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蛇类机器人 特点_不像蛇的仿生蛇 凶猛迅捷,吓人一跳
浙江在線杭州4月4日訊浙江大學玉泉校區西南面的工控新樓,樓如其名,是一幢非常“工”的教學樓:里面的團隊搞機械、控制、電子……各種工程研究,成員也基本上都是筆筆直的工科男。
可是這里的世界,反而別有一番洞天。
昨天,錢報記者走進工控新樓一層最深處任沁源副教授的實驗室。這里簡直就是一個動物園:蝴蝶、蛇、蜘蛛、螃蟹、尺蠖(huò)、鯉魚……上天入地,各色動物。
任沁源是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的科學家,所以那些動物也不是一般的生物,是一群智能仿生機器人。團隊最新的成果機器蛇相關的研究,發表在最近一期《信息與電子工程前沿》(《FITEE》)上。
運動能力最強的動物——
如入無人之境的“蛇”
蛇,對環境具有非常強的自適應能力,這一直是人類科學家十分感興趣的課題。
“在沙漠、陸地、樹上和水中,蛇都可以保持快速移動。并且,由于細長的身軀(蟒類不在其列),蛇可以到達很多其他生物無法涉足的逼仄區域,是‘全地形’動物。”任沁源也關注到這種世界上運動能力最強的生物之一。
“傳統機器人對環境復雜性的感知以及自適應性都比較差,我們可以向大自然中的動物學習,做出更好的機器人。”任沁源說,所以他們想做仿生機器人,設計一些和生物系統類似的人工機械系統,把動物對環境的強大自適應能力,通過控制的算法,轉移到人工機械上去。
在非洲東部,吉普提的伊薩人很神奇,他們可以支配蛇,讓蛇跟著音樂,一起搖頭晃腦。在浙江大學,科學家則用科學的方法來控制一條“蛇”。
“我們做的是仿生控制,通過學習生物體內的生物控制機制,比如大腦中樞模式發散器,用類腦的計算方法,控制機器蛇的運動。”論文的第一作者博士生歐陽文娟告訴記者,實驗室的這條機器蛇,頭部有微處理器和藍牙模塊,微處理器里有控制算法(小腦模型控制器+中樞模式發生器)。
就像運動神經發達的人,可以完成協調性要求更高、更復雜的動作。任沁源實驗室的這條機器蛇,有著非常先進的仿生物神經反應(運動控制)系統,因此它的運動模態也很多,運動靈活性更強。
機器蛇目前正在新加坡合作實驗室測試,記者在一段視頻里見到這條蛇:它長60厘米,動起來和生物蛇一樣,快速蜿蜒前進,平滑無聲,迅速兇猛。記者竟然不由自主地往后退了退。
這條蛇能夠按照科學家指定的路線運動,也可以輕松地避障。任沁源說,未來,機器蛇會在自然災害救援領域發揮很重要的作用。比如地震、火場,這類不可預計的復雜環境,它們能夠隨著環境變化,幫助執行勘探任務;也可以穿越災區的障礙物,在狹窄的廢墟內部展開搜索、救援。
而一群考古學家也早就瞄上機器蛇,比如探索金字塔就可以將機械蛇放入,在不破壞結構和環境的情況下,勘探其內部結構。
動物園元老——
能急轉彎的圓胖子“錦鯉”
錦鯉,是機器人動物園的起點。
研究最開始是從一打一打的錦鯉開始的。活的鯉魚。
2010年,任沁源博士畢業后,前往新加坡國立大學計算機與電氣工程學系,從事水下無人智能系統的導航與控制研究。
新加坡是一個島國,周邊海洋情況復雜。“水面狀況復雜,水下有水草、海藻、珊瑚的水域,傳統的船只、潛水艇不方便運行,而且螺旋槳驅動容易破壞環境。”科學家想做一條機器魚來深入海洋。
機器魚,就是這樣應運而生的。
“鯉魚的運動復雜性和形體的載重能力,對機械來說,是一個好的平衡。”任博士解釋說,機器人需要一定裝配,比如身上的傳感器、計算機,鯉魚的大體格的紡錘形(類似圓柱形)身體,也比較符合機械系統的設置。
但錦鯉是個靈活的圓胖子。錦鯉有一種兇猛的運動模態叫“C-Sharp Turning”,就是說,即使在很小的范圍里,這樣肥圓身形的錦鯉,也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急轉彎的。
機器怎么學錦鯉游泳呢?先養魚觀察。
“我們買了很多錦鯉來養。”同時,實驗室搭建了高速攝像設備,用三維重構方式捕捉錦鯉的運動,經過分析規律后進行抽象數學建模。
聽起來,有點“花港觀魚”的意思。可事實上哪里有這么浪漫,科學家們一天得盯著看好幾個小時看鯉魚游泳,“非常辛苦,后來看到魚就煩。”
而且錦鯉不好養。“它們對溫度、飲食有比較特殊的要求,也很容易生病,比如長霉菌。”任博士的錦鯉們,前期大量犧牲。他常常一次買一打錦鯉到實驗室飼養、觀察,“高速攝像機整天對著,光線照著,它們也不開心。”
實驗室里為科學獻身的錦鯉,是普通的品種,約100多元人民幣一條。但是我們人類有理由,向這些默默支持科學事業的錦鯉致敬。在它們的幫助下,機器魚誕生了。
機器魚體長80厘米,外形和錦鯉長得一樣。
魚,這會也在新加坡合作實驗測試。記者還是在視頻里,領略了它的英姿:
它能學錦鯉動態地上浮、下潛——通過改變全身重心比重,擺動身體暢游在不同位置的水域。當它正慢慢地往深水處游時,突然,它尾巴一扭,一個猝不及防的急轉彎。
機器魚由伺服電機驅動,游起來幾乎悄無聲息。目前,這條魚的相關產品已經在漁場應用,它可以進行近水域的勘探,也可以在復雜環境采集水樣。
實驗室對這條“錦鯉”的研究還在繼續。“接下去,我們希望探索機器魚在復雜環境里的定位和導航功能。”科學家希望打造一條全智能魚,同時,實驗室還想打造機器魚群運動。
工控新樓的有趣事件,還有很多。
再過一段時間,大樓南邊的草坪就會開始生長出大片的野蘑菇,一茬一茬,不同的品種。
倘若你去那里轉轉,沒準能碰到每年初夏,任沁源開的一門課程的成果驗收——春學期末,同學們要做一個和飛行相關的機器人。這個時候,那里就是野生動物園了。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仿生蛇类机器人 特点_不像蛇的仿生蛇 凶猛迅捷,吓人一跳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微透镜阵列的主要应用_阵列的应用
- 下一篇: 电化学: 电解池,原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