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认知能力-认知的理解
一個很好的反駁自己的提問,為什么要怎么想(做),問題的根源(本質)是什么,怎么做會更好(試著想多幾套方案)。
提高元認知能力的方法:
1:坐享
一種簡單、樸素、有效的“大腦體操”,已有科學證據表明,坐享這種刻意訓練,刻意直接增大訓練者的大腦皮層表面積。大腦皮層表面有很多褶皺(也叫“溝回”),大腦皮層表面積增加其實就是溝回增多的結果。
?
2:興趣
每個人在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時,很容易進入全神關注的狀態,全神貫注是另外一種刻意訓練元認知能力的有效方法--很違背直覺的有小方法:
通過進入全神貫注狀態而使元認知能力徹底放松。。。(很多成年人,并沒有養成哪怕僅僅一個屬于自己的真正興趣)
全神貫注其實分為兩種:主動與被動。被動的全神貫注大多數人經常體驗,比如讀小說、看電影、玩游戲等等。這種全神貫注其實來自于外部的控制。小說、電影、游戲的設計者們是“掠奪他人注意力的專家”,他們知道如何讓人上癮,讓人們離不開, 甚至不惜一切動用心理學研究成果去把控自己的“獵物”。
我們這里所說的,其實是“主動的全神貫注”,相對被動的,多出了至少一個維度:
專注于提升某個特定的技能。
所以,找到一個能磨練自己某項技能的,能讓自己迅速進入“主動的全神貫注狀態”的,乃至于“干脆停不下來”的興趣, 非常重要,甚至干脆是生命中絕對“不可或缺”的內容。
?
3:反思
所謂“日三省身”,每天花上十分鐘時間左右,反思一下自己的思路和思考結果, 琢磨一下自己的想法有沒有邏輯謬誤 琢磨一下自己的想法從何而來? 又緣何走了那么個思路? 有沒有其它可能的思考結果? 琢磨一下自己收到了哪些因素的影響? 琢磨一下那些影響因素究竟有沒有根基,有沒有道理。
反思,不僅是一種元認知能力的刻意訓練方式,也是調整情緒的根本。
?
然而,如何才能控制情緒呢?
觀察和研究一致表明:控制情緒,和控制時間一樣,幾乎是徒勞的。冷靜常常并不是控制情緒的結果,而是“認清情緒來源,并找到解決方案的結果”. 而認清情緒的來源,就是在調用元認知能力。
“我很生氣”和“我知道我現在很生氣”,這兩者直接有著巨大的差異。后者卻應為元認知能力被激活而可以做到把注意力轉到“我為什么生氣”,乃至于找到很生氣的原因,然后再把注意力放在那個引發情緒的問題上去。能解決就去動手解決,不能解決的話,也好想的開:既然解決不了,生氣也沒有用。。。。。
?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2wind/p/5928816.html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元认知能力-认知的理解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华为P40电路图
- 下一篇: 《认知红利》读书总结+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