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番茄工作法”克服拖延症
1. 引言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這樣一種病癥,叫做拖延癥。我本人也是一個拖延癥患者。大家有沒有想過,人為什么或犯拖延癥呢?其實,拖延是我們大腦的一種焦慮應對機制,拖延可以暫時緩解你的壓力。
但我們為什么討厭拖延呢?因為,拖延雖然緩解了我們的壓力,但難題并沒有消失 ,該你干的工作,一樣都不會憑空消失。
舉個例子,你明天要出差,本應早點收拾物品,早點休息。
但下班后,覺得太累了,需要放松一下。于是你打開手機,開始刷微博、微信。
看到你的一個好朋友發了一組圖片,你不由點了個贊。
5分鐘后,你的朋友小王微信你“老鐵,還沒睡吧,來一起開一局王者榮耀。” 你說,“好呀”,你愉快地加入了戰隊。
經過一系列的廝殺,你勝利歸來。
看了一眼時間,已經12點半了,明早9點的飛機。你對自己說一聲,算了,今晚先睡了,明早起來再收拾東西。
結果呢,一覺醒來,已經7點鐘了,你慌忙地抓了幾樣東西,塞進旅行箱,在樓下的早點攤買了2個包子,然后打車去機場,開始出差。
不知大家對上面描述的場景是否熟悉。拖延帶來了片刻的壓力緩解,但也會讓你在啟動做某事時變得手忙腳亂,懊惱悔恨。
2. 心得體會
大家在生活中不知是否注意到這樣一種現象。作息時間規律的人往往更樂觀、自信;作息時間不規律的人往往更容易迷茫、焦慮。
為什么會有這種現象呢?因為,其實作息規律只是一種表象,其反應的是一個人在生活中的自律。自律帶來從容和自由。
如何讓工作和生活變得規律和有條理呢?大家可以借鑒“番茄工作法”里面的思想和方法。番茄工作法的內容此就不再贅述,很簡單,大家可以自行百度搜索。
在此,我更想分享的是自己的一些使用心得。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關鍵詞:
2.1 計劃與承諾
在“番茄工作法”中有兩個重要的小工具:“活動清單”和“今日待辦”。它們其實就是我們對于生活的計劃。
在“活動清單”中羅列你近期需要完成任務或工作,然后將其分解反映到你的“今日待辦”中。對于“今日待辦”中的事項,做到今日事今日畢。
無論是“活動清單”亦或是“今日待辦”,其背后的邏輯是什么呢?其實都是對自己每天的一個承諾。
這里的重點是,一定要履行承諾,尊重每一天計劃的行程。無視計劃,只會破壞承諾,喪失動力,尊重行程,有助于持久地實現提高效率。
在制訂計劃時,不要貪心,理想的日程是能張弛有度的,既能充分完成計劃,也不過于疲憊。
制訂計劃的過程,也是一種尋找自己工作、生活的節奏的過程。找到自己的節奏,然后持續地執行他,時間將帶給你豐厚的回饋。
一種可持續的發展步伐,是從普通到優秀,然后從優秀到卓越的前提。
2.2 一次只做一件事
為什么強調一個“番茄鐘”內只做一件事?
心理學和腦科學的研究發現,我們大腦在并行處理和面對煩擾時,工作處理能力有著很大的瓶頸。
類似于計算機,在處理某一項事務時,會提前將相關的信息加載到CPU的內存中。我們的大腦在處理一件事情時,也會將相關的信息加載至“工作記憶”區域。
但大腦的工作記憶區域容量非常有限,每一次的外界干擾,都會使我們大腦工作臺上面的原始信息丟失,當注意力丟失時,找回它將要付出昂貴的代價。
這是我們生理上面的局限,我們需要正視這個問題,然后制訂相應的應對策略,那就是,盡可能排除干擾,讓自己一次只做清單上的一件事。
這看似簡單,但其實是最優策略。
2.3 接納中斷、學會預估和應變
在你執行計劃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內部中斷(內心中冒出來的新想法,走神…)和外部中斷(接電話,臨時通知…),內心要學會接納它們。
同時,要學會處理這些中斷事件。
對于不重要的事情,不要中斷當前手頭上的任務,而是把新的任務加到待辦事項的尾部。同時記錄這些中斷點。
預估是一種在制訂計劃時的反饋。
在制訂活動清單和今日待辦時,要對自己能力,預估實際情況(被臨時性事務打擾的可能),進而制訂計劃。要制定自己能完成的計劃。
制訂計劃的原則是:注重可行性。
完成計劃后,內心會獲得正向激勵。
2.4 工作與休息
長期的精神緊張,會導致工作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下降。我們需要學會放松和休息。
我分享一個休息的小原則,那就是:在休息時,不要做任何造成額外的壓力的事。
比起刷微信,刷新聞,玩手機游戲;小憩,喝水,散步,看窗外,其實會是更好的休息方式。
2.5 儀式感
長久堅持做某事的一個秘密就是,給自己設計一些特定的儀式感。
例如,在編寫代碼時戴上耳機;在家工作時帶上一頂“獅子帽”提醒自己要專注;在休閑時,戴上一頂“小丑帽”提醒自己要放松;在制訂計劃時,戴上一頂“國王帽”,提示自己計劃要有大局觀,全局性等等。
通過執行一套相同的動作和準備程序,可以使得大腦自我調節,進入執行某種事務的最佳狀態。
通過儀式感,為自己培養專注力的心里暗示。
2.6 團隊
如果有可能,帶動你身邊的人,帶動團隊形成團隊文化。
其實所謂團隊文化,就是形成“一種一群人做事的方式” 。上面講到的5點,也適用于團隊文化的培養。
3. 小結
我們做一個回顧,以上分別從“計劃/承諾”,“一次只做一件事”,“接納中斷,學會預估和應變”,“學會休息”,“儀式感”,“團隊”幾個方面分享了一些心得和小方法,合理使用他們,有助于我們擺脫“拖延癥”的困擾,讓我們讓生活變得更有規律和條理。
有條理、有規律的生活方式,更有助于我們達成目標,獲得幸福感。
最后祝大家都能戰勝拖延,做自己生活的主人。
本博客專注于技術分享,干貨滿滿,持續更新。
歡迎關注??、點贊👍、轉發📣!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用“番茄工作法”克服拖延症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北邮校园网自动登录
- 下一篇: c语言程序实践感受心得,C语言实践心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