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有人說物理的極致是宗教,數學的極致是哲學,今天我們討論一下前半段的內容,后面那半段交給更懂數學的朋友來講吧。青潤敢講這個話題,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曾經全心投入到物理學領域很多年,也曾經差點進入冬令營,原因不是青潤學業不精,而是1994年全國物理奧賽第十一題的標準答案錯了,青潤那年寫了一個錯誤的正確答案,錯失了機會,否則應該是河南省第二名進入冬令營的。大學期間,材料學也是物理學的一個重要分支,青潤學的還不錯,畢業前也有一些特殊的發現成果,只是沒有時間做更多的驗證,畢竟學士學位論文,在很多人眼里,也就是那個樣子的,有個二十幾頁就可以了,青潤不小心寫了四十頁,在畢業五個月后,還被哈工大一個博士幾乎全文抄襲到了他的博士學位論文里面,那個博士至今還欠著青潤1999年的300塊錢試驗費沒有給(當時牽線的師兄陳金榮博士千叮嚀萬囑咐,少一分錢都別給他做這個試驗,青潤一個剛畢業的學生,哪兒架得住哈工大博士級別的忽悠,在各種裝可憐的言語下,心里一軟,就給那位哈工大的博士做完了那個試驗,因為實驗所需的設備,在當時的中國大陸只有金屬研究所九室青潤所在的摩擦學實驗室里面才有),實驗完成后,那位博士就跑路消失了——這成了青潤第一次文字被博士學位論文抄襲的事情。
物理學可以說是科學中非常核心的學科,后續的化學等學科如果不嚴格的講述的話,都可以看作是物理學后續的分支。因為從伽利略開始,我們其實就知道了物理學的存在,當然,數學是物理學的基礎,是因為物理學中的每一步都需要數學的支撐。其實說開篇那句話的人對于物理和數學完全是一知半解,否則,不會這樣進行描述物理和數學,直接推翻了整個科學的基礎,就是為了他或者她的宗教傳播目的做鋪墊。
閑言少敘,這里需要從中國目前的人口受教育程度入手,然后根據不同層面的人的情況進行分析,才能知道為什么這些人要在中國拼命地講宗教和科學如何如何。
當前我國教育現狀
我們國家經過了幾十年的義務教育,可是,國民的科學素養其實還是普遍較低的,大家不要打我,這是因為我們用了六十年走完了國外將近兩百年的教育和科學普及歷程,各個認知教育層面的人同時并存造成的結果。
國內外各種人認知能力(不是學歷)大概有五個類別:
一方面一大批沒有受過任何教育的老人仍然在世,他們會被傳統的封建思想和不可知論等各種信息所迷惑;
另一方面1978年以前的初高中生一大批,其中極少數暴富成了有錢人,而認知能力其實很低,他們和第一批人幾乎處于相似的層面,只是多了一點基礎知識;
第三方面2000年以前大學生數量比例較低,僅僅受過初高中教育的很多人抓住了社會經濟發展的大機會,一下子暴富起來,眼里看不起學歷和知識,認為學歷再高也是被他雇傭的,雖然學歷不是必然的決定條件,但是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認知能力和層次;
第四方面擴招以后,由于教師力量不足,造成很多院校盲目吸納學生,使得很多沒有學習能力和意愿的學生進入到大學校園,這些學生學校里也不愿意學習而僅僅是玩樂,畢業后相當一批人通過各種關系和政府的擴展進入到各種機構中,形成了懶散的作風,都對當前國內真正得認知和科學能力的提升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礙。
第五方面就是從1978年開始大批人員出國,本來是國內的頂尖人才的外流和學習,結果有一部分人可能是因為種種關系出去的,并不是為了學習,當然任何一個階段都會有這樣的人(這也是人們普遍認為的所謂階層,實際上這些人都會是這個階層沒落而失去的人),一部分因為在國外過得不太好,于是開始通過各種方式打壓國內的發展和思想意識,來表示自己才是成功者的實際失敗者的沒落形象,畢竟當年出國前都是國內同一年齡段的佼佼者,但是誰也不能保證佼佼者永遠都佼佼,人生的起伏波折是不一定的,有些人是開化的早,有些人則晚一些而已。
當然,除開這五個方面的人,還是給了很多人更多的學習機會和成長機會,有更多的對科學和知識有意愿的人擁有了提升的機會,如同原來浙大鄭強教授提到的,有些學生開竅早,有些學生開竅晚,所以,本科第一學歷并不能決定這個學生如何,只能證明他開竅是否比較早而已。
