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tHub vs. Bitbucket 不只是功能不同
英文原文:GitHub vs. Bitbucket: It’s More Than Just Features
| 讓我們回到2005年,Bitkeeper,當時托管著Linux內核項目,在改變它關于價格的核心策略后引發了一系列的事情。在被Andrew Tridgell創建的免費Bitkeeper復制后,內核的協議變得令人痛苦——這在開源社區是一個重要的事情。Linus Torvalds不喜歡整件事的發展(至少說起來是這樣),于是開始著手構建自己的分布式版本管理系統,即Git(英國稱壞人的俚語)。 他對此有名的說法是:“我是個傲慢的混蛋,所以我以己之名命名我所有的項目。第一個是Linux,現在是Git。”Mercurial是另一個為了Linux內核而開發的值得關注的替代品,Matt Mackall以相似的目的開發。Git最終獲得流行,3年后Bitbucket和Github誕生了。如果存在的話,我很樂意花錢來看下整個故事的文檔。
但現在這段短暫的關于repo的歷史已經過去了,我們還是深入挖掘下各個服務今天能給我提供什么樣的服務,并分享下我們以往收集的使用buckets和octocats的經驗。 我的代碼一定要公開嗎?Bitbucket和Github對于私人和公開項目采用了不同的方法。這是他們售價模型的核心,或者你可能會說是他們的處事哲學。我們將在下面更多的討論這些不同。Bitbucket提供無限的免費私人倉庫,而Github對此是收費的。在兩家服務里,公開倉庫是無限且免費的,并且不限制貢獻者的數量。 結果:不,你在Bitbucket上可以得到免費的私人倉庫,卻在Github上為此付費。
|
魔鏡魔鏡告訴我,fork技術哪家強?GitHub在流行度上已經完爆Bitbucket,GitHub擁有超過4百萬的用戶數。不過Bitbucket也不算輸,它依然提供了良好的使用體驗,成為了Atlassian產品套件的一部分。GitHub和Bitbucket都有漂亮的前端,提供了問題單跟蹤、wiki、簡單易用的REST API以及rich GUI和各種操作系統上命令行工具(Windows/Mac/Linux甚至移動端) 你可能不服,GitHub已經遙遙領先了啊? 我想說的是,其實這只是個人口味的問題而已。 就特性維度而言,Gist是GitHub相對于Bitbucket的一個殺手锏,通過gist能夠能夠便捷地分享代碼片段,并實現有效的版本管理。這個特性在Bitbucket是否要實現,一直是一個熱議的問題,不過近期內看答案應該是不會。雙向認證是另一個評價頗高的GitHub特性,Bitbucket也沒有實現。但是請不要忘了,Bitbucket有spoon功能,GitHub上可沒有哦。 結果:這只是個人口味的差異而已。 | ? |
頁面——2048的影響兩家服務的一個很贊的特性是頁面——托管簡單的HTML頁面,向那些不一定是開發者的用戶展示項目。你也許會說這個特性對于開發者來說是個地獄,會花費掉一些有用的時間去玩2048和它們的復制品。。。 兩家的這個特性基本上是一樣的。你可以創建一個username.bitbucket.com或github.io,得到一個你自己的漂亮的URL。github.io URL正在變成大量開源庫和項目的半義務性質的服務,一般會和相關的“Fork me onGithub”標語相配合。但要注意,如果你使用的是自定義域名,它可能會花費你一些珍貴的載入時間。 結論:相當棒的特性,兩家服務都支持。 | ? |
去尋找還是被發現GitHub和Bitbucket的差異也表現在搜索頁面上。Bitbucket只顯示了一個簡單的搜索界面。而GitHub卻展示了目前最流行的代碼倉以及最受歡迎的主題,更不用說它為開發者提供項目專輯和公開的工作臺功能。 結論:除非有人真正花心思去找你的項目,否則它不可能在Bitbucket上被找得到。
| ? |
從哪些社區可以獲取有力支持?在Stackoverflow上隨便瞟一眼最新的問題,你會發現每隔幾分鐘就會有關于GitHub的問題出現,然而關于Bitbucket的問題要一兩個小時才能碰到。你能在Stackoverflow找到幾乎所有你可能遇到問題的答案。 當然各自的主頁上也有很多資源和在線社區的支持,但是很明顯,GitHub是遙遙領先的。你統計一下最流行的開發庫,無論是Java、Ruby還是JS,毫無疑問他們都是在GitHub上。更為重要的是,GitHub的開源本質也為他贏得了良好的聲譽。 結論:?GitHub, GitHub 還是GitHub. | ? |
我能在這兩個站點間切換么?當然是可以的。Bitbucket提供了簡單方便的方式,用于從GitHub上導入代碼倉。如果用其他方式導入,我就不敢打包票了,技術是必然是可行的,不過實際操作起來應該也夠你喝一壺。除此之外, 更多的時間應該是花在問題單庫和wiki的轉移工作上。 結論:切換時可行的,遷移到Bitbucket應該容易一些。 | ? |
如何評價Git和Mercurial?雖然有點偏題,但是在討論Bitbucket和GitHub時,這個問題確實繞不過的。Bitbucket是基于Mercurial實現,直到2011年才開始支持Git。與此相反,GitHub從一開始就是圍繞著Git來構建。當然沒有絕對正確的決策,實際上Git和Mercurial也非常相像,這里有詳細的對比。權衡點在于,Mercurial更注重易用性,而Git更注重操控性。如果你是剛從cvs或者svn遷移到分布式版本管理系統的話,那你通常會發現Mercurial更容易用。 結論:Mercurial更好上手,而Git?提供了更為豐富的操控細節。 | ? |
誰的價格更據優勢?除去企業套餐之外,Bitbucket的價格區間在10刀到200刀之間,可支持的用戶數從5個到不限。Git的資費分為個人賬戶和組織賬號兩種。組織賬號的價格在每月25刀到200刀之間,提供了團隊管理功能和10到125個私人代碼倉。個人賬號的價格在每月7刀到50刀之間,可以創建5到50個私人代碼倉。 結論:仔細對比下面的價目表,自己拿主意吧。
| ? |
企業收費情況怎樣?Bitbucket和GitHub都提供了企業解決方案,在這個市場Bitbucket希望用Stash來壓制住Github。和別的賬戶類型不同的是,價格在這里就有點頭痛了。Github的起步價是5000刀/20人團隊,而Bitbucket的起步價只要10刀/10人團隊,11到25團隊則要價1800刀。 到百人以上的團隊規模,Stash的價格比GitHub上便宜得多。使用GitHub的知名企業有Blizzard、Rackspace和Etsy。另一邊,Nasa、Netflix和Philips則是Stash上的大拿。 結論:GitHub 企業版比Stash性價比低。 你怎么選? |
超強干貨來襲 云風專訪:近40年碼齡,通宵達旦的技術人生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GitHub vs. Bitbucket 不只是功能不同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时光机穿梭---删除文件
- 下一篇: 远程仓库