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0nbsp;质量管理——戴明,朱兰…
在廣義動量定理公式中,MV表示成果,如果要增加成果,要么增加廣義質量M,要么增加廣義速度V。增加廣義速度是生產方法的核心目標,代表包括福特的流水線生產,大野耐一的精益生產和高德拉特的TOC管理。上一節已經做了分析。
增加廣義質量是質量管理的核心目標,主要代表人物和方法包括愛德華茲?戴明,約瑟夫?朱蘭,菲利浦?克勞士比和摩托羅拉和GE的六西格瑪。此節將對質量管理做簡要概述。3.3.10.1 愛德華茲·戴明——14要點
戴明(W.Edwards.Deming)博士是世界著名的質量管理專家,他因對世界質量管理發展做出的卓越貢獻而享譽全球。他認為,“質量是一種以最經濟的手段,制造出市場上最有用的產品。一旦改進了產品質量,生產率就會自動提高。”
1950年,戴明對日本工業振興提出了"以較低的價格和較好的質量占領市場"的戰略思想。許多質量管理專家認為,戴明的理論幫助日本從一個衰退的工業國轉變成了世界經濟強國。
戴明十四點:
1、樹立改進產品和服務的長久使命,以使企業保持競爭力,確保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并能夠向人們提供工作機會。
2、接受新的理念。在一個新的經濟時代,管理者必須意識到自己的責任,直面挑戰,領導變革。
3、不要將質量依賴于檢驗。
4、不要只是根據價格來做生意,要著眼于總成本最低。要立足于長期的忠誠與信任,最終做到一個物品只跟一個供應商打交道。
5、通過持續不斷的改進生產和服務系統來實現質量和生產率的改進和成本的降低。
6、做好培訓。由于缺乏充分的培訓,人們常常因為不懂得如何工作而不能把工作做好。
7、進行領導。領導意味著幫助人們把工作做好,而非指手畫腳或懲罰威嚇。
8、消除恐懼以使每一個人都能為組織有效的工作。許多雇員害怕提問或拿主意,即使他們不清楚自己的職責或不明白對或錯時。“最愚蠢的提問也勝于不提問”。
9、拆除部門間的壁壘。不同部門的成員應當以一種團隊的方式工作,以發現和解決產品和服務在生產和使用中可能遇到的問題。
10、取消面向一般員工的口號、標語和數字目標。質量和生產率低下的大部分原因在于系統,一般員工不可能解決這些問題。
11、取消定額或指標。定額關心的只是數量而非質量,人們為了追求定額或目標,可能會不惜任何代價,包括犧牲組織的利益在內。
12、消除影響工作完美的障礙。人們渴望把工作做好,但不得法的管理者、不適當的設備、有缺陷的材料等會對人們造成阻礙。這些因素必須加以消除。
13、開展強有力的教育和自我提高活動。組織的每一個成員都應該不斷發展自己,以使自己能適應未來的要求。
14、使組織中的每個人都行動起來去實現轉變。
PDCA循環又名戴明環,由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提出,它是全面質量管理所應遵循的科學程序。全面質量管理活動的全部過程,就是質量計劃的制訂和組織實現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按照PDCA循環,不停頓地運轉的。PDCA循環不僅在質量管理體系中運用,也適用于一切循序漸進的管理工作。
?