2020年5月基于當前的國內發展現狀和國外過早的宣稱中國的階層固化問題(實際上在國外的都知道,國外的階層固化更厲害,而且外表讓你很難抓住任何信息,各種手段都更加隱蔽,畢竟多了兩百多年的沉淀,而且是當前時代的兩百多年),青潤曾經提出了關于國內階層固化的一個觀點:
談談階層固化和人類種群的多樣性
階層固化是認知能力和水平固化,認知能力和水平決定了你以及你的孩子未來的社會地位和收入,這并不是階層固化,不管過去是什么階層,如果認知能力不夠,富不過三代(是的,我二十幾年的拼搏比不了你父祖三代的積累,但是,你的積累到此為止,而我的積累還在爬升),也就僅此而已。
因為國內的這種復雜的認知狀態,所以,各種思想和認知的交錯非常混亂,有人還活在三千年前,有人卻已經達到了本世紀科技的最高點,這些人之間的相互認同度也必然是大幅度的降低,家庭內部也可能相差幾十年甚至上千年的認知差距,所以,社會,家庭,親友之間的各種認知沖突和矛盾非常激烈,于是表現出來的就是各種社會問題的展現。
科學與宗教有著相通的地方(請不要解釋為相同,確實是不相同的)也有著互為補充的地方,但實際上宗教往往借助科學的外衣來迷惑人類。總而言之兩者的關系就是:
科學每前進一步,宗教就后退一步,同時宗教又在科學發現的未知領域上覆蓋一層宗教的迷霧。
這就是兩者的關系。
在科學出現之前,宗教覆蓋了所有的未知領域,統治著人類的精神和想象空間。
隨著科學的出現和科學領域的逐步擴大,宗教開始從科學占領的領域逐步退出,同時借助科學所發現的當時還無法解釋和證明的領域來繼續擴展宗教的外延。
這里用一個簡單的例子:閃電和打雷來比喻,人類最恐懼的不是恐懼本身,而是未知。人類最怕不知道的情況。比如半夜你一個人在走路,旁邊突然出來一聲響聲,你肯定會害怕,等你看清楚是某個動物碰到了什么帶來的,你也就不害怕了。當然也有可能是大型動物帶來的,你害怕的就是這個動物,但是心理上也沒有前面那么害怕了。
當一個事務比較復雜的時候,人類的認知過程會先把這個事務簡單化處理一下,來理解,然后再一步一步的深入。有些時候這個簡單化地處理不是刻意的,而是只能認知到這個層面所以才進行簡單化處理。比如說,牛頓力學是對愛因斯坦相對論的簡化,是相對論在低速場景下有效的模型,而相對論又是對實際宇宙模型的簡單化理解,因為還不能描述全部的宇宙,量子理論是從另一個層面進行的宇宙簡單化理解,相互結合以后,類似于拼圖游戲,逐漸拼出真是宇宙的全景。
1、起源
科學與宗教的關系,要從他們的起源談起。
科學與宗教都是為了解決人類與這個世界接觸的過程中,逐漸解決自己的未知問題而出現的。
人類對所有事物的認知需要包括兩個部分,一個是對內的認知過程,也就是對自身內部的各種運行機制的認識,這就是生命科學研究的方向,細分就是醫學和生命科學的各個分支,另一個是對外的認知過程,這就是各種其他科學的研究內容,比如大的物理學,化學等等,細分出來的宇宙學、地質學等等。
對內的認知過程,在科技大爆發前,人類是籠統而談的,基本上沒有太多的細分,不僅僅中國如此,西方也是如此。
對外的認知過程,就形成了各種宗教派別,而在最初,是起源于人類對這個周圍環境的各種未知,人類最大的恐懼不是恐懼本身,而是未知,如果不知道是什么,這時候產生的恐懼是最大的,當知道一種可能的答案以后,這個恐懼就開始減弱了。
比如說天上的打雷閃電,最開始人類是非常恐懼地,比如我們觀察狗,他們就會在有打雷的時候,對外狂吠。
可以說,對未知事物的恐懼是所有動物發自內心的一種天然的狀態。而在XXXXX年以前,某某科學發現以前,東方的人類解釋這是雷公電母的操作,后來儒家經典《論語》中要求人們遇到打雷閃電的時候,要肅立起敬,即使在夜間睡覺的時候,也必須起床,穿戴好衣冠,正襟危坐,表示虔誠的敬意。所以他們雖然對打一聲雷,閃一下電,都加以記載,但都沒有什么科學的價值,這個時候東方的人類已經有了雷公電母,具體更多的內容可以參閱著名神話小說《封神榜》。
而西方的解釋是管雷電的是主神宙斯,因為下雨下雪等都很少死人,或者說死亡過程沒有那么劇烈,而雷電擊中,幾乎必死,而且形如焦炭,所以,雷電是最有力量的神才能掌握的能力。這樣,當再有打雷閃電的時候,人類就不那么恐懼了。
而在此之后,人類了解到打雷閃電的機制是因為云層帶電的結果,于是,就不再相信雷公電母的說法了,閃電不打到自己的周邊,自己也就不恐懼了。
