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从零开始造一个汗液检测穿戴设备——01.葡萄糖电化学检测
*本筆記用于推進畢業項目進行,接下來的文章都是我一步步從零開始學習的學習歷程。本人非生物醫學工程相關或者硬件相關的同學,文中均為我自己淺顯的理解,其中有些所用的名詞術語有可能是我自己臆想的,如有謬誤歡迎及時指正,如果能夠提出寶貴意見,您是我的救命恩人。
背景介紹:
本人香港科技的TPG在讀,我的專業要求產出“有意義”的科技產品作為畢業設計,經過各種奇奇怪怪的交流和思考,在一位教授的指導(給我畫了個大餅)下,妄圖制作一個可穿戴的汗液檢測裝置(深坑)。本科是計算機專業,對生物醫學并無理解。
事件發生了:(2022年7月20日)
反正就是很急,教授真的搞事。在簡單的交流過后,我痛定思痛,決定認真學習,2022年底不搞定,我就吃一噸屎。(這就是這系列學習筆記的由來)
正文:
對于汗液檢測的了解,是基于教授發給我的幾篇文章:
?完全集成的可穿戴傳感器陣列,用于多路現場排汗分析。(機翻)
現在我們必須完整詳細重新學習一遍,因為按道理講,我只要能把這個完全復刻出來就好了,但是我知道現實是不可能如此一帆風順的,一定會出現問題的。
按照文章的說法,他們制備了一個機械靈活和完全集成(即不需要外部分析)傳感器陣列用于原地排汗分析,同時選擇性地測量汗代謝物(如葡萄糖和乳酸)和電解質(如鈉和鉀離子),以及皮膚溫度(校準傳感器的響應)。
通過在PET襯底上制造傳感器,形成了穩定的傳感器-皮膚接觸,而FPCB技術利用現成的集成電路組件實現關鍵信號調節、處理和無線傳輸功能。
PET:就是一種塑料薄膜吧。實驗室用的是PI膜應該也差不多。
FPCB:柔性印刷電路板。
?上圖是他們的電極部分,包括一個檢測葡萄糖的,一個乳酸的,和他們共用的參比氯化銀電極,同時他們這個為了減少面積,氯化銀電極也充當對電極使用。兩個離子選擇電極,一個結合聚乙烯醇縮丁醛(PVB)涂層的參考電極。最旁邊是一個溫感。
上圖是他們的系統圖,我打算一步步來,其中葡萄糖和乳酸的操作看起來是一樣的,選其中一個,我想先搞懂怎么檢測葡萄糖濃度,怎么傳輸它的信號。
葡萄糖傳感器的原理:
原文機翻:基于固定在線性多糖殼聚糖的滲透膜中的葡萄糖氧化酶,Ag/AgCl電極作為傳感器的共享參比電極和對電極。使用普魯士藍染料作為介質可將還原電位最小化到約0V(相對于Ag/AgCl)
這酶傳感器自動產生電流信號,與工作電極和Ag/AgCl電極之間相應代謝物的豐度成正比。
意思就是溶液中的葡萄糖可以與葡萄糖氧化酶反應,然后在電極上產生電流,就可以被我們監測到,并且按照他們的意思,葡萄糖的濃度是和電流大小成正比的。并且這個葡萄糖氧化酶可以固定在殼聚糖里面,保證性能的穩定。
先說結論:橫坐標時間,縱坐標電流強度,這是隨著時間增加葡萄糖濃度電流的變化。看得出來性能不錯。而且可重復性和長期穩定性研究的結果表明,生物傳感器的靈敏度在至少四周的時間內是一致的。我都為他們感到高興。(感覺這個圖假假的)
但是溫度也會有影響,所以他們加了一個溫感用于實時補償:
?這樣看下來,實驗結果還是十分理想的,性能看起來還算穩定。
葡萄糖傳感器的制備:
基底:
具體的現實人體實驗結果先不看了,看完比較理想的實驗結果,先看看他到底怎么搞出來的。這是他整個電極基底的制備:
簡單地說,就是
1)PET上的傳感器陣列使用正光刻膠進行光刻處理(我能理解,就是挖坑是吧)
2)然后在丙酮中通過電子束蒸發和剝離沉積30nmCr/50nmAu。文中是這樣寫,但圖上是只是涂了金
3)沉積500nm的對苯二甲苯C絕緣層。(就是整體又貼一層膜)
4)然后在300W下進行o2等離子體蝕刻450s,以完全去除對苯二甲苯。(意思就是在在剛剛的絕緣膜上挖開幾個孔)
5)接著又在丙酮中用電束蒸發形成180nm的Ag。(就是把洞填上)
6)用作工作電極的,用6-M的硝酸溶液溶解掉 1 min。用作Ag/AgCl對電極的,就將10μl 0.1M氯化鐵溶液注入1 min。
然后基底就搞完了,其實就是幾個金電極和氯化銀電極是不是,我真的有點一知半解,不過實驗室要使用石墨烯做電極,跟他們這個不一樣,這個我就放在下一章講。
葡萄糖工作電極制備:
要實現葡萄糖傳感器,必須用到剛剛制作的基底中的兩個電極,一個金的電極作為工作電極,一個氯化銀的電極作為對電極。其中的工作電極是關鍵,以下是制備方法:
1)首先將殼聚糖溶解在2%乙酸中,磁攪拌約1h,制備1%殼聚糖溶液。
2)然后將殼聚糖溶液與單壁碳納米管(2mgml?1)超聲攪拌混合,制備殼聚糖和碳納米管的粘性溶液。
3)將殼聚糖/碳納米管溶液與葡萄糖氧化酶溶液(10mgml?1inPBS,pH7.2)以2:1的比例(體積按體積計算)徹底混合。
4)在金電極上沉積一層普魯士藍介質層(這是為了保持電位),同時要夠薄。
5)最后,將葡萄糖氧化酶/殼聚糖/碳納米管溶液滴鑄3μl到普魯士藍/金電極上,就完成了葡萄糖工作電極的制備(我真是一頭霧水,這些鬼東西是怎么試出來的)
電流檢測部分:
*作為軟件方向的學生,對于集成電路那是,一知半解。只能硬著頭皮學,部分東西十分基礎,甚至有錯誤。
文獻中講的不是很清楚,我先復述一遍文獻中的說法:
1)葡萄糖和乳酸傳感器是基于安培法的,也就是說最初產生的信號是以電流的形式出現的。因此,在各自的信號調節路徑中,首先使用跨阻抗放大器將信號電流轉換為電壓。
2)電流測量中,電流的方向是從共享的Ag/AgCl參考/對電極到每個葡萄糖和乳酸傳感器的工作電極,這將導致一個負的跨阻抗輸出電壓。因此,對于葡萄糖和乳酸路徑,跨阻抗放大器之后是變換器階段,使各自的電壓信號為正,因為模擬-數字轉換器階段只取正的輸入值。(這段后邊我有疑問)
3)選擇每個過阻抗部分中的反饋電阻(葡萄糖路徑1MΩ,乳酸路徑0.5MΩ),這樣轉換后的電壓信號可以很好地分辨,同時保持在微控制器模擬數字轉換級的輸入電壓范圍內。電流傳感信號路徑能夠測量到低至1nA的電流電平,這遠遠低于我們測量的最小信號(幾十個納安培)。
4)接著,所有的模擬信號調節路徑都有一個相應的單位增益四極低通濾波器,每個濾波器的?頻率為3-dB,頻率為1Hz,用來減小我們測量中的噪聲和干擾。
5)最后傳給單片機,再傳給電腦。
其實所有的操作都是靠下面的電路原理圖實現的,只要搞懂這個原理圖就好。我們先看葡萄糖的吧,下圖就是他們給出來的葡萄糖傳感器的原理圖,我是完全不懂的,只能一起來看一下:
?我看到了它們都使用了一個小三角東西叫LT1462, 他們所有的操作都是通過這個芯片完成的。我上網查一下,下載了它的硬件手冊。
?
?
通過這硬件手冊里和文獻里的圖編號我就能確定, 一個LT1462里面有兩個這樣的小三角,并且用不同的接入方法,可以用于不同的功能。
以我粗淺的理解,這種小三角叫做運算放大器吧,基礎的功能應該就是放大信號的,比如讀取nA級別的電流。我就先去B站學習一下正常運放的功能。
很神奇的元器件,可以把信號放大1萬倍,放大器的簡單介紹_嗶哩嗶哩_bilibili
自己動手DIY音頻功放系列之(5)——運放同相反相比例運算和T型網絡_嗶哩嗶哩_bilibili
我大概了解了一下,再來看上面那個圖:
?這里面文獻它說的是一個是電流轉電壓的跨阻抗放大器,一個是變換器。兩個接入方法幾乎是一樣的,只是變換器在輸入端接上了一個1M歐的電阻。
我知道這種接法叫做反相放大器,意思放大出來的電壓跟原來輸進去的電壓是相反的,正的變成負的,所以他它這樣接就是倒轉了兩次把它倒轉回來了。
下圖是典型的反向放大器接法,跟上面一樣,沒有畫出來的2和5接口是接電源的沒關系:
?公式為:Vout=-Vin*Rf/Rin
所以它放大的比值就是它那兩個電阻的比值,上圖也就是說放大了10倍。
知道這個關系后,我們再看文獻中那個圖a,我們就可以知道第一個的連接方法是讓想它信號放大,但是它輸入端沒有串聯電阻,所以這個放大倍率是放到最大?反正肯定放大了沒有錯哈哈。然后邊一個的被稱為變換器的,它就兩個電阻都規規矩矩接上了,而且阻值相同,所以只是起了反相的作用。最后出來的就是正的電壓信號了。
至于為什么沒有用同相放大器的方法,可能的原因在第二個b站鏈接,正相和反相的優缺點有提到。
上圖就是文獻中整體的結果圖,單看Glu葡萄糖,就知道這個電路把nA級別的電流信號放大成mV級別的電壓信號了,還可以。(這些圖看上去假假的)
接下來我們繼續看回還沒完的原理圖:
?這個也是用了LT1462做的,目的應該就是為了處理一下噪聲。這種低通濾波器目前我只知道功能,具體的原理還沒有看,硬件手冊里提供了一種連接的方式,不過頻率不同:
?
濾波器的內容我會在接下來時間繼續研究,先不急。
再后來就是給單片機進行模數轉換。
文獻里使用的單片機是ATmega328P,也就是Arduino那個最經典,所以我買了個開發板回來玩玩,這些就是后續的學習了。
本章總結:
起碼簡單搞懂了文獻中葡萄糖檢測的基本邏輯和制備方法,在下一章,我將會根據實驗室的具體條件,制備電極,先用電化學工作站看看結果,看看與文獻的差距在哪里。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学习笔记】从零开始造一个汗液检测穿戴设备——01.葡萄糖电化学检测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电化学: 交流阻抗相关知识
- 下一篇: sql中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