淵博知識體系
淵博知識體系有四大部分組成,彼此相互關聯:
1、對于系統的體認;
2、有關變異的知識;
3、知識的理論;
4、心理學。
要了解淵博知識體系知識,并不需要對于上述任何一部分或全部相當精通。適用于產業界、教育界以及政府的十四要點,就是這種外來知識的自然應用,可以將西方現行的管理風格,轉型為對整個系統最為有利的做法。淵博知識體系的任何一部分,都不宜單獨分開,因為她們彼此相關。
3.3.10.2 約瑟夫·莫西·朱蘭——質量三部曲
約瑟夫·M·朱蘭(Joseph M. Juran,1904— 2008)博士是舉世公認的現代質量管理的領軍人物。他的“質量計劃、質量控制和質量改進”被稱為“朱蘭三部曲”。
朱蘭的《質量策劃》(Planning for Quality) 一書中可能是對他的思想和整個公司質量策劃的構成方法明確的向導。朱蘭的質量策劃是公司內部實現質量管理方法三步曲中的第一步。除此還有質量控制,它評估質量績效用已經制定的目標比較績效,并彌合實際績效和設定目標之間的差距。朱蘭將第三步質量改進作為持續發展的過程,這一過程包括建立形成質量改進循環的必要組織基礎設施。他建議使用團隊合作和逐個項目運作的方式來努力保持持續改進和突破改進兩種形式。他對實行組織內部質量策劃的主要觀點包括:識別客戶和客戶需求;制定最佳質量目標;建立質量衡量方式;設計策劃在運作條件下滿足質量目標的過程;持續增加市場份額;優化價格,降低公司或工廠中的錯誤率。
至理名言:質量是一種實用性,即產品在使用期間能滿足使用者的要求。
3.3.10.3 菲利浦·克勞士比——零缺陷之父
質量管理大師菲利浦·克勞士比(Philip B. Crosby)對世人有卓越貢獻及深遠影響,被譽為當代“偉大的管理思想家”、“零缺陷之父”、“世界質量先生”,終身致力于“質量管理”哲學的發展和應用,引發全球質量活動由生產制造業擴大到工商企業領域。
克勞士比管理哲學基本原則:
一個核心:第一次就把正確的事情做正確。
二個基本點:有用的和可信賴的。
三個需要:任何組織都要滿足客戶的需要、員工的需要和供應商的需要。
四個基本原則:質量就是符合要求;預防的系統產生質量;質量的工作準則是零缺陷;必須用質量代價(金錢)來衡量質量表現。
3.3.10.4 六西格瑪
六西格瑪(6σ)概念于1986年由摩托羅拉公司的比爾·史密斯提出,旨在生產過程中降低產品及流程的缺陷次數,防止產品變異,提升品質。6σ管理是通過減少波動、不斷創新、質量缺陷達到或逼近百萬分之三點四的質量水平,以實現顧客滿意和最大收益的系統科學。
六西格瑪(Six Sigma)是在九十年代中期開始被GE從一種全面質量管理方法演變成為一個高度有效的企業流程設計、改善和優化的技術,并提供了一系列同等地適用于設計、生產和服務的新產品開發工具。繼而與GE的全球化、服務化、電子商務等戰略齊頭并進,成為全世界上追求管理卓越性的企業最為重要的戰略舉措。六西格瑪逐步發展成為以顧客為主體來確定企業戰略目標和產品開發設計的標尺,追求持續進步的一種管理哲學。
?
六西格瑪管理含義
一般來講,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1)是一種質量尺度和追求的目標。
2)是一套科學的工具和管理方法,運用DMAIC(改善)或DFSS(設計)的過程進行流程的設計和改善。
3)是一種經營管理策略。6 Sigma管理是在提高顧客滿意程度的同時降低經營成本和周期的過程革新方法,它是通過提高組織核心過程的運行質量,進而提升企業盈利能力的管理方式,也是在新經濟環境下企業獲得競爭力和持續發展能力的經營策略。
實施步驟
定義---辨認需改進的產品或過程.確定項目所需的資源.
測量---定義缺陷,收集此產品或過程的表現作底線,建立改進目標.
分析---分析在測量階段所收集的數據,以確定一組按重要程度排列的影響質量的變量。
改進---優化解決方案,并確認該方案能夠滿足或超過項目質量改進目標。
?控制---確保過程改進一旦完成能繼續保持下去,而不會返回到先前的狀態.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3.3.10nbsp;质量管理——戴明,朱兰…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如何使用S32DS开发KEA系列的LIN
- 下一篇: Hello Qt(四十七)——Qt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