科學的起源是人類對周圍感知到的事務的認識,逐漸規則化,逐漸穩定化的過程。人類逐漸建立了牛頓力學體系、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體系,分別對應于低速下物體的感知和高速物體(接近或者達到光速的高速)的感知。在牛頓力學達到巔峰的時候,連牛頓都去考慮上帝存在的問題了(有人曾經以這個為例,說宗教才是科學的未來,因為牛頓都已經這樣了,我特別想拿古代中國醫學的名人和現代的負責任的普通醫生來對比,進行這個言論的反駁,可以說目前中國一個三甲醫院的副主任醫生的治療水平都遠高于中國古代的名醫,古人的巔峰不是我們的巔峰,我們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人類不是老鼠,一代不如一代,我們每一代都在進步,所以才有了現在科技已經比較發達的人類),因為他已經到達了他的天花板,因為周圍很多研究和技術無法支撐出現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階段,于是所有牛頓力學無法解釋的現象,就成為了宗教覆蓋的范圍。
(此圖借自知乎作者W-Pwn的圖,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了修訂《一張圖解釋物理學分支之間的關系》https://zhuanlan.zhihu.com/p/38327923,原圖是Dominic Walliman的牛人繪制出的這幅物理學家族圖表,而且還將物理學的發展歷程展示了出來,從牛頓的經典物理學到現代的量子物理學,本文當前階段還不需要展示后面的內容)
比如說,人類第一臺汽車誕生后,牧師看到了直接拿起了圣經開始做禱告,農民看到后直接大呼女巫(中世紀的女巫,是要直接火刑燒死的)來了,因為駕駛員是一位女性。
基督教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宗教體系,一直在與科學互相糾纏,相伴相殺,一方面基督教想證明上帝的存在,這樣才能讓信徒更加相信他的教義,一方面又怕異端邪說顛覆他的教義。所以,基督教一直在不斷小心翼翼地培育著早期的科學發展,卻又擔心著科學的發展突破了基督教教義的控制,所以,無論布魯諾是因為什么被燒死的(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說因為傳播科學而被燒死,目前看來假的可能性很大,另一種最新的考證說是布魯諾是一個極端教派的信徒,妄圖借助科學通過極端的手段顛覆信徒對基督教的信仰,希望信徒改信他認為的極端教義),宗教其實一直在借助科學的力量來提升改變自己,也只有這樣的宗教才能一直延續下去,有可能直到永遠,因為人類對科學的研究也會直到永遠。
按照目前關于科技認知層級和對應的宗教覆蓋領域已經變成了下面這張圖的形勢:
(此圖借自知乎作者W-Pwn的圖,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了修訂《一張圖解釋物理學分支之間的關系》https://zhuanlan.zhihu.com/p/38327923,原圖是Dominic Walliman的牛人繪制出的這幅物理學家族圖表,而且還將物理學的發展歷程展示了出來,從牛頓的經典物理學到現代的量子物理學)
這兩張圖對比下來可以看到,科學一步一步推進,宗教一步一步后退,同時在科學未知和無法驗證的領域進行著猜想式的侵襲,猜想,總有猜對的,也有猜錯的,同樣,科學拓展的過程中,也會借助大家習慣性猜想的部分內容來進行命名,一旦這種命名進入了科學領域,一些宗教狂熱人士就會叫囂著說,看,這就是上帝、神佛的力量在人間的展現,作為一個受過嚴格科學訓練的人,我聽到后,往往是笑一笑,搖搖頭,離開,不,是趕快躲開。
到這里,這篇寫了兩個多月的文字算是基本告一段落,本文肯定不能徹底闡述科學與宗教的各種細枝末節的融合與分離過程,但是,從基本原理上和邏輯上對這兩者的關系進行了比較清晰的闡述。
感謝各位朋友的閱讀,您辛苦了。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谈谈科学与宗教的关系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威尔逊云室的一些知识
- 下一篇: Windows CMD命令大全(值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