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气体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目前,氣體傳感器的應用日趨廣泛,在物聯網等泛在應用的推動下,其技術發展方向開始向小型化、集成化、模塊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其中工業領域就是氣體傳感器一個應用領域,用以使人員和設備免受危險氣體導致的直接和間接威脅。無論是使用便攜式氣體報警器還是固定式氣體檢測儀,對于確保設備在其使用年限內安全運轉有可能造成的巨大成本問題,用戶必然有著深切體會。而在工業領域應用較多的是電化學氣體傳感器。今天就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幾種電化學氣體傳感器的相關知識。
電化學式氣體傳感器
相當一部分的可燃性的、有毒有害氣體,比如硫化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都有電化學活性,可以被電化學氧化或者還原。利用這些反應,可以分辨氣體成份、檢測氣體濃度。電化學氣體傳感器正是基于這種原理。
以一氧化碳為例,當一氧化碳氣體通過外殼上的氣孔經透氣膜擴散到工作電極表面上時,在工作電極的催化作用下,一氧化碳氣體在工作電極上發生氧化。其化學反應式為: CO+H2O→CO2+2H++2e-
在工作電極上發生氧化反應產生的H+離子和電子,通過電解液轉移到與工作電極保持一定間隔的對電極上,與水中的氧發生還原反應。其化學反應式為: 1/2O2+2H++2e-→H2O
因此,傳感器內部就發生了氧化-還原的可逆反應。其化學反應式為: 2CO+O2 →2CO2
這個氧化-還原的可逆反應在工作電極與對電極之間始終發生著,并在電極間產生電位差。 但是由于在兩個電極上發生的反應都會使電極極化,這使得極間電位難以維持恒定,因而也限制了對一氧化碳濃度可檢測的范圍。
半導體式氣體傳感器
這是利用氣體在半導體表面的氧化還原反應導致敏感元件電阻值發生變化而制成的。當半導體器件被加熱到穩定狀態,在氣體接觸半導體表面而被吸附時,被吸附的分子首先在物體表面自由擴散,失去運動能量,一部分分子被蒸發掉,另一部分殘留分子產生熱分解吸附在物體表面。當半導體的功函數小于吸附分子的親和力,則吸附分子將從器件奪走電子而變成負離子吸附,半導體表面呈現電荷層。例如氧氣,等具有負離子吸附傾向的氣體被稱為氧化型氣體。如果半導體的功函數大于吸附分子的離解能,吸附分子將向器件釋放出電子,而形成正離子吸附。具有正離子吸附傾向的氣體有氫氣、一氧化碳等,它們被稱為還原性氣體。
當氧化型氣體吸附到n型半導體,還原性氣體吸附到p型半導體上時,將使半導體載流子減少,而使電阻增大。當還原型氣體吸附到n型半導體上,氧化型氣體吸附到p型半導體上時,則載流子增多,半導體阻值下降。
本文參考自煒盛科技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电化学气体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会声会影2022VideoStudio中
- 下一篇: 解决SVN文件夹上边没有对号感叹号等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