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 time_wait 的存在意义
《TCP/IP詳解》中的TCP的建立和終止中有關"TCP的終止"的講解 TCP的終止通過雙方的四次揮手協議實現。發起終止的一方執行主動關閉,響應的另一方執行被動關閉。
1. 發起方更改狀態為FIN_WAIT_1,關閉應用程序進程,發出一個TCP的FIN段(FIN J);
2. 接收方收到FIN段,返回一個帶確認序號的ACK(ACK J+1),同時向自己對應的進程發送一個文件結束符EOF,同時更改狀態為CLOSE_WAIT,發起方接到ACK后狀態更改為FIN_WAIT_2;
3. 接收方關閉應用程序進程,更改狀態為LAST_ACK,并向對方發出一個TCP的FIN段(FIN K);
4. 發起方接到FIN后狀態更改為TIME_WAIT,并發出這個FIN的ACK(ACK K+1)確認。ACK發送成功后(2MSL后), 雙方TCP狀態變為CLOSED。 我們不難看出上面的顯示的結果的意思。根據TCP協議,主動發起關閉的一方,在發送ACK K + 1后,會進入TIME_WAIT狀態,持續2*MSL(Max Segment Lifetime)。
TIME_OUT狀態的存在的意義?
TIME_WAIT狀態發生在了active close 端,產生的時間點是發送ACK K+1 分節之后,原因是防止ACK分節在網絡中丟失(lost),此時passive close進入LAST_ACK狀態,意為等待ACK分節,如果此時ACK分節真的丟失了(passive close端的LAST_ACK超時),那么passive close端將會再次發送一個FIN K分節給對端。這就是為什么在圖中,出現兩次FIN的分節。?
因此,TIME_OUT存在的理由:1、?可靠地實現TCP全雙工連接的終止。?
2、 處理的可能存在的重復FIN包。 ?
TIME_OUT狀態的持續時間?
圖中標明了TIME_OUT狀態的持續時間是最長分節生命周期(MSL)的兩倍,即2MSL。RFC( 因特網標準)中的建議 MSL值 是2分鐘,Berkeley的實現傳統上使用的是30秒,那么這意味著TIME_WAIT狀態的延遲是在1~4分鐘之間。 ?
對于CS的模式,大多是由客戶機主動關閉連接,這也避免了TIME_OUT產生于服務端,但對于某些協議,如HTTP則是由服務器執行主動關閉的。?
為了避免多個請求產生多個連接,也就是避免產生創建連接的三次握手和斷開連接四次揮手協議的消耗,和出現大量處于TIME_WAIT狀態的連接。
于是,長連接就有存在的意義。至于長連接的保持,可以打開keepalive ?選項或者在應用層發送心跳包。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TCP time_wait 的存在意义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在ArcMap中添加经纬网
- 下一篇: 你的性格是什么颜色——记录乐嘉的性格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