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质量控制问题与质量控制技术
一、最終產品的質量需求是什么?
1.內部質量的評估準則
2.外部質量的評估準則
3.使用質量的評估準則
二、.選擇什么樣的開發組織
1、產品
在質量控制中應明確的是,一個過程的輸出產品不會比輸入產品質量更高。如果輸入產品有缺陷,那么這些缺陷不僅不會在后續產品中自動消失,甚至它比對后續階段產品的影響將成倍放大,當發現產品的質量與預想的有很大差別時,要反饋到前面的過程并采取糾正措施。這是產品的一個重要特性,也是軟件質量控制的關鍵要素之一。
2、過程
在質量控制中,一些過程是進行質量設計并將質量構造入產品,而另一些過程則是對質量進行檢查。因此,不管是管理過程還是技術過程,對軟件質量有著直接而重要的影響。
過程對質量的影響,通常包括以下幾類:
產品質量是通過開發過程設計并進入產品的同時也會引入缺陷
在產品中已經獲得的質量,是通過檢查過程來了解和確認的
一個過程所涉及到的組織或者部門的數目以及他們之間的關系,將影響引入差錯的概率,也影響發現并糾正差錯的概率。組織或者部門的數目越多,技術接口、溝通就會越復雜,更容易產生不一致及差錯,不同組織或者部門所具有的獨立性以及權力也不一樣,導致在開發過程中貫徹標準的力度不同。
3、資源
資源指為了得到要求質量的軟件產品,過程所使用的時間、資金、人、設備。資源的數量和質量通常以下列方式影響軟件產品和質量。
人力資源是整個軟件生命周期中隊軟件質量及生產效率最重要的影響因素。軟件是智力型產品,人是決定的因素,而且軟件開發人員的知識、能力、經驗和判斷相差很大。
時間在一般情況下都是不夠充分的,特別是軟件需求分析和集成測試階段表現的較為明顯。
軟件開發環境和測試設備的不足可能會使差錯發生率提高,同時發現并糾正差錯所需要的時間也將增加。如,當編譯環境不穩定,人們很難再這種情況下集中力量開發和軟件測試的,由此導致的開發時間和成本的增加和質量的降低時經常發生的。
三、為預防軟件質量缺陷應該做什么
1.測試遭遇弊端。
2.缺陷分析,找出造成了這一缺陷發生原因
3.確保這些缺陷不會重演防治技術
四、怎樣檢查軟件質量
1.功能性:
用戶的需求是否滿足,即客戶要求的功能是否全部實現
2.易使用性:
對于一個剛上手的用戶來講,軟件是否對用戶具有友善性以及方便性,即軟件的功能操作不需要用戶花太多的時間去學習或理解怎么用
3.高效率性:
這里涉及到軟件的性能相關,在指定的條件下,用軟件實現某種功能所需的計算機資源(包括時間)的有效程度。效率反映了在完成功能要求時,有沒有浪費資源,此外"資源";這個術語有比較廣泛的含義,它包括了內存、外存的使用,通道能力及處理時間。
4.可靠性:
在規定的時間和條件下,軟件所能維持其性能水平的程度。可靠性對某些軟件是重要的質量要求,它除了反映軟件滿足用戶需求正常運行的程度,且反映了在故障發生時能繼續運行的程度。
5.可維護性:
軟件在研發時需求變更時進行相應修改的容易程度。,以及上市之后的運行維護的方便性,一個易于維護的軟件系統也是一個易理解、易測試和易修改的軟件,以便糾正或增加新的功能,或允許在不同軟件環境上進行操作。
6.可移植性:
從一個環境轉移到另一個環境的容易程度。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软件质量控制问题与质量控制技术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iOS7适配问题总结
- 下一篇: 计算机中文期刊abc类,计算机类国际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