中巧妙地穿插了青年對專家學者們的提問,把宏大主題化為可觸可感的小話題,坦誠的分享對世界的看法和對未來的主張,非常有意義和價值。體現出當代青年人的思考深度和責任感。
當前,百年變局和全球疫情交織疊加,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社會發展面臨更多不穩定性、不確定性。人類從未像今天這樣危機重重,卻又命運相連。尤其是全球疫情爆發讓人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一隅不安,舉盤皆危”。共同面臨的危機和挑戰,讓人們認識到必須相互了解和合作。《文化相對論》旨在打造文明交流的平臺,呈現文明的多樣性。追根溯源是為了更好的開創未來,我們從東西文化根性中汲取智慧,增進相互理解,減少誤解和誤判,拓寬合作的可能性,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節目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和深厚底蘊,天人合一的生態理念,多元一體的民族融合,天下為公的善治理想,在當下全球發展與挑戰中呈現出強大的生命力與活力。《文化相對論》加深了世界對中國文化底層邏輯的理解,增進了中國與世界的對話。應對共同挑戰尋求答案,這其中不能缺少中國的聲音、中國的智慧。
“我一直在做的就是成為中外文化的溝通者和聯結者。”這是楊瀾對自己的定位。她用東方女性的智慧、精銳的視角、具有親和力的語言,促成中外政界、科技、人文領域的意見領袖平等對話,使中國和世界多了一座加深了解和交流的橋梁。同時,她展現了對話題的把握能力和跨語言的溝通能力,其充分的準備、專業的問題激發嘉賓們的談話熱情,挖掘出嘉賓們最真實而深刻的思想。節目制作過程中,她更是閱讀了超過105本相關書籍,搜集閱讀了近150萬字的話題相關資料。她希望大家可以通過節目感受到世界的寬度,理性的深度,更能感受到文化和人性的溫度。《文化相對論》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文明對話的大格局下,節目對推動中西方深層的相互理解與交流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也凸顯了對大歷史觀、大趨勢的判斷和對大戰略的探討。
《文化相對論》在“世界拐點”尋找人類可持續發展之路。我們共同的未來既取決于政治、經濟的選擇,更關乎文化與文明的選擇,溝通之門始終開放,平等對話呼喚新的文明。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文化相对论》圆满收官!思想交锋,文明互鉴!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电脑屏幕亮度怎么调?四种自由调节亮度方式
- 下一篇: 计算机信息安全论文参考文献,信息安全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