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饭煲电路图及其原理_智能电饭煲工作原理图
傳統機械煲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磁鋼受熱失磁冷卻后恢復磁性的原理,對鍋底溫度進行自動控制;智能煲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微電腦芯片,控制加熱器件的溫度,精準的對鍋底溫度進行自動控制。
0.jpg (197.96 KB, 下載次數: 75)
2017-4-4 09:42 上傳
家樂牌GDS70-BI型程控電飯煲是以單片機MH8841為核心的智能型程控電飯煲,其電路如圖1所示。MH8841單片機內部設置了煮飯的六個程序,即:吸水、加熱煮飯、維持沸騰、再加熱、炯飯、保溫等過程。在上述每一過程中,單片機都會根據監測的溫度來控制加熱器的功率大小和加熱的時間,從而保證煮出的飯既松軟可口又節省電能。下面簡要介紹其工作原理和主要故障維修方法。
20135169564246323.jpg (808.08 KB, 下載次數: 80)
2017-4-4 09:42 上傳
接通市電后,220V市電經電源變壓器T降壓、D1-D4整流、C1濾波后得到約9V直流電壓,一路供給三端穩壓器LM7805的①腳,穩壓后得到5V電壓(VDD),為單片機及相關控制電路提供電源;另一路經R1給繼電器供電。
單片機INIT端是復位端,在剛接通電源時,復位電容C7兩極電壓不能突變,所以+5V電壓加至INIT端,隨著對C7充電的進行,INIT端(C7的負極)電壓逐漸降至0V,從而完成復位任務,初始化工作完畢,單片機執行固定程序。單片機OSC1,OSC2為時鐘振蕩端,是為單片機內部提供工作時鐘信號。本電路沒有使用其內部時鐘,而是以下電路提供:T次級輸出的9V/50Hz交流電經R14,R15,C6,V4等元件進行整形放大后,形成50Hz方波信號送至MH8841的K3端,作為工作時鐘時基信號。
在單片機完成初始化工作后,若按下溫度控制煮飯開關S1,則單片機K2端為高電平,電飯煲開始工作。單片機執行內部ROM(只讀存儲器)中的吸水程序,即單片機的RO端輸出高電平,使晶體管V1導通。繼電器吸合。煮飯加熱器通電。與此同時,設置在鍋底的測溫熱敏電阻RT開始檢測鍋內水溫,并通過電壓比較器傳至MH8841的K4端,于是RO端會間斷輸出高電平,使煮飯加熱器間斷加熱,使鍋內水溫保持在約40℃一段時間(這個溫度讓米粒充分吸收水分,從而增加熱傳導性,保證煮飯時米粒能均勻加熱)。接下來RO端又持續輸出高電平,使煮飯加熱器持續加熱,鍋內溫度繼續上升,即進入加熱煮飯程序。
電壓比較器LM393,負溫度系數熱敏電阻RT(位于鍋底), Rf(位于頂蓋內),電阻R17,R40,R50,R70,R90,R95,RC等元件組成溫度檢測電路,電壓比較器⑤腳(同相輸入端)電壓(U5)由RC與R40 , R50 , R70 , R90 , R95中的某路電壓決定。LM393⑥腳(反相輸入端)電壓(U6)由熱敏電阻RT, Rf與R17共同決定。溫度升高,RT阻值減小→U6 ↑。若鍋底溫度低于設定值,電壓比較器U5>U6,其輸出端⑦腳輸出高電平,經二極管D13分兩路,一路直接加至MH8841的K4端;另一路經D12加至米類選擇開關S3,由S3加至MH8841的R7端(硬性米)或R8端(軟性米)。S3由人為控制,它與R7端連通時,表示選擇的是硬性米(比如早稻米),單片機會自動延長吸水和加熱時間;S3的動觸頭寫R8端連通時,表示選擇的是軟性米(比如糯米或晚稻米),單片機會自動縮短吸水和加熱時間。
MH8841內ROM固化的煮飯程序共設置了5個溫度檢測點,各程序段的設定溫度由單片機的輸出端QO-Q4中出現的高電平決定,屆時D14-D18之中有一個導通,比如QO為高電平時,D14導通,R40與RC的分壓值決定U5的值,即決定設置的溫度值為40℃。同理,Q1端為高電平時D15導通,R50與RC的分壓值決定U5的另一值,即決定設置的溫度值是50℃。如此類推,Q2,Q3,Q4端分別為高電平時,U5的電壓值,即溫度值分別是70℃ ,90℃ ,95℃ 。當煮飯加熱器通電后,鍋底溫度會升高,故熱敏電阻RT的阻值下降,電壓U6會上升,但鍋底溫度達到40℃及其以上時,由上述分析可知,U5會出現5個特定高電平值,屆時它會與對應的U6值進行比較,從而決定電壓比較器⑦腳輸出的電壓正負及電壓大小。顯然,當⑥腳電平U6>⑤腳電平U5時,輸出端電壓U7為負,D13截止,單片機K4,R7或R8端得不到高電平信號,按照事先設定的程序,單片機會使煮飯加熱器停止工作,只有當U6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智能电饭煲电路图及其原理_智能电饭煲工作原理图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gravity和layout_gravi
- 下一篇: 常用的dns